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本身一点都不了解,因为我们办公室基本没有30以下的特别年轻的人了,平时基本上也不讨论什么追星,所以不大关心,但是不断的持续的有同学发给我们类似的内容,我们私下里也讨论过,其实感觉都不好,为何?因为现在很多的追星族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据说10后也开始了),即使是我们80后这一代末尾也有一定的追星族。

    这个追星指的当然疯狂追星的那批人,不是指我喜欢哪个明星的普通追星。

    我们看这批追星粉丝的年纪就知道,基本上他们是不可能了解很多事情,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但是他们现在做的却无限接近。

    其实在我们眼里,没有所谓的“粉圈文化”,其本质就是“拉帮结派文化”,所有的撕,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这点,从古到今,没有任何改变。

    先说一个东西的消失,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个app叫内涵段子?

    大家都知道,这个app消失没了,被处理了。

    当然,主要原因就是所谓的低俗啊,价值观有问题等等,这个我们不去谈,其实当年内涵段子正火的时候我们已经觉得有点不对了。

    因为同年低俗的app很多,某手,某山,都是一塌糊涂的内容。

    但是内涵却发展出更“危险”的东西,就是从虚拟的网络走到了线下,这点是其他app做不到的。

    我们很多人都在马路上看到过内涵段子的标记。

    而且线下的聚会不断的发展,我们当年看到类似的聚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就感觉到不对了。

    而且各种所谓的暗语层出不穷。几乎可以这么说,内涵段子app创先打造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基于app的“粉圈文化”:只要你用这个app,我们就是段友,就是一帮的,就是一个圈子。

    段友们粉的是这个app,一个app就可以把很多完全没关系的人聚集起来。

    有了这样的粉圈文化,各类线下的东西开始慢慢发展。

    这样的聚集形式慢慢发展下去会成为什么?这样的雏形是不是很眼熟?很多有点年纪的同学或者对历史比较了解的都会明白。

    后来的结果大家知道了。

    而现在,同样的东西出现,只不过这次是app换成了明星。

    追星族并非新鲜词,囡囡小时候就有,那个时候我们追的是刘德华、梁朝伟、张学友。大家可曾看到过这些老艺人老明星的“粉圈文化”?极其少吧?而现在,基于互联网的很多“流量艺人”的“粉圈文化”却无法遏制的蓬勃发展起来。
    这点是过去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我们的“拉帮结派精神”如今在互联网的粉丝圈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前几天的潘长江和蔡徐坤粉丝之间的事情也让我们瞠目结舌。

    这两个人本身完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却因为粉丝而让人哭笑不得的上了热搜。3月1日的《王牌》节目,有一个看图猜人的环节,潘长江看到蔡徐坤的照片时,因为不太了解新流量,怎么都说不出名字。
    潘长江这辈的老艺人不了解现在的流量艺人其实很正常。也没必要一定说要了解,我身边也不是所有人都认识他们。

    所以潘长江猜了几个都没猜对。

    吴亦凡、李易峰都来了……

    眼看很尴尬,旁边的蔡明老师帮忙解围说他就认识这几个。
    本身这个事情非常正常,老一辈艺术家不懂网络流量没什么好说的。

    谁知道,马上潘长江的微博下面疑似蔡徐坤的粉丝就开始说三道四了,为什么说疑似呢,因为后续有人说这是黑粉,不是真粉。

    更有甚者各种粗话都出来了。

    然后今年已经62岁的潘老师估计怎么都没想到他的微博上会有这一天,十分罕见的发了微博。

    顿时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至少我们看到了引起了几个大战:

    1、路人和蔡徐坤粉丝的骂战。

    2、潘老师的支持者和蔡徐坤粉丝的骂战。

    3、蔡徐坤真粉和黑粉的骂战。

    蔡徐坤本人也回应了。

    律师也发了声明。

    很多蔡徐坤粉丝也自发的发动“反黑行动”。

    我们也很头大,因为不了解,但是就整个事情来说,可以说是全网第一起老艺人和流量年轻艺人的碰撞,在此之前是从没有过的。

    我们反思的不是谁对谁错,我们对流量艺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而是这种愈演愈烈的粉圈文化带来的网络暴力。

    如果说潘长江无意间经受了一次粉圈网络暴力的话(现在真粉都说对方是黑粉,但是对于潘长江本人来说,并不能分辨到底哪个是真粉哪个是黑粉。),那么昨天一位蔡徐坤的粉丝经受的则是线下的网络暴力了。

    注意!我们无意去判断对错,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些事情。
    起源是这位同学在一个帖子里怼了人家一句。
    然后就遭到了人肉威胁,有人扒出她微博上所谓的录取通知书是一个职业学校的地址。

