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2019年2月22日,由中电光谷和零度资本举办的“中电光谷2019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贺俊 进行了主题演讲,笔记侠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讲者简介: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
笔记达人 | 付月
封图设计&责编| 浮灯
第  3294  篇深度好文:10270 字 | 13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宏观趋势
本文优质度:★★口感:每日维C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 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以下,尽情享用~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首先我想讲一下,经济学家怎样看待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其次,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就产业结构方面,谈一下对未来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认识;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家如何看待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这是2018年底中国经济的最新数据。
2018年,我们的GDP增速是6.6%,工业增速是6.2%,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2000年这一轮增长以后,我们几乎处于最低的增长水平。
用我们经济学的话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致经历了两轮经济周期,我们现在基本处于第二轮周期的低点。
从直观的指标上来看,6.6%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经济学上判断经济是冷还是热还有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速比较低的时候,工业的增速就会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而在经济比较热的时候,工业增速(也就是第二产业的增速)会高于国民经济的。
所以大家从这个图上看到,这几年我们的工业增速下降。服务业的增长率比较稳定,但工业的增速波动会非常大。
1.经济增速变化
其实一国的经济增长在经历了长期增长以后,一般都会转向中高速,甚至是低速的收敛。
比如说日本经济在长期增长之后,于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经历了一个转换期。

在转换期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增速大致在3%到6%之间,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大致收敛到了2%-3%。
德国也是这样,德国在70年代以前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但是在70年代以后,国民经济的增速,基本上也是收敛到3%。
韩国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经济的收敛,大概也是在2%-3%。
这些发达的工业国家,基本上都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一个经济收敛的阶段。
那么一国的高速增长大致是多长时间?一般来说都是30年到40年。
大家可以马上就想到我们是改革开放40年,一会儿我们会进一步来讨论:怎么样看待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因为国家在经历了30年到40年的高速增长以后,通常都会经历一个经济收敛的阶段。
2.未来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两个主要挑战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两个陷阱:
第一个是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希腊历史学家提出的,就是说当一个大国面临新兴大国崛起的时候,战争不可避免。
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
第二个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从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以后,会进入相对的停滞,只有少数国家可以继续经历高速增长。
比如说韩国和日本,它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经济史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达到8000到1万美金的时候,它会发生很多结构性的变化。
所以我们中国经济其实面临着两个很大的挑战,一个是外部的修昔底德陷阱,还有一个是内部的经济结构变化。
韩国、日本为什么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创新。
这两个挑战是我们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3.从中长期来看,影响中国经济有三个因素
第一是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全球贸易和投资秩序的重构。
我们知道200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加入WTO,美国认为当时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做出了很多让步。
但是回头来看,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快速的增长,而美国的就业、经济增长的速度都放缓。
所以反思WTO框架,他认为做了很大的让步,但最后却是吃亏的。所以美国希望通过构建一个新的贸易和投资秩序来转变这种局势。
第二是中国经济自身结构性变化。
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劳动结构、技术学习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过去我们的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模仿来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是自主创新。
