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美国登船回国,
3月到达香港。
青年华罗庚
在归国途中,
华罗庚写下了,
《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3月10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
公开信号召广大海外知识分子
回国参加社会建设,
他在信中说道: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在这封信中,
华罗庚喊出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
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海外留学生报效祖国。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抵达北京。
这是他与妻子、儿女在中南海合影。
据估计,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海外知识分子,
有5000多人,
在美国的占了绝大多数。
资料来源:参考李滔主编的《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949年以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才紧缺
1949年12月,
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郑重地邀请在世界各国的海外学子,
回国参加建设,
这次广播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许多海外学子受其感召,
准备回国。
1949年6月18~19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美国匹兹堡成立。
陈省身、
华罗庚、
杨振宁、
朱光亚
…………
陆续加入了协会。
至1950年3月,
留美科协会员已达到700人。
1950年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芝加哥召开年会。
1950年1月,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函给留美科协,
称“亟盼火速回国参加工作”,
留美科协决定号召会员回国。
留美科协海湾区会,
与加州大学中国学生会一道,
组织了“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社”,
提供各种帮助,
并协助解决由香港北上。
1950年2月,
华罗庚、
朱光亚、
王希季等几十位中国留学生,
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留学人员要回国困难重重,
遇到的最大难题,
是西方国家的干预和阻拦。
50年代初期,
美国政府表态,
学理、工、农、医的中国人,
都不允许回国,
学社会科学的随时可以走。
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有人被关起来,
有人被搜查。
1950年9月12日,
物理学家赵忠尧,
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
返国途径日本横滨时,
被美军拘禁于东京巢鸭监狱约两个月。
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图片来源:人物杂志)
巢鸭监狱是美军在远东最大的一个监狱。
监狱里囚禁着日本战犯。
赵忠尧等3人进去后,
被强行剃掉头发,
脱去衣服,
据说为防止将臭虫带入监狱,
浑身还被撒上“六六六”农药粉末,
换上有P字标识和编号的衣服。
狱警命令他们拿着编号牌子拍照,
然后把他们关进了漆黑的死囚牢房。
10月31日早晨,
美军一名军官向他们宣布调查结果,
承认他们没有携带有关国防机密资料,
但是带有违反美国货物出口法的物品,
决定将他们开释。
上海北站的回国科学家及背后写有“欢迎被美帝迫害的科学家回国”的横幅
回国经历更加曲折的,
还有著名女物理学家谢希德。
她于1951年秋,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
取得博士学位,
从事固体物理、
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工作。
女物理学家谢希德
杜鲁门政府宣布,
在美国留学的理工科中国学生,
一概不许回中国。
1952年5月,
谢希德与在英国从事生化研究的未婚夫
曹天钦博士联系,
准备赴英结婚,
再一起返回祖国。
但这种方法也无效,
当时英国也严格限制外国人入境。
他们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学者,
帮助疏通,
并保证只在英国逗留不超过两个月,
谢希德才被允许入境,
这样她才于1952年8月从英国回国。

直到1951年10月9日,
美国开始给申请归国的,
学理、工、医的中国留学生,
出示正式的司法文书说,
“你离开美国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
因此我们命令你,
不得离开或企图离开美国。
否则将处你以不超过五年监禁
或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
或二者兼施。”
除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阻挠之外,
台湾国民党当局也对留学生极力争夺,
并加紧破坏留学生回国。
如李四光,
他在新中国建立前夕预订了归国船票,
结果国民党要他发表声明,
拒绝担任新中国首届政协委员,
不然就要将他劫持到台湾去。
得知这样的消息,
李四光只能让妻子和女儿暂留在剑桥,
自己单身一人,
选择了一条不为人注意的,
经英国、法国绕道回国的路线。
李四光夫妇历尽艰辛,
在1950年春经香港回到北京。
1948年英国,李四光和夫人许淑彬,女儿李林在海滨城市博恩默斯散步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
被禁止回国的中国留学生,
又开始活跃起来。
他们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中国总理周恩来,
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信。
1954年6月,
中美在日内瓦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其中关于留学生的谈判,
使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禁令解除,
又有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始回国。
1953年8月7日,
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的“难民解救法案”,
允许部分中国留美学生转为永久居民。
这是美国阻止中国留学生回国政策的一部分
为了能早日回国,
留美学生虞俊还曾给爱因斯坦写信,
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爱因斯坦在回信中说,
“我很遗憾地得知,
在这个国家留学的中国年轻人,
被禁止返回自己的祖国,
你希望我能写一封推荐信,
很抱歉,我无能为力,
因为我在这个国家的处境也已经很困难,
而且我也没有有影响力的朋友,
在这件事情上能够提供帮助。
我希望这种情况不久就能得到解决。

