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ews 报道 本周四,会员电商平台云集正式向美国SEC提交了上市招股书,代码为YJ,IPO预筹集资金2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云集12个月的销售额为19亿美元。该公司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于2019年1月11日以保密方式提交了申请。
云集招股书显示,云集2016年、2017年、2018年的GMV分别为18亿、96亿和227亿。相比2017年,其2018年的GMV同比增速高达136.46%;三年完成的总订单量也分别达到了1350万、7580万和1.53亿。
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云集总收入达130.15亿元,相较2017年64.44亿元的全年营收,同比增速达101.97%。
据悉,云集上市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公司业务运营、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
此次上市消息与之前传言基本相同,但也有细微出入。去年曾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云集微店已授权摩根士丹利、瑞信和摩根大通牵头,寻求2019年初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希望通过IPO获得70-100亿美元的估值。
消息人士说,该公司已在2017年实现收支平衡,预计在2018年盈利,计划在IPO中筹集约10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云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经营性亏损为9940万元净亏损5632万元。预期的10亿美元也变为2亿美元。
Bianews将招股书要点摘取如下:
保荐人
招股书披露,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业务模式:一家走社交路的会员制电商
招股书介绍,云集是一家社交电商平台,利用会员制模式和社交互动方式运营。平台以优惠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激励会员推广其平台,并与他们的社交联系人分享相关产品。
会员是云集平台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现其业绩大幅增长的动力。会员通常需要付费才能访问其专门的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可以享受更多的产品选择,独家会员权益和折扣价格等优惠功能。
平台会员通常是中产阶级消费者,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并且有兴趣在社交圈内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购物体验和各种产品。
老会员通过推荐其他人成为新会员可以获得奖励。会员还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推广产品,并在其他用户购买该产品时获得奖励。
云集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至今用户群不断增长,包括会员和非会员用户。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云集平台累计有740万会员。 2018年,平台上有大约610万会员产生了交易。
招股书介绍,该平台上的买家从2016年的约250万增加至2017年的约1690万,并在2018年进一步增加至约2320万。
2018年GMV达227亿元
大部分依靠自有品牌素野盈利
招股书中介绍,2017年,云集的GMV由2016年的1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96亿元,上涨428.1%。2018年GMV增加134.4%至227亿元人民币。
其中2018年GMV中66.4%来自会员购买。
近三年云集完成的总订单量也分别达到了1350万、7580万和1.53亿。
财务数据方面,云集在2016年总收入为12.84亿元,其中商品网上销售收入为11.29亿元,会员费收入为1.55亿元;
2017年总收入为64.44亿元,其中商品网上销售收入为59.12亿元,会员费收入为5.11亿元
2018年总收入为130.1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商品网上销售收入为113.88亿元,会员费收入为15.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云集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此外,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云集已经建设了17个中央仓库、17个区域仓库、5个前沿配送中心以及2个超市仓库。
经营性亏损方面2018年为9940万元,2017年为1.142亿元人民币,2016年为4706万元。
同时,2018年,净亏损为5632.6万元,同比缩窄近一半,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202.6万元。以运营亏损计算,其运营亏损率为0.8%。
此外,招股书中还提到,GMV很大一部分依靠的是自有品牌素野的销售盈利。
鞭哥也曾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云集平台上销售的素野化妆品套装事实上属上海素野化妆品公司旗下,而该公司是如今云集系中的一家——云创共享网络科技100%控股的子公司,而此前由浙江小也网络科技投资。
据悉,云集微店创始人肖尚略则此前曾为浙江小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和股东。企业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9月,浙江小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从肖尚略变成了王鹏,2017年9月,小也的股东名单中也没有了肖尚略。
肖尚略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6.4%
