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两位美国小学老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分享有趣有爱有料的美国小学教育
大家好
我是小绿
一个在美国小学教书的中国老师
我教的班级是美国小学最低龄的年级——kinder,孩子年龄在5-6周岁,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上kinder之前都不曾有过入学经历,因为美国的托儿所大多是民办的,太贵了,许多普通家庭负担不起。
每天早上八点到八点十五分,是我们班在教室里吃早餐的时间。孩子们会排队自行选取自己要的早餐回座位上吃。早餐通常有牛奶、果汁、水果和主食共四样,他们都知道要至少拿三样以保证营养均衡。吃完早餐的孩子会自己收拾扔垃圾,然后从今日的活动清单里选择一项进行自主学习。大家都吃完收拾完后,又会有两个小帮手帮我们把空餐车送回学校餐厅。
今日活动清单,孩子们做完功课或者既定任务后可以自行选择
图片版权归【教书匠在美国】小绿老师所有

我特别喜欢这段井然有序的早餐时间。但你若在开学初来看,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排队拿早餐,不知道如何打开牛奶盒,不知道扔垃圾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常常是从高处撒手一扔,没喝完的牛奶果汁洒得到处都是,座位上打翻了牛奶,会一脸惶恐地呆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曾经有个家长惊叹于我班上孩子展现出来的独立能力,问我是怎么教的。我说,不能督促,得激励。怎么激励呢?就是假设他们什么都不会,但是相信他们什么都能做好。
这两句话听起来有些矛盾,但其实得分开来看。假设他们什么都不会,是我要对自己说,相信他们什么都能做好,是我要对学生说。
假设孩子什么都不会,我就能够比较平常心地看待他们的失误。当你对孩子的失败表现出失望或者不耐烦,即便你什么都没说,你的身体语言可能已经说明了一切。我觉得年纪小的孩子很像野生动物,基本上是靠本能和直觉活着(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能从你无意识的皱眉和叹气中,感受到你的失望,然后再一次认定自己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渐渐变得不愿意去尝试或承担风险。
为了让他们对失败习以为常,我也经常在他们面前失败,有时是故意的,有时是真的臣妾做不到。有一回上课要讲到企鹅,但是我真的不会凭空画企鹅,最后画了个很诡异的四不像出来,小朋友反而很温暖地鼓励我。大人的失败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这很重要。失败不过是我们努力过的痕迹。
图片来源:pure happy life

相信他们什么都能做好,也不是一句空话。你得做好“整段垮掉”的心理准备让他们放手去做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来找我,我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自己解决问题”和“只有试试看才知道结果如何”我信任他们,哪怕他们只有五岁。不仅是相信他们通过练习会变得更好,更多的是相信他们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去解决问题,他们都有能力去承担与之而来的后果。
比如吃早餐时,有学生打翻了果汁,来找我帮忙。我不会立刻帮他收拾残局,但我会告诉他教室里纸巾的位置。可是真正的考验在于,教室里有两种纸巾,一种是纤薄的面巾纸,一种是吸水性好的厨房纸巾,它俩放在同一个地方,我会让学生自己去试试看,哪种纸巾更适合用来收拾打翻的果汁。虽然在我交代这段话的过程中,打翻的果汁已经从桌面淌到了地板,甚至即将流到地毯上留下难打扫的污渍。如果你压抑不住想要马上亲自去清理的念头,想一想,到底是清理重要,还是教会孩子如何自己清理重要。
同理,如果这个孩子选择的是用面巾纸来擦,也不要出声制止,他也许会搞得一团糟,但也会因此获得一个珍贵的情报:打翻果汁要用厨房纸巾擦。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要绕这么大个弯子?直接告诉孩子不更省事吗?emmm……想想上一次你认真听取爸妈给你的人生意见是什么时候呢……?
用问题回应问题,能够帮助孩子从习惯等待大人的指示转变为习惯自己寻找答案。
如果我的学生来告诉我,她的铅笔不够尖了,我会反过来问她“你觉得在哪里可以找到削好的铅笔”。也许她会耸耸肩说我不知道,那我就会说,教室里的某个地方有削好的铅笔,你去找找吧,看看你多快能找到~孩子的脑洞是个神奇的滤镜,能把平凡无奇的跑腿变成一场华丽的探险。
很多人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亲子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但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我不觉得我跟学生是朋友关系,我们的年龄、志趣、人生经历差别巨大,怎么能成为朋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彼此尊重,互相合作。我把他们当成独立的有能力的个体来看待,因此他们也报以我最能干独立的自己。
这种尊重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孩子参与到与他们自己相关的决策中。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他们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出最优决策。日常教学、带娃过程中要增强这种亲身体验其实很简单——多问问题,多等待。比如前阵子我们班做了个樱花的手工,要把粉色的方格宣纸片团起来做成花蕾粘在画好的树枝上。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请学生自己先拿一片宣纸试验一下哪一种粘法更方便:固体胶涂在宣纸上还是涂在树枝上?他们试了之后纷纷表示,把固体胶先涂在树枝上,然后把宣纸花蕾放上去比较方便,这样手上就不会沾到胶变得黏黏的。
春日樱花手工
图片版权归【教书匠在美国】小绿老师所有

对我来说,直接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固体胶当然会更快更省事,但这样也夺走了他们拥有“啊哈!”时刻的机会。所谓的“啊哈!”时刻就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后,恍然大悟的洞见时刻。听来的道理永远没有自己得出的经验让我们信服。所以说,想要做到从督促向激励的转变,就得多问问题少说教,多些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啊哈!”时刻。
不过说到最后,想告诉大家一个有点残忍的事实,来自家长、老师的外界激励,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次级能源”。毕竟人生路慢慢,很多问题到头来只能孩子自己去面对。真正的一级能源应该是自我的激励,这样的孩子就是大家最喜欢的自鸡娃。很多人认为自鸡娃的存在是中了基因彩票,其实自鸡娃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个我们下次再讲吧~
你们是不是在想,下次是什么时候,一年后吗?😅粉上一个更新无常的公号是真的是辛苦大家了!谢谢你们在我缺席的日子里还默默守护着教书匠。
这回我们真的下次见。
不会等太久的那种😉
关于作者
私家绿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士
美国双语教育硕士
现任职于美国加州公立小学
微信ID:lycheegreen
微博:隐蔽青年私家绿
教书匠在美国
两位任职于美国公立小学的双语教师主笔
分享美式教育点滴
有爱
有趣
有料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