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很多微博大V纷纷转发了这样一条新闻:
受害的女孩6岁、肇事的男孩13岁,怎么看,这事对两个孩子来说都是悲剧。
可当看到双方家长对这事的说法,就更让人无语和惋惜了——
女孩家长说,男孩以前常常教自己女儿写作业,当天看见男孩妈妈在骂孩子,才从女儿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事。  
女孩妈妈进一步了解后才发现,女儿从2018年开始就遭遇过多次性侵了。
但在居委会调解的调解现场,男孩父母对这件事却是这样说的:
她认为孩子太小了,根本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大了就管了。”而关于男孩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情,男孩妈妈把矛头直指学校:
在男孩妈妈看来,儿子还小、之所以会做这样的事情,都是因为学校让孩子学了物学“那方面”的东西。
哪方面?就是她连说都说不出口的“人体构造”。
说的直白点,她认为让一个13岁的孩子去了解人体生殖系统,就是引诱他犯罪!
那么问题来了:13岁开始性教育真的早吗?又真的是因为上了人体课,男孩才会犯错吗?
恰恰相反,因为给孩子的性教育开始的太迟、长期的空白,才会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
女孩家长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对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男孩家长觉得13岁还小、发生这样的事情出乎意料,甚至认为就是因为接触了这方面的知识、孩子才会犯错。
可见在两个家庭的教育中,性教育一直是空白的、甚至被回避的话题。
出事之前,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没觉得“性教育”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出问题后,又用把锅甩给了“孩子还小”、“人体课”。
但正是因为性教育的严重缺位,才导致了这样后果。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在很多人眼中,生殖器官就是下流的、丑陋的;性教育的话题就是污秽的、不能让孩子触碰的。
这样的有色眼镜下,性教育这重要而宝贵的一课,推进的艰难而缓慢。
之前好不容易盼来一本给孩子的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可刚出版不久,就在“尺度太大”的吐槽声中被迫下架。
孩子的性教育怎么办?
“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孩子还那么小,给他们看这些东西不就是刺激吗?”“本来不好奇的都被整好奇了。”这样的声音真不少。
于是,6岁女孩在屡次遭遇性侵后,也不懂得向大人求助;13岁男孩对人体和性产生好奇时,只能通过这样错误的方式去“了解”。
没有人给孩子指明道路的时候,他们只能在错误的方向里不断迷失。
对性教育的回避和偏见,害人不浅!
性教育这个话题,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说的。
就像带孩子认识眼睛、鼻子、手指一样,生殖器官本来也是我们人体的一部分。
而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上,生殖行为也充满了生命的意义。
这些事情并不污秽、也不神秘,更重要的是“性教育”并不等于“性交教育”,从性别认知、安全隐私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不单是为了确保他能获取正确信息、正确的启蒙,更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教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回避风险。
所以千万不要把性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或觉得“他长大自然就懂了”。
给孩子的性教育,就和给他接种疫苗的道理是一样的,并且早“接种”、效果会更好。
越早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就意味着安全的真空地带越少;越早让孩子理解生理和人体的奇妙,他就越懂得珍爱自己、不会犯下后悔莫及的错误;用正确的方式教会孩子看待性知识,他才不会因为好奇在不正当渠道的诱导下犯错。
就像无数儿童心理学者反复说的那样:教会孩子识别身体触碰的界限,以及发生越界事件向谁求助,是能有效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的。
到目前为止,这件让人扼腕的事情还没有最后的处理结果,两方家长争执的焦点还在赔付金额的多少。
可真正让人细思恐极的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有没有意识到,他们真正缺失的,是家长对“性教育”的无知;是孩子性教育空白的太久、开始的太晚?
还记得林奕含事件吗?2017年26岁的作家林奕含在家中自缢身亡。
在她以自己经历写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房思琪需要性教育的时候,妈妈的回答却是:‘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时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有开学。
对孩子来说,性教育是父母不能迟到、更不能旷课的重要章节。
性教育没有什么难以启齿的,而且从来不会嫌开始的太早!
(想要开始的家长,具体方法戳这里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
在看的你给娃做性教育了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