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年,中国志愿服务快速发展,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国内实名注册志愿者数量已经超过6700万人,注册志愿者服务组织突破41万个。
可以说,现代公益的发展离不开志愿者。但是,庞大的志愿人数和组织对志愿服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公益组织由于缺乏合适的激励机制,普遍存在着志愿者高流动率、脱落率等问题。
如何创新志愿者管理模式,激发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动力,打造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生态,一直是公益界关注的议题。如今,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一些市场化力量正在试图利用技术和模式创新,探索出一条让志愿服务更具持续性和主动性的发展路径。
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呼唤新模式和新动力
2008年,汶川地震,大量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到灾区参与救援行动,志愿者对于现代公益事业的作用被集中展示到世人面前。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是现在公益发挥作用的动力所在。
在此后近20年时间里,志愿服务在中国迅速发展,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6700万人,注册志愿者服务组织超过41万个。
2017年12月,第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志愿服务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其辅助政府和正式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学者指出,志愿服务在沟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失、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的“第三只手”的角色和作用。
然而,在社会对志愿者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中国的志愿服务却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发展目标的设计。《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在协同发展、平衡发展、组织建设、激励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很多志愿者只是凭着自身社会责任感或者满腔热情去参与和从事各项社会活动,难以激发起社会大众的道义良知、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
此外,目前国内志愿者人数众多,却因为公益组织非营利性的特殊性,缺乏合适的激励机制而存在高流动率等问题,对志愿工作的连续性及公益组织的稳定性造成了较大影响。
激励是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洛克提出要从激励过程的各个环节去探索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哈佛大学教授James M Moran认为激励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体现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能够鼓励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事实上,针对志愿者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我国也有不少探索,从精神奖励到物质奖励,从组织管理到制度创新,对于如何激发志愿者最大的潜力,构建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模式,政府、NGO、学界、企业等都在基于不同的思维和路径,向着统一出发点,不断摸索和尝试。
201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暖冬行动” 。
时间银行:从单向付出向双向互惠的探索
作为国内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者,中国平安一直关注国内志愿服务发展,并尝试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为志愿服务问题的破解提供解决方案。
2018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平安集团成立平安志愿者协会,平安集团董事长/CEO马明哲亲自为志愿者协会代言,他通过视频电话向180万平安员工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加入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不到3个月的时间,平安志愿者协会注册会员已经突破70万人。
据悉,平安员工可通过“三村晖”APP在线申请注册成为志愿者,并进入三村晖志愿者专区,领取与完成村官、村教、救灾、环保等公益任务,通过累积积分的形式兑换带薪公益年假等权益。
 作为平安内部志愿者协会的管理平台,在平安医保科技的技术支持下,近日 “三村晖”APP进一步优化升级,通过借鉴银行“当下储存、未来支取”的存兑模式,利用前沿科技打造志愿者群体互利共赢的公益新形态。志愿者们通过在平台上完成公益任务,即可获得对应的“时间币”,当其后续需要求助时,便可通过兑换个人账户中的“时间币”来获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
据悉,借助平安集团的AI、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可实现志愿服务时间在线上的记录、存取、转让等功能,保障“时间币”的顺畅流通,进而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运行管理机制。比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为志愿者服务中普遍存在的任务周期长、任务零散,且有间歇性、偶发性等情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特点,也让志愿服务记录真实、有效、可追溯。
“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平台不仅用于平安内部的志愿者管理,更积极地面向社会化公益组织进行输出赋能。1月30日,首个联合青岛市人社局开展的养老关怀项目正式上线,志愿者通过认领并完成由青岛市北红十字护老院发布的为空巢老人提供陪聊、喂食、床褥整理等关怀服务,即可获得1个“时间币”,未来当自身及家人需要被帮助时,依据时间币作为权益发布凭证,兑换他人的帮助和志愿服务。
有专家表示,“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有效增强了对志愿者的管理,强化服务链的价值转化。同时打破了国内志愿服务历来单向性的特点,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式创新,利人利己的双赢价值导向激发了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力,有助于扩大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创新公益模式正式落地外部赋能
如今从“三村晖”到“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从线上项目发布到线下执行、反馈,从单向志愿输出到双向公益互惠的探索,在平安集团中一个志愿服务的闭环生态已经初步形成。
平安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激发客户、公众和内部员工参与公益的动力。同时,伴随技术平台的成熟和开放,亦开启了向外部公益组织和机构输出与赋能的大门,让这一创新模式恵及更多的公益领域和公益志愿服务群体。早前,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医保科技在青岛启用了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搭建“时间交换”平台。在此基础上,“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进行了升级,并在尝试规划未来将进一步降低志愿者准入门槛,打破地域、身份障碍,链接更多公益资源。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凸显了志愿服务在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而“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正好契合了这一方向,依托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建立个人可信、客观的档案,该档案今后还有望为志愿者就业应聘、网络支付、借贷融资等提供个人信用凭证依据,从而降低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还有望形成志愿服务大数据库。通过构建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解决志愿服务管理效率低、持久性不强等问题,还可运用数据整合、分析和挖掘等手段,实现公益领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化、透明化,并将志愿服务进行大数据分析,填补数据空白,解决过往数据掌握不全面、缺乏真实性管理等痛点。     
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将提升志愿服务管理的效率,志愿者服务群体可以有效拓展。
未来,随着2月19日上线的青岛市北红十字养老关怀项目逐步运作成熟,可认领公益任务的志愿者群体将在未来进一步拓展至青岛全市140万多元化的志愿者群体,包括普通群众、退休群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员工、大学生等。
值得畅想,也能够被畅想的是,志愿服务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一创新模式能够触达的领域也将广泛铺开。今后,通过与村居社区委员会、行业协会、慈善会、NGO以及各色社会组织合作,“三村晖时间银行”不仅能赋能养老服务,还可拓展至农村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城市社区营造、捐赠义卖,甚至救灾抢险等不同领域。当合作的组织愈发多样,能够赋能的群体也在扩展,平安所能发动、输出参与推动中国社会建设的群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高速扩展。
随着平台的运作成熟,影响力持续扩大,平安还希望将此做出标准,输出产品,打造智慧公益互联网互助平台,为中国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的创新、可持续发展贡献出平安的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