第三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现在大家都在讲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从我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意义在于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出现的时候,国家间的竞争地位都会发生变化。
它就像开始了一场新的游戏,包括不仅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
美国的崛起是汽车工业,到了70年代,日本崛起的是电子工业。
所以每次新的产业部门涌现,国家之间的竞争地位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企业的竞争地位都会变化。
产业也是这样,每一个大的技术机会出现,产业内的竞争地位重新洗牌,这是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
回顾全球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它其实非常吻合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国际贸易的规则也是这样的,不断地由双边走向多边,然后多边再被打破,然后再重新走向多边。
现在全球贸易的框架基本上处于一个多边向双边转化的阶段。
从经济学来看,所有的双边都是不稳定的,就是说只要是打贸易战,其实对谁都不好。
4.从短期来看,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未来会真正影响中国经济的并不是那些出口进口贸易逆差,因为贸易逆差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已经非常不清楚了。
比如以苹果手机为例,我们绝对是顺差,美国绝对是大规模的逆差,但是几乎绝大多数的利润都被苹果公司拿走了。
所以现在经济学上真正反映两国在贸易上的利益分配的概念是贸易增加值,而不是贸易逆差。
比如特朗普为什么要拿贸易逆差说事儿,就是要为了争取一个谈判的筹码。
前段时间有一个统计数据,全世界制造业内,跨国公司40%的利润都在美国,所以美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是非常强的。
刚才讲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它一定会向多边去发展。
另外它最主要的影响就是贸易,不是进口出口,而是结构性的整合。
劳动成本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弱化
第一,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见顶。
上图横轴是我们的制造业的人均工资,纵轴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就是每个员工创造的价值。
我们前段时间去云南考察,云南像红河那边同样一个合作的园区,我们工人的成本是5000多人民币,但是在越南就是2000多人民币。

越南将来会是替代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一个国家。越南有8000万人口,它有很大的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而非洲或尼日利亚,人均工资只有五六百人民币。
第二,从经济学上来,我们的投资回报总体上是下降的。
GDP和固定投资的比重反映了投资回报的水平
我们的投资主要有三块: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
首先,房地产国家为了控制风险,至少从目前来看并没有放松的趋势。
其次,基础设方面,中国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更多的是带动工业的发展。
当园区几通一平以后,我们工业投产,工业投产以后形成价值,虽然它更多的是驱动了产业的发展,但是未来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更多的是一种普遍服务。
比如说高铁,高铁基本上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两个城市之间,对开50列大致是一个盈亏平衡点。
我们在中西部地区,比如新疆,基本上每天快开七八列。
但是为什么还要建高铁?就是为了提供普遍服务。
所以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是越来越低了,它更多的是一种普遍服务的效应。
从出口来看,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开始下滑,就是出口对于我们的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下降的。
中国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在2014年左右也达到了一个峰值。
中国的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及中国跟全世界出口比重都在过去进入0%以下的区间。
从投资来看,随着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现在跨国公司,特别是高技术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观察。
比如像台湾的高技术,他们在全世界布局半导体,而不是把我所有的生产和技术都集中在中国大陆。
过去可能完全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来进行全球布局,未来它会出于一种战略的考虑。再比如日本一直是分散投资,它并不完全基于成本来进行。
第三,我们来看一下消费跟GDP的贡献。
从图上来看它好像是增长的,其实你如果把消费单独因素来看的话,我们的消费能力在下降。
所以短期来看,我们所有的因素好像都比较负面。经济学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大致是在6%到6.5%。
潜在增长率是说一个国家的资本和劳动都发挥作用的时候,它的一个经济增速。
二、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高速增长基本上都是30年,而中国已经经历了40年的高速增长。
从图上可以看,中国从1979年到2017年是9.5%的增速,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没有的。
一个国家能这么长时间这么高速度的发展,那未来中国经济到底会怎么样?
我自己认为中国经济还是会保持相当长时间的中高速的增长。
对比之前提到的日本、德国和韩国,韩国和德国,相对来说从高速到低速的转换进度非常短。
但是日本有很长时间的转换期,在转换期的经济增速还是保持的比较高。
我们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的各种体制改革能够跟上的话,那么我们保持长期的转换还是极有可能的。
1.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三大空间
空间一:收入增长和效率提升
为什么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的增长有很大不同?
