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哥

来源:说钱(ishuoqian)
在心理学中,弱者、穷人、女性、儿童、狗、老人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在中国,这个理论被骗子们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些真实的求助者,出于对人们心理的深刻洞察,往往假借家中老人、女童的名义,在广泛获取社会捐助后,用于治疗家人的其他病症,或解决其他贫困引发的问题。
这种出自善良的骗捐,多少还情有可原,但更多出于贪婪、无耻的骗捐就很可恶了。
同事Z讲,高中时期有个企业家给学校捐了一笔钱,用于资助勤奋好学的贫困生。结果评审发放助学金后,抽检时发现很多人的家庭困难资料造假:父母健在还很健康的,写着单亲家庭或者父亲残疾;家里明明只有一个孩子读书,却把在外打工的也算上。
与骗助学金如出一辙的,是遍布大街小巷、流窜车站地铁的职业骗捐客。他们要么假扮残疾,要么假装看病缺钱。擅长表达的,声泪俱下诉说着一个个凄惨的人间故事;不善表达的,就用喇叭放出一声声歌调悲凉的曲子来勾起人们的怜意。
对于他们来说,贫穷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虚造父母双亡或者半生不遂也无所谓,只要能把钱骗到手就行,贫穷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不劳而获的本钱。
出人意料的是,穷人骗捐,富人也骗捐。
2010年时就有媒体爆料,一些国家助学金获得者使用iphone手机被举报。追究之下,这些原本家境富足的同学,在助学金申报材料中居然写着“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父亲做生意亏损几十万,无力支付学费”等等。
《世界华人周刊》最近披露,有中国老人领着国内每月4000的退休金,收着几套房的租金,却还在移民美国后申请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元)的补助金,而这些补助金是给那些没有收入的老人提供的社保。
钻各种空子捞好处,这是一大国民劣根性。我们的同情心,毫无例外遭到了骗子们的出卖,而且还是被卖给了无耻的贪婪。
有网友感慨,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天的酒,还有骗子的故事。
钻空子、耍小聪明骗捐、骗补,会让真正的弱者失去了有可能得到的关怀。
伪造材料骗取助学金,挤兑稀有名额,富裕家庭的孩子得到意外之财,真正的贫困生反而得不到帮助;
在中国很多农村,低保和各种救济的名额,也被地方官员给予了亲戚家人,真正的贫困家庭依旧在苦海挣扎。
这种“劫贫济富”式的骗捐、骗补,不仅没有让弱者享受到帮助,反而可能彻底断了他们的援助。
同事Z讲,高二时期资助人发现大量学生伪造贫困资料骗取资助后,停止了每年十几万的资助金发放。原来尽管有家庭富裕的孩子浑水摸鱼,但还是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了资助,现在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没有了补助。
他还吐槽说,经过媒体大量曝光伪装残疾街头行骗,甚至有团伙利用老人、小孩行乞之后,在路上遇到这些人,他也分不清究竟谁是真正的弱者、谁是骗子,索性连一块钱都不给了。
对于骗子们来说,他们或许想的是:给谁不是给,干脆给我算了。但他们的行为,有可能断掉穷人、弱者的外来援助,更在破坏社会的基础信任和社会生态系统,假如人们在做慈善时,由于分不清自己是在行善,还是在资助骗子,都放弃做慈善,那将是很可怕的,社会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
而弱者由于没有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以为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会觉得被全世界抛弃,对于社会的抱怨也会与日俱增,仇富、反社会、犯罪几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慈善的施舍者虽然做出了大量捐赠,却看不到受助者的感恩,反而痛斥受助者不知感恩。
近几年这种慈善家与名义受惠者之间产生误解,隔阂加深和矛盾激化也是不无缘由的。
同情的眼泪,如果被伪装的可怜欺骗而流干,剩下的将是冷漠。
弱者的困境,如果因伪造的呼救打断而绝望,余下的将是仇恨。
如果一个社会的基础信任被彻底破坏,如果一个国家坚持做慈善的越来越少,如果一个国家真正的弱者感受不到社会关怀,这个国家就彻底被毁了。

什么叫低智商的善良?

没有知识水平的善良。
为生病的人推荐各种未加验证的“偏方”。
把陆龟放生到水里,把毒蛇放生到公园。
《法证先锋1》里,高彦博(欧阳震华饰)的妻子古泽瑶(刘锦玲饰),瘫痪且患上癌症,被好心的玉姐喂了十天的民间偏方,因此“斑蝥素”中毒导致心脏衰竭而死。
道德绑架,强迫对方付出或是退让。
马云这么富有,他应该为天津爆炸事故捐上几亿!
不过就是撞坏他的豪车吗?他这么有钱就不应该让穷人赔钱。
不就吵醒你睡觉么?小孩子吵吵闹闹是天性,你这么大人还跟小孩子一般计较吗?
虽然这个老太太在无理取闹撒泼,但你怎么不能让着点,你家没老人么?
善恶不分,不去同情受害方,反而同情起了作恶方。

周立波在节目上逼迫女孩原谅当年抛弃她的生父生母。
白冰冰在综艺节目里谈到,在女儿白晓燕被杀害后,有人来劝她原谅绑匪陈进兴。
作家白小帆有一个从不做家务乱丢垃圾的室友,在白小帆忍无可忍发飙后,有人反认为白小帆对室友不宽容。
回看视频,发现周立波多次使用“善良”这个词,真是讽刺。
和稀泥式的调解方式。
虽然你丈夫又赌博又喝酒又家暴,但好歹夫妻一场,你还是原谅他吧。
虽然他抢了你客户,但好歹是一个部门的同事,就算了算了吧。
自虐式的善良:对恶人善良,甚至是对害过自己的人善良。
在韩国电影《今天》里,女主角多惠的未婚夫在雨夜里被少年开摩托车撞伤,肇事少年怕承担责任,干脆将多惠的未婚夫撞死。
多惠选择原谅肇事少年,替对方写了请愿书向法官求情。
但多惠后来得知,她的善良没有感化肇事少年,肇事少年在学校里再次因嫉妒杀害了同班同学。多惠因此陷入沉重的痛苦中。
无节制的帮助有时会起到反效果。
《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对谁都慷慨,久而久之,周围人什么事都找他要钱。杜少卿最终散尽家财,一无所有。
百度“升米恩,斗米仇”或“斗米恩,担米仇”或是“养仇人”等关键词,可以看到很多个反映自己一心一意帮助亲戚朋友,最后亲戚朋友却跟他反目成仇的帖子。
表达同情心,有时也不恰当。
对穷人、残疾人表示出强烈的同情,其实会让他们内心很不舒服。
王小波在《我看老三届》一文里,提到自己有一个先天残疾但很自强的老师。
文中王小波提出了一个观点: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里,瘫痪在床的白人富翁菲利普炒掉了多位“同情他”的看护,唯独留下了做事毫不细心的黑人德希斯,因为德希斯常常忘记他是个残疾人。

高质量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