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粥左罗 
来 源:粥左罗(ID:fangdushe520)
时代变了
滋生稳定的“土壤”没了
很多人过年回家,老派父母都会给个建议:找个稳定的工作。
这种希望没错,很多人生来不是要干大事的,很多人也不求轰轰烈烈的一生,有个稳定的工作,赚取稳定的收入,活的舒服一点,没什么不好,搞那么累干嘛?
不过,你的父母虽没错,但时代变了。
时代变快=竞争加剧=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工作
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父母那一辈,甚至再往前推,时代进程没那么快,这就导致一个工厂、一个企业老老稳稳的经营个半辈子是没问题的,于是里面的员工自然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工作到退休。
因此,你可以跟父母说:如今就是我想安稳的工作,公司也不同意啊,就算我们公司同意,我的竞品公司也不同意啊,它们天天琢磨怎么干掉我们。就算我们公司和竞品公司都同意,时代也不同意啊,一个行业随时变天,整个都被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迭代连锅端,日子不好安稳着过啊。
没有哪一家企业是安全的,都是随时死掉,一家公司死掉的速度越来越快,即便它是行业前几,即便它百亿规模。
创业者在公司快死掉的时候,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标,「干掉一部分不赚钱的业务+干掉一部分不赚钱的员工」,是他让公司活下去的手段,你也想活,他也想活,这时候就看谁说了算了。
滴滴开年放了第一枪,一枪干掉2000人: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主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问我怎么看?我支持啊。
滴滴6年没盈利了,应该好好整顿,活下去啊。不能幸灾乐祸,我不希望滴滴死,我希望它挺过去,活得更好,否则我们以后打车更难。
所以告诉你妈,这个时代,稳定的工作不存在了,因为滋生稳定工作的「土壤」没了。
滋生稳定的「土壤」就是稳定存活的企业,稳定存活的企业也不存在了,因为滋生稳定企业的「土壤」没了——时代变了——我们不得不更新一下自己的工作观了。
让裁员“常态化”

老板们应该更狠一点
前几天约了个同学吃饭,他现在创业,聊到曾经待过的一家公司,他说:
「当时上班时,我就替老板着急,公司里这120个人,要换成我做老板,至少开掉50%的人,都干嘛呢一个个的,公司6:30下班,每天一到6:25你就看到很多人开始收拾包,6:30一到,一个个就提个包走了。
我不反对这个,你倒是把工作做好啊,一个个就知道开会表态,但每个季度绩效烂得一塌糊涂,公司6个部门,年底只有一个部门完成年初目标,这些人留着干嘛还,尤其是那帮老员工,除了会在朋友圈秀努力给老板看,也没别的能耐了。」
同学说的这家公司,老板是个脾气好得不行的中年女性,仁慈的像所有员工的母亲:你绩效不达标,只要开会的时候,多发点誓,多表表态,讲讲困难,老板一心软就过去了,甚至还给你点鼓励。
因此同学说:公司里不是没来能干的人,但人家一牛逼点了就跳槽了,公司留不住牛人,这是个创业公司,却活出了大国企的气质。公司人员流动,基本都是主动辞职,几乎没有被开掉的。
我说,其实这不仅是你经历过这样的公司,职场工作四五年、有过几家职业经历的,都碰到过,很多老板就是老好人。
不少老板都是真到了不砍人不行了,公司真的要死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养了这么多干活不行的人,才狠下心做这件事。
所有老板都应该更狠一点,让裁员「常态化」,憋什么大招,发现一个不行,就马上换一个,发现一个项目真没希望,就赶紧砍了它。
这件事上的不够狠心,不仅是对公司的不负责,也是对员工的不负责。
你要记住,因为你的仁慈,让他在不适合、不能创造业绩、不能成长的岗位上得过且过的混日子,不是于他有恩,而是于他有仇,你相信我:「有一天,他们会恨你,也会恨你的公司。」
如果没有,是因为时间还不够长,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件事终究是对自己不利,而你的公司根本不可能「养他们一辈子」,等你不得不开掉他们时,或者等你的项目、公司倒下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时,他们会说你无能。
让裁员「常态化」,即加速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速度」和「匹配频率」,这样的最终结果是对每个公司和每个人都更有利。
1. 你的项目不行,有可能不是真的不行,你换几个人来,做没准儿就起死回生了。
2. 你的员工不行,有可能不是真的不行,他换几个地方,找到适合自己发光的地方,可能会大放异彩。
让每一颗种子,在对的土壤上茁壮成长。反之亦是。
牛逼的人,都有自己的铁饭碗
2018年那个春节我过得很矛盾,一面是兴奋,一面是担忧。
那个春节我做出离职的决定,准备抛掉副总裁的职位,抛掉一个行业有影响力的平台的扶持,自己出去做。
从一入行我就等这一天,但我实在也没几年职场经验,所以一方面很兴奋,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有勇气做出这样的决定,另一方面就担心,没有那个职位,没有那样的平台帮我了,我还行不行?
