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热榜
(3.18 - 3.24)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阅读原文」查看~
1
智能手机边充电边玩
对电池有什么损害吗?
热榜曝光次数 2,101,853
知友:Alex waker(7,000+ 赞同)
「手机电池养生学」作为朋友圈里父母那个岁数的人每天转发的「一天一个养生小窍门」的分支变种,多年来一直在误导着大量不明就里的人们的使用方式,今天我尽量用更简单、直观、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手机「电池怎么充电」这件事讲清楚。
「手机电池养生学」早年间流窜于各大手机卖场,导购人员在忽悠你买手机的时候,经常会推心置腹的告诉你一些「用机小经验」,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新手机要三次充放电」、「电池有记忆周期,不要频繁充电插拔」等等。
说实话,手机卖场的导购和他们的绝大部分目标客户(中老年人),在手机使用原理和常识上,都非常无知。
但他们让人反感的地方在于,总是向客户兜售一个个过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概念。就比如说题目中这个 「手机边充电边玩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就是卖场时常向不明就里的客户宣扬的「用机科普」,以至于我母亲有一次问过我:
「充电的时候用手机会损害电池,是不是因为一边充电一边用电,会导致漏电呀?」
我听了之后简直被我母亲的脑洞气笑了,我告诉她说:
「在绝大部分时候,边充电边用手机,你用的都是从充电器那儿过来的电,电池岂止是没漏电啊,甚至电池一直在歇着,压根就没提供电量。」
我母亲又问我说:
「那也就是,如果没事就把手机充着电玩手机,电池寿命就更久呢?」
今天我就接着我母亲的这个问题,把这个事儿尽可能简单的说一说。
那天我跟我母亲说,你记不记得有几次你在充电的时候,把手机放在了枕头下面,结果再拿出来的时候,手机特别烫手?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手机充电过程中会有一个能量的转化率,而损耗的那一部分能量,就变成了热量,导致了手机温度升高,如果散热不利,那么就会烫手。
对于锂电池来说,高温才是导致损害电池寿命的元凶。
也就是说,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尤其是当你运行大型游戏的时候,的确会有可能导致电池受到损害,但那并不是由于你一边充电一边放电折腾电池导致的,而是因为充电会产生热量的释放,运行大游戏依然会释放热量,这两中热量叠加起来,就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生活中每个玩游戏的人都有的体验是,充电玩游戏的时候手机会更烫,而这个时候就是电池寿命被折损的最严重的时候。
好了,说明白这个逻辑之后,很有可能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
「那是不是说如果为了保证电池健康,那么充电的时候就尽量别用手机?」
道理是这么讲的,但说实话按目前智能手机入侵我们日常生活的程度来看,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这一点呢?
我大概扫了一眼这个问题下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 4、5 年前的老回答,虽然很多都说的很在理,但基本都不太适配这个快充遍地跑的时代了。
所以,我以此时此刻的现实标准,来和大家将讲一讲,到底手机充电时用手机,甚至是玩大型游戏,到底行不行。
其实这个问题,手机厂商比手机用户想的长远得多。
之前我就看过一个测试小米手机快充功率的视频。在手机息屏的状态下,标称 18W 的快充,可以充到 16W 多。
但是一旦点亮屏幕,实时监测的充电数据,会拦腰斩了一半,只剩下 7、8W。
于是视频里那个标称自己极客身份的大傻帽说,你们看小米这个快充实在是不稳定巴拉巴拉。
他根本没有说到问题的根本上。
每一个做大众消费品的厂商都会考虑同一个问题,产品的安全性和耐久品质的保障性。
快充最开始的方案是高电压低电流,这是几代高通平台一直推的方案,但这个方案的一个很重要的缺憾在于能量转化率低,只有 90%。
而更严峻的地方在于,损失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流散,这导致了快充时手机发热的现象一直都有。
所以不光是小米,几乎所有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快充方案的厂商都会在监测到手机亮屏甚至是运行大游戏的时候,将充电的功率降下去,也就是俗称的「阉割版」快充,这样一来充电变慢了,但发热的情况却改善了。
比如说之前一直爆炸的三星手机,在这方面就显得格外谨小慎微,在软件设计上,不光在手机一边使用一边充电时进行更大的阉割,同时我记得还有「超过 60℃ 禁止电池放电」的预警。
再后来,华为、OPPO、魅族、vivo 等厂商推出了 5V5A 或者 5V4A 的「低电压高电流」快充方案,其实和高通的「高电压低电流」方案充电速度差不多,但从发热上却比高通的方案要好很多。
到今天,手机厂商(尤其是国内的几个大厂)在综合配置上走的越来越远,当苹果标配的充电头还是 5V1A(支持快充协议)的时候,已经将充电功率顶到了 40W 到 50W。
我最开始除了觉得匪夷所思,其实还是有一点不敢用的,我说一个简单的数据来证明国内这几个大厂在这一点上的精进有多恐怖好了。
我现在用来写这个回答的电脑,是 16 款的 MacBook Air,苹果出厂的电源适配器是 45W,而比如说最近刚发布的 iQOO,它的充电头是 44W,而且我看过测评,没有阉割就是 44W。
44W 充电对于一个手机来说是什么概念呢?
iQOO 的电池是 4000mAh,充满它需要 45 分钟。我记得在几年前,一个 2000mAh 的手机,充满电需要 3 个小时。
好了,写到这才算是让我这个回答,相比起以上这些 4、5 年前的「过时」老答案有真正不同的地方了。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手机一边充电一边使用会不会对电池造成损害?
