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美国:最近1号公路出了点问题:Pfeigger Canyon Bridge因风暴导致严重损坏,大桥及临近路段被迫关闭(见下图,http://sanfrancisco.cbslocal.com/2017/02/22/pfeiffer-canyon-bridge-near-big-sur-beyond-repair/),官方估计,修建/重建的工程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这意味着今年如果你想要在1号公路北上或南下驾车游,路过这里时必须要绕点道了。作为一枚1号公路粉,小编觉得绕点道,缺了一小段临海的风景虽说是个遗憾,但哪里阻挡得住旅友们北上南下的脚步!瞧瞧小团子一家在加州画的这个美丽的圈儿,跨过Sequoia, Kings, Yosemite几座大山,然后在Monterey, Camel-By-The-Sea落个脚,最后又钻进Big Sur的林子,太完美了......计划带小朋友露营的小伙伴,不妨看看团子一家如何在没预定到露营位的情况下成功搭篷住下的!
本文作者:庄与橙。庄爸和黄(即橙)妈来自武汉,现为驻美访问学者,家有一颗超级可爱的小团子,今年4岁。
“骑在爸爸肩上看美国” 下一站:西雅图

前言

    Yosemite,又被译作优胜美地,如此形神兼具的翻译,贴切的展现了这个加州最著名的国家公园的形象(Yosemite National Park, https://www.nps.gov/yose/index.htm)。它位于加州东部,紧邻内华达山脉,距离洛杉矶约五个半小时车程。单去一个Yosemite,总觉得不划算,于是我们决定从洛杉矶出发,先去红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Sequoia & Kings Canyon National Park,https://www.nps.gov/seki/index.htm),再到优胜美地,最后奔赴蒙特雷(Monterey, CA),走一号公路回洛杉矶,正好在加州画一个圈儿。
    自驾去国家公园,倘若不露营简直浪费资源。我们愉悦地升级了部分露营装备,转头去订营地,不太意外地发现~~正值暑期,营地一位难求啊。于是,每隔两三小时就刷屏一次成了必修课,直到临行前十五分钟我都没放弃努力,谁叫我们这拖家带口的临出门居然还有三晚上不知道睡哪儿,这自由行真是自由得没边了。我们就这样三分兴奋三分忐忑的踏上了画圈之旅。
第一天:幸运
    说是一天,其实出门就已近中午。租车,装行李,挟上小团子在车里坐定。
    第一站~~红杉—国王峡谷公园门外的某个露营地。事实上,网上已订不到,只能冲过去撞撞运气。出门第一天就不知道晚上睡哪,叫我怎么不忐忑?
    预计用时~~四小时。我从小晕车,长大后稍好点,但还是对超过两小时的汽车旅程充满恐惧。来美国后在这个车轮上的国家历经强化训练,现在已经具备把车底坐穿的能力和决心。同样成长的还有小团子。刚来洛杉矶时,车程超过一小时就哭闹着要下车,现在已经很能自得其乐打发时间了。
    中午两点在高速路上觅食,错过了几个可能有吃的出口后,一怒之下随便挑了个出口下去,本来只想弄个subway或是pizza裏腹,谁知居然有一家很不错的中式自助餐厅,我们满怀激情的消灭了一堆碗碟,以安抚未来几天可能会十分思乡的胃。
