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查看你有多少朋友在悄悄关注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女人:
她由内而外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只要一出场,场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她身上。
董卿,就是如此。
真正的美人
在骨不在皮
近日,#董卿上声临其境#上了微博热搜。
《声临其境2》半决赛时,倪萍老师请来了助演嘉宾董卿。
作为倪萍的助演嘉宾,董卿先为一段前苏联老片进行了配音,充满了译制片风格的配音让观众看到了她的实力。
在正式表演阶段,董卿与倪萍一改央视主持人“知性”“优雅”的风格,为《麦兜响当当》进行配音。
奶声奶气的声音,嘟嘴卖萌的表情让观众大呼“太萌了”!
董卿还现场演唱了动画片中经典的《麦太口服液》,让现场观众一片沸腾。
当两人手牵着手亮相舞台后,董卿对着倪萍说:“这么多年,你没有看错人。”
董卿的骄傲和欣慰,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也让倪萍为之动容。
很多网友评论道:
“这就是国家队的阵容。”
“董卿已经成为一个标杆了。”
“董卿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女神。”
“董卿,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最美的样子,智慧知性、优雅又具风情!”
董卿,她就像亦舒笔下的那种女子。
从不炫耀,不骄不躁,她的一举一动都活成了现代女性最美的样子。
《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个选手曾说:
董卿就是她心中标准的美人,美得清新隽永。
就像网友感叹的:“董卿的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岁月从不败美人
已经四十多岁的董卿,依然年轻知性,光彩照人。
在她的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岁月留下的任何痕迹。
其实,董卿进入央视很早,但是年轻时跟一堆女主持人混在一起,董卿不算让人惊艳。
真正让我记住董卿的,是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
零点倒数时,突然出现两分半的空档。
由于是现场直播,所以主持人需要临场发挥,衔接下一个环节。
董卿临危受命,淡定自若地加上一段主持词。
此时,耳麦突然传来导演的误判:“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
董卿立刻调整语序,开始准备结束语。
没想到导演又紧急更正道:“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董卿临危不乱,走到舞台两头分别给观众深深鞠了两个躬,即兴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排比句造了一个又一个贴合晚会主题的“感谢”。
她在这场事故中的表现,被誉为“金色3分钟”,是整场晚会最精彩的节目。
时间空档,主持人救场是常有的事,但救场救得这样有诗意的,也只有董卿了。
董卿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每一场的开场白,都是一首诗。
有些选手答不出的难题,她都能轻而易举地答出。
介绍选手时,她总能结合选手的特色,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地。
当有位选手告诉董卿,自己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十几年来口口相传教他读诗时,动情的她忍不住脱口而出:
“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当听说一位离家在外的父亲为教女儿,费力把词谱成曲子时,董卿送了他一首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而这些,全部都是在现场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董卿的即兴发挥。
有人这样形容她:“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腹有诗书,其气自华,方能令董卿活出了女人最美的样子。
女人最高级的魅力
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董卿的美,不仅美在渊博的学识,美在气质,更美在教养。
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中,有一期董卿采访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节目最开始,孩子们听到老先生的成就时,都满脸佩服地鼓起掌。
随后,老先生便开始给孩子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学习故事。
包括老人说自己八岁的时候开始学英语,因为不会发音,把英文字母W念成“打泼了油”,还把X念成“吓得要死”。
说到这里,全场都被老先生逗笑了。
而当这段老先生风趣幽默的采访视频被传上网络后,大家更多的注意力都被老先生身边的主持人董卿吸引了。
因为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她三次下跪。
第一次,是董卿在向孩子们介绍老先生小时候英语水平时,她跪在老先生身边,带着崇拜又尊敬的眼神向老先生提问。
第二次,是董卿和老先生谈论到他的工作,老先生刚要仰起头回答,董卿就立刻单膝跪下,与老先生保持平视。
第三次,是谈到老先生每天晚上都要读一篇莎士比亚,当时董卿带着关切又有点心疼的语气问老先生晚上几点睡觉。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给人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有人说,这是因为老先生德高望重。
但是回首过去,这不是董卿第一次下跪。
无论是残疾的普通人,还是负伤的警察,无论她穿的是裙子还是裤子,她都会跪着采访。
董卿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一个女人最高级的魅力,不在于每天用多少昂贵的化妆品粉饰自己,也不在于穿多少名牌衣服,而是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教养。
真正的魅力,永远都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鲜花与掌声背后
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作为观众,我们看到的是董卿人前“清新隽永”的美。
我们看不到的,是董卿背后的疲劳和泪水。
她在台上的每一份淡定从容,都是过去吃的苦、流过的泪汇聚而成的。
为了这份优秀,董卿过了一个满是阴影的童年。
董卿的父亲对她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她承担家务,每天刷碗、擦地,命令她不许照镜子,还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
她父亲有一句经典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稍能够识字的时候,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
除了文学素养,还要锻炼身体,天没亮就要到操场上跑一千米。
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否让董卿勤工俭学,她在宾馆做过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
中学毕业后,董卿一心想要报艺校,为此遭到了父亲的毒打,她一度想要以自杀威胁。
用“魔鬼教育”来形容董卿的家庭教育,一点都不为过。
如今事业有成,在董卿看到,虽然父母教育的方式未必完全妥当。
但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父亲的严格要求。
因此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年前,董卿萌生出做一档读书节目的念头。
从主持人到制作人,这样遥远的跨度,让她频繁遭遇挫折。
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当时的状态是: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中,三个散兵起步,四处化缘磕头。”
那时候,熬夜是常态,最艰难的时候,她每天只睡2个小时。
董卿瘦了,白头发、鱼尾纹,这些女人避之不及的东西也找上了门。
有次和家人视频时,孩子奶声奶气地说想和妈妈一起睡觉时,董卿挂断后嚎啕大哭,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写台本。
后来,一档《朗读者》横空出世,迅速成为国产综艺的现象级爆款。
鲜花与掌声背后,都是鲜为人知的努力,都是用血泪百炼成钢的过程。
董卿的从容优雅,是跌了无数跟头,碰过无数南墙,受过无数委屈之后,慢慢历练出来的。
董卿曾说:
“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用力不够的话我自己会觉得不过瘾,你会觉得日子似乎白过了,多可惜啊。”
愿每个女人,都能用尽全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来源:智大叔(ID:Zdashu16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