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有一些声音悲观的认为,现在是创业者的至暗时刻,但创业十年的丁吉昌不这么认为,也用行动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
十年前,丁吉昌从创新工场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参与了豌豆荚从创新工场孵化出来到被收购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从诞生、成长与爆发。他对自己近几年的成长和经历进行了复盘,对创业过程中如何把控时间、开拓视野、提升格局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观点。
下面选取了他分享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为你带来启发。
作 者:丁吉昌
来 源:丁吉昌(ID:dingjichang_com)
进入今年,将是我毕业迈入创业生涯的第十个年头了,再问一遍自己十年前加入创新工场时有想到今日么?
很显然,内心仍然是不知道及不可预知的,可谓是「人吶,就都不知道(命运),自己不可以预料」。
五年前,我在而立之年展望自己和豌豆荚的未来时,仍认为自己应该大概率没有机会实现在 18 岁成年时立下的 35 岁愿望;三年前,我开始做大宇无限这家公司时,才更加意识到要做成一件事情,不再是按日记、按周记,而是按年计,甚至按五年记了。
因而,我更加意识到的是时间的紧迫和不饶人,随便一折腾,如果把握不住,可能一个经济周期又过去了,再重新开始可能再也没有那么好的时间窗口和机会了。
毕竟「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也许这就是年纪变大之后的机会成本和代价吧。

相信常识,没有捷径
经常有同事问我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以前我都不太好意思直面回答,总说尽量平衡,用更多的周末和假期陪伴家人。但进入2018一年,我就在外飞了103天,以至于4岁的女儿经常都会不知不觉的在她妈妈面前吐槽「爸爸怎么总是白天也上班,晚上也上班,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总是不在家?」。
有时候女儿也会问妈妈「爸爸现在去哪里出差了啊?」,太太只好转动地球仪指给她看我在哪里,甚至女儿还通过这个学到了地球自转和黑夜白天。
前段时间有不少任正非的专访放出来,其中有一段讲到女儿小时候因为他当兵每年都有近11个月不能跟孩子在一起;后来进入创业第二个时代,也是每天16 个小时在办公室,导致所以三个孩子都和他不亲,作为父亲非常亏欠孩子。
为此,后来他专门和孩子谈过话问「“是爸爸小时候天天和你们一起玩找猫猫好,还是像今天一样创造一个平台给你们提供机会好?”,他们说“还是创造平台好”,所以他们就谅解了我没有抽时间陪他们找猫猫。」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特别理解任总的这段无奈,首先不知道未来公司是否能够长到成为一个大平台,小孩也不知道是否谅解我。但如果碰到了几年甚至十年才有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不能努力抓住机会向前,机会错过之后再想抓住就是徒劳了,也许也只有这样做,才是对我们用户、对团队、对公司、对股东更好的负责任。
对家庭的部分,只能尽量挤时间了,通过创造更好的机会,来让家人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能像美国今天的硅谷一样,也许孩子的这一代就不用像我们这一代人为了生存和最基本的基础平台而努力了,可以更好的借助各种创新和人才等基础红利为大梦想而努力。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身边开始有了各种宣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了,我尝试把这十年来见过的无数创业者投资人,也包括有幸见到的一些不少世界级或国家级的企业家或管理者,简单总结来看有这么三个阶段,特征还挺明显的:
● 千万级别/亿级的创始人或管理者:这个层级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靠时代红利崛起的,有的靠欺骗团队或合伙人或合作伙伴而套利的,也有靠自己努力拼搏白手起家或是专业积累起来的,有一周工作60小时以上,也有一周工作十几二十小时就能做到的。
● 十亿百亿级的创始人或管理者: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上个阶段的特征开始消退,靠一时红利而没有抓住第二个第三个红利的企业开始退场,仰仗聪明不持续努力的创业者开始不见了,靠欺骗团队套利的创业者已经比较难听见了。
● 百亿千亿级的创始人或管理者:这些人的特征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拥有极强的自律和学习能力,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而且几乎我认识的这些人全都是工作疯子,而且全都是隔年不见迭代到几乎完全不认识的状态,视野和格局之大,我可能还不是很好能够表达出来。
之前看到一个采访分享卡塔尔富豪的痛苦:「女儿因为家里有钱就不想出去工作,每天宅在家看电视。像他这样有钱还每天努力工作3个小时,有时候还会加班到下午2点才回家的人,在整个卡塔尔都已经很少有我这种务实精神的人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谁恶搞的一个视频,但通过我们对中东的观察和了解,特别是类似阿联酋/卡塔尔和沙特这样的石油王国,对本地人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优待确实可以基本做到啥也不干也能吃好喝好的境界。
但是如果这一代人因此坐吃山空,大概率可以推断几十年后随着能源革命将会非常艰难,感兴趣的可以把贾行家在一席分享的视频《纸工厂》翻出来认真看看。
