有机构在总结2018年我国教育发展时指出,2018年,各级政府的教育发文数量仍在增长,发文机构级别在提高,内容雷同的文件反复发的现象增多。
上一级机构发文后下面层层转发,全国大多数地区中小学每年要收到1000份以上的各种文件,大学每年收到数百份文件。
学校要教学生“学做真人”,做到求真务实,最重要的是把形式主义从教师的脑海去除。如果教书育人的老师有严重的形式主义想法和风气,那在“言传身教”之下,学生也会从小习得形式主义。
目前,整体办学被各种文件包围,而陷入严重的形式主义之中。必须把教师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 一名从教32年的教师的辞职信
教师的形式主义问题,与布置给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过多密切相关。
杭州某知名公办小学校长曾吐槽:“这几年,我校一学期最多曾接待过50个访问团,有上级有关部门推荐的,也有同行介绍的,或是友好学校,还有好些慕名而来的。”
“每年有两个访问高峰,一个在四月和五月,另一个在十月和十一月。在高峰期,我校曾有过一周接待5个团,甚至一天接待3个团的经历,负责接待的老师简直忙到怀疑人生。”
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杭州某区教育局内各种和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多达188件。例如《关于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征文比赛的通知》。
这些大多是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可以想象,教师要完成这么多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必然会出现两方面问题:
一是影响教学事务。比如,近年来,很多学校就布置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一个重要原因是让家长分担任务,而这类工作本该由教师承担;
二是以应付形态对待非教学任务。可以说,很多非教学任务,只能通过做表面文章完成,要做细做实,教师和学生全年无休都难。而且,由于很多非教学事务任务,不只要求教师参与,还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多了,也就学会了形式主义。
什么都从娃娃抓起,是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一种工作模式,而这本质就是形式主义。
很多部门以此展示自己对工作的重视,但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思路,不但冲击、干扰学校的教学活动,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让学生成为形式主义工具。必须论证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不能拍脑袋。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实行结果导向,不重视过程评价,也让教师头脑里滋生形式主义。
各地评价教师,基本都有听公开课环节,而公开课有不少是“表演课”,任课老师要事先组织学生彩排,把所有课程内容都学一遍,然后告诉学生正式上课时要装着是第一次学的样子。
这样的公开课是与教育求真背离的,有关部门和学校也都知道其中存在的问题,但却对问题视而不见,这是顽固的形式主义风气。
这一问题已经向幼儿园蔓延。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手工亲子作业,这本来是好事,可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也增进亲子关系。但却有家长替孩子做,甚至去网上买手工产品,何以如此?
是因为教师看的是孩子交上来的手工作业是不是好看,是不是可以展示,而不重视孩子的参与过程。
如果重视参与过程,那么,那些没有完工,做得粗糙的手工作业,照样会得到老师的好评和鼓励。这才是教育的重要价值,重视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只看结果。
只看结果,就会滋生功利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弄虚作假。我国正在推进的中高考改革,都要求中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个性、写实、客观,重视学生的过程,就是对只强调结果评价的矫正。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们的摈弃形式主义思维,不能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公益、职业体验,都搞成走过场和形式。
概而言之,进入新时代,教育培养学生要从只重视成绩,转变为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做实每一个教育环节。“百年树人”,教育不能追求功利的结果,尤其是基础教育。
老师们要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坚持教育的本真。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也需要学校办学实行教育家办学。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用教育家办学,让教师头脑里有教育理想与教育追求,以此彻底消除形式主义。来源:教育思想网
好文!您的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近期报告免费下载:
【报告下载】K12在线辅导竞争多元
商务合作,投稿
扫一扫加小编微信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