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今 夜 九 零 后 星 标 我 们👆
1997年7月15日,南京。
摇滚歌手罗琦毒瘾发作。
神志不清的她坐上出租车,求司机带她上街买海洛因。
随后,她被送到公安局。
这是娱乐圈首例被曝光的吸毒艺人。
这次曝光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此后22年,“吸毒”成为娱乐圈的标配之一。
越来越多熟悉的名字,被列入涉毒人员名单。
陈羽凡、柯震东、房祖名、李代沫……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艺人都在想方设法回归娱乐圈。
2013年12月19日,罗琦重返舞台。
在最热门的节目《我是歌手》宣告复出。
翻红后,她接受《法制晚报》专访。
记者问她:
回想那段吸毒经历,是不是已经可以坦然面对?
罗琦一脸轻松:
犯错没关系,走回来就OK。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有机会再走回来。
无独有偶。
戒毒出狱后的李代沫,公开发声:
我不愿意抛弃我自己,我期望社会不要抛弃我。
我的歌迷也不要抛弃我,我深信我会有再次回到舞台的一天。
我理解他们想复出的迫切之情。
娱乐圈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只要来过的都不想走。
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们在毒品上花的每一分钱,都会变成打在缉毒警察身上的子弹。
没错,曾经吸毒的罗琦李代沫们确实还有很多机会。
吸毒,戒毒,再复出。
还可以趁机塑造一把励志人设,在光鲜亮丽的红毯上享受万众瞩目,继续圈更多钱,变成花不完的毒资。
但是有些人,再也没机会了。
一个警察学院的学生留言说,他们学校的缉毒专业被取消。
因为缉毒专业的学长,几乎都在任务中牺牲了。
或许你对缉毒警察的危险性已经有所耳闻,
但这个职业的死亡率,依旧远超你的想象。
首先,毒贩子是世界最危险的人群,没有之一。
毒品犯罪大多是枪毒同源。
而且,很多毒贩一旦被抓,就难逃死刑。
所以面对抓捕,那些亡命之徒为了活命,都会杀个你死我活。
每次出任务,缉毒警察们都是在拿命血拼。
人民日报曾经公布一组残忍的对比数据:
每年公安系统牺牲的缉毒警察,是其他警种的4.9倍。
受伤率更是高出10倍。
2015年,湖南湘潭的协警在参与抓捕吸毒人员时受伤。
毒贩在他身上连捅两刀,他还奋力追捕。
送到医院时,医生看到他的伤情都脊背发凉:
其中一刀与心脏只隔几毫米。
他的胸颈动脉被割断,胸腔内大量出血。
再晚一点送来,必定没命。
受伤时,他刚满27岁。
还有一个多月,他的孩子就要出生。
2017年,在四川凉山的一次抓捕行动中,警察贾巴伍各不幸牺牲。
在被子弹射中倒下时,他的气息已经非常微弱。
“不要管我,不要管我,快追。”
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牺牲时,他才34岁。
留下了深爱他的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而毒贩对缉毒警察作下的恶,远不止于此。
曾经有一位缉毒警察的尸检报告轰动全球。
那份报告显示,在被毒枭抓住后,缉毒警察遭受了非人折磨。
整整45个小时。
他的5根肋骨被钝器敲碎,两条腿膝盖以下被剥皮削肉,鼻子被刃器割掉;
两个眼球被捣碎,下巴被钝器击碎,8根手指被砍掉。
最后的致命伤,来自于头骨的一处钝击凹陷。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
在施虐之前,毒贩们事先给他注射了大量的安非他命。
目的是让他在受折磨时,保持足够的清醒。
所以每当我看到一个明星吸毒后,粉丝们四处为偶像求情:
我家爱豆很优秀的,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啊!
我都想问,谁给那些英雄复活的机会?