也许是因为这些观察,我也特别鼓励公司的人努力的搬到公司附近来上班,无论是新人还是管理层,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通勤挤公交的路上,特别是在你的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期,每天多努力几个小时,就能更快积累自己的十万个小时,成为行业或领域专家。
对于很多刚毕业3-5年之内的人来说,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将自己的薪酬提升100%-500%都是很有概率能做到的,而对于工作5-10年的人来说,单纯靠找一个公司领工资,连续五年都能复增长15%的概率首先不高,其次即使能找到,实际上对生活的改变也不会有任何质变,一定要找到的是那些能够有帮助你在能力上或投资上能有10倍甚至 100倍的机会,即使可能因此会有一点概率的小损失,仍然是改变自我最大概率做法。
如果能有一群气味相投的人愿意跟你一起朝一个大方向努力3-5年,并且都是一群努力做事的人,而你又能从这个奋斗过程中获得红利和对等回报(而不只是领个工资和象征性的少量期权),一定有大概率获得不错的回报。
我理解的生活和工作平衡,其实并不是更多时间在家呆着,而是能够把时间花在自己最专业的领域,迅速提升能力拿到更好报酬,然后用这些报酬买来更好的专业设备和福利,进而解放那些浪费大量时间而又极其无效的时间(比如每天花2个小时在公交地铁通勤上,不但累的要死还工作效率更低,而多花点钱不但生活更好还能通过更好的工作来换回回报;花大量时间打扫卫生/拖地/洗碗,而这些选择好一些的专业设备可能只有10%时间就可以完成了;花大量时间淘廉价航空机票或中转航班,最终省不来多少钱,随便一涨工资就能覆盖)。
远大新还是老破小,表面上影响的短期舒适度,但如果能加入时间这个复利的变量,很多选择其实是挺容易算出来的。但是一旦我们把这个思考的方向变成了资本家要剥削我的角度,而不是我自己能力提升未来有更多选择自由的角度,就会陷入零一博弈而跑不出来了,也相当于在中国这个仍然有大发展的大环境下放弃了自我成长。
如果你的能力提升了5倍10倍,公司或领导的回报没有对得起你的付出,你仍然有大量的选择机会轻松换个公司,让收入翻过几倍,让回报跟你的能力和付出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选择没有对错,自己想要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永远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即使你不知道也没关系,勇敢追求就好。只要不太顽固,愿意迭代自己,愿意放弃偏执,身体上和脑子上都不太懒,都能不断生长。
不是寒冬,是下半场
伴随企业创办以来,我们一直相信,未来十年,中国的科技企业一定会像华为一样走向全世界,就像二三十年前的日韩等亚洲四小龙一样,通过电子和汽车工业走向了全世界,最主要的是帮助新兴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享受到了更优质的产品。
今天的科技竞争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手机、芯片和自动驾驶等,美国仍然是全世界的高峰,中国在不同领域接近美国,而日韩和欧洲在这些领域已经很大程度上落后中美了,大概率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时间,也即2025-2030时,欧美日的市场大概率被美国企业所垄断,而中国和除印度外的新兴市场大概率会被来自中国的企业主要覆盖,印度因为自己的科技人才和工程师不少,美国和中国企业家都高度重视,未来会怎么样演进,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GDP要能成长为世界No.1,一定得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出现;要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出现,一定要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出现,以及一批懂当地也懂中国的专业和管理者出现。
改革开放的红利实际上最大的收益这是50-70后这一批人,而走向全世界会不会是我们80-00后这几代人的大红利,如果观察日韩和欧洲的崛起规律,只要国家和政府在未来几十年不犯大错误,这将大概率是的。
美团的王慧文在前些天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观点:「不是寒冬,是下半场」,我们经常讲起寒冬,都潜意识里以为后面还会有春天,但其实无论是哪个行业,一个黄金时代过去,随之而来的也许是白银时代,再随之而来的可能就已经是青铜时代了,再也回不到过去的黄金时代了。
无论是曾经的互联网,还是已经过去的移动互联网,还是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还是可能的5G/6G万物互联时代,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带一路大时代机会,这些曾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大机会,一旦过去就不再会出现了,一旦错过等到下一个大机会可能又是十年后甚至这辈子都将错过了,因为年纪不等人,时间不等人。
认清生活,热爱生活
过去的一年,有个成就解锁是在一个月内走完了戈壁的三日百公里徒步挑战和青藏自驾游,把想了好多年的事给完成了。
三天徒步百公里,起了六个泡,每天都低烧,去到珠峰大本营,才感受到走路都呼吸大喘是什么样的体验,同行的同事们更是感受到了生命窒息和高原黑暗恐惧症的失眠的煎熬。
当然,沿途的风景也是文字难于表达的,我也好多年没有看到如此令人记忆深刻的美景了。
创业这么多年来,经历了不少煎熬的时刻,对所谓的艰难和痛苦敏感度感受越来越低,也可能是种免疫了,好处是面对别人觉得很忐忑不安的时刻,自己可以很平静的处理;坏处是对喜悦的敏感度也随之降低了,当同行的队友们面对青海湖美景大喊大叫时,我感受到的却是不明白为啥要激动的平静。我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知名企业家,不断的挑战大自然,也许是为了感受不停的成就感和自我挑战吧。
期待未来的日子里,自己仍然能够持续的知冷知热,经营好家庭的生活,才能不断向前,感受人间的美好和值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