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861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前言//
亚洲留学生在外形象大多都是——
有钱!
近来他们的消费力甚至震惊了澳洲媒体。
1、左手Gucci,右手Burberry~
近期澳洲人报报道,好莱坞电影《摘金奇缘》引爆了奢侈品销售狂潮。
(图片来源:澳洲人报)
上图拍摄于墨尔本的Chadstone购物中心,该商场号称南半球最大,吸纳了众多游客来此购物。
可游客嘛,毕竟走走停停,至多逛几天就回老家了。在普通人眼里,消费主力军应该聚集在白领和一些成功人士上。可近期商场管理人员的陈述却让人吃了一惊。
原来随着亚洲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已经慢慢成为了奢侈品牌的主力消费者。
并且这所商场附近有着东南区最大的两所大学——莫纳什大学和迪肯大学。学生闲暇之余大多都会来商场里购物解压,而这些学生中大多为中国留学生。
 (图片来源:澳洲人报)
一名购物中心管理人员称,这两所大学的消费群体月支出超过五万元,并且这一人数还在不断上涨。
 (图片来源:澳洲人报)
总经理麦肯齐(Fiona Mackenzie)说:“奢侈品店仅占商场5%不到的店面,可营业额高达商场总营业额的15%”
由此可见,留学生群体顶起了商场营业额的主心骨。
即使不从管理层来了解数据,在购物中心也能肉眼观察到密密麻麻的亚洲留学生,几乎个个手上都提着奢侈品牌购物袋:
于是,商场开始疯狂扩建。除了本来就有的Gucci、Dior、YSL、MiuMiu,法国高奢品牌爱马仕(Hermes)也在去年12月进入了本座购物中心“抢钱”。现在Chadstone购物中心已经成为奢侈品的天堂。
看到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人口学家也跑出来凑热闹——赛尔(Bernard Salt)说:“毫无疑问的是,前段时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摘金奇缘》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他还声称“中国成功的中产阶级,在中国没有这样消费,却在澳洲购置了相当多的物品”。
2、疯狂购买的背后
(图片来源:澳洲人报)
报道同时提到,全日制学习的学生一年收入达到150,000澳元。众所周知的是,在澳洲境内持有学生签证者,一周打工时间不得超过20个小时。澳洲法定时薪为18.93澳元,所以即使他们打工也挣不到这么多钱,那么他们的收入只能是来自于家庭。
01
巨大的经济压力
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有些来自经济条件优越家庭,但更多的是小康甚至普通家庭。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甚至卖掉房子来供他们念书。
而一些留学生在出国以后被奢侈品跟风浪潮诱惑,宁愿克扣自己的生活费也要去买那些与他们消费层次不符合的产品,更有甚者去使用一些贷款软件来超前消费。
这些行为都给家庭和自己的未来带去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伤害。
其实就算家庭条件优越,也是需要合理消费的。如果过于放纵自己,只会变成好逸恶劳,大手大脚的“啃老族”。
02
无用的面子工程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打肿脸充胖子”
年轻留学生会认为一身高档的时装能提升自己的层次,于是疯狂购置奢侈品牌,结果在购物完回家独自吃着最便宜的面包充饥。
可是这些学生们都忽略了,他们自己本身就是珍贵的个体,拥有着世界领先的教育资源,处于人生中的黄金年龄,却因一些虚无的攀比把自己拉向了深渊。
3、澳洲朴实消费价值观
出国前,很多学生会认为到海外读书是件高大上的事情,认为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由于澳洲是发达国家之一,有些同学还会以为澳洲的大街小巷上的人们都是背着lv,穿着香奈儿的。
可等他们下飞机以后,却大吃一惊。
街上有穿着纯白棉T的,有穿着人字拖的,竟然还有穿件看上去才几十块的背心就出门了。
难道他们很穷吗?一件像样的都买不起?
不,这只是消费观的差异。
01
消费观
澳洲人认为,品牌不是第一的,质量舒适感才是第一位。
他们可能不会买奢侈品,不是因为穷——他们拿得出等值的钱,可他们只会买他们觉得值得的产品。
当你拎着大包小包的奢侈品,遇上外国人睁大眼睛看着你。也许他并不一定是在想“哇,好有钱!”, 他有可能在想这牌子出了名的贵却不实用,你咋那么傻呢?
02
成功人士真的需要奢侈品傍身吗?
 (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对!他会穿高级的成衣,但是他也会戴10美元的手表,也会选择廉价的经济舱出行。他从不会认为奢侈品会给自己镀金,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
他穷吗?并不是,只是他坚持着自己的消费价值观。
最后,
留学生们,
请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
多关注一点内涵,
少关注一点面子吧!
你点好看 你就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