    下午四点过,我们如期到达Horse Creek营地。这是离红杉公园最近的一个营地,隶属于national forest系统,除了不超过十个的先到先得位置,其余都被预订一空。我和团子爸爸商量再三决定先到这里来撞撞运气。推门进到Ranger station,热情洋溢的管理员大妈热情洋溢的告诉我营地全满,怎么办?回到车上正和爸爸同志商量,“咚咚咚”车窗被敲响,摇下车窗一看,原来是那位管理员大妈,她说可能有一个位置但需要她去确定下…就这样,我们有惊无险的拿到了今晚的营地。紧跟在我身后,一位墨西哥大哥也来寻位,落寞的背影映衬着我们的走运。
PS:美国国家公园的营地统一管理,需要到这个网站预订http://www.recreation.gov/。但很多国家公园外围或者national forest(国家森林公园)的营地只能去其他网站定。
    车行至71号营地旁指定的车位停下,看着空旷无树荫遮挡的营地,再看看下午五点还当头照的烈日,感觉着三十八九度的地面温度,熟悉的武汉夏天的感觉又回来了!(要知道洛杉矶的晚上是不开空调电扇盖着被子睡觉的,上帝是何其厚爱这片土地啊)
    躲在车上陪着呼呼大睡的小团子直到日头偏西,终于要开始搭帐篷了。
    睡醒的小团子十分好说话,毫无怨言的被她妈支使着干这干那,给爸爸搭把手。
     搭完帐篷时间还早,去水边晃晃。
    当时看中这个营地,一是离公园大门近;另一个就是它名字里带个creek (溪)。我不止一次的发现,美国人起名字特实诚。中国若有个地方叫“浣花溪”,没准几百年前就干了或者几十年前被填了,没办法,谁叫咱历史悠久又世事多变迁呢,老祖宗留下的只剩个名字了。但美国这地名符合度还是挺高的,有creek, river, lake的营地多在水边。只可惜如今加州干旱,水位回退,湖水混浊,不敢让团子下水,就在水边装模作样钓钓鱼吧。
    河边的石缝里,一条小蛇探头探脑,团子爸爸一口咬定脑袋还是三角的,不远处的美国友人也特地打了个招呼提醒我们小心蛇,看来还不只一条。我有些紧张,觉得周围的石头缝处处有险情。那父女俩倒是淡定,站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看着小蛇游出游进。
    爬在大石头上回望营地,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怎么有点蒙古包的感觉?
那就再爬高点,再看远点!
回到我们的小帐篷,隔壁的邻居已经燃起熊熊的篝火,烧烤炉上不知什么食物正在吱吱作响。来到美国后我更新了一个认知:最爱烧烤的真不是新疆小哥是美国人的家庭聚会多是院子里的BBQ,出来露营也必带烧烤炉。
    我们也燃起了篝火,为了团子爸爸的柴火灶稀饭,还有团子的饭后甜点~~烤棉花糖。
        以前给团子讲英文故事看到toast marshmallow,总以为自己译错了,棉花糖怎么能烤呢?可这次我们试了一把,竹筷插上棉花糖在篝火上烤至发黄微焦,再浸到冰可乐里(好像经典搭配是郎姆酒,我们就带了可乐),团子小姐品尝后大呼:yummy!
        最后还在将熄的余烬中埋了个玉米和红薯,第二天早上刨出来一看,玉米上多了几个明显是啮齿类动物的牙印,看来昨晚有小动物光顾了我们的营地。至于红薯,烤得焦黑,想来连地鼠都瞧不上眼。
        现在回想起来,horse creek营地的自然条件在我们后来走过的诸多国家公园或州立公园营地中排位是很靠后的,但在暑期的周六能抢到一个位置,怎么都觉着很得幸运女神眷顾啊。
第二天:巨杉
        Sequoia National Park 以其宏伟的美洲巨杉闻名于世。在去往第一站~~Giant Forest Museum的路上,我告诉团子:我们要去看全世界最大的树!全世界最大的树?那该有多大呢?我脑子里一帧帧画面闪过,树干一定很粗,怎么也得十人环抱吧…正在琢磨呢,团子爸爸喊道:快看,巨杉!