我刚才说,手机充电时温度升高,才是导致电池受损的元凶,而我可以确认的一个趋势是,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将快充跟进到 iQOO 的这个级别。
那么问题来了,小功率充电都会产生手机过热,当下和未来动辄四五十瓦的大功率快充,岂不是会愈发加重这个现象?
我的回答是,并不会。
刚才我讲到高通 QC2.0 和 3.0 快充方案的时候讲到,高电压低电流方案中导致电池过热的地方在于能量转化率只有 90%,其余的电量以热能的方式流散出来,从而导致了手机过热。
但 iQOO 采用的快充方案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电荷泵,几年前我在天津做工程师的时候,项目中就有电荷泵的研发方案选项。
电荷泵的优势之一在于能量的转化效率非常高,在 iQOO 官方给出的参数中,转化率能做到 97%,也就是说充电过程中的流散成热量的能量比例已经算很小了。
同时一个更魔性的设计叫「充电 IC 分离」,我简单类比解读一下。
在一个手机上设计两套充电模块,一块在主板上一块在电池底部,如果在充电的时候你正在吃鸡或者玩农药之类的大型游戏,主板温度飙升,这个时候主板上的这个充电模块就会很识相的停工,然后处在更温和环境里的另外一个模块开始全速充电。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用?
之前我有讲过很多厂商都会在监测到手机运行大游戏的时候,将充电的功率降下去,减少发热。
但 iQOO 的 IC 分离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程度保证充电效率。之前官方公布,息屏状态下 iQOO 手机 15 分钟能充满 50% 的电量;
在边打农药边充电的情况下,有博主实际测试,iQOO 在 15 分钟内依旧能充满 40%。
这就像是人的嘴和鼻子其实都能喘气,平常的时候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哪个喘的更多一点,但如果是吃饭的时候,嘴因为食物占着,所以鼻子就得多喘几口气。等吃完了饭,嘴再多喘几口给鼻子找补回来。
不单技术,在物理方面, iQOO 还采用了超级液冷散热,专门解决手机在边充边玩时候的发热问题,迅速释放 CPU 的热度,为主板上的充电 IC 留出了更多热容空间,保障电池寿命。
这样一套设计整个都在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保证充电功率和速度的前提下,依然可以保证手机不过热。
其实之前的手机,包括最近上市的华为折叠屏 mate X,都选择了另外一种方案,它们不是把充电 IC 做分离式设计,而是将电芯做分离式设计,也就是一个手机里有两块电池。
这是一种在平板电脑上应用的比较多的设计,但在手机上之所以没有广泛落地,其实是因为手机的空间寸土寸金,电芯分离的设计太费地方。
最后。
给大家提一个醒。我们现在用的锂电池,别看低温会让电池看起来特别不耐用,尤其是在东北,经常在外面拍几张照片就没电,但电池是冻不坏的
真正对电池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其实是高温、高压和过流。
而这几点在生活中的反馈,通常都是手机特别烫,所以无论手机充不充电,你如果感觉到手机出现异常,已经烫的很邪性了,不管是出于安全(像三星那种爆炸),还是对电池寿命的保护,我都建议你尽快做降温处理。
比如说关机,比如说马上停止充电。
2
 如何看待邓紫棋或将被迫改名?
热榜曝光次数 1,520,072
知乎机构号:每日经济新闻(1,500+ 赞同)
11 年歌手生涯成「泡沫」,邓紫棋今后不能再叫「邓紫棋」了?