    随着很多大V的转发,事情发展质变。结果导致这位网友微博沦陷。
    很多人都把她当成了吹牛的典型去讨伐。

    因为扒出的信息有手机号,然后有人开始了。

    然后,很多的线下实体辱骂来了。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有人狂打电话,然后发短信辱骂。
    可以说,这个事情已经从线上发展到了线下。

    网络暴力蔓延到了生活中,变成了现实暴力。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任何人都无权对他人实施网络和现实暴力、骚扰、威胁,这是违法行为!
    这是短信轰炸。

    当事人也是忍无可忍。
    事后也做了澄清,所谓的快递地址只不过是学雅思的一个培训学校而已,晒出了不少的证书和证明。

    不过仍然收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这是她的第二次澄清,我们看的也是非常的头晕。

    不过也依然有人认为她贴出的录取通知书格式不对。

    而面对这个出格的网络+生活暴力,显然已经超出了法律的范围,一众大V道歉。

    不过也有不道歉的。

    这个事情纷纷扰扰说了那么多。

    问题在哪里?非常深刻!现在的粉圈文化已经和网络暴力无法脱离。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也从这个事情中看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何很多人对蔡徐坤如此厌恶?乃至对一个蔡徐坤的粉丝如此下重手?

    我们经过讨论和询问,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人讨厌的并非他本人,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艺人,很多人是因为他的粉丝而厌恶的。

    这是流传很广的一个粉丝群截图(有人说这是假的,黑粉,我们无从考证。)

    我们相信即使这是真的,也会被真粉们认为是黑粉吧,因为实在太毁三观了。纵观粉丝圈的很多行为,也难怪圈外的人士不得不对其产生厌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星背了粉丝的锅,冤枉却又不冤枉,冤枉是指被很多粉丝的行为毁了形象,不冤枉指的是毕竟靠着粉丝转赚了很多的钱。

    我们甚至可以看出,这个“斗”从明显的本身的粉丝内部已经开始了。

    以我的方式追粉,你和我不一样,你就是黑粉。

    这种样式何其熟悉?大家回家问问父母辈,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各种招数层出不穷,有人整理过:

    把不相关的人拉来一起说事。

    这个就不说了,不管真粉黑粉,这种情况普通存在于粉丝圈。为自己的偶像说话本身无可非议,这是自由,但是有组织的进行“攻坚”,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上面都见识到了,不管是对内的人肉,还是对外的,甚至引发非圈外人肉圈内,引发网络暴力乃至现实暴力。

    可能很多粉丝都觉得冤枉,难道我追个星有错吗?影响到谁了吗?

    我们给大家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结论:的确会影响到。

    我们依然拿蔡徐坤的案例,他成为了NBA的宣传大使。

    无意中把两个本身不相关的群体联系在了一起,一个是NBA的粉丝,一个是蔡徐坤本身的粉丝。后者自然叫好,觉得太棒了。

    但是前者呢?很多人都是一脸懵的,因为他们“被强迫接受”了一个他们本身无法接受的偶像。

    蔡徐坤本身没错,他作为一个艺人自然要工作。

    蔡徐坤粉丝也没错,自然要支持自己的偶像。

    NBA粉丝错了吗?也没错,凭什么让自己看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明星?

    这就是问题,因为蔓延的“粉圈文化”让很多人“被强迫接受”那些他们不喜欢的明显。

    NBA官方怎么去选?当然选择流量高的,自然蔡徐坤成为选择对象,这个没有错误,有网友说的好,其实很多厌恶“流量明星”的人本身原来并不厌恶,但是后者忽然漫天遍野的存在让自己强迫接受产生了厌恶:

    我想这就是粉圈文化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

    显然,这种效应造成了各类的撕比。

    粉丝们本身并不会意识到自己为偶像应援会“碍着谁”,会“影响谁”,我追我的星,你们来说什么?

    但是实际上粉圈造成的社会影响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那些圈外人。

    这是一位网友说的话:

    他痛恨的是什么?显而易见,是“被强迫接受”了不想接受的内容。从一个队蔡徐坤无感的路人变成了所谓的“黑”。

    蔡徐坤有错吗?粉丝有错吗?到底是谁的错?社会?

