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HO MUSEUM 美秀美术馆
 《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展览现场©MIHOMUSEUM
2019年3月21日,
日本滋贺县MIHO MUSEUM美秀博物馆
《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
春季特别展开幕了,
由于大德寺龙光院从不对外开放,
因此龙光院收藏的曜变天目最为神秘,
是本次展览的最大看点。
大德寺龙光院收藏的曜变天目©MIHOMUSEUM
现在全世界最完整的宋代曜变天目有三只,

全部都收藏在日本,
并被列为国宝。
从3月到6月间,
这三只国宝曜变会分别先后在
滋贺、东京、奈良展出,
三个展览的展期有一个月的重叠时间。
也就是说,只要合理安排行程,
就能在几天内一次看遍这三只曜变天目。
这也是有史以来,
它们第一次同期对外公开,
机会实在太珍贵,不能错过!
©MIHOMUSEUM
除了曜变,在这场春季大展上,
你还能看到龙光院传承400年的宝物,茶器、书画等等,
而《一条》作为唯一受邀
内部展览会的中国媒体,
有幸成为第一批目睹这些宝物的人,
并获得拍摄许可,
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撰文 白汶平 摄影 李宇豪、孙鹏
3月20日,天晴。今年是美秀美术馆《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的媒体预览日,也是整个展期间,唯一能公开拍摄的一天。
美秀美术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杰作。它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距离京都市区车程一小时。
上午我们乘着馆方安排的巴士,从京都站出发,窗外沿途的公寓慢慢转为平房,再变成一片翠绿,车慢慢驱使逐渐被森林包围,进入传说中的桃花源乡。
原本以为能遇到樱花季,但山里才开始转为翠绿。随行的中文接待员说,上周这里才下过一场雪,枝垂樱刚结上花苞,没来得及用盛开的粉色迎接美秀美术馆的春季开幕。
 传承400年的国宝有史以来全部公开 
穿过长长的隧道,美秀美术馆出现在眼前。《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展览区块位于北馆,宣传海报中,大德寺现任住持小堀月浦捧着耀变天目,茶碗在自然光照下闪透着斑斓光辉:将珍贵的心爱之物,慎重地呈现给大众。
大德寺住持小堀月浦背影©MIHOMUSEUM
展览名称中,很多人注意到“国宝曜变天目”,怎么会和“破草鞋”放在一起?破草鞋到底是什么?其实破草鞋象征的是一种禅意,龙光院历代的住持、修行者,踏破草鞋四处布教的精神,和国宝同样是无价之宝。
©MIHOMUSEUM
展厅入口布置得像寺院一样,让人有一步一步走进龙光院的仪式感,展区规划上主要以龙光院创建人江月宗玩的书画、茶具为主,以及围绕在他周边的画师、艺术、文化人等的相关文物。
密庵咸杰《法语·示璋禅人》被日本列为国宝©MIHOMUSEUM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尤其宋代杭州的径山茶宴又被视为源头,宋代密庵咸杰禅师奉行的“禅茶一味”,不管对待客人、有佛缘的人、修行者、外来的俗人,都要遵守煎茶点汤的礼仪,初步形成径山特有的茶宴。
后来茶道经由僧人传到日本,龙光院里的密庵茶室正是日本三大国宝茶席之一,里头的《法语·示璋禅人》是密庵咸杰写的警示法语,不但是日本国宝也是现存唯一的密庵咸杰墨迹。
展览现场搭建的密庵茶室©MIHOMUSEUM
密庵茶室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变过样貌,僧人的茶礼茶仪也都保留当年传统,虽然不能把茶室搬进展厅,但馆方搭建出茶室的背景并搭配预录好的茶道视频,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贴近真实。另外也将部分茶具,陈设在馆内原本就有的茶室实景中,让展品看起来更生动。
美秀美术馆曜变天目展厅©MIHOMUSEUM