今年 3 月 7 日,邓紫棋宣布与经纪公司蜂鸟音乐解约。
艺人与经纪公司分手,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但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早在 2014 年,蜂鸟音乐就已将「邓紫棋」这个艺名注册为商标。也就是说,解约后的邓紫棋,可能今后不能再使用「邓紫棋」这个名字了……
这件事瞬间让全球各地的歌迷炸锅了……
有网友力挺认为,歌迷喜欢的是邓紫棋的唱功和才华,和这个名字没有关系。
着急的歌迷也出谋划策,建议邓诗颖干脆直接去把本名改成邓紫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8 年,当时年仅 16 岁的邓紫棋发行首张专辑,一出道就以未成年人的身份斩获香港乐坛各大新人奖。
11年来,邓紫棋一直以这个艺名面世,如果今后她真的无法拿回这个名字,不仅此前积累的名誉价值可能白白送人,更重要的是,这还可能关系到她能否拿回自己歌曲的版权。
邓紫棋宣布解约,唱片公司回应
记者注意到,蜂鸟音乐(Hummingbird Music Limited)是香港一间独立音乐公司,创办人为张丹和 Lupo Groinig。
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选秀节目发现音乐苗子,然后与其签约。该公司举办的「Brand New Star」选秀比赛吸引不少香港本地及东南亚的年轻音乐人参加,年度冠军有机会签约该公司成为旗下歌手。
毫无疑问,邓紫棋是这家公司挖到过的最大一块「宝藏」。而早在 2014 年 9 月,蜂鸟音乐就已经将「邓紫棋」和「G.E.M」申请商标注册,领域涵盖文娱、珠宝、广告销售等。
记者还发现,蜂鸟音乐在官网上仍然将邓紫棋的形象和文字宣传放在显要位置,并且在官方商城出售大量邓紫棋周边商品,包括帽子、T 恤、马克杯等。
律师观点:艺名归属难判断
我国《民法通则》第 99 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而关于涉及到姓名权的商标授权争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过专门的司法解释。
2017 年 1 月 11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出台。其中第 20 条规定:
当事人主张诉争商标损害其姓名权,如果相关公众认为该商标标志指代了该自然人,容易认为标记有该商标的商品系经过该自然人许可或者与该自然人存在特定联系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商标损害了该自然人的姓名权。
当事人以其笔名、艺名、译名等特定名称主张姓名权,该特定名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该自然人建立了稳定的对应关系,相关公众以其指代该自然人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那么,以邓紫棋的超高知名度,是不是能在解约之后确保拿回自己的艺名呢?
对此,上海某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在目前的情形下,「邓紫棋」这个艺名是否属于歌手本人的姓名权,还很难说清楚。
这位律师举例表示,假设与邓紫棋产生姓名权争议的另一方与邓紫棋本人的演艺事业毫不相干,那么「邓紫棋」这个艺名无疑将归属于歌手本人。
但如果邓紫棋是和参与打造自己演艺生涯的唱片公司发生商标纠纷,而且尚不清楚双方此前是否对艺名归属有过约定的前提下,很难判断艺名是否该属于歌手本人。
抢注名人姓名有风险
商家抢注名人姓名做商标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而且中外名人都有很多「躺枪」的案例。
在体育和娱乐领域,方大同、李连杰、姚明、林书豪、易建联都曾遭遇抢注。
2001 年,武汉云鹤大鲨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姚明许可,擅自将姚明的签名作为商业标识在其生产的服装、鞋等商品上使用,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无锡商人虞敏洁则抢先申请了「Jeremy S·H·L林书豪」商标。
2003 年,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在没有得到易建联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将「易建联 YIJIANLIAN」」注册为商标,当时被商标局核准予以注册。随后,该公司将商标转让给了易建联公司。
2006 年,易建联本人向商评委申请,要求对自己名字的这个商标予以撤销注册,最终商评委以该企业违反了《商标法》第三十一条为由,将该商标予以撤销。
央视节目截图
不过,在得到这一判决结果后,易建联公司不服,他们将商评委诉至法院。
该公司在辩词中将「易建联」三个字解释为「容易建立联系」的缩写,但这样的充满「创意」的说法显然不具备说服力,法院依然判决易建联胜诉。
除了中国名人之外,侵犯外国名人的姓名和肖像权,也有法律风险。2013 年,马拉多纳状告网络游戏《热血球球》擅自使用自己的姓名和肖像,最终获赔 300 万元人民币。
2016 年,最高法院判决福建的乔丹体育公司所注册的「乔丹」商标(拼音「QIAODAN」等)应予撤销。这个备受瞩目的案件判罚,标志着外国名人的中文姓名权也明确受到保护。
2012 年,迈克尔·乔丹向北京法院提起商标诉讼申请,北京法院不予受理。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乔丹在中国没有唯一指定性,迈克尔·乔丹的乔丹在美国只是姓,有成千上万人姓乔丹,没有特指某个人。
2014 年,中国商评委作出裁定「争议商标予以维持」,认为乔丹的申请撤销理由不成立。2015 年,北京市第一中院和北京市高院在一审和二审中均驳回了球星乔丹一方的诉求。
2016 年 12 月 8 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乔丹体育对争议商标「乔丹」的注册损害迈克尔·乔丹在先姓名权,违反商标法,撤销此前的一、二审判决,判令商标评审委员会重新裁定。
美国媒体当时有评论认为,迈克尔·乔丹在「客场」最终赢得诉讼胜利,显示了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也让中国境内企业更加明确侵犯姓名权带来的风险。
国外现状:个人知识产权保护趋严
在美国,出版权(publication rights,主要包含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保护并没有写进联邦法律,而是交给各州立法裁定。
根据美国律师协会(ABA)官网的解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姓名权的含义范围越来越广,并且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名人之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将受到姓名权的保护。
美国律师协会界定,一个人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姓名、肖像、声音和相似性(likeness)等。
也就是说,在如今「网红」遍地的时代,哪怕是一个游戏主播标志性的嗓音、解说词,或者一个小网红的经典动作、手势,甚至一个网络 ID 都将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他人不得私自拿来进行商业性使用。
此外,受到保护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公众人士,就连普通人也能主张自己的姓名等权利。
2013 年,一桩用户集体起诉 Facebook 案在美国引发轰动。一群脸书用户发现自己的姓名和相册照片被 Facebook 私自拿去做成了广告视频,并向他们的好友推送。
而在一个商业论坛场合,Facebook 表示这些广告的点击量是一般推送的两倍左右,这正好被原告抓住了把柄。
鉴于 Facebook 自己承认了这些广告能产生直接的效益,提高 Facebook 品牌价值,加州法院最终维护了这群普通用户的姓名权和肖像权。
美国律师协会表示,在某些州,侵犯姓名权将会带来非常严厉的惩罚,一般除了撤销内容以外,还要向受害人赔偿「实际损失」+ 精神损失 + 惩罚性赔款,赔偿金额可能相当高昂。
每经编辑:郑直 李净翰
3
如果一个人全身的 DNA
全部瞬间断裂或者失活会怎么样?
