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勤人”正式入驻银行内审部!这对我们财务人意味着什么?
“小勤人”入驻银行内审部
德勤“小勤人”入驻银行内审部,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和我们抢饭碗了?
每年,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都需要结合当年的监管热点、行内业务发展情况,更新审计资料需求,向各业务条线发出资料调阅清单。之后,业务部门将根据清单向内部审计部门反馈情况。

这些工作存在周期长、沟通成本高、重复工作量大的业务痛点,长期阻碍着内部审计部门有效发挥监督和查错纠弊的职能,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如今,人工智能“小勤人”开始终结这一局面了!
内部审计部门的自动化诉求是,在工作开始前,按照往年的资料获取方法或逻辑,自动从系统中抽取今年的审计资料,并写入相应底稿。
而小勤人智能系统的引入将会极大的节省在内审工作中的人力成本耗费,从而协助内部审计部门实现:

  • 审计证据自动化、持续采集:根据预设规则,在每天的非业务时段抓取系统中的各业务流程性文件(比如业务台账、信贷合同、授信审批文件等多样化的审计调阅资料);
  • 审计底稿初步填写:结合既定规则,将审计证据填入审计底稿;
  • 审计项目管理:记录审计资料获取情况和底稿填写情况,通过邮件和短信向审计经理自动汇报,使审计经理及时更新取数逻辑;
  • 文档初步审阅:对非结构化数据(如信贷合同、手工单据)与结构化数据(如业务报表)进行智能化勾稽比对,并形成初步的审计结论。
小勤人的出现使得单个审计证据的获取时间由以前的平均40分钟降低到30秒以下;得益于文档工作的大量减少,单个流程的底稿编制由以前的1.5个小时降低到30分钟以下;一大批重复工作的人员将被彻底“解放”!
小勤人工作模式
截止目前,小勤人已在三项自动化流程中崭露头角。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小勤人”在银行对账、成本结转、外部报表填报流程中的表现:
/ 银行对账流程 /
根据指定银行账号登录不同网银,下载流水后同SAP数据进行校验,并制作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 
/ 成本结转流程 /
自动化成本结转的流程是按顺序执行费用分摊、在制品计算结算、库存商品结转、差异结转和H类订单结转五个步骤,通过SAP事务代码的交互实现成本的月结工作
/ 外部报表填报 /
通过SAP获取并按逻辑计算指定的财务报表数据,执行数据校验后制作填报模板,登录快报系统后将数据填入对应分/母/集团公司,并最终完成上报操作。
难道人工智能和我们抢饭碗的时代这么快就已经来临了?
 财务机器人来势汹汹
网上流传着一张截图,传说经管类专业学生已经很难进入香港四大了。
图片来源:知乎
在一则关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聘的新闻报道中,德勤华南区人力资源部总监苏淑玲提到:
在聘用大学毕业生时,已不仅追求财务、会计学系毕业生,更渴望聘请科技专才。
不过让人安慰的是,目前网上公开的香港四大招聘要求,写的依然是“会计、金融类专业优先”。
一位在德勤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讨论起人工智能,他们会有一种要下岗了的感觉。不过他说这话的语气很轻松,就像一个已经在室内找好了火炉取暖的旅人,对门外即将到来的暴风雪毫无恐惧。
甚至,四大的审计员可能会期望人工智能早日上岗。碰到抽凭、查资料等繁琐的工作时,那位常常会想:“要是有人工智能帮我做就好了”。
不过他们对人工智能工作范围的想象,也仅限于查查资料。毕竟审计工作除了重复和繁琐,还有一些“浪漫”的部分,而机器人不懂浪漫。
人工智能可以判断一个数据的异常,但异常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利益输送,这个问题得交给人类去解答。
一个突发事件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何与企业磨合,得出双赢的解决方案,也需要人类去讨论。
一份报表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是由人类撰写,由人类串连。
这些德勤的同事看来,人工智能可以大大地解放劳动力,但不能成为替代者
像会计、律师助理之类的工作,之所以会受到威胁,往往是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工作内容有成套的规则和流程,这正是人工智能最擅长的部分,他们学得更快,运用得更好,几乎不会出错。
但大学里的会计系和法律系所教的,难道就是一套可以写成程序的工具吗?远远不止。目前看来,大学生学到的思维与视野,只有大脑能承载,电脑芯片不行。
但关于人工智能的潜能,谁都不敢下定论。每次数不平要花大量时间去处理时,Tan总是期待人工智能把这活儿抢过去。“说不定凑数这种事情只是人类无奈之下比较愚蠢的办法,人工智能还能找到更好的答案。”我的朋友说。
初级律师已经被取代
根据报道,跨国律所年利达有一套叫Verifi的程序,可以筛查14家英国和欧洲监管登记机构的数据,为银行核实客户姓名。它可以在数小时内处理成千上万的人名。
不少的初级律师因此丢了工作,因为他们核查一个人名平均需要花费12分钟。
人工智能突出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影响到银行业。俄罗斯最大的银行Sberbank推出一个机器人律师,专门处理各种投诉信件,这将导致3000名银行专家失业。
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工种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职业报告》里写道,符合“五秒钟准则”的劳动者会是第一批牺牲者。
“五秒钟准则”指的是,一项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说,这些职业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职业。
牛津大学的未来人文研究所预测了不同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间:
2021年:洗衣服、叠衣服能够通过机器完成

2027年:无人驾驶卡车会取代卡车司机

2031年:零售作业能够由机器完成

2049年:人工智能能够写出纽约时报畅销小说

2053年:外科医生会被机器人取代
人工智能发展比想象的还迅速
就像是一个世界末日的倒数时间表。而Alpha Go下棋的励志故事一次次打着专家的脸,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比时间表所预测的还要迅速。
春节票房大火的《流浪地球》中间有一段令四姐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机器人莫斯在最后说出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让人类完全服从理智,真是一种奢求。”
说实在的,这句话令四姐恐惧,莫斯言下之意很明显,让人类服从理智的潜台词正是让人类服从于莫斯,这句拟人化的言语说明莫斯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美剧《神盾局》里,拥有完美外观的机器人艾达在最新的剧情里成为大Boss,一次一次把真正的人类抓进“框架”中,同时给自己制造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肉身。最后,艾达把创造她的博士像代码一样删掉,博士作为人类,输给了机器人。
人工智能还能做些什么?
帮助律师、会计等承担越来越多的繁琐工作之后,会不会有一天完全取代他们?人类最骄傲的创造力,会不会有一天被电脑习得?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一定超乎人类想象。
-END-
本文来源:直通四大,Shoo-in Career诚意推荐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