当然人潮聚集最多的,还是曜变天目的展厅。这只曜变过去只展出过三次,且为日本现存的三只完整曜变天目中,最少公开的,非常难得有机会见到实品。馆方布置了纯黑色的展厅,只有一束光,打在曜变天目正上方。
一般来说,曜变天目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成色最明显、最多变,但馆方的设计则是以“黑夜星辰”为概念,去除额外的光源干扰,凸显曜变神秘魔幻的光芒。
©MIHOMUSEUM
今年的春季特别展《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是400年来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第一次将寺院里传承的茶器、书画、包括墙上的匾额、茶室的拉门都拆下来,几乎把全数“可移动”的文物都送往美秀美术馆,堪称有史以来最完整的展出。
美秀美术馆馆长熊仓功夫为媒体做开展介绍©MIHOMUSEUM
美秀美术馆为本次展览编写近600页的简介©MIHOMUSEUM
正因如此,这次展览非常受到注目,以往美秀美术馆发出的内部展览会邀请只有300个名额,这次参与的人数超过1000人,光是媒体就有60家,而且只有当天可以拍摄。3月21号开展后,展厅内部一律禁止摄影。馆方还为此编写了开馆以来最厚的简介,将近600页。
京都大德寺
 大德寺龙光院:禅宗和茶道中心 
大德寺建于1325年,位在京都北部的洛北一带,地位很高,不仅是镰仓时代洛北的禅宗中心,同时传承了日本重要的茶文化。寺院因战乱焚毁后,由高龄80岁的一休大师接管住持而开始重建,由于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是一休大师的弟子,也因此开启了大德寺与“茶道”的渊源。
后来,村田珠光的徒孙千利休集日本茶道之大成,被封为茶圣,他先后担任过战国三杰中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御用茶师,三人大力促成大德寺的繁荣,并使大德寺成为茶道中心,寺院因而收藏了不少中国传至日本的文物。
龙光院平时不对外开放,有“不公开的宝藏阁”之称
大德寺有24间子院,除了常年对外开放的4个院落外,还有一些院落会做短期开放,不过龙光院完全不对外公开,因为龙光院创建人江月宗玩和尚,是个文化人也是茶人,寺院里藏有许多国宝和茶器,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历代住持轮流守候,从不大量对外借展,也不开放参观。
此次文物外借美秀美术馆,让世人有机会一窥额这座宝藏阁里的丰富“宝藏”,展品多达数百件,馆方还得在展览期间替换展品,才能把所有的文物展完。
大德寺住持一休大师的墨迹©MIHOMUSEUM
龙光院创办人江月宗玩相©MIHOMUSEUM
山水・菊・牡丹园三幅对©MIHOMUSEUM
龙光院收藏的茶道具置于展厅内部的茶室©MIHOMUSEUM

油滴天目附螺钿唐草文天目台©MIHOMUSEUM
江月宗玩、玉室宗珀、泽庵宗彭墨迹三幅对©MIHOMUSEUM
唐物丸壶茶入附菱形内黑外屈轮纹盆
牧溪《柿・栗图》二幅对

©MIHOMUSEUM
宋代传世的曜变天目只有完整的三只,全部收藏在日本,被日本文化厅列为最高等级文物——国宝,分别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坂藤田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三只要在同一时间、不同展馆里展出,4月13日到5月19日这一个月,将是三只曜变的同期展出的黄金期,只要算好时间,就能一口气看完这三件国宝。
 何谓曜变天目?
曜变天目,一词来自于日本,曜变是来自窑变的谐音,天目指的是浙江天目山。宋代时期,不少日本僧人到中国修行,当时天目山寺院非常多,有很多日本僧人来求法,归国时会带走所学的茶礼、茶器,其中黑釉茶碗就是从天目山寺院带出的,所以后来把这些茶碗,称作天目。在国内则叫曜变建盏,因为烧出曜变的地点,在福建的建窑。
 如何鉴定曜变天目?
曜变的出现,被视为万中取一的偶然,无法被复制,是在烧制过程中,窑里发生特殊的变化,导致釉面出现气泡爆裂产生一点一点的多彩釉斑,非常奇异罕见。认定曜变的标准在于三五成群的曜斑、随光线变换的多彩光晕、一次性烧成并非二次上釉、收藏历史流传有序。
 曜变天目有多珍贵?
