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
分享
or
由希捷科技赞助、IDC最新发布的《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白皮书,以及《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白皮书描绘了数据生态产业链的最新发展趋势。IDC高级副总裁Dave Reinsel(也就是《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白皮书的作者之一)提到,企业存储的重新崛起就在眼前。
IDC高级副总裁Dave Reinsel
既然是“重新崛起”,那么就意味着之前曾经有过“衰落”。再次翻看IDC过去几年发布的全球企业存储市场报告,确实在2015年和2016年,全球企业存储市场“下滑”的字眼频现,直到2017年第一季度,IDC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季度追踪报告仍显示,这一季度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工厂收入同比减少0.5%。企业存储市场规模萎缩原因当然有很多,在宏观上受到当时整体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微观上与一些规模性行业采购的波动有关,另外存储厂商也承受着技术升级换代带来的阵痛。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企业存储市场增长13.7%,基础设施的更新、公有云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张等因素为企业存储系统创造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到2018年,人们已经开始用“激增”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全球企业存储市场规模的扩大。IDC认为,规律性的产品更新换代,以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的爆发是企业存储增长的“助推器”。
从2018年到2019年,云计算的逐渐普及,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走向深入无疑是数据持续增长的“东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储将何去何从呢?
在笔者的印象中,IDC曾经用“数据冰山”“数字宇宙”等多个词汇来描绘数据世界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和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如今,在《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白皮书中,“数据圈”的概念再次成为焦点。每年被创建、采集或是复制的数据集合就是全球数据圈,这是IDC给出的定义。IDC的研究显示,2018年至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增长5倍,从33ZB增加到175ZB。
数据持续增长早就是“常态”,只是各个地区数据增长的速度有所不同而已。长期以来,娱乐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是全球数据圈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因素。随着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需求不断涌现,物联网、元数据和生产力数据成了数字化世界中增长最强劲的“新物种”。数据大量产生,但实际上被长期存储的数据只是少数,大部分数据在使用后就迅速消失了。IDC的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的总存储容量只占所产生的数据总量的12%,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不足7%。被长期存储的数据是不是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是不是只要用户需要,存储的数据总能被无障碍地使用?数据的价值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存储厂商能够帮助企业用户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吗?
今天,海量的数据可能来自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它们不被企业所控制,在安全性和隐私性上可能存在很多问题。IDC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存储数据与企业存储数据之间的比例可能会有大的反转,到2025年,企业将存储全球超过85%的数据。这也是IDC提出“企业存储复兴”论断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国数据圈在快速发展,IDC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数据圈,数据量为48.6ZB,占全球数据量的28%;中国企业的数据总量为33.4ZB,占全球的30%;中国存储的数据量达到2.2ZB,占全球的19%;中国存储在公有云中的数据量为0.7ZB,占全球的13%。由上述数据可以归纳出,中国应该紧紧抓住未来的数据红利,在企业存储市场上加大投入,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对于公有云的接受程度在逐步提升,因此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数据与公有云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字化转型是全球企业都必须正视的挑战。IDC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用于数字化转型的支出将达到1.25万亿美元,其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比例分别是34%、23%和34%,中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支出将占全球总支出的23%,仅次于美国。数字化转型简单说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整合改变企业决策。中国的企业正在积极地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表示:“在数字化的世界中,数据应贯穿我们的DNA。企业在数据圈中重新崛起,云将成为新的核心。”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
在中国,人工智能、物联网、5G、虚拟现实、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是由数据驱动的。按照希捷科技提出的IT发展阶段论,当前IT已经进入4.0时代,其特征是数据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人工智能用于检测;物联网数据在网络边缘附近进行分析和处理;5G宽带使M2M通信大规模增长。
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我们要如何应对呢?孙丹给出了几点建议:企业必须很好地应对数据管理的挑战,向云端转移具有战略性意义,以全球化视角看待数据,投资边缘计算,为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孙丹特别强调说:“大数据人才是重要的,也是稀缺的。这里所说的人才并不是单纯指技术人才,而是既懂技术,又懂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从存储的角度看,IDC认为,企业不会将所有数据存储在一地,而是会采用更加精细且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多云和混合云环境中实现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流转。从存储介质的角度看,磁带和光学介质仍有其生存的空间,虽然SSD增长迅速,但是大容量、低成本的HDD还是企业存储的主力军。正是其于此,希捷科技依旧在HDD产品上不断创新,采用HAMR热辅助技术、具有更高密度的16TB硬盘将于今年底推出,而20TB的硬盘明年也将量产。另外,在提升SSD的性能和寿命,以及将AI技术应用于硬盘等技术领域,希捷科技也在积极投入。从数据创建开始,到物理设备、数据安全,直到数据流的优化,希捷科技将在这些领域持续研发。希捷科技提出的统一存储架构,实现了“端-边-云”的有效协同,这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
2025,全球数据圈175ZB,企业存储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云报
中国云报
小编微信:Taogebj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