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新推出《阅读第一》栏目,为热爱阅读的家庭,分享关于英文学习、家庭教育以及思维培养的一切。
经常看到文章说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同龄中国孩子的6倍,他们不仅阅读量大,阅读理解还厉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以下是美国学校给家长督促孩子阅读list,里面列出了孩子需要涉猎的各种图书类型,这个分类真是细致到了极点:
  • Fiction:这类是通过作者想象写成的故事
  • Realistic Fiction:这类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 Non-fiction:这是通过文字或图像描述一个主题
  • Mystery:这是描写一些神秘事件,比如神秘的犯罪、揭秘等等
  • Fantasy:这是描写一些很神奇现象的故事,比如超能力等等
  • Fairy Tales:这是描写仙女等方面的一些童话
  • Historical Fiction:这是描写历史事件
  • Informational:这是新闻资讯类文章
  • Biography:这是为名人写的人物传记
  • Autobiography:这是一个人写的自传
  • Science Fiction:这是科技类的故事
  • Poetry:这是诗词
  • Humor:这是提高孩子幽默细胞的故事
  • Adventure:这是冒险故事
  • ……
书的种类都分得这么细,美国小学的英文阅读指导更是有各种门道和套路,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借鉴美国小学的英文阅读指导方法来辅导孩子的中英文阅读。
教孩子拆解章节小说的结构
就像写作文的时候要写提纲、打框架一样,美国小学的阅读课会带孩子读整本书,同时引导孩子去分析书的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能够同时锻炼到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项能力。
尤其是孩子刚开始读这些初章书的时候,老师会和他们讨论一下故事的情节与要素:
开篇:人物和背景设定
矛盾:故事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吗?还是人与自然(例如生存故事)?还是人与神?或者是个体自身矛盾(与自己信仰的搏斗)?
上升剧情:从故事引发的事件
高潮:事件的高潮点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中心事件?
下降剧情: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
结论:故事最后的结局,最终矛盾是如何被化解的?
当然不是每一本小说都包含上述这些要素的。尽管如此,在英文小说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相对于非虚构作品,大部分小说(尤其是给孩子读的)还是比较user-friendly的,基本上都是直来直往的思路。就算找不到上面这些要素,但基本也逃不掉下面这个发展套路:
开头部分:介绍人物设定、故事背景以及主要问题
中间部分:一般主角会努力地试图解决某个核心问题,当然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障碍。高潮一般发生在主角直面问题,并且要做出关键性的决定。
结尾部分:问题通过一系列努力被解决了。老套一点的结局一般是:好人赢了,坏人输了。
了解小说情节的一般走向,对孩子理解小说内容相当重要。就像下图中的这个过山车一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重点把握得很准,对之后会发生的故事也早有所预期,再也不会感到迷茫了。
我们都知道,矛盾是小说的核心看点,也是最让人紧张心悬的部分。孩子读的书多了,就会发现,其实矛盾的类型也是有套路的:
角色与角色之间: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角色之间出了问题。次要角色(一般是反派)试图阻止主角达成目标。
角色与社会之间:故事的主角试图对抗不公平的法律或是其他有背公理和伦理的社会沉疴。
角色个体自身:主人公与自己人格的某种缺陷、欲望或是信仰抗争。
角色与大自然之间:主人公和大自然之间出现了问题,一般是某种极端的气候,或是来自动物的威胁。
角色与超自然力量之间主人公必须克服某种超自然的状况,或是应对某个有神力的角色。
角色与科技之间:这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矛盾类型。主人公需要面对因科技引发的问题,一般到最后主角会干脆摧毁这种科技。
教孩子如何进行内容概括和复述
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小说结构的一般套路,再让孩子去理解、复述和概括故事就容易多了。
可别小看了“概括”这种能力,事实上很多中国孩子是尤其不擅长的。要么就是铺陈地太复杂,一股脑什么都说;要么就是避重就轻,反而漏掉了重要部分。
但你仔细想一想,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概括啊。如果我想让朋友给我安利一下最近读的一本新书,我会希望她告诉我一些关键点,而不是细枝末节。当我老公问我这一天和孩子过得怎么样,他也只是想听一个简单的大概,而不是每一秒到底是如何度过的。
而对于理解和复述故事来说,概括的能力则尤其重要。关键就在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部分,哪些又是次要的。对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这往往是个难点。
不过,概括也是有诀窍的。用小说来练概括是特别适合的,美国孩子还会用到一款叫做Graphic Organizer的神奇图表来帮助他们理清头绪。
这个图表好就好在,它把孩子读小说该注意到的重要元素都cover到了,并且引导孩子边读边去找到这些内容。Emily Kissner 在 Summarizing, Paraphrasing, and Retelling 一书中就指出了这种图表的三个好处:
读前:帮孩子打好预防针,提醒他们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元素;
读中:随时监控自己的阅读理解,并且对情节的发展走向了如指掌;
读后:帮孩子对阅读的内容及时做反馈,将故事的重要元素串联起来。
废话不多说,下面我就手把手地教大家怎样利用这个图表来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
在正式开始之前,要提醒大家一件事:第一次尝试这个方法的时候,记得找一个好范本。参考下面这张图,选一本自带清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的小说书。
第一步: 跟孩子简单介绍一下这款图表。
中间是书名,四周分别是:
主人公是谁?