热榜曝光次数 2,331,062
知友:菲利普医生(15,000+ 赞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在读,医学话题的优秀回答者,知乎编辑推荐)
从这个脑洞出发,跟大家聊聊
1. 电离辐射对 DNA 的损伤作用;
2. DNA 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 一个人全身的 DNA 全部瞬间断裂或者失活会怎么样。
快速高效地破坏生物体 DNA,强电离辐射是一个最佳选择
所谓电离辐射,即可以简单理解为「可以使物质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
电离辐射所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这种现象就叫做电离作用。
*注: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前者因为有电离作用,所以对 DNA 有损伤作用,因而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最终引起致癌作用,包括宇宙射线、X 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发出的放射线。
而非电离辐射则不具备使物质电离的能力,是相对安全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所以手机离头部太近可以引起脑瘤什么的都是无稽之谈。
首先,电离辐射是怎么破坏 DNA 的呢?
学过高中生物的都知道,DNA 是双螺旋结构的。有四种碱基——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以互补配对的形式通过氢键连接使两条 DNA 单链组成双螺旋。
但是每条单链上的碱基是如何连成链条的呢——答案是磷酸分子:
DNA 链条的构成:嘧啶/嘌呤连接在脱氧核糖分子上,再通过脱氧核糖分子间的磷酸基连接成链条
如果生物体暴露在电离辐射下,射线将对 DNA 造成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间接损伤是通过电离 DNA 分子周围的其他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形成大量自由基,从而对 DNA 结构造成破坏。
这些破坏可以:
① 使脱氧核糖分子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或者导致脱氧核糖分子分解,从而引起 DNA 链条的断裂。这是最严重的破坏,没有之一。
DNA 链条发生双链断裂或者单链断裂。其中双链断裂修复非常困难,甚至引起修复错误。如果遭受的放射线剂量非常大,甚至可以引起 DNA 多处断裂,彻底无法修复。
② 碱基分子变性(失去其原有承载遗传学信息的功能)。
③ DNA-蛋白质交联,这就会引起 DNA 的失活和染色体的畸形。
所以电离辐射如果强度足够大,就可以引起 DNA 无法修复的断裂——也就是提问中说的「全部瞬间断裂或者失活」。
如果上面三条看不懂,直接看下面动图吧:
电离辐射直接把 DNA 链条干断了
DNA 对生物体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DNA 承载的是生物的遗传信息
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信息都储存在 DNA 分子那浩如烟海的碱基序列当中。人类的全部 31.6 亿个 DNA 碱基对,如果保存为 .txt 格式,就足有 3 个 Gb。
生物体的诞生、生长发育、生理活动等所有生命活动都是由这个 txt 文档决定的。
DNA 决定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生物体长什么样子,某个细胞管什么用,某个细胞什么时候死掉……所有这些都被 DNA 控制着。
而且我们全身有 40-60 万亿个细胞,每天都有大量细胞死亡,每天也有大量细胞产生。
例如我们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寿命 120 天:
血管中奔流不息的红细胞
白细胞根据分型不同能活 3-12 天:
追逐吞噬细菌的白细胞
血小板能活一两周:
血小板发现血管破损,马上开启女娲补天模式
表皮细胞一般活不过 3 天,小肠上皮也至多 3-6 天,味蕾上的细胞能活 10 天。就算是相对长寿的肝细胞也只能活 5 个月……
这些填补死亡细胞空缺的新生细胞,就是靠 DNA 的引导复制产生的。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分裂
不仅仅是细胞,调节生命活动的酶类也是 DNA 引导合成的。这些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蛋白质分子(个别酶不是),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事实上有些严重的疾病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个酶的缺失引起,更何况全部的酶损耗后都得不到补充呢?
