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于Evon‘s writing recipe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什么申请学校、找工作,甚至办理绿卡的时候都需要推荐信?
推荐的本意,是让有学术工作背景的推荐人,以客观的角度来描述申请人的表现。学校Admission Committee 除了注重申请人藉由SOP/PS/CV所展现的自己,也相当重视教授或主管的观点。毕竟教授或主管带领过许多与申请者同年龄及同领域的学生、下属,所以能客观地评估这位申请人的特质,及将来在学术和专业领域的潜力。
通常学校会要求 3 封推荐信,依照科系不同,MBA 有的只需要 2 封,申请研究基金或是奖学金的话最多有到 5 封。找工作的话大约 2 - 3 封。你必须要先知道需要缴交几封推荐,再选择找哪些推荐人、决定怎样的组合对你的申请文件比较有利。
01
推荐信人选
基本上,推荐人的学术领域或是专业背景最好是与你申请的科系相同。大家都知道推荐人的最佳人选通常是老师,研究指导教授,工作长官或同事,那到底要找谁写最好呢?
这样说好了,如果你申请的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科系,那就找授课教授或是带领你做研究的老板,这样对你学术资格的评估较具可信力。
若你申请的是 Professional School (牙医、物理治疗师、艺术表演相关…….),类似这些专业领域或是以实务性为主的科系,那推荐人当中最好包含主管或同事,才能够展现出你在此领域已经有人脉并已经开始实习,积极为之后的出路做准备。
通常推荐人需要与你共事至少一年,这样的推荐信才有说服力。如果可以的话,试著找看看有没有教授也毕业于同一所你要申请的学校 (校友)、或是与对方有学术合作关系,甚至是认识Admission Committee的人撰写。不过,这种情况几乎是可遇不可求,只能多靠打听。
找工作的话,若你的推荐人在你要申请的公司上班,那就最适当了 (internal referral)。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在正式开始求职之前,你需要做足 Networking,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这个意思。
02
找不到同领域的人怎么办
能够找到同领域的前辈帮忙推荐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相对于应届生,有些人已经离开学校很久了,或是之前去当兵,与之前的教授、上司都没有连络,那么要找相关领域的推荐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如果同领域的推荐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必须要通过不同领域的人来做自己推荐人的话,在推荐信里面一定要清楚写出推荐人与你之间的关系,以及有什麽特殊的原因能够胜任推荐人的角色。例如:认识你十几年了,或是曾经与你共事过,一起历经过大风大浪的前同事之类的,这样才比较有说服力。
03
推荐人的最佳组合
建议你依照你要申请的科系及需要的推荐函数量来决定推荐人的组合。举例来说,如果你要申请的研究所 (Master/Ph.D)需要两封推荐信,那你两封都找学术界的教授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三封以上的话,除了学术推荐信之外,最好也有工作推荐信,来完整呈现出你在各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有些申请奖学金、研究基金、教职的申请文件,会要求你提供五封的推荐信。其中一封甚至可以找自己教过的学生来写,来表达自己是面面俱到的学者,不论是学术研究、专业实务及教学能力,都是有口皆碑。
04
推荐人本身的资历多重要
通常只要推荐人的身份是老师或是上司,其实就ok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比较特殊的推荐格式:
e.g.  Personal Potential Index (常用于申请学士后医学相关科系,或是欧洲、英国、澳洲的学校申请),这些学校除了要求推荐信之外,还会要求推荐人使用评分的方式来为申请者打分数 (百分比,或是1~5分),除此之外在表格裡还需要写出推荐人自身的资料:
e.g.
推荐人本身有几年的教学经验 ?
教过学生的数量/ 带过多少下属 ?
打分数的基准是什麽 ? …等等。
学校也知道,很多时候推荐人写推荐信是为了应付人情压力,而且,每位推荐人对学生的要求及评分标准可能不一样,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学校想要了解推荐人本身的资历,来衡量这封推荐信的可信度有多少。
如果你的推荐人每个项目给你满分,但是他在信上说他只带过三个研究生或是部门只有三个人,Admission Committee 看到这裡就会觉得,这个评分基准不太客观,因为 sample size 太少了!
相对的,如果一个专题的指导教授整体项目评分给你4/5,但是他在信中有提到他历年来带过作专题的学生,都已经是全校top 5%,所以是拿你与 top 5% 相比,那你几乎就是best of the best,这样的话你实质的分数会比其他也是拿4/5,甚至是5/5的学生来的吃香。
所以这时候就要慎选帮你写信的推荐人,想清楚怎麽样的组合与人选对你的申请文件比较有利。并技巧性的回答这些问题。
通常来说,推荐函在申请流程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又模糊的话题。但是本着既然要做,就做好全部准备的原则,找合适的推荐人,才是最佳选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