不管在区域上还是产业上,甚至是居民,我们的收入增长能力是非常不均衡的。
中国2016年的人均GDP是8250美金,而发达国家是4万多,我们的绝对水平非常低。
从区域上来看,我们既有像北京上海这种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也有像西部地区,就相当于北京上海1/4的水平。
在居民收入上、产业之间的发展也是,我们有很落后的产业,也有像高铁通信装备等等这样的高新产业。
空间二:产业内部梯度转移
我们跟之前的工业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可以进行内部梯度转移。
虽然我刚才讲了,我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向东南亚,甚至非洲转移,但是我们自己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而且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产业链配套。
过去经济学界有一个说法,讲东中西差距,现在我们研究的是南北差距。
中国现在北部的经济状况不好,比如东北、天津、山西,可能有体制的原因,文化原因等,而南部的配套非常好。
过去经济学家认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增速会放缓,但是最后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效率提升非常快,它通过效率提升来消化成本。
研究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方的完备的产业链。
所以这是中国内部承接产业转移空间,这是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很长的转换期的第二个支撑。
空间三: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链攀升
我们从两个层面看待企业的能力,第一是技术模仿;第二是正向设计。
我们虽然都说中国企业在模仿,但其实今天中国企业的模仿和八九十年代不一样,它进入了正向设计。
正向设计和模仿在产品形态上会觉得还是和别人一样,是抄别人的。
但是正像设计和模仿反求工程很不一样的一点在于正向设计的时候,这个企业已经具备了技术能力,已经有能力来改造技术。
比如说高铁,高铁在200公里时速时我们完全就是学别人的,我们就是学德国、学日本。
在300公里时速时我们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我们已经可以自己设计了,所以在能力上有一个根本性变化。
中国企业现在虽然在产品形态上还是表现为模仿,但是企业内部能力上发生了非常重要的转变。
这也是美国为什么现在要打我们的武器,打我们的半导体的重要原因。
从产品形态上看,我们的性能,甚至战斗机的价格都没有优势,但是我们企业已经慢慢的形成了正向设计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从产业形态上看,我们过去更多的是被别人整合供应链,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业开始构建我们自己独立的产业链。
比如说同样以半导体为例,虽然我们企业的技术能力还比较薄弱,但是美国还比较忌惮,是因为我们的产业链已经比较完备了。
综合以上角度来看,中国长期的增长,不管是宏观、中观和微观,我们是有很重要的很强的支撑的。
2.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几点判断
第一点判断,中国产业经济增速的下降,或者说收敛,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是各个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我们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不是周期过去了,是阶段不同。
第二点判断,任何一个国家GDP的增速都是波动的,中国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前面讲了很多的下降的趋势,但是如果从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经济未来能够继续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在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所以各位还是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3.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生产效率低下
经济学上有两个指标是最重要的,一个是GDP,另一个是生产力。
其实从2003年以后,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就开始下降了,所以我们现在,包括政府一些文件里面写到,我们要由投资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
其实这句话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是完全准确。
因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效率的增速整体上来说是下降的。
为什么这样?因为你越接近技术前沿(我们经济学上一般把美国作为技术前沿),你的生产效率的增速一定是下降的。
举个例子,就像一个差学生追赶一个清华北大的好学生一样,如果他想学习的时候,他肯定是一开始努力的时候成绩提升的最快。
然后他越接近清华北大的学生的时候速度会放慢。

为什么?因为越来越难了,技术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从经济学上来看,由投资驱动向效率驱动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但是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是没问题的。
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在经济学上完全是两个概念。
创新是一种活动,而效率是一个结果。
所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不要下降得太快。
如何提高?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就是要推进体制改革。
比如说公平竞争,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这样的东西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打我们的产业政策,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用好的一个武器,打美国的竞争政策,就是反对美国的垄断。
我们很多做半导体的企业都知道,当我们中国企业每替代一个低端的产品时,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是怎样遏制我们呢?

第一是降价,用价格来遏制,我们经济学上叫做侵略性定价。
第二是捆绑销售,即中国的下游的采购方,如果想买高端的,就也得买低端的。我认为这种都是违反竞争法的。
我曾经跟邱司长一块讨论这个问题,邱司长说捆绑定价是通行的商业行为,它不违反竞争法。
但我认为这是错的,我认为企业的捆绑销售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它取决于一个条件,取决于捆绑销售的企业有没有市场垄断地位。
比如超市里牙膏都是捆绑的,一支牙膏的价格是二十,两支牙膏平均价格是十五,那也是捆绑销售。

但是工商总局从来不去惩罚这些卖牙膏的企业,为什么?因为牙膏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但是当企业有垄断地位的时候,假如全世界全中国只有一个企业生产牙膏,那你就不能捆绑。
所以捆绑销售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当企业有进垄断地位的时候,它就不是中性的。
所以其实我们很多的竞争政策没有用透,所以美国打我们的产业政策,我们应该打他们的竞争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
中国不仅有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也有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
在这儿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观点,其实美国和日本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都会过剩。
大家想想上世纪90年代,大家批评美国最多的一个概念是什么?——互联网泡沫。
如果没有过剩的话,为什么要叫泡沫呢?