单一酶缺乏可以引起的疾病,轻则如乳糖不耐(没有乳糖水解酶,无法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重则如酪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婴幼儿帕金森病症状。假如所有酶的合成都停止了,生命何以为继?
一个人全身的 DNA 全部瞬间断裂或者失活会怎么样?
当细胞死去,没有新的细胞补充进去……人体将变成一副行走的尸体。
这时你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或许还能维持工作,让你神志还比较清醒。
但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其他各个系统的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肉体开始坏死、出血无法控制。你将看到肉体的崩坏、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所有的医学手段都对此无能为力。
高能预警一波
下面是个丧尸的图
受到强电离辐射的人会因为 DNA 全部破坏,造成所有细胞的复制再生完全终止,而苟活下来的细胞也会因为酶的损耗无法被及时补充,其功能逐渐衰竭。
人类文明史曾经在 1986 年走到过重大灾难的边缘。那年的 4 月 26 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事故,堆芯从 330℃ 骤然升至 2000℃,引起爆炸和严重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放射性烟尘和放射性水蒸气将被季风吹到整个欧洲,乃至全球。一场史无前例的核危机也迫在眉睫。
事故曾一度被瞒报,直到瑞典发现大气中核放射物质骤增时,苏共当局才如梦初醒,立刻派遣苏联红军前往救灾一线,很多战士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仍然自愿进入受核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进行封堵工作。
一架米 26 直升机在往反应堆开口抛洒碳化硼、沙子和铅粉的混合物。图中可见反应堆顶棚已经被炸飞。
飞行员卡拉佩田受到核沾染,这位英雄于 1990 年死于白血病。在他死后,俄罗斯政府为他追授了「俄罗斯英雄」称号。
米里-17 运输直升机多次往返 4 号反应堆上空凌空浇筑混凝土,事后飞行员因为受到强电离辐射损伤,英勇牺牲。这种自杀式抢救也被载入史册。
红军战士登上房顶清理受污染的建筑材料:
为了关闭可能引起更大爆炸的水阀,必须有人潜水通过沾染了强辐射物的冷却水槽。
最后三个志愿者,切尔诺贝利值班长鲍里斯·巴拉诺夫,2 号涡轮间控制单元高级工程师瓦列里·别斯帕罗夫和 2 号反应堆高级机械工程师阿列克谢·阿纳年科在交代了后事以后毅然决然穿上潜水服完成了任务。避免了更大核灾难的爆发。
根据切尔诺贝利清理协会的报告指出,组织里大约有 600,000 名清理人,当中就有 10% 清理人牺牲,165000 名残废。
接触放射线最多的三人(潜水通过冷却槽)在完成任务后的几天内就去世了。接触放射线少一些的也在两个月内去世。还有很多人因为放射线造成的 DNA 损伤引发癌症……
最后,这些英雄的故事被简简单单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勋章上面:
切尔诺贝利抢救勋章。方寸之间记录的是数不尽的血泪。
最后,一座巨大的混凝土石棺罩住了 4 号反应堆,放射性物质泄漏终于被封堵。人类最大规模的核灾难终于画上了句号。
切尔诺贝利石棺
这个问题的脑洞非常大,探索脑洞的过程会让人学到更多知识,但回顾这段历史,却让人心情沉重。
那三位受到辐射剂量最大的英雄,我无法想象他们志愿接受自杀式任务时的心境。他们受到的核辐射,绝对足以让全身的 DNA 被破坏殆尽,在成功关闭水阀,拯救世界后的几天里相继痛苦地离世。
所以他们三人也就给了这个问题最生动的答案。
但是,这个答案,也太沉重了。
向拯救世界的英雄致敬,希望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
鲍里斯·巴拉诺夫
瓦列里·别斯帕罗夫
阿列克谢·阿纳年科
PS:记不住名字就记住事迹吧,嘿嘿。
感慨一下:
1986 年,距离苏联解体也不过还有五年而已。即使国家积弊丛生如此,当苏维埃发出号召,依旧不乏死士。有句话讲得特别有道理,曾经伟大的民族绝不会走向沉沦,它只能被消灭。
4
2019 LPL 春季赛
TheShy 逆天表现
iG 2:1 力克 RNG
如何评价这轮?
热榜曝光次数 2,547,106
知乎机构号:英雄联盟(2,000+ 赞同,知乎编辑推荐)
第一局
先看 BP
IG 从一开始,就决定要拿到一个前期刚猛的阵容。为此,他们进行了精心的 BP 轮次设置。
首先,他们二三手拿下滑板鞋和奥拉夫,确定了野区和下路对线的优势。随后,IG 在第二轮 ban 掉了妮蔻和卡莎,成功限制了 RNG 最有可能出后期 C 位的 UZI,让他拿不到最强的后期 AD。
但是这样做 BP 就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RNG 第一轮不选 AD,把 AD 放到第二轮去选,这样 IG 才能在第二轮去限制到 UZI 的英雄选择。
IG 怎么做到的?
