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终于要落地了!2019年,科创板落地政策进程以加速度推进,即将靴子落地。
科创板终于要落地了!2019年,科创板落地政策进程以加速度推进,即将靴子落地。
一个月前的1月30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证监会表示,已起草完成《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上交所已起草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配套规则。
自2018年11月5日首次提出科创板概念,到2019年1月30日方案实施细则公布,相隔甚至不到3个月;反观其前辈——创业板,从概念提出到反复被搁置再到正式落地,则花费了将近10年,坎坷非常。非凡的速度象征着殷切的期待,被誉为中国纳斯达克的科创板,担负着提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任,人们自然会好奇什么样的企业才有资格登陆。
尽管早在细则出台前,证监会就对此划出了重点:科创板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对大众来说,这个范围还是太大。不过,从各地企业“备战”中,或可见些许端倪。
科创板提出落户上海后,上海政府是反应最快的,顺着他们的踩点,我们也可梳理出一套详尽的“选秀标准”。事实证明,被调研的公司均非泛泛之辈,都是具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独角兽”或“隐形冠军”。它们有几大共同特征:一是排名靠前,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医疗最被看重;二是研发投入比高,关乎生存发展潜力;三是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高;四是拥有众多的发明专利和学术成果。上海市对此重视,其他地方也不甘人后,可见此4项标准或可成为是否能进入科创板的重要指标。
与当下的A股市场相比,科创板表现出了不少的亮点。但从科创板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同样也有一些重要的制度,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或予以完善的。比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仍然沿用现行A股制度设计,这个必须予以改变。
将控股股东与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控制在三分之一之内,并且首发流通股的规模不得少于公司总股本的50%,避免IPO制度成为限售股的生产制度。比如,限售股的减持问题,具体细节由交易所作出规定,但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是必须明确的。如锁定期的延长,规定锁定期最低为3年,重要股东锁定期不低于5年,并且未实现稳定盈利的企业不得进行股东股份减持,业绩大幅下滑与亏损的公司,股东减持也应予以冻结。
再比如50万的门槛设置有些偏低,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让中小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市场投资风险,这个门槛有必要抬高到100万元。而与这个问题相对应的是,科创板的投资者保护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可以在科创板引入集体诉讼制度作为试点。由于科创板的投资风险大于目前的主板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坊间又将其对标纳斯达克,自然会有人产生泡沫的疑虑。纳斯达克20年间,退市企业超过15000家,如今仍有70%是僵尸股,无数人在几次暴跌中损失惨重。
但我们也要看到泡沫的另一面——纳斯达克最终给美国留下了苹果、微软、谷歌、思科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行业巨头,极大地推动了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
因此,对这些被寄予厚望的科创企业来说,上了科创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得到了资金的支持,更应不忘初心。而对投资者而言,能做的就是擦亮双眼,认清真正有价值的事业,从而抓住浪潮里的明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