每一轮产业革命的时候都会有泡沫。
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全世界进入第六次科技浪潮,或者叫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每一轮产业革命初期,不管是产业还是金融,都会过度的进入新兴产业。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免避免的。
我们说中国的汽车产业过剩,大家知道上世纪初美国有多少汽车产业?
政策上有200多家。
为什么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都会过剩?
因为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认为我的技术是最好的,每一个资本都认为我选择了最好的技术投资,他会有资本的自信。
每一轮产业革命的初期,它都会这样。
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学家不那么批评他们的产能过剩,而中国把产能过剩作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天都在讨论和批评?
因为美国的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是差异化的。
大家的技术是不同的,所以这样的过剩是没问题的。
当一个信息技术出现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这项技术未来会怎么样。
所以每一个技术革命初期,它都会出现这样一种产能过剩,如果技术是多元化的就没有问题。
我们还要有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就完全靠补贴等政策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的问题。
在座的企业家们也经常接触国外的欧美的这些创业者和科技人员,这些大学里的学生或者教授,他们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技术,他就可以去创业。

 他创业的办法通常不是自己去办理企业,而是把这个技术卖给企业。
但是在中国就不行,我们的技术人员如果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他必须得自己去办一个公司。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很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障。
比如安卓系统以前是一个七个人的小团队开发的一个软件,最后Google必须以很高的价格来收购它。
但是大家假想如果有七个人的团队开发了安卓系统,在中国的话大公司肯定不会收购,他会雇几个工程师做一个同样的系统。
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它使得美国的创新变成一个接力赛,他们是每个人只跑自己最擅长的,而我们的运动员是要从头跑到尾。
以上是我对于中国经济的一些总体的判断,我们大家不要只看到中国由9%下降到6%左右的增速就悲观。
其实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而且它会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1.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的经济增速可能相对会下降,但是结构性的变化不见得会放缓。
中国经济在2012年的时候,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三产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更准确地说是我们服务业的比重超过了工业。
这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在国内也有很多讨论,如果说我们服务业超过工业的比重,国民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造业的重要性是不是就下降了?
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图是三、四产业在1981年以后对于中国GDP的贡献。
大家可以看到,农业的比重是一路往下走,工业的比重是先高后低,服务业的比重是先低后高,基本上是这样一种趋势。
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它的制造业相对比重首先会快速上升,到了一定阶段以后,比重就会下降。
一个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超过工业的增速以后,它的增速也会下降,因为服务业的生产效率低,任何国家都一样。
大家可能会疑惑,美国有好莱坞,有纽约的金融,它的服务业难道效率比制造业的效率还低吗?
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大家平时概念里面的“赚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仅仅从效率上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效率都不如制造业,制造业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当一个高效率的部门增速下降,低效率的部门增速上升的时候,国民经济的增速就可能下降。
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制造业。
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就是打我们中国的制造业。
美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制造业经济体,而美国的制造业比重,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12%,其实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为什么美国这么重视制造业?美国不补贴服务业,都是补贴制造业。
因为美国三分之二的研发是发生在制造业,所以它一个不到12%的部门承载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创新。
从这两个数据就能看到,当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以后,制造业的作用不是直接为国家创造多少价值,而是决定国家的竞争力。
所以这是前面我们讲服务业超过工业以后,整个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