在 IG 第一手拿下上中摇摆塞拉斯以后,此时的 RNG 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塞拉斯到底是中还是上。
正常来说,RNG 肯定是滑板鞋和加里奥的组合直接锁下,但是他们不敢去赌这个塞拉斯的分路,万一塞拉斯是上单,IG 第二手锁瑞兹,让 IG 拿到塞拉斯 + 瑞兹的上中双法坦的话,RNG 在中期将会非常难以处理 IG。
于是,在进行抉择后,RNG 选择先抢瑞兹,并且同时拿下加里奥,在他们看来,加里奥比滑板鞋的优先级是要高的。
我个人不评论这个抉择的对错,但是这个思路是可以成立的,加里奥在中后期的团战中作用的确会大很多。
但是,IG 妙就妙在第三手亮打野,打野直接亮了以后,RNG 再度面临抉择,是第三手拿打野,还是第三手拿 AD?
很明显,在目前一个打野主导节奏的版本,如果把打野放到第二轮,很可能 IG 会在第二轮去 ban 打野,在场上已经 ban 了挖掘机的情况下,IG 只需要按掉盲僧和梦魇,到时候只剩皇子猪妹扎克这些给到卡萨的话,他的野区会非常被动。
因此,RNG 决定保打野,放弃下路。盲僧虽然打不过奥拉夫,但是不至于太过被动,配合队友也是可以找机会的。
在第二轮 BP,RNG 还是不确定塞拉斯的分路,不知道到底是中还是上,索性他们选择 ban 辅助。
但这样一来,IG 就可以拿到辛德拉这一手强力中单。随着 IG 把塞拉斯放到上路并且中路拿出辛德拉,这个时候 RNG 就陷入一个麻烦的境地:不管瑞兹是去上还是去中,他们没有办法在中单找到一个可以和辛德拉对抗的英雄。
到这里,IG 对于塞拉斯的利用和自己 BP 的设计已经做得非常好,成功将 RNG 带到了一个对线中下双线劣势并且打野也是劣势的局面。这个时候,RNG 的第五手非常非常难选。
RNG 决定第五手拿剑姬来硬打上路对线,这是这一局 RNG 唯一的亮点 BP,把自己被 IG 主导的 BP 节奏解放出来,用剑姬的 41 分带去在中期延缓 IG 的攻势。
只要剑姬发育不差,前期 RNG 的劣势没有太大,中期就可以利用剑姬去牵扯兵线给队友发育时间,从而达到拖慢 IG 阵容节奏的效果。
这个阵容整体看下来,IG 中野前期的主动性非常高,并且下路的压制力也非常强,他们需要利用起这个优势滚起雪球,并且尽量扩大优势。
而 RNG 的阵容偏后期,他们需要在前期尽量的进行防守,利用瑞兹来进行抓单,中期要让剑姬去牵扯兵线,一旦他们防守成功,那么后期的 RNG 会非常可怕。
具体赛况
1. 前期野区的劣势
野区的劣势,要从卡萨的闪现说起。
为什么卡萨会被一级打出闪现?我们先来看双方的一级眼位布置。
注意这个莫甘娜的位置。
可以看到,场上只有一个眼,是红色方的眼。放在下半河道的草丛中。
但是看一下计分板,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 IG 的辅助莫甘娜也做了一个眼。
这个眼在哪里呢?
我查询了在镜头给到比赛之前的选手动作记录,0:37 秒时,莫甘娜出现在下路河道的边缘。于此同时,辛德拉出现在中路,和瑞兹面对面。
那么,很明显,在 0:37 秒,莫甘娜走到下半河道,在草丛里给了一个眼。这个眼和红色方的眼重叠,导致我们在小地图上只看到了一个眼。
结合辛德拉的位置,RNG 认为,IG 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分散站位,双人组看下,中在中,上野在上做眼。
但是,在做了这个眼以后,莫甘娜直接走到上半河道的草丛里,在第一张小地图的截图中,莫甘娜的位置是明显落后于队友的,这一点通过选手位置的查询也得到证实。
可以看到,0:43 的时候,莫甘娜走过了中路河道,准备去搞事情,并且辛德拉也走到了草丛。于此同时,奥拉夫和盲僧打了个照面,RNG 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于 IG 众人位置的判断。
但是,theshy 偷偷摸摸的摸到了一个奇怪的位置。
塞拉斯学了个 E 技能,1 级直接穿墙躲到草丛里,并且他站在草丛的边缘,可以得到盲僧的位置。
这个时候,RNG 的上单还在三角草站视野,RNG 还是只有一个眼,很明显,他们认知中,IG 众人还是和他们一样,分散开守视野。
于是,在莫甘娜 Q 出来的第一时间,卡萨毫无防备被 Q 中,直接被逼出闪现。
这波 IG 利用了塞拉斯和穿墙来提供视野,利用莫甘娜、辛德拉的走位来进行欺骗,计策环环相扣,最后一个 Q 打出盲僧闪现和一半的血量,逼得盲僧失去了上半野区的主导权。并且随后,奥拉夫一直主宰野区的节奏。
2. RNG 的下路和 IG 的上中野
因为各自打野的位置和路线是确定的,所以 IG 的上路和 RNG 的下路打的都非常激进。
