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明月 · 主播 | 晏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最近,备受关注的第91届奥斯卡奖项名单揭晓,苦于华语电影获奖不多,中国影迷的期盼一年比一年更甚。
然而在今年,情况出现了大改观,由华裔导演拍摄的动画短片《包宝宝》,喜摘最佳动画“小金人”奖。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这部时长不足8分钟的短片,没有一句对白,却让中国式亲子关系在网上引发热议。
短片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一天,她意外收获了由一枚包子变成的小男孩,点燃了她做母亲的热情。
她每天把“新儿子”捧在手心里,给予他悉心的照料,洗澡、喂食、逛街。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满是欣慰,也因孩子慢慢长大,妈妈的痛苦也随之来临。
一天,“包子宝宝”想加入踢球的小伙伴,妈妈生怕他受伤,便阻止了他。
回家路上,生气的他不再吃妈妈递来的面包,两人开始有了第一次分歧。
渐渐地,不满被控制的“包子宝宝”,有了自己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被冷落的妈妈想挽回,可“包子宝宝”却视而不见,每天和朋友出去兜风。
看着渐行渐远的儿子,妈妈非常气愤,认为儿子翅膀硬了,开始不听话了。
终于有一天,“包子宝宝”回家了,母亲满心欢喜开了门,却迎来了他的新女朋友。
更让她崩溃的是,“包子宝宝”是回来收拾东西,离开家。
难以接受现实的母亲去阻拦,她不愿看到儿子不听话,更不愿儿子“逃出自己手掌心”。
几次把儿子拉回来,但都无果,在“包子宝宝”再一次想要离开时,着急的母亲,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她一把攥住“包子宝宝”,张开大嘴,一口把儿子吃了下去。
看到这惊人的一幕,我突然呆住了,脊背一直冒冷汗,这位母亲的“掌控欲”直接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视频传到网上,立刻引来了大批网友围观:
很多网友都看哭了,直言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和短片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孩子们并没有被吃掉,但父母过分的掌控欲,也在无形中“吃掉了”孩子的人生。
很多父母不解,为何自己的付出没养出感恩的孩子,反而给亲子关系带来困扰。
其实是没有明白,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踏入社会,经历碰撞的过程中成长,而不是在父母的控制中长大。
真正的教育,是懂得撒开手,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还记得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湾大学生孙安佐在美国被捕”的新闻么?
新闻中的“嫌疑犯学生”,正是台湾影星狄莺的儿子。
很多人好奇这个有钱的“星二代”,为何沦为制造恐慌的恐怖分子。
但如果纵观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就会发现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狄莺参加综艺时,曾提及对儿子的教育,奇葩程度,惊诧旁人。
她“规定”儿子上什么学校;“规定”考试的分数标准;“规定”儿子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规定”儿子18岁之后才能独自出门。
除此之外,她还要求儿子吃饭必须吃到成人的量,儿子不愿意就盯着他吃,一天光盯他吃饭就长达七个小时。
在外人看来,她的教育方式近乎变态,可她固执地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保护。
当儿子抗议时,她还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地说:“妈妈都是为了你啊。”
被这样高压“保护”了20多年后,孙安佐独自一人到美国上学。
孤僻的他很难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挫折和矛盾,便产生了枪击同学的恐怖想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很多父母以为的“爱”孩子,就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企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孩子规避可能遇见的风险,甚至安排他的终身。
可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正确的养育孩子,是让他们活出自己。
知名人生导师刘墉,有一双很有出息的儿女,但当被问及如何教育子女时,刘墉也坦言走过不少弯路。
他说:
“以前我对儿子,也是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发现这让他越来越叛逆。”
有天刘墉问儿子刘轩:“你为什么这么叛逆?”
刘轩的回答让他吃惊:
“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的,我也不想听你的了,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
听了儿子的话,刘墉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教育画风是这样的:
 “儿子哈佛研究所念一半,突然说要休学去阿拉斯加,我说:‘想好你就去!’。
女儿毕业后去往北京,连工作都没找到,居然说要留在北京,一待就是三年,我也毫无任何阻拦。”
有人问他如此“放任自流”,就真的放心吗?
他的回答是:“我确实不放心,但是我也知道,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能飞,就让他飞吧!”
身为父母,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撒开手”,还要学会把孩子“推出去”。
高晓松在《如丧》中描述了和母亲的一次对话:
我:“妈妈。”
妈:“你在哪?干嘛呢?”
我:“我在厦门,没钱回来,你借我一千块钱吧。”
妈:“我的地理知识没出错的话,厦门有码头。”
我:“是的。”
妈:“我没记错的话,你20岁了。”
我:“是的。”
妈:“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会在码头活不下去吗?”
我:“好吧,我懂了。”
有人会说高晓松妈妈“绝情”,但相信她和刘墉一样,领会到的是: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变成参天大树也好,变成废柴也好,这都是孩子的自由选择。
诗人于戈说: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他经历不到这些,他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学会,让孩子自我成长。
音乐家龚琳娜在一次采访中说,她一直思考亲子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后来她终于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亲子关系,不是平等关系,而是前后关系:
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想走的路,父母能做的只有慢慢的目送。
有一位笔名为三秋树的母亲理解到了这点,可惜已到晚年。
退休后的她,还照顾儿子和媳妇的起居生活。
还为此搬到了儿子的小区,每天为儿子烧饭、洗衣、打扫卫生。
当有一天,打不开儿子的家门,她才意识到是儿媳妇换了门锁。
老伴安慰着他,带着她去了从未去过的大草原。
驰骋在大草原上,她有着从未有过的欢快和愉悦。
再次回到家,她终于告诉儿子和儿媳:准备和老伴过晚年生活了,再也不为他们的事操心了。
听到这句话,儿子长舒了一口气。
很多父母,自从有了孩子就变成了“孩奴”,生活重心全部围绕着孩子,替孩子安排一切,甚至包办一切,一直到孩子成人成家还不松手。 
这样的父母,眼睛只盯着孩子,也正因如此,孩子的一生都活在父母的压抑之下。
北大才女赵婕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为人父母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父母对孩子的人生介入越深,孩子背负的精神压力就越大,自由也就更少。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会走得更远,并且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愿每位书友们都能理解,孩子年幼时给他足够的爱,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一定要去践行那一场,得体的退出。
共勉。
💗
记 得 拉 至 文 末 为 有 书 君 点 “好 看” 哦 !
有书君说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怎样做到能不过度介入,又能让孩子少走弯路?

书中自有颜如玉,给孩子选几本好书。


古往今外,那些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

现在,有书君推出“2019新学期必读新课标好书”书单

内容涵盖奇幻冒险/名家经典/人物传记

10本好书,让孩子的童年充盈着满满的爱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0元领取价值上百元的好书套装
作者:明月有书原创作者。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授权请联系有书主编,微信号:youshu925。
主播:晏娇,有书签约主播。喜欢用声音陪伴你们,用我的解读,和你相伴!微信号:songxi8464。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免费带你读更多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