    这样的东西一旦持续长久,势必引发各类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整理了一下,可能很多粉圈都没意识到:

    1、这种粉圈追星已经和某些东西没有区别,崇拜某一个人,然后圈子越来越庞大。包括很多男生崇拜甚至“祭拜”电竞高手帮助自己打游戏成功等,这个已经进入了某些范畴,某些很危险的范畴。

    这个范畴我们甚至无法直接说明。

    2、和内涵段子一样,粉圈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已经产生了有组织的雏形。

    通过各类QQ群和微信群及时下达各类“指令”。指挥小粉丝们各类活动。其中还会有特定的“站姐”群体——她们就相当于明星的免费公关,输出的作品叫做“产粮”——义务修片、义务写文、义务剪辑视频,甚至义务建设应援网站。
    这一切的雏形你们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3、几乎每个粉圈都有类似的控评组、反黑组。结构森严,仿佛你不加入就是黑粉,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粉丝。这代表着什么你们知道嘛?

    这一切我们都不敢直接明说。

    这据说是一个真实案例,我们无法考证,作为参考,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应该有:

    很多人都说是没教育好,这是原作者的回复。

    包括很多已经形成“产业”的刷榜情况。

    除去很多资金买的水军之外,很多粉圈也大量的参与了其中。

    越来越多的粉圈三观被扭曲:

    原来,一个人可以不需要任何唱功和才华,就能获得普通人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名利;
    原来,没有任何好的作品,走着流量,还是可以每年赚走好几个亿。明星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大规模、大范围、有组织的巨型产业。参与其中的粉圈人数,早已千万。这个产业的产值,又何止千亿。
    粉圈们知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或者默认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很多明星们不需要读书学习努力工作,只要“好看”,哪怕整容整出来的好看就能赚到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法赚到的钱。这样的三观已经扭曲到什么程度?显然,粉圈的这个文化并非造谣。
    这是很多进粉圈的网友的真实感受。

    甚至有粉丝来描述进粉圈势必要被“洗脑”的过程。我们从她的话中能感同身受。

    不少从粉圈退出的人都在痛心疾首的让大家别进粉圈。

    这是今年看到的粉圈和粉圈直接的撕。

    这到底是怎么了?

    这是一位网友的观点:人性中都有恶的一面,无论什么圈都有偏激的人,骂人撕逼并不是粉圈独有。但粉圈撕逼骂人如此恶毒这一点,我觉得跟粉圈所依托平台的语境生态有关系。
    刨去粉圈,你去看微博热点事件,哪怕在一些影响恶劣的社会事件下都有一堆令人作呕的评论。网络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语言垃圾泛滥成灾的地方,但是在粉圈的生态模式下,这一点被越发放大了。
    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粉丝隐匿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挣脱社会规范的束缚,肆无忌惮地宣泄内心的压力与不满。在集体围观的环境下,在群体的保护和包围之中,更容易表现出违反正常社会道德的言行,使用粗俗的网络暴力语言攻击他人。
    比如这个粉圈撕,灯牌一共就几种颜色,肯定要冲突啊,这都能撕起来?是的,真撕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在粉圈中畅行无阻。前辈粉摩擦新人粉,red粉摩擦糊粉,以此参考。群体优越感在撕逼大战中被强烈凸显。此外,这种网络语言暴力还具有传染性。当这种语言垃圾发展成一定规模后,大多数人不得不开始慢慢接受它的存在或者默认,久而久之,大家就对这种不道德的网络语言就见怪不怪,甚至自己也开始使用并影响他人。
    其实我们现在说的“撕”,换做几十年前就叫做“斗”。
    本质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看看大家的这个感受:   
    我们相信有点历史常识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了。

    现在愈演愈烈的粉圈“恶臭”文化其实已经越来越走到危险的边缘,从网上暴力到现实暴力,从单个的追粉行为到有组织的行为,从理智的追星到洗脑式的毁三观不顾一切追星。

    此时发展到如今其实已经和任何明星都无关了,粉圈把人性中很多东西都无限放大,这样下去会好嘛?

    我们很少写这类的文章,但是真心想规劝一句,我们支持大家理性追星,追星可以正能量,可以帮助自己生活,甚至可以鼓励自己更好的去工作去追求人生的快乐。

    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极端化”,我们可以说,如果现在的粉圈再进一步发展,发展到不分轻重的去怼任何事情。(还记得某明星粉丝怼紫光阁吗?)
    如果这样再发展下去,结果是什么?我们不需明说了吧?这是各位小粉丝们想要的嘛?对于明星和娱乐公司来说是笑不动,大把的钞票赚到手,但是对于很多小粉丝来说,自己变得越来越戾气,越来越容易被洗脑,生活中看待事情的看法也大幅改变,变得善于攻击别人或者因为这些被别人攻击受到伤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理性追粉,这不仅是保护你们的爱豆,也是在保护你们自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