小炮加里奥的组合成功依靠打野的威慑力控了一波线,随后,他们想利用这波优势的兵线线来试着打一波。
但是 IG 辅助出现严重失误,在知道加里奥有可能 W 闪的情况下,baolan 没有先给魔免盾,导致 JKL 被迫交出净化后他才给上黑盾。
随后,JKL 带着小炮的炸弹往 baolan 的旁边跳,炸弹炸掉了莫甘娜关键的血量,直接逼迫莫甘娜用闪现躲加里奥的下一发罡风。
两个人的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下路双人组四个召唤师技能全交。
随后,卡萨通过辛德拉的走位判断出对方打野可能在自己的上半野区,面对一个完全没有视野的上半野区,他选择来抓下。
在四个召唤师技能都没好的情况下,baolan 走到了一个可以给加里奥嘲讽到的位置,并且选择将黑盾留给自己,卖掉 AD。
到这里,选出滑板鞋莫甘娜的 IG 下路组已经面临崩盘,他们一个前期双人组因为自己的两波操作失误,被对方一个后期双人组找到机会,并且让野区节奏被完全主导的盲僧获得节奏。
到这一步,RNG 对于前期劣势的处理是非常及时的,抓住对手的失误,在对手放弃的下路打开局面。
虽然失误的确非常致命,但是 IG 的上中将这个局面打了回来。
在对线期,辛德拉对小虎完成了压制,用一瓶药水打出了小虎的 tp,不过问题并不大,因为小虎还是可以发育。只要等级跟得上,那么瑞兹中期就有作用。
但是,IG 一波进攻,彻底扼杀了小虎,我们来看这波进攻的前因后果。
对于 RNG 在中路的眼位,IG 非常清楚。可以看到,莫甘娜对着这个眼打出了一个正在路上的标记。
莫甘娜特地过来将这个眼排掉,并且放下真眼。如此一来,奥拉夫直接畅通无阻的准备来越塔。
瑞兹不是没有防备,事实上瑞兹以及后退到很深的位置,但是因为己方的盲僧正在路上,导致他觉得对手应该不会太快的将他击杀,他可以等到自己的队友。
结果就是,IG 比他想的更加果断。
这波,瑞兹一共亏损 7 个小兵的经济,被辛德拉卡住了等级的差距,对于瑞兹这种需要发育去带节奏的英雄来说,RNG 的中路已经近乎失守。
在中路失守以后,RNG 试图在上路寻找节奏,但是随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波 theshy 逆天乱秀了。
为什么他能秀的起来?
前提,就是 theshy 对姿态的对线压制,在前期 IG 打野靠上姿态被迫抗压的情况下,双方上单在 4 级互相回家并交出 TP。但是姿态落地后处理失误,被 theshy 再度打回家,这一波后,姿态就丧失了对线主动权。
在完成对线压制以后,IG 为了保护 theshy,在上路投资的大量视野。看,三个真眼,两个假眼,确保没人能够在无视野的情况下接近 theshy。
可以看到,在盲僧来打石甲虫的时候,他是站在对方假眼下打的,所以 IG 对他的动向完全清楚(这个真眼在他打完石甲虫后就消失了,所以需要仔细看才能看得到)。在他打完石甲虫以后,辛德拉就立刻往上路支援了。
随后,就是 theshy 的一连串精彩操作,他先是用E技能拉开身位,避免被盲僧 R 闪回去,盲僧距离不够,只能闪现 R 走塞拉斯。
随后,在剑姬闪现过来的一瞬间,theshy 放出二段 E,这个二段 E 有一定程度的玄学,因为这个二段 E 很有可能是想去控二段 Q 的盲僧,但是却成功控住剑姬,让剑姬闪现罚站。
注意,此时 rookie 已经支援到位,这就是眼位布的好的好处。
随后,用闪现拉开距离,躲掉盲僧的 E 和剑姬的 W 两个伤害技能。
极限一 Q 击杀二段 Q 空中的盲僧,颇有些咋胡的味道,非常极限。
在瑞兹闪现定他的一瞬间,E 技能拉开身位,只吃到了一个 W,但是后续的伤害都因为拉开的距离而没有吃到。
最后,theshy 配合 rookie 击杀对面上中野三人,并且拿下峡谷先锋。RNG 三人组一共交出了三个闪现以及瑞兹的一个 TP,但是一个人头都没拿到,相反 IG 只交了塞拉斯的一个闪现。
到这里,IG 的上中野已经打穿了 RNG 的上中野,但是 RNG 的下路依旧有着优势,这也是他们的唯一希望。
3. 唯一希望的葬送,IG 超快速的窒息节奏
随后,IG 和 RNG 的打野在河道相遇,两人开始交火。
奥拉夫自然是不可能输给盲僧的,但是 ning 的高明之处他不断利用大招的移速进行走 A,拉开了和瑞兹的身位。
为了追上他,瑞兹被迫交了一套技能给辛德拉来触发相位,但是等到他触发的时候,盲僧已经被击杀,奥拉夫直接闪现离开。
这里,就是上一波的后遗症了,瑞兹和盲僧有一个人有闪,局势都会不一样。
随后,看到残局,uzi 孤注一掷,决定一个人扛起队伍。他跳了进去,但是没有 A 满爆炸火花,也就没法刷新自己的 W 技能跳走,被莫甘娜的大招晕在原地。
随后,JKL 非常果断,闪现进场,大招击飞 UZI 并且将其击杀,UZI 双招都在,但是被活活控到死。随着 UZI 的阵亡,RNG 团战大败,唯一的希望也被扼杀。