相传大约是明代,曜变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由于发生“曜变”的机率非常低,几乎是万中取一、十万中取一,才有可能发现的罕见现象,至今都没有研究出烧制方法,考古学家发现,在宋代建窑遗址附近找到数以十万计的瓷器残片,疑似都是烧制曜变时留下的失败品。
©MIHOMUSEUM
 最神秘的曜变 
藏于大德寺龙光院
1951年定为国宝
口径: 12.1cm  高度: 6.6cm
器形为束口、深腹,它的釉色是三件中最低调的,细看釉斑会随着光线变成五颜六色,黑斑点外套着蓝紫色光环,光彩虽不是特别耀眼,却具有幽玄之美。
在龙光院里,这只曜变被定为佛器,内壁好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明显有使用痕迹。据传这件曜变在明朝传到日本,是龙光院的创建者江月宗玩所有,1606年被视为镇院之宝,作为佛器供奉,未曾易主。
©MIHOMUSEUM
根据日本文献资料,这件曜变只在1990年、2000年、2017年展出,今年是有史以来的第四次对外公开,一般人很难见到实物。就连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时申请外借,都不被许可。这次在美秀美术馆展出,《一条》摄制组获准在现场拍摄照片,随着每个角度切换,色彩也跟着变换,低调而奇异。
美秀美术馆藏的曜变油滴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MIHOMUSEUM
这次除了有龙光院的曜变天目,美秀美术馆本身也馆藏了一只曜变油滴,而且很少对外开放。趁着这次春季开馆,馆方也低调地展出这只曜变油滴,细致的油滴斑纹,透着彩虹般的光辉及红紫色的光晕,十分绚丽。
《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
展出时间:2019.3.21-5.19
展出地点:美秀美术馆
 天下第一盏 
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1951年定为国宝
口径: 12.0cm 高度: 6.8cm 足径: 3.8cm 重量: 284g
器型为束口,颜色三件中最为鲜艳,有明显的蓝色光辉。˙实物的颜色和曜斑光环,又会随着周围光线角度的不同,变幻出而斑斓的光彩,多变绮丽的色泽十分妖艳,被日本人喻为“碗中宇宙”,不仅最为闻名,还有天下第一盏的赞誉。
这件曜变最早如何传去日本,并没有详细记载,后来传入了德川将军家,被视为代代相传的传家之宝,也是傲视天下的象征。德川家的长孙德川家光出生后,他的乳母斋藤福因长年照顾有功,又被日本天皇赐名“春日局”夫人,因此德川家把这件曜变送给她以表谢意。春日局夫人后来把这件曜变传给母家稻叶家的子孙,并取名“稻叶天目”。
经过290年后,幕府时代结束,1918年这件曜变不知为何落入小野哲郎之手,1924年进入拍卖,被三菱集团第四代社长岩崎小弥太以16.7万日元拍下成交,在大正时代16.7万日元相当于125.25公斤黄金,价值将近3758万人民币,在当时简直是天价。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岩崎社长购入后,认为这件曜变是天下至宝,自己不配使用,只是一直珍藏,直到1940年,岩崎家成立了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这件曜变建盏成了镇馆之宝。由于并非常设展品,游客需在特别展出期间才能看到,且不许个人拍照,外界仅能透过NHK拍摄的纪录片,看见此曜变的动态光彩变化。
《日本刀之华 备前刀》
展出时间:2019.4.13-6.2
展出地点: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最多彩的曜变 
藏于大坂藤田美术馆
1953年定为国宝
口径: 12.3cm 高度: 6.8cm 足径: 3.8cm
器型为束口,口沿扣银,腹壁弧斜,修胚流畅,口大足小,烧制时火候较高,导致外釉不及底足有聚流现象。
虽然内壁的曜变斑群聚不明显且偏少,但颜色是三件曜变中最多彩、最让人目眩的,加上带有银丝般的兔毫,让色泽变化更有层次,转动茶碗,曜斑和银丝在光线的切换下,像极了一场夜空中的流星雨;外壁釉面上布满若隐若现的斑点,宛如夜空星辰,十分细腻优雅。
日本实业家藤田传三郎
