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八金的直肠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在最新的奥斯卡获奖名单中,有一部影片吸引了我的注意。
它的名字看上去很敏感,又极富抗争意识。
这也是很多人羞于启齿的话题——
月事革命
导演: 瑞卡·泽哈布奇
主演: Ajeya / Anita / Gouri Choudari / Shabana Khan / 

上映日期: 2018-04-05(克利夫兰电影节)

片长: 26分钟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
这是一部关于「月经「卫生巾」的纪录片。
纪录片仅有26分钟,却平实的叙述了来自印度德里的妇女们,不屈的抗争之路。
她们所要争取的,是自己以及所有印度女性获得卫生间的权利。
在印度,有数以百计的女孩子因为月事而选择辍学。
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在数百种的辍学理由中,这竟然是女孩们最无奈而又艰难的选择。
来了月事,对印度女人们来说,换月经条是很难的事。
她们很多人没听说过卫生棉,也不懂得如何去使用她,一旦来了月事,只会用最原始的方式来处理——用布条兜住
每当布条湿掉,她们必须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换,躲避无处不在的男性。
久而久之,不堪其扰的女生便会选择辍学。
在影片的一开始,当镜头背后提问到“什么是月经”时,大多数的印度女人们脸上总会出现羞涩、难看的表情,甚至会直接拒绝回答,仿佛这是一种不能言说的病。
而印度男人们会像发出嘲讽又无知的口气反问道——
“你说的是课时吗?由铃声分隔的一节课一节课的那种?”
“女儿从不和妈妈说,妻子从不和丈夫说,月经是印度最大的禁忌。”
阿鲁纳哈拉姆,廉价卫生巾制造机器的发明者如是说。
印度这么大一个国家,使用卫生巾的女性不到10%。她们不是买不起,而是在男权社会下,月事被视为不洁或疾病。
来了月事的女人不能进寺庙,因为那被视为对神的亵渎。
女人们在黑夜里偷偷出门将用过的布条埋进土里,因为她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污秽的产物。
而一台可以低成本、人工制造卫生巾的机器,无疑是一场革新。
女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她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看着棉花被压成条,折叠成块,涂上胶水,背景里欢快的音乐响起,那是自由的声音,精神的自由和财富的自由。
女人们因为有了工作而收获了尊严,因为用了卫生棉而获得了健康与自尊。
卫生棉条的品牌叫做「飞翔」,其意义不言而喻。
影片并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对于这个男权社会的批判和讽刺上,而是更多地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工作的女人们。
女人们的乐观,积极,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个女工因为赚钱能为自己的兄弟买衣服而欣喜,一个女工第一次上门推销卫生棉而激动好奇。
每一个人都在跨出自己的舒适圈,为新的生活而奋斗着。
像她们推销的卫生棉条一样,尽管不好看,很粗糙,但是好用。
这是这个国家正需要的真实。
正如阿鲁纳哈拉姆所说,神创造的世界上最坚强的生物,不是狮子,大象和老虎,是女性。
与印度社会中难以解决的月事难题相关联的,还有印度的厕所问题。
有一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讲的就是厕所有关的权益斗争。
这是一个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印度新娘结婚后发现丈夫家没有独立厕所,无法忍受户外解手的她向丈夫提出要建一个厕所,不然就离婚。
在印度,人们随地大小便,被视为是自豪的事,因为谁也不愿意把污秽留在家里。
男人们可以随地方便,女人则困难得多。
她们往往有一个解手组织,在夜半时分相约出行,带上尿壶,围上沙丽,走上几十里路,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岭,集体蹲下方便。
不巧,遇上好事的流氓还会用车头灯晃眼,毫无私密性可言。
美国记者米兰达曾在《我在印度住了五年》一书中提到,她想雇佣一个打扫卫生的佣人,但由于种姓制度,不得不雇佣两个。
贱民佣人负责打扫厕所,高种姓佣人负责室内其他区域,且坚决不踏入厕所。
印度人对厕所的执念可见一斑。
同时,扯出了印度又一大陋习——“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依据姓氏来划分人的高低贵贱。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比如在种姓制度里,打扫粪就是贱民的工作。
据印度媒体的报道,低种姓家的孩子考上好的高中或者大学,都会引起家长们和同学们的抗议浪潮,因为高种姓的学生很厌恶与低种姓的同学一起上课,更别提吃饭了。
为了抨击印度的社会问题,印度演员阿米尔汗主持的脱口秀,《真相访谈》,一一道出了印度根深蒂固的陋习传统,像是重男轻女、包办婚姻、儿童性骚扰、种姓制度......等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儿童性骚扰那一集。
2007年,妇女儿童发展部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查出全国有多少孩子是儿童性侵的受害者。
现场的观众都提出了5%或是10%的猜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53%受访者表示自己在童年曾遭受性侵犯,有21%的孩子遭遇了包括强奸、猥亵、触摸私处在内的犯罪行为。
而这近乎丑闻的数字被赤裸裸地开诚布公,没有丝毫遮掩。
有人认为,在家里孩子最安全。
而调查显示,实施者往往是家中和长辈关系亲密的人,有熟人,甚至是长者,他们在眼皮底下做着最肮脏的丑事而父母却浑然不知。
更可悲的是,有些父母连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都接收不到。
有一个年轻的男性上台讲述了他童年被性侵的经历。
人们往往认为性侵多发于女孩身上,而事实是,男孩遭受性侵的比例远高于女孩。
当这个男人在台上诉说时,他的母亲在台下不断地抹泪,如果能早一点发现就好了,如果当初能听进儿子的话多好。
儿子第一次用稚嫩的语言模糊着描述着自己被伤害的经过时,母亲没有相信。
他又默默忍受了两三年。
当他第二次和母亲哭诉着说自己下体流血时,母亲说,你一定是吃多了芒果上火。
多么无知而可笑的回答,把自己的儿子再一次推向无尽的深渊,长达十一年的性侵,一生的伤害。
那个男人说,他时常分裂出两个我,一个在承受着伤害,另一个安然无恙。
他常常躲在那个安全的我中,往往等到可怕的事情结束后才感觉到疼痛。
上课时他常常站起来,不是因为回答问题,而是因为太痛了,但老师却常常因此而责骂他。
不仅是儿童性侵,还有更多更多的命题发人深省。
有时看着看着会忍不住双唇紧闭,双腿发抖,甚至落下泪来。
因为真实,因为可怕。
也许我们眼中的印度,是一个传统、落后、封建的国家,但是与此同时,它又能孕育出如此多大胆又发人深省的记录与创作,呐喊出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着实可贵。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豆瓣9.4,一年一约,中国最走心的精品综艺回归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