    一棵美洲巨杉就这样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闯入了我们的眼帘。印象中树干比它粗的树我应该也见过,但那些千年古树绝没有这么高,这么笔直挺拔,这么庄严巍峨。
    车行林间,这样的巨杉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提醒着我们~~巨杉森林到了。
    坐在一棵倒掉的小杉树干上,团子兴高采烈的听妈妈讲着大杉树的故事:大杉树妈妈准备了很多很多杉树果,在杉树果的每一个小叶片下都藏着她的小宝贝~~杉树种子。这样的杉树果需要在树上等待很多年,三年,五年,…也许是二十年。杉树妈妈等待的是一场森林火灾。当熊熊烈火燃起,大树妈妈周围的枯枝杂草被一烧而空时,杉树果的小叶片才会张开,种子纷纷而下,在这片浴火重生的肥沃土地上生长。在Giant Forest Museum,我们看到了装在瓶子里的巨杉的种子。很难想象,这样巨大的一棵树是从一颗比芝麻大不了多少的种子长起来的。
    看到大树根部那个小白点了吗?准确的说,那个身着白衣的游客。
站在巨杉下仰望,想起刚看到的那句巨杉箴言:要么变得更大,要么死去。
    巨杉中的王者~~ Sherman将军树。形容一棵树大,究竟有多少种描述?最精准的一种,它树干周长31米,高84米,直冲高脊山脉的蓝天,是世界上形体最大的树。我们从山脊上一路往下,不断有指示牌提示我们:现在是平Sherman树树冠…现在约平中段…直到谷底,才在一片巨杉中看到它。
    在这样一片巨杉森林中漫步,想象着一百多年前美国自然学家John Muir首次发现它的情景,那一刻,即使是严谨的科学家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远古的魔幻森林吧。
    这样的巨杉,不惧火烧虫蛀,但相对巨大身躯而言较为浅表的根系是其致命伤。有记录说曾有人听到巨杉倒下的声音,我想,那该是怎样轰然沉闷又不绝的回响。
    美洲红杉不喜潮湿,没有树木生长的潮湿地带就形成了水草丰美的林间草坪。
    美国的城市景观草坪多是可以随便踩的,相反这种野生的草地为保护生态都是明确指示不能进入的。我们只能站在倒下的红杉树干上远观着野花烂漫。
    糟糕,熊山上好像真趴着一头小胖熊呢!
    团子同学正在思索着完成Junior Ranger的任务书。Junior Ranger (小小护林员) 是国家公园专为鼓励青少年走进自然而开展的活动,走进国家公园去探索去寻找去体验,完成任务后可获得一枚护林员的徽章。别小看这一枚小小的徽章,对团子的诱惑力委实不小,多少次走不动路要耍赖时都被护林员徽章的神圣力量所感召。当然,这是后话。
    晚上八点,赶到lodgepole的营地,安营扎寨,生火做饭。晚上九点半,在一片安宁静谧中抱着裹在睡袋中的小团子仰望星空,没有任何光污染的天空分外干净璀璨,原来真有银河啊!搜索枯肠好不容易讲了个和星星有关的故事~~董永织女七夕鹊桥会,总算哄睡了这个一到晚上就眨巴着大眼睛说她睡不着的小怪物。睡吧,宝贝,在这片红杉森林里,带着星月入梦。
第三天:寻觅
    第三天早晨十点从lodgepole营地出发,我们开始向紧邻Sequoia国家公园的King's Canyon国家公园进发。但更紧迫的是要找到一个营地,我们沿着连接两个游客中心的园区公路开始了寻觅。
    第一个是stone creek营地,门口高悬着一块牌子,上书四个英文字母:FULL。这个营地更靠近位于园区中心的我们而远离大门,居然都满员了,难道今晚真的要野营吗?(顺便说一下,野营是要到ranger station登记取得许可证后才可以,不需要钱,只是给你一些注意事项,我们目前还没有试过)。
    第二个营地名字我忘了。地图上没有标识,但路边有个指示牌。我们顺着指示一路往下,在密林深处寻到几栋木屋,一问才知道是人家夏令营的营地,私人的,不对外开放。
    第三个是big meadow营地。从公园主路出去十几迈,已经属于national forest。这里是个先到先得(first come,first serve)的营地,倒真是很空,小溪边零零星星散落着几辆房车和几顶帐篷。但不提供可饮用水,而且还是个旱厕。虽然美国的旱厕使用生物降解材料,没有多少异味,比中国大多数带冲水的厕所都干净,但我们思虑再三,决定还是去靠近国王峡谷公园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的那三个营地去看看,碰碰运气, 这三个营地靠得很近,而且每个营地都有几十上百个位子 ,应该希望比较大。