最终我硬着头皮继续筹划春节结束后的启动,我有底气这么做的原因是:即使我一年后失败了,再找一份年薪50万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难。
所以我放手去做了。
昨天晚上凌晨下班,我拍了张照片,跟朋友们说,我租着这栋楼最小的办公室,却每天把所有人都熬走,难道我是这栋楼里最苦逼最穷的创业者?放心,是的,努力吧。
虽然还很小还很难,但至少一年过去了,我还没死,并且有了一个小小的团队。
回过头来看,曾经我的担心是不对的,不是不该担心,而是担心错了东西。
我明白了「虚实」这个词。
进入新媒体行业,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找第二家公司时,我每次面试特别关心:「你能给我什么title?」
如果你给我新媒体运营经理、新媒体主管、高级编辑之类的,我都不想要,因为我已经是新媒体运营经理了。
现在想来,只想骂自己一句「虚荣的傻逼」。
我们很多人都如此虚荣过,费尽心机,辗转跳槽,追逐什么主管、总监、副总裁、总裁等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很多人对外做自我介绍时,出现在海报上时,也喜欢给自己罗列一大堆标签,什么什么第一人,什么什么达人,什么什么狂人,曾担任什么什么。
这些title,本质上是没有力量的,是一个人没实力、不自信却又很虚荣的表现。
我曾经追逐过那样的东西,所以2017年我有了个副总裁的title,写文章时也在标题里加过「90后副总裁」「毕业两年半做到副总裁」这样的东西。

副总裁,title是真的,但背后是虚的,我80%的时间都在写课和讲课。
什么是「实」的,是真正有力量的?
比如撸钱的能力。
我用「年薪50万90后副总裁」这个标签写文章时,有用户留言:这是什么副总裁,年薪才50万,真够低的。
你看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副总裁」这个title是没有力量的,你也叫「副总裁」,别人也叫「副总裁」,你年薪50万,人家年薪500万,你管仨人,人家底下300人都不止。为什么?人家能为公司一年撸几个亿。
你要敬畏背后的东西。
毕竟这年头,老板们学聪明了,你要什么给你什么,不就是一个title么,你想要,我给你。所以你看,现在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里,总监、副总裁遍地都是,都快比普通员工多了。
再反过来说,我不算牛逼,但毕业两年多混到那样,至少不也算差,至少老板还愿意给我这么一个title,也没随便给别人,为什么?
同上。老板愿意给我个「虚」的东西满足我,是因为我有「实」的东西满足他,即我有给他撸钱的能力,一年给公司贡献一千多万收入。
什么是真正的铁饭碗?
很多人在职场上追求title,各种title往身上挂,殊不知,行情不好的时候,先干掉的就是你。
为什么?因为你没搞明白「title的名头」和「title背后的力量」。
你的一切价值,来自于你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来自于你能为公司赚到钱,而且能持续的创造价值,这是你能领高工资、且一直能领高工资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你是「总监」或「副总裁」。
我在第一个部分讲到了「土壤」,现在我要说:「虚名」一文不值,「土壤」才是力量,才是你的铁饭碗。
什么是「土壤」?就是「title背后的力量」。
要培养「土壤」,而不是追逐「虚名」。比如我不再在乎自己是小编、新媒体运营经理、内容副总裁还是自媒体人等等,我一心培养自己的写作和传播能力,这就是「土壤」,有了这个实的东西,我就可以不用怕没饭吃,不用怕没钱赚。
我也不再怕什么公众号衰落,衰就衰呗,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总归需要优质内容,公众号完蛋后,必然有别的再长出来,到时候我依靠「土壤」可以让自己再长出来。
如果没长出来呢?那就说明「土壤」没培育好。
公众号长出来时,很多传统媒体人大喊日子不好过,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在那个位置上时,没有花大力气培育能让自己长盛不衰、驾驭变化的「土壤」,不信你盘点一下,公众号的头部公司里,有多少是曾经的传统媒体人在主导着,这些人就是培育好「土壤」的那批人。
曾经我朋友跟我说:我在这个行业做销售,过几年这个行业不行了怎么办?我说,「你不是一个销售,你是一个掌握谈判销售能力的人」,这个行业死了,你不会死,你会在另一个行业里活下去。
牛逼的人,都有自己的铁饭碗,这样的人会换公司,换平台,但他们绝不可能失业。因为他们占据的不是一项能力外化的岗位title,而是掌握的一项能力的最内核,于是这项能力外化出来的岗位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在改变和创新,他都能「随风而变」,让自己依靠「土壤」再长出来。
中国最会用人的“老板”中,曾国藩必定占一席之地。
“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唐浩明先生说,“举天下之才以成天下之事”,他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么大的事业,最大的本事就是识人用人。我们从中不仅可以学到怎么辨识人才,更能学习到如何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唐浩明先生研究曾国藩三十余年沉淀出的《曾国藩识人、用人20讲》,为你找到最优秀的团队伙伴提供思路办法,让优秀的人才追随你。
识别下图二维码了解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