这件曜变的来源同样是德川家流出,为水户德川家的家传。和静嘉堂那件曜变一样,在1918年流出,随着当时的新兴日本资产阶级崛起,取代幕府时期的大地主,这件曜变也流到拍卖场上,被藤田集团的藤田传三郎以53800日元买下,相当于40公斤黄金,相当于人民币1200多万元。
奈良国立博物馆
藤田家于1954年创立藤田美术馆,同时这也是日本拥有最多文化遗产的私人博物馆,此件曜变也是馆藏之一,目前藤田美术馆休馆中,文物借展到奈良国立博物馆。
《国宝的殿堂 藤田美术馆——曜变天目茶碗和佛教美术的光辉》
展览时间:2019.4.13-6.9
展览地点:奈良国立博物馆
曜变建盏始于中国,但国内的古籍资料对于曜变的记录并不多见,三件完整传世的曜变建盏全在日本,中国的曜变仅存半件残片,于2009年杭州出土,现在为古越会馆藏家方肖鸣的私人收藏。这珍贵的残件,成为研究曜变的独家资料。关于当时如何鉴定、收藏此残片的过程,以下由方肖鸣自述。
曜变残片收藏家方肖鸣
我以前是个建筑师,大概从20几年前我就开始收古董。第一次开始接触是我拿到我工程款的报销,三万多元,那时我在装修新家,公司附近正好又有古董市集,我就去看,把那三万块都花了全买古董。可是久了之后,我发现我买到都是假的,所以我决定自己研究——我买刚出土的残片,那样不会有假。
杭州古越会馆
就这样边研究、边收刚出土的残片和文物,收了十几年,那些考古挖文物的人,有第一手的东西就会通知我先去看。
2009年的某一天,我和以前一样去挑东西,结果发现了非常炫丽的瓷片,那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曜变,只是觉得特别,一开始只挖到两片,我请所有的工人还有古董卖家都帮我留意,只要是这种带有斑点、闪着蓝色光辉、五彩变换的残片,我都要收。
几个月后,我把收来的残片一片一片拼起来,很幸运的,器体内侧和足圈都保留下来,成了现在看到的这3/4个茶碗。它的口径12.5公分、高度6.8公分、足圈4.2公分、重量208克。
当时国内的曜变相关资料不多,所以我自己就自己查,有人说曜变是不祥之物,所以中国古代皇室才没有留存,但这是无稽之谈,因为它出土的地点,是南宋皇城临安古城遗址“都亭驿”,说明这是皇室御用之物,相当珍贵。
后来经过鉴定,我这件残片和日本那三件完整的曜变一样,都是国宝等级的曜变建盏。从成色到器型都是符合曜变标准,尤其我这件的玻璃质感很强,底部非常透亮,色彩饱和度高,内壁的黑釉面几乎曜变成绚丽的宝蓝色,一点一点的黑色耀斑外圈,勾勒着幻彩多变的紫色、孔雀绿光环,非常鲜艳。我相信要是我这件曜变没碎的话,天下第一盏很可能就是它了!
我平常不会把它拿出来,我存放在银行里,外人想看到啊,比日本那三件还要难。很多人出高价要来跟我收购,或是邀约公开展出,我都没有答应,我想拿来做研究。这几年我跟日本交流很多,NHK电视台也有来拍过我,很多研究的曜变的学者、日本杂志、台北故宫的月刊都来访过我。
大阪藤田美术馆
我和藤田美术馆的馆方也很熟,前两年我跟他们申请,要上手他们馆藏的那只曜变,他们说要经过半年一次召开的理事会考核,通过后就可以来看。结果半年后,他们就来电告诉我,申请已经通过了,让我找时间过去看。我等到展馆闭馆、人潮都离开后,才单独进去。
上手过这件国宝的中国人只有三位,我是其中一位。我在那里看了两个半小时,看它的色泽、重量、手感、线条,我当时弹了一下要听它的声音,这个动作让周围的馆方人员,都吓了好大一跳,我主要是想从声音,去研判它烧制时的温度高低,越清脆代表温度越高。
我觉得我自己持有的曜变残片还是很具有研究价值的,正因为这只它碎了,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断面,知道它的釉上得薄还是厚、瓷器的胎底分层的气孔等,借以反推当时烧制的一些情况,试着找出烧制曜变的秘诀。
以现在烧制曜变的条件,对比当时要好太多了,电窑比柴窑更好控制温度,但至今4000多个厂家在烧,都烧不出曜变,每天产出上千件作品,都没有一件成功,说明在当时的制造过程,曜变是多么难得一见的偶发状况,可能就是那一瞬间,烧出来就是曜变,你多一下、少一下,温度高一度、低一度都不行,就是只有那一瞬间,才可能产出。
方肖鸣监制的“新曜变”
然而经过这么多年、成千上百万次的烧制,我们最终只能制造出极为类似曜变的茶碗,像是油滴盏、兔毫盏,却无法重现宋代烧制的迷幻光泽。
曜变是无价之宝,我希望有一天这项失传的中国文化能被找回来,让曜变的发源地中国,也能有一件完整的曜变可以传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