招股书显示,云集微店创始人肖尚略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6.4%。
融资方面,2018年4月23日,云集微店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由鼎晖资本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跟投。
2016年12月,该公司曾宣布获得由凯欣资本领投、钟鼎创投跟投的2.28亿人民币A轮融资。
员工工资和福利支出为3500多万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微店云集员工累计共1013人。
同时,2018年该公司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支出为3500多万。
此外,招股书还显示,2018年云集微店获政府补贴700多万。
为社交铺路补贴会员4.2亿元
钱花出去却收效甚微
招股书还显示其在会员补贴方面的支出为4.2亿多人民币。
然而,花费如此大成本,其效果却不成正比。
数据显示,云集微店在2018年的买家用户增长到2300万,但实际完成交易的买家用户数却只有600多万,同比增幅并不大。
风险因素提及监管问题
称政府口头确认合规
招股书还披露了风险因素,包括:平台运营时间较短、无法保证增长率;会员忠诚度对经营业绩影响重大;业务模式是否符合适用法律法规;中国主要社交网络特征和功能变化的影响;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继续遭受净亏损、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新通过的电子商务法造成的潜在影响、平台销售假冒或未经授权产品等。
招股书提到,在监管方面,云集一直都面临着采用“微商”模式的争议。
早前就有监管部门认为其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曾被开出近千万元罚单。
2017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指出云集微店平台开展经营活动中,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等行为,违反了《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属于传销违法行为,因而下达958万的行政处罚。
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云集微店的运营公司,被处罚后,2017年8月,该公司法人代表由肖尚略变更为夏禄厚。
在被官方处罚后的一段时间里,微信也对云集微店公众号及小程序进行封禁。
随后,云集整改了其模式,然而层级仍存在,只是变少,变为经理、主管、店主三个层级。
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00人即可成为“主管”。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培养主管30位,即可申请成为更高级别的“经理”。
从店主升级后,主管可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15%,经理则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5%。但相比卖出商品的佣金,发展新店主获得的收入更高。
另外每新发展一名店主,主管能从398元的平台服务费中获得150元,主管的上线经理则能获得60元。此外,主管及经理均与云集微店签约兼职劳动合同,培训费和服务费均由云集微店统一发放。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经理还是从下线即主管和店主的缴费计酬,主管从下线店主的缴费中计酬,传销的本质还是差不多。”
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示,云集采用的分销模式已经成为许多电商的标配。此外,云集目前的层级并没有超过三级,不太会涉嫌传销。
而关于合规争议,招股书提到,会员培训工作是外包给第三方的。对云集现有业务,政府口头确认是合规的。
“2018年12月,我们和中国法律顾问韩坤律师事务所咨询了杭州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杭州市政府主管部门口头确认,目前经营活动是合法的。”
以社交电商身份赴美上市
能否借机摘帽“微商”
踏上赴美征途的云集微店,看起来是在摆脱种种负面一心向前。
但云集微店的前方是什么?有人表示是社交电商,是分享经济,也有网友认为是IPO包装旧套路圈钱。
如今说起社交电商必提及拼多多,2018年,拼多多借助微信红利异军突起,两年时间做到3亿用户、千亿元年GMV,上市首日,股价暴涨40%,以30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电商平台。
也因此,拼多多成为从市场寒冬中脱颖而出的商业案例。但聚焦下沉市场消费需求的拼多多,除去成功的商业模式运作,回归电商本质,山寨、假货等问题频出。
而只比拼多多早创建4个月,也要赴美上市的云集微店,被称或将是微商平台里跑出的第一只美股。几乎被公认为是社交电商前身的微商,至今仍有难以摆脱的阴影,如模式似传销,货品三无或假。
传销、微商、分销体系、利益诱导、货物品质等问题的存在与关联,构成了如今大众脑海中的社交电商的原罪。这样的商业模式究竟在制造什么样的价值?基于个人利益的人际关系捆绑,是否是对社交关系价值的消耗?而这样的消耗能支撑这样的商业模式多久呢?
当然也有积极的看法。
吴晓波在采访完肖尚略后曾表示,任何一个创新和变革的发生,都是让人非常的陌生,然后产生非常的不适应感。但是这种不适应感和创新,恰巧是推动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力量。
那么什么能证明是推动商业进步的创新而不是只求牟利的商业“新衣”?上市后的股价走向显然不能,只有云集微店找到保证产品品质的良方,实现正品及优惠承诺,不为获客过分消耗用户社交价值或许才能吧。
想着在巨头包围的领域闯出天地,平台方自然不得不想在商业运作手段上下功夫以脱颖而出。但社交电商并非只是一件“新衣”,回归电商本质,真正惠及消费者才是最重要的。而作为消费者,对市场最好的投票就是选择。
Bianews正在招募记者,工作地点:北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鞭哥微信(ID:cindyweeen)。期待有才又有趣的你加入!
— — 推荐阅读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