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扇清风
公众号|富书(kolfrc)
在我的印象中,朋友小枫是个爱折腾的人。他做过记者、旅游体验师、品酒师,工作地点也是频繁地换。在别人看来,日子过得精彩纷呈。
可是,最近他却和我诉苦,过完今年的生日,就34岁了,父母年纪也大了,打算结束漂泊的生活,早日安定下来。
我们身边都不乏这样的人,35岁前尝试过各种人生的可能性,做过许多职业。

在这个变化剧烈的时代,这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你注意到没有,并不是每个频繁更换赛道的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
很多人,折腾了十年,却没有积累,少有成绩。
20多岁的年纪,你可以尽情挥洒,肆意折腾。但是30多岁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已经折腾不起了。
原因无他,试错成本升高了。很多企业在招募员工时,明确规定年龄要在35岁之下;经济效益不行时优先清退35岁以上的员工,年龄歧视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光鲜靓丽的写字楼背后,是不可承受之痛。谁不是一边苦熬着,一边暗自焦虑?
正如张爱玲所说:
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工作压力、柴米油盐、车贷房贷、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疗费,没有一样是省心的。
这时候,最该做的是,在中年危机前,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用“换梯术”实现职场加速。

开启多元思维
我最早看到“换梯术”的概念,是在畅销书《出奇制胜》中。
作者提到,换梯术是一种以物换物的寻宝游戏。
玩家分成几个小组,用一个小物件开头,比如是一根牙签,然后分头行动,一家接一家地敲开邻居的门,然后要求换一种更大或更好的东西。
这一家邻居不理会,就去找下一家,不断交换东西。用换来的口香糖,交换圆珠笔、杂志、鲜花,帽子、衬衫等等。
游戏结束后,大家回来,各组都拿出自己的战果:有的人拿回来一台立体声音响,有的是一套高尔夫球杆,有的是一部电视机,有的小组甚至拖回来一个独木舟。
用一个牙签,最终换回了一个独木舟,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游戏给我们的启发是:试着转换观点,切换思维,就能更快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职场里也有同样的道理:当别人眼中只有一把梯子的时候,聪明人会未雨绸缪,准备其他梯子,开启多元思维,在蓝海里抢占制高点。
你可能不知道,美国历史上的45位总统,只有3位是从基层一级级选举上位的,超过一半的总统根本就没有当过国会议员,还有6人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
这些人在做总统之前是干什么的呢?除了上将、警长、州长、部长外,还有慈善家、校长、演员甚至土地测绘员、律师、房地产开发商。
他们没有按部就班地在一条路径上挤破头脑,而是巧妙地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另辟蹊径。
假设他们想从底层公务员一路升到总统,这几率大概就跟中彩票差不多。
缩短成功路径,关键在于思维转弯。
20几岁时,你可以凭着股蛮劲和精力闯荡江湖。到了30多岁,年龄的优势已然荡然无存,唯有增加认知锚点,突破思维定式,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华丽转身。

增强续航能力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认为,换梯术就是简单地找个好行业跳槽,其实不然。
朋友小枫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只要换个行业,就能叱咤风云,混出点名堂。
一年前,他选择了裸辞,离开工作6年的国企,没做什么规划就做了离职决定,既没有了解外面的形势,也没了解岗位职责,纯粹是跟风跳槽,看到别人做得有模有样就心痒痒,想在文案行业中大显身手。
可是,他忘记了,工作餐没了,年假没了,扣掉伙食、房租和五险一金,剩余的钱甚至比之前还要少。
相应的,工资涨了一倍,压力却陡然上升,把兴趣变成职业,不是件容易的事。
喜欢并不等于胜任。
客户要求反复修改是常有的事,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放假成了一种奢侈,从没试过如此焦虑。才一年时间,他的白头发明显增多,整个人看上去萎靡不振。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虚假同感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
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崎岖得多,我们总是容易低估困难,高估自己的能力。没有实力做支撑,换个地方,还是会处处碰壁。
换梯术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谋定后动。
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持续提升自己,从点到面,建立组合技,把技能当作砝码。
他们明白,无论你是20几岁还是30多,过硬的能力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一个技能你可以行走一方,有多个技能则可以秀翻全场,在这之前,要坐得了冷板凳。
正如PPT导师老秦所说:在没有展现一流的专业功底之前,你是没有资格要价的,谨记,要做一流的人,再拿一流的回报。
广告公司营销总监张鹏曾在文章中分享自己用5年时间,从月薪1900元到5万元的心路历程。他凭着就是“逻辑推理”、“美化包装”和“深层沟通”这三项技能的加持。
换个行业只能帮助你顺利起航,而续航能力取决于能力深度。

聚焦规划能力
一个人想要持续精进自己,提升职业的续航能力,关键因素在于合理地自我规划。
正如畅销书《跃迁》里提到的: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有个青年,从小就有外交情结,想通过奥运志愿者成就外交梦。
2005年,她考入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发现浙江没有志愿者名额。果断选择退学重考,短时间内,从理科转文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在2008年顺利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手”。
接下来,她没有选择到外交部去工作,而是选择民间外交,在这个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世界舞台上的外交明星,她就是张萌。
2010年,张萌受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接见,促进中美人文交流机制达成;随后她接受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理瓦尔斯接见,促进中国青年与英法两国的交流。
张萌认为,实现人生目标就不能走寻常路,搞清楚如何去变更赛道、升级赛道,才能快速迭代,弯道超车。
张萌所说的弯道,和梯子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干得好还要干得巧。

你的规划力,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通过技能的精进可以达到“启动速度”,想走得更远就要借助云梯奔向自己的目标阵地。
在职场生涯规划中,规划是关键一环。你得想清楚什么是好梯子,才能上到新的高度。
斋藤孝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遇见成功轨迹》中强调:
有规划力和没有规划力的人,做事方法和效率大不一样。就好比大家站在同样的起跑线,有人先到终点,是因为他规划了最短的路线,使用了高效的工具。

提升规划力,最有效的三个方法是:
一、从成品推测它的规划
比如说看到Nike球鞋的标志,试着去分析它的亮点:象征胜利的图案、简洁明快的线条等。
以剖析的眼光一项一项反推回去,你就会发现好点子都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这个过程就是锻炼规划力的重要训练。
二、看幕后制作花絮是锻炼规划力的最佳方法
在看《我不是药神》等热门电影时,除了欣赏剧情外,还可以通过制作花絮了解想法诞生、性格设置、剪辑技术、画面配色等规划过程,从而提高鉴赏水平,获得深刻见解,养成以小见大的规划力素养。
三、像改变倍数一样改变看东西的方式
规划就是把不同本质的东西加以组合。锻炼规划力时,不妨换一个想法,将同质的东西归纳整理,然后从中看出它的构造。如何分类是规划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像改变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倍率一样,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放大倍率能帮你完整地看到工作对整体的影响;缩小倍率能让你快速定位问题,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开启多元思维,持续自我精进,聚焦规划能力,就是换梯术的实质。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的云梯准备好了么?
也许你还想看:
【公众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关内容
考试表 | PPT | Excel | CFA必过 | 月薪 | 自律
离职 | 北上广 | 麦肯锡 | 三十 | 金融人
金融街 投行 | 银行人 | 投行女

老编辑个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欢迎添加撩我。
作者羽扇清风,富书签约作者,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年阅读200+的书迷,简书@羽扇清风。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注明“老编辑部”
@金融老编辑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