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岛
来源:姜汁满头
清明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式踏春时节。
要不怎么说中文博大精深呢。踏春二字,形象写出了中国人民春游的气势:把春天踩在脚下。力拔山河,气势如虹。
且看:浩浩荡荡的人民出动了。他们踩到草坪上去,踩到花丛中去,踩到树枝上去,一切春色都在疾蹄下黯然失色。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一片人头,除了摩肩擦踵的人群,其实很难看到其他。
中国式踏春,一般少不了三样规定动作。没了这三板斧,几乎可以从中国春游的队伍里开除出去。
第一板斧,乃是与花丛亲密合影。
与花丛合影乃是最紧要的。中国人向来含蓄,对男女之事严防死守。稍有越界,便是不遵礼数、大逆不道的象征。但对花朵,这种植物的生殖器,大家倒是喜欢得很,摆在脸前,凑到鼻子上,死死抱一大捧在怀中拍照,都不为过。
一说起踏春,赏花定是放在第一位。于是眼前漫天飞舞的,都是大家与各类生殖……噢,不,是花朵的合影。
从树尖上的玉兰到草堆里的蒲公英,但凡像朵花儿的,都逃不过被拍的命运。
为了显得与花朵的亲密,有人伸出手来,轻轻折下一支,插在了耳畔或发丝中;有人匍匐到了大地母亲身上,把一大片花朵压到了胸前;有人举臂挥舞着五彩缤纷的丝巾,浅笑着一路飞奔,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有人尚嫌不够,要手脚并用地攀上树杈,战战兢兢地立于树梢顶上,留下一年一度踏春的纪念。他们将踏春二字演绎到了极致,不仅要将大地踩在脚下,还要将蓝天一并踩在脚下。
最令人佩服的是,热衷攀上树枝的人群,以我国的中老年女性居多。这有点难以置信:平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无比虚弱,似乎随时都要因无力而倒地的她们,在一株株高大挺拔的树木面前,竟然一瞬间恢复了青春,身体也变得灵活无比。手脚并用,三下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攀上了百花的梢尖,从字面意义上,把春天踏到了脚下。
当然,我国的中老年男性就要矜持多了。他们往往扛着将近半米长的镜头,聚精会神地瞄准各式各样的花朵一通猛拍,仿佛此前半生从没看过花儿一样。
第二板斧,乃是在草坪上野餐。
从前我不能明白一样道理:为何国外的草坪可以任人踩踏,而我国大多草坪上,总要立上·一块牌匾: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为何资本主义的草踩得,社会主义的草便踩不得?莫非资本主义的草也是转基因,比社会主义的草坪要强壮些么?
后来我明白了:不是社会主义的草坪太娇弱,而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太强健。十几亿双脚踩过去,别说是草坪,便是仙人掌,也不留一条活口的。
且到春天的公园看看,处处都是野餐的人群。朱自清在散文里所写的脚步声,大约就是此起彼伏的咀嚼。平时在屋里吃得索然无味的饼干薯片豆腐干,花生瓜子矿泉水,都在春日的阳光下都变得美味可口起来。
虽然这食物未必就那么吸引。草坪早已被人踩得七零八落,黄土裸在外头,暖暖的春风一吹,上头就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后来我还发现了一点,中国的青草禁不起折腾,乃是因为翻台率太高了。外国人们野餐完毕,收拾桌子走人,还能留给草儿们一点生长的时间。中国游客们的野餐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刚收拾走人,那边就忙不迭地赶了上来,一波接着一波,一轮连着一轮,丝毫不给喘息的机会。
当然我们不会白白折腾一番青草的,瓜子壳、橘子皮、薯片包装和随风飘舞的塑料袋,都是人民给春天最好的馈赠。
第三板斧,乃是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放风筝。
在阳光的拥抱中奔跑,挥洒着头发与汗水,既体验了春天的温柔,又锻炼了身体,体验一把其乐融融的亲子氛围。因此大多人心中,都怀着一个春日风筝梦。
正因为这遮天蔽日的风筝,让春游变得异常危险。
以京城为例。如今略平整宽敞一些的市区公园,都让放风筝的人给占领了。风筝与风筝线交相辉映,织成了一张无处逃遁的天网。随便钻进去遛两圈,都可能被风筝线绊了脚踝,绕了脖子。至于后脑勺,可能让半路坠机的风筝不偏不倚地撞了一下;一个不小心,还可能与开足马力奔跑的熊孩子扑个满怀。
看见春天放风筝的人群,最好躲远一点,否则难保会发生什么意外。小时候看《名侦探柯南》,里头的风筝线可是当杀人凶器来使。
问题在于,许多想要带着孩子共享亲子时光的父母,往往是风筝放得最起劲的人。大多孩子们,还不如让他们多玩会儿手机游戏得劲。
那么,既然年年春游都少不了这几样规定动作,那为何人民还是对春游乐此不疲呢?
因为春游是十分有益的。可以从健康、头脑和道德上极大地锻炼人。
挤入潮水一般的春游大军,充分调动身上的每一寸肌肉和神经,不停作推挪与移动动作,才能在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整个过程比撞树还能活络筋骨。
不要担心开车出行就没了锻炼的机会。试试在清明假期时自驾去北京郊外逛逛吧。早上八点出发,顺利的话下午一点能够达到昌平某草莓园。整个驾驶中要全程憋紧膀胱,极大地提高了人体的耐受度。
当然,结合上文,如果再加上爬树、风筝等运动项目,对身体的锻炼就更大了,堪称当代铁人三项。
对头脑的锻炼,则更多体现在拍摄中。
在春游中拍摄,拼的不是摄影技术与器材,而是思维、眼神、反应的综合实力。要不,如何能在人山人海的风景名声地,寻到一处最好的景致,取最美妙的光线,以最刁钻的角度,拍出一张张恍入无人之境的朋友圈美图?
虽然春日的阳光下,但凡栽了三株花,种了两棵草的地方,无处不是人头涌涌。但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组组九宫格春游大片,张张看着都如此清幽,如此安静,仿佛在逛自家的后花园似的。截图,修片,挑角度,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一场智力的大比拼。
在发朋友圈方面,中国人民极具同理心。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毕竟,谁不想趁着大好春光,发上几组众人拍手叫绝,纷纷点赞的照片呢?
因此在拍照时,大家都懂得排队谦让。特别是热衷拍照的中国阿姨们,哪怕平时会为了超市大促销冲得头破血流,此刻也懂得了先来后到的礼仪。含笑站在一旁,看着前头的人拍完挪位了,才会气定神闲地走上去。
而那些占据绝佳拍摄位置的阿姨们,此刻也十分懂得谦让,身上一边摆着pose,嘴里一边催着家人:哎哎你们可得快点拍啊,后头还等着好多人呢……对不起啊对不起,我再拍两张就成。
这般友好和谐。人民的道德在春游中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不过,春天总是令人振奋的。
无论去年如何被人流车流折磨,立下毒誓,谁再跑去凑热闹谁是龟孙子!但等到今年,春风一吹,日光一暖,就觉得伤疤好了,痛也去了,精神头往上一涌:走,春游去!

高质量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