1954年,
中国留学生通过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
表达他们因美国政府禁令不能回国,
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
美国政府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消息,
一时传遍全世界。
中国留美学生的这些努力,
为中国政府后来在日内瓦和美方的谈判,
提供了很多证据。
1954年6月5日,
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
和美国代表团团长约翰逊,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
就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进行接触。
美国提出,
中方应该允许被扣留在中国的美国人
(包括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国飞行员)
从中国自由离境。
中国提出,
美国应允许被中国留学生自由离境。
1955年4月4日,
美国政府正式宣布,
撤销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的命令。
9月10日,
中国方面宣布释放美国12名飞行员。
10月8日,
被软禁五年之久的钱学森,
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钱学森
在美国滞留4年,
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超声学家的应崇福,
谢绝了美国布朗大学丘尔教授的挽留,
于1955年11月25日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1936年摄于文华中学(左三为应崇福)
途中,
应崇福给丘尔教授写了一封长信,
其中提到:
中国专家很少,
致力于培养专家的财富也很少,
更不容易吸引专家,
而且有许多问题难以克服。
如果有许多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回去,
不去面对许多困难,
那么还有什么人能够回去呢!
1949年,应崇福在布朗大学研究生宿舍
据统计,
在新中国的召唤下,
至20世纪50年代末,
在海外留学的2500余人陆续回到了祖国,
约占当时海外留学人员,
和华人科学家的一半。
自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
至今产生了29位获奖者,
其中有十多位是当年的回国精英。
100多位中国留学生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于1950年8月31日离开旧金山回国时在船尾的合影。
本文参考资料:《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和命运》《建国初期海外知识分子的爱国情结》《出国留学六十年》《华侨华人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威尔逊总统”号不寻常的第17次航程》
原创作者  :帅木工
本文原载《文摘报》2019年2月28日8版

1950年3月18日出版的《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刊登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讲到决心归国的理由,有些是独自冷静思索的果实,有些是和朋友们谈话和通信所得的结论。
我们怎样出国的?也许以为当然靠了自己的聪明和努力,才能考试获选出国的,靠了自己的本领和技能,才可能在这儿立足的。因之,也许可以得到一结论:我们在这儿的享受,是我们自己的本领,我们这儿的地位,是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据我看来,这是并不尽然的,何以故?谁给我们的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需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材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我们应当认清:我们既然得到了优越的权利,我们就应当尽我们应尽的义务,尤其是聪明能干的朋友们,我们应当负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前巨大的人民的任务!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新生的祖国,怎样在伟大胜利基础上继续迈进!今年元旦新华社的《新年献词》告诉我们说:一九四九年,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击破了中外反动派的和平攻势,扫清了中国大陆上的国民党匪帮,解放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赢得了战争的基本胜利。这一年,全国民主力量的代表人物举行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国家根本大法共同纲领,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这一年,我们已得到了相当成绩。 
中国是在迅速的进步着,一九四九年的胜利,比一年前人们所预料的要大得多,快得多。在1950年,我们有了比1949年好得多的条件,因此我们所将要得到的成绩,也会比我们现在所预料的更大些、更快些。当武装的敌人在全中国的土地上被肃清以后,当全中国人民的觉悟性和组织性普遍地提高起来以后,我们的国家就将逐步地脱离长期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并逐步走上幸福的境地了。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今年在我们首都北京见面吧!(有删节)
(文章来源:中国科普博览网)
这是我们的“旧报新读·中国记忆”栏目——
70载披荆斩棘,70载砥砺奋进,70载波澜壮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文摘报》特开辟“旧报新读·中国记忆”栏目,重新打开、重新编排、重新解读共和国发展进程中的那些重要报章,我们一起在对历史的回顾和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 end • 
  我想,下面这些你也会喜欢——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责编 | 侯楠楠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