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笔稿共读用户:
你好,由于笔稿的运营压力增大,目前的【笔稿共读计划】暂定于3月19日正式下线。请务必注意下线日期,以免导致连续签到成功但无法兑换书籍。
后期活动请等待具体通知!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本文
点击下方音频,轻松听完今日共读

《四个春天》共读第十天
《四个春天》主要以四年里的影像记录搭建起来的全片框架,用近20年更多的素材来支撑,把一户普通人家的真实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击中我们心中的柔软部分,让我们荡漾起来共同的对家的记忆。
今天我们共读完第二十四部分至第二十六部分,第212-230页。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本书或者想回顾之前的内容,可以点击下方蓝字,回顾本书之前的众读内容:
01
陆庆屹的《四个春天》几乎是用凝视的视角,将黔南的山水、人文、伦理与生活静静的摊开。
从2013到2018年,每次过年回乡的陆庆屹都会端着一部尼康相机静静的拍摄自己家乡、亲邻、父母。
在导演的豆瓣相册里,保留着从2013年迄今的回乡的很多照片,照片里的每个瞬间都在静静的凝视。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贾樟柯,这个将凝视作为自己毕业电影态度的导演。
在陆庆屹的凝视中,每一个画面都拥有了高度的浓缩的清晰的表达。
《四个春天》的插图,每一帧画面都拥有了日常生活的诗意。
在陆庆屹不经意间的画面中,清晰的裸露出来。
作为教师的父亲和公务员退休的母亲,陆庆屹的父母身上承载出来的中国乡土精神背后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刻意在追求、刻意在讨论中国、讨论文化,贾樟柯用了更完整更整体更象征更隐晦的表达呈现了中国人内在精神文化气质的。
但在陆庆屹这里我认为这种表达更直接、更具体、更生活、更触动人心。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陆庆屹早些年豆瓣日记《我爸》《我妈》以及四年春节回乡的一个汇聚和浓缩。
在小说《四个春天》版本里,我们能看到更多这种中国上一代父母所承载的乡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珍贵的东西。
02
陆庆屹父母的相处日常,更包含了让人动容的细微。
陆家与当下很多中国家庭相似,子女从家乡走出,在城市打拼,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相聚。
在老家,父母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情,有时甜得让陆庆屹姐弟三人都羡慕。
母亲劳动腾不出双手吃饭,父亲则会端着碗一勺勺的喂;雨天母亲在地里施肥,父亲会在后面撑伞不紧不慢地跟着。
这些生活的日常构建起来的不仅仅有关爱与温暖,其背后支撑的是乡土背景下如何做人的最本色的伦理规范。
陆庆屹影片里的父母,在经历了生活的一切周遭之后,呈现出来的坚韧、朴素和温暖,足以激荡人心。
这也映照了陆庆屹的生活价值态度:人生没有苦难,只有经历。
这份对待绵长且无常生活的态度以及其中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都成为当代青年人精神的范本和指引。
但我们苦苦在西方精神价值里苦苦追寻过程中,不妨回头凝视一下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祖辈,他们的一生并不是你眼里的那么卑微的无用的一生,仔细凝视,足以动人。
03
相信很多看过影片的年轻人,都能获得一种深刻的自省,会感动的要死,会觉得陆庆屹笔下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就是你爸你妈。
恰如柏邦妮的感叹:《四个春天》那饱含深情又朴实无常的生活,那不言而喻又具具体体的乐观,那开石破土无所不能的勤慧,那有滋有味有歌有笑的日子,拥抱了幸福也拥抱了悲伤,接受了一切默默的流泪。
擦干眼泪,坟头上要给爱女栽一树桃李春风。擦干眼泪,能唱歌的时候还要唱歌。无一句埋怨,无一日无聊,兴兴头头又不过分,说珍惜则太大了,实则他们惜物,惜时,惜福,惜命,惜天地万物与往事,又惜爱,惜人。
因为有这样的百姓,因为有这样的人间,因为有这样的父母,因为有这样的缘分。
“我们必须尽量广阔地承受我们的生存。”
我爱活着,好好活着。
是的,看完影片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新面对我们生活的日常,惜时、惜物、惜人,平静面对生活里的周遭一切。
 在四个春天里轮转里,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希望、爱与温暖。
《四个春天》的发生让人看到了一种关于电影的明媚的希望。
贾樟柯曾说:一时间,单纯的情绪表现成为一种艺术时尚,无论绘画、音乐,还是电影,都停留在了情绪的表层而难以深入到情感的层面。
04
不知从哪一天起,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激动不已。
无论是天光将暗时街头拥挤的人流,还是阳光初照时小吃摊冒出的白汽,都有一种真实的存在。
无论舒展还是扭曲着的生命都如此匆忙地在眼前浮动。
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他们走过时,我闻到了他们身上还有自己身上浓浓的汗味。
在我们的气息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就此达成沟通。
不同面孔上承载着相同的际遇,我愿意看民工脸上灰尘蒙盖下的疙瘩,因为他们自然开放的青春不需要什么“呵护”。
我愿意听他们吃饭时呼呼的口响,因为那是他们诚实的收获。
一切自然地存在着,只需要我们去凝视、去体会。
在《四个春天》里,我们再次重逢这份真诚、朴素、勇敢,更带了无限的诗意。
在一个拥有五千年精神文化的中国,电影终于从非专业的状态里走出来。
那种以专业原则为天条定律,拼命描述自己所具备的市场能力的所谓专业人士,在很久以前已经丧失了思想能力。
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影片是否能够表现出所谓专业素养,比如画面要如油画般精美,或者要有安东尼奥尼般的调度,甚至男演员脸上要恰有一片光斑闪烁。
他们反复揣摸业内人士的心理,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有外行之举,不要破坏公认的经典。
电影所需要的良知、真诚被这一切完全冲淡。
留下来的是什么?
是刻板的概念,以及先入为主的死抱不放的成见。他们对新的东西较为麻木,甚至没有能力判断,但又经常跟别人讲:不要重复自己,要变。
这种批评终于有了大众的支持。
中国电影和文学需要一种大众的参与,很高兴我们看到《四个春天》与我们重逢。
2019,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跨越山海,勿忘回家。
作者:杨小杨,精分患者,善于谦虚的自黑。中型屯书癖加文艺女中年。
各位听众朋友好,作为笔稿的主播,大江已经在这里陪伴了大家快两年,最近大江开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江会遇见你(ID:jiangmeetu)
每晚十点,大江都会在“江会遇见你”给大家分享关于情感生活,人生哲学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关注一波哦。
一直以来,大江都是以声音示人,所以这一次,大江为了给大家发福利,也是豁出去了,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菜单栏回复“大江”,就可以看到大江的照骗。
最后,谢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喜爱,希望这一次,大家也可以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我在“江会遇见你”等你们。
Tips: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四个春天》,请各位书友在晚上8点前,自己准备好电子版或纸质版书籍。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友友们注意啦,共读有两种方式:
1.阅读【笔稿】(微信号:mygushi1)公众号第六条图文。
2.书友们根据拆解目标,阅读自己准备的共读书籍,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之后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感悟,我们会在该书共读完后优选部分精彩感悟,共同回顾本书的共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