这个故事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
故事里出了什么问题?
主角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的?
我会告诉孩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个故事的重要部分啦。我们一会一起读的时候,一起来寻找这些部分吧!
第二步:开始给孩子读故事了,我会时不时地做一些评论。“哦,这好像是一个新角色。”“这看起来像一个问题”……虽然我特意指出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但不会让它们脱离故事本身。必须注意的是,在用这个方法来读书时,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理解的过程。如果做太多的评论,就会影响读故事的流畅度的。所以,强烈建议各位爸妈,先自己排练一下,再和孩子一起做!
第三步:读完以后,我会像下图一样填满我的图表:
这个环节并不是在做题,而是在向孩子展示大脑思考的过程。而且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开始选择一本结构明显的书有多重要,这样的话孩子不用花很多时间去挖掘那些隐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只要focus在几个重要的部分就好了。
第四步:这时候让孩子自己挑一本熟悉的书,可以是Ta读过很多遍的。第一次的学习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让Ta耐心地阅读就好。
第五步:第二天,我会指着我填满的图表,带着孩子重温一下图表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加深记忆。
第六步:然后,我把书放一边,就只用图表来大声复述出故事来。如果可以的话,你最好也事先排练一下。然后复述完故事以后,问孩子:有没有留意到我的复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Ta就会一下子注意到,原来我的复述把图表上的内容全囊括了,这时候Ta就会明白,“哦原来这些就是一个故事的重要部分,如果我要告诉别人这个故事,我就要提到这些元素!”
第七步:接下来,我再拿出一张空白的图表,让孩子重读一遍昨天读的那本书。这一次读的时候,Ta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寻找需要填在图表里的内容。因为这本书可能是孩子非常熟悉的,你也可以设计更复杂、高阶一点的图表,就像这样:
孩子可能第一次填的答案不一定准确,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问Ta一些问题,去引导Ta得出正确的答案。
孩子要是写累了,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替代。不必拘泥于形式,最关键是的是Ta自己乐意做这件事。
第八步:又过了一天,检验成果的时候到了。我们拿出昨天孩子填的这张图表,一起读一下Ta都填了些什么。然后你可以选择和Ta一起,或是让Ta独立地去复述这个故事。你会发现,这一次Ta的思路特别清爽,复述地既简明扼要,流畅度又极高!
再接下来就是用各种家里的章节书去巩固这个技能了。让孩子多练几本书,他可能就不需要非得用实体的图表了,这些重要元素Ta都已经了熟于心,读书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搭起一个框架了。忘了说,这个框架还可以作为孩子自己写小故事的模板,不会毫无头绪,杂乱无章了。
当然了,找图表中的重要元素也不总是那么顺利的,简单的初章书可能还好,但随着小说的复杂度提升,就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障碍和陷阱:
对话超多:这一类故事一般会比较难概括和复述,因为故事线往往藏在对话里。
闪回和闪前:带回忆杀和提前脑补画面的故事,往往会打断故事原本的发展走向。
矛盾不明显:有些小说除了主要问题以外,还会有不少小的艰难险阻,这会阻碍孩子找到核心矛盾。尤其是有些主要问题还深藏不露,那就更难了!
第一人称叙事:一般这种故事也会有很多对话,并且话里有话,需要推断作者的深层次含义。有时候就连角色名字都会藏在对话里,不易被察觉。
面对更复杂的章节书,也可以考虑用这种更为高阶的图表来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学会了这个方法,孩子以后再读那些小说章节书,就不会读完像没读一样,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脑中有了小说框架以后,他们也能腾出更多的力气,去思考作者文字背后的深意,这对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可以说相当有益了!
关注“阅读第一”,后台回复小说
获取小说图表工作包,具体操作如图 ↓

长按二维码关注,开启终身学习之旅
回复 大礼包 还可免费领取价值千元资源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