在上一波团战打输以后,中野双双没闪,本身战斗力就不够的 RNG 中野就更弱一筹。UZI 决定赌一波,只要 A 满爆炸火花刷新 W 就可以安然撤退或者收割,但是可惜只差一下平 A。
赌博行为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UZI 的阵亡,让 RNG 承受了最为惨痛的代价。
到这里,RNG 的阵容已经举步维艰,中期的支柱剑姬因为对线打不过导致无法发挥作用;节奏发动机瑞兹被越塔一波并且被秀一波,已经失去带节奏的资格;唯一的希望下路也赌博失败葬送于此,后期阵容的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度过中期了。
可以看到,虽然 RNG 之后的视野做的很好,但是没用了,因为差距实在太大。
4. 总结
在野区的小小优势,转化为对线上的威慑力,造成了上路和中路的小小优势。
随后通过一次越塔,一次上路天秀,IG 彻底掌握上中野的主动权,并且随后一波团战扼杀掉 RNG 最后的希望,利用装备碾压直接平推。
本局,RNG 最大的问题有就是相信上路可以发挥剑姬对塞拉斯的优势,但是因为个人实力差距没有发挥出来。并且在前期被 IG 抓到机会打出野区优势,进而被 IG 上中抓到两波机会,终结比赛。
这一局是比较典型的操作决胜的比赛,因此我们对操作复盘的比例大了一些。
5
 美国跳过 5G 
 直接发展 6G 的可行性有多大?
热榜曝光次数 1,165,001
知友:甜草莓(1,800+ 赞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在读,通信话题的优秀回答者,收录于知乎圆桌)
「跳过 5G」这个假设几乎不可能……但是最近确实出了很多关于 6G 的新闻,不过这依然不现实。
一点也不夸张的说,6G 目前为止还在预研阶段。也就是说还活在梦里……
先来整理一下这些传闻。
1. 前几天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开放 95GHz-3THz 的「太赫兹」频段作为实验频谱,用于 6G 技术验证,当时的新闻称「有朝一日」可以成为支撑 6G 技术。
2. 在这之前的几周,川普曾经在媒体面前提到 6G 建设,很多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信号,将有利于美国人在 6G 方面的建设前景。
3. 几个月前,Google Trends 把「6G」列入人们搜索最多的 17 个专业词语之一。
4. 我国工信部部长称「中国已经着手研究 6G」。
这些新闻综合起来,乍一看仿佛 6G 迫在眉睫,但实际上还是遥遥无期的,不过这并不能阻止科学家的畅想(褒义)和有导向性的宣传。
首先,移动通信技术是一代一代发展而来,首先由隶属联合国的国际电联(ITU)提出需求,然后再由行业联盟例如 3GPP 提交标准,完成指标需求。
我觉得联合国是不会像苹果跳过 9 一样,否定这次的 5G 标准,直接来个 6G 的。
其次,包括学术界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 6G 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在开脑洞找需求找技术,但是很多情况下,这都只是憧憬。
甚至有的连憧憬都算不上,我甚至看到了一些堪称玄幻的 6G 预测论文,在这种情况下,题设中「直接用卫星铺设」的移动通信网络到底会不是是 6G,能不能做到,那谁也不知道。
顺便一提,「非陆基移动通信网络」这个议题已经放在 3GPP Rel16 的标准会议里了,嗯这个标准也是 5G 标准,不是 6G。
最后,说说比较火的新闻,美国开放「太赫兹」频谱用以「有朝一日」的 6G 支撑技术。
请注意「有朝一日」这个词,这个词很玄妙。
从技术上说,太赫兹频段是可以用以通信的,但是,这个花费普通人可支撑不了,目前也没有看到可以大规模商用的希望。
这是因为,目前 CMOS 芯片很难用在 95GHz 以上频段的太赫兹传输,如果目前的射频和天线工艺没有大规模提升,太赫兹频段的商用一点也不现实。
甚至目前太赫兹的科学实验器材都普遍过于贵;从信号上说,太赫兹频段存在太过强烈的路损,到时候一个基站可能覆盖只有十几米?(猜测)。
我国正在研究 6G 是没错的,但是这只是预研,调研阶段啊……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阅读原文」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