制造业虽然总体上的增幅下降,但是它的重要性绝对没有下降。
 所以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国家都出台制造业战略。
这是刚才讲的三次产业结构的一个总体趋势,工业的比重一定是上升的。
不会再发生周期性变化,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年份,我们的工业比重会超过服务业,但是长期来说,一定是服务业比重不断的上升。
2.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接下来我们来看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装备制造和消费品工业稳定增长。我们的消费品工业是整体上升的,装备制造业整体上也是上升的。
未来消费品工业还会维持稳定增长的状态。
而装备工业未来在工业中的比重是会下降的。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的时候,也是工业增长最快的时候;工业增长最快的时候,也是重化工业增长最快的时候。
重化工业有大量投资,所以当重化工业阶段过去以后,那么装备工业发展的份额也会下降。
另外就是工业4.0会让产业的竞争形态发生变化。
我们经济学不是从技术的角度,而是从产业组织的形态的角度来看待的。
比如说日本的崛起,在电子汽车业上的崛起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超越,背后是一种产业组织结构的超越。

比如当提到美国的汽车业,大家会想到很多大企业,但是想不起来有什么零部件企业。
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它不仅仅它本身,还有安信等一批零部件企业、电池电桩等企业的崛起,它是一种产业链的竞争形态的变化。
在工业4.0的这种形态下的产业竞争,由产业链竞争到新的一种产业形态的竞争。
美国的产业结构基本上也是这样的规律。
装备工业是下降的行业,稳定的行业基本上是工业的基础设施,还有一些服务业。
保持增长的这些行业,金融、信息,以及跟健康相关的会呈现一个增长的势头。
3.未来产业趋势的判断
新动能一:5G、人工智能及其商业应用
5G和人工智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通用技术,它使得其它技术技术和产业可以很好结合。
新动能二:城市化和城市群崛起
经济学里有过很长的争论,关于中国到底是发展大城市,还是像欧洲一样去发展中小城镇呢?
经济学家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既要发展大城市,也要发展中小城镇。
为什么这样?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非常激烈批评这种大城市,但是现在经济学家反过来回头反思,认为大城市对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还是德国,最核心的产业和能力都是在大城市。
虽然它生活起来不是很舒服,但是产业竞争力和效率非常高。
未来随着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扩大,城市化会加速推进。
我自己有一个观点,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靠的是工业化驱动城市化,那么未来中国更多的是城市化驱动工业化。
所以我特别认同克强总理讲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城镇化。
新动能三:传统产业的新型形态
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空间。
新动能四:服务业的结构性机会
另外还有服务业,我认为我们服务业的发展,未来会由轻服务向重服务发展。
过去我们的服务业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模仿,但是只有商业模式的话,它是不会持久的,竞争力是不可持续的。
过去我们老说Google的商业模式,苹果的商业模式,其实Google和苹果能够长期的保持竞争力,不是它的商业模式,而是它背后的核心技术能力。
比如Google的架构能力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共享单车,它只是个商业模式,所以到最后就变成一个没有利润的新兴产业。
4.业政策调整优化的方向
产业政策思路一:我们能否预测战略型新兴产业?
在产业政策方面,美国从来不讲优化产业结构,但美国的产业永远在领先。
为什么呢?美国跟我们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政府能够判断出来将来什么产业最有希望,因为管产业怎么发展,都是植根于通用技术。
美国认为有三类技术是通用技术:生物技术、ICT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所以美国政府的思路是,这个花园里将来种什么花我不知道,但是不管长什么花,都是基于这些土壤,所以我先把土壤培育好。
美国联邦财政的大量研发资金投资到这个方面,他不支持产业,他去支持这些通用技术。
产业政策二:构筑产业和区域的核心能力
比如日本就强调构筑自己的产业和区域的核心能力。
优化措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是产业政策的科学组合
我们过去的产业政策过度依赖于某些产品,以前过度的强调补贴,或者过度的强调产业投资,但未来,我们会构建一个更合理的产业政策。
所有的产业政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都有优点,但也有缺点。
关于中国制造业转移,将来我们怎么办?我自己认为应该学习发展借鉴日本的母工厂。
还有我们将来会越来越多的把资金投入到研发的高新企业,而不是补贴。
那么未来我们的产业政策在实施方式上也会有很多变化,我们的产业政策会更加灵活。
今天就到这里,希望会后有机会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零度资本是由中国电子(CEC)旗下的上市公司中电光谷(00798. HK)发起设立的专业性投资机构。总部设在武汉,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合肥、沈阳、重庆、长沙、成都等全国30个城市设有联络机构。
公司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投融资对接、投资咨询及创业投资服务等业务,与多地政府合作设立了天使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截至2018年底,公司管理基金总规模逾60亿元。
笔记侠好文推荐:


好看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