很多缉毒警察,牺牲后连墓碑都不能立。
因为如果看到亲友前去祭奠,丧心病狂的毒贩,会跟着报复家人。
缉毒警察,是在拼上身家性命,为人民守卫一方净土。
如果你觉得只要不吸毒,这一切就和自己没有关系。
那只能说明,天真再一次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毒品一旦泛滥,被它伤害的,远不止缉毒警察。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从中独善其身。
根据《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截至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
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
这1400万瘾君子,都是隐藏在社会中的定时炸弹。
2015年,江苏徐州一对夫妻,突然驾车冲撞小学校园大门。
警察和市民联手,才避免更多孩子受到伤害。
那对夫妻是反社会人格吗?
并不是。
警方调查,肇事者是因为吸毒致幻。
同年在武汉,一男子公然在医院门口抢孩子。
并且痛殴小孩爷爷。
直到警察赶到后,二人才得救。
男子同样是重度吸毒人员。
事实上,在我国全部治安案件中,吸毒人员所占犯罪人员比例,高达85.3%。
除了吸毒致幻导致,绝大部份是故意犯罪。
大家都知道,吸毒非常烧钱。
几乎所有吸毒者,最终都会走上这条路:
女性“以淫养吸”,男性抢劫盗窃。
毒品,成了当之无愧的万恶之源。
更可怕的地方还在于,毒品所产生的危害并非孤立的点状,而是扩散性的网状。
我们都知道,吸毒者常常共用同一个注射器。
而血液,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由于吸毒往往伴随滥交,
那些吸毒的女性一旦怀孕,还会把毒瘾和疾病传染给孩子。
从吸食毒品的第一天起,他们的世界就再无“人性”二字。
而缉毒警察所做的,就是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哪里有黑暗,他们就往哪里带去阳光。
现如今,一个严峻的社会现象是:吸毒者正逐步低龄化。
据《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青少年吸毒人数已经高达148.6万名。
新型毒品,成为专门吞噬青少年的恶魔。
所以,什么是新型毒品?
它们是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
比如摇头丸,冰毒,K粉等。
它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伪装,让人极难分辨。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完全不会上瘾。
可以偶尔玩一玩,体验几次没关系。
这种说法完全是在引诱少年误入歧途。
新型毒品的成瘾性,可能比传统毒品更高。
比如冰毒,精神依赖性极强,已经成为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吸食成瘾者,往往伴随严重的精神障碍。
在福建厦门,发生过一起激烈枪战。
警方调查后发现,两人在吸食冰毒后产生强烈幻觉。
随后互相开枪对射40几枪。
再比如K粉,白色无味,易溶于水。
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强奸药”。
很多人对女生实施性侵,第一步就是先下药。
所以女孩子们,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
如果你去酒吧或其他公共场所,请看好自己的杯子。
一旦杯子离开过视线,那杯水千万别再喝。
如今,新型毒品在娱乐场所广泛传播。
很多人在吸食时,已经喝到人事不省,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染毒。
2010年7月,阳东县公安局突袭合山镇一间酒吧。
警方一举查获35名吸食新型毒品K粉的人员,年龄都在18—22岁。
在被审问时,大家说只是在找乐子。
新型毒品极强的隐蔽性,也为公安办案带来很多困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像海洛因这种传统毒品,吸毒者必须采用吸烟或注射才能使用。
而新型毒品更加简单,多是粉末或片状,直接口服就能吸食。
完全不留下一点痕迹。
这就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
新型毒品,已经渗透到全国一千多座县城。
曾经有人这么形容:
进入21世纪,公安部门在与传统毒品的搏击中大获全胜;
却偏偏在与新型毒品的斗法中,节节败退。
很遗憾,青少年人群在新型毒品面前已经失守。
缉毒警察所做的全部努力,如今在新型毒品面前,都已举步维艰。
180年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局面,疯狂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致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国人大量吸食鸦片,形容枯槁,成为行尸走肉。
中国人从此背上"东亚病夫"的耻辱之名。
鸦烟流毒,成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为打击毒品,林则徐勒令虎门销烟。
没想到短短几百年,1000多万人再次走上制毒、贩毒、吸毒之路。
传统毒品未平,新型毒品又起。
它正吹着进攻的号角,穿过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新来到你我的身边。
吞噬大人的生命,摧毁孩子的未来。
让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让无数青年的未来蒙灰。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选择吸毒,就是选择与魔共舞。
从鸦片战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中国人,值得永远铭记这句誓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