    第四个是Sunset Campground。在门口就有几辆车依次等着进去,看到这么多竞争对手,心里凉了一半。轮到我们了,一问,竟然只接受预订,不接受临时来住的,管理员建议我们去另外两个营地,那是先到先得。好吧,看到好几辆车都被回绝了,赶紧调头出去找后面那两个营地去。
    第五个是Azalea Campground。开几分钟就到,时近正午,还有不多的一小部分营地没有被占。我们迅速选中一个,但开着车在里面转悠了两圈,都没找到登记处。后来才发现是在公告栏上自己拿一个信封,写上营地编码,放入二十美元,投入箱子,全程自助。
    这就是我们今晚的家了。自然环境没得说,花木扶疏,绿草如茵,虽是正午,却丝毫不觉暑气;离卫生间远,离取水处近,堪称完美。不远处有歌声随风飘来,原来是墨西哥邻居们在浅弹低唱,伴着孩童踢球玩闹的嬉戏声,让人不由得感慨:这才是生活啊。
    PS:加州的营地每个位子都配有野餐桌椅、烧烤炉子和防熊的大铁箱,所有食物、化妆品、洗漱用品、餐具、甚至垃圾等等全都要在不用的时候放进这个大铁箱子。
    正说着,一头小鹿慢慢踱了过来,全然不理会我们屏息凝神的激动,径直穿过我们营地,在帐篷后方的草丛中伏身静卧,安享着午后时光。
    寻觅已定,我们决定去附近的格兰将军树小径(The General Grant Tree trail)走走。这是位于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一片巨杉森林。
    Fallen Monarch末落君主杉。它曾经也是一棵巨杉,虽已轰然倒下几百年,却拒绝腐烂,树干成为一个巨大的连廊。
    空心的树洞非常宽敞,100多年前曾被美国骑兵队当作马廊和宿舍使用,至今没啥变化。团子钻进钻出,爬上爬下,在这棵树附近足足消磨了四五十分钟。
    格兰将军树,又被称为美国的圣诞树。据说自1926年来,每年圣诞节都要在树下举办圣诞庆典。
    团子坐在一个大树墩上认真的画着她的旅行日记。
    团子笔下的格兰将军树五彩缤纷,还真有几分圣诞树的风采。
    那晚,我们在营地旁的公用投币洗澡间神清气爽的洗了个澡,回营地后又悠哉游哉的吃了顿晚餐,自觉这样的旅行也算张弛有道,十分满意地入了梦乡。
第四天:登高
    一早出发,就赶到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交作业。当然就是团子申请Junior Ranger(小小护林员)的任务书了。四岁半的小团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对她来说颇有难度的好几页纸。一般的程序是,妈妈先读题干,诸如你在森林小路上看到了什么,团子回答:tree。然后团子就会问了:tree是怎么写的?…T_R_E_E。所以这几页纸上都是如假包换的团子的亲笔,虽然字母东倒西歪,但已经很棒了。护林员认真的检查了团子的作业,大大的夸奖了一番,慎重颁给她一枚小小护林员的徽章。
    团子兴奋得小脸通红,捏着徽章只恨无处显摆,她爸一提出拍照要求,就十分配合的摆起了pose。这枚徽章被她视若珍宝,连她妈要拿过来看上一眼都得打上两三次报告。

    时间有限,我们不能纵深到国王峡谷内去徒步了,只在车上浏览了一段峡谷风光后就下行到Hume Lake边。这里也是个很让我们好奇的所在。从地图上位置来看,它完全属于国家公园,但这一块恰恰被从国家公园里抠了出来。原来,此处是修水坝后人工蓄水而成,而美国的国家公园是要求百分百纯天然的。

    其实Hume Lake湖光山色,景色也挺怡人的。尤其是湖岸边一对夫妇带着兄弟俩正下水玩划艇,把团子羡慕得不行。
    从红杉和国王峡谷出来后,沿内华达山脉一路往西。中途在Fresno加油站稍事休息,差点没被中央山谷的滚滚热浪掀翻,还是赶紧一头扎进优胜美地去享一份清凉吧。虽说这两个国家公园只是内华达山脉的不同山头,但也足足开了四个小时啊。从南门进到longmare游客中心时已经下午三点。捧着地图一合计,就优胜美地内这景点和景点间的距离,动辄以小时为计量单位(车行),今天能去个glacier point (冰川点)就不错了。

    从园区主路开到冰川点得半小时,想想待会还得原路花半小时返回,就忍不住埋怨:这美国国家公园的路也不知是怎么设计的,明明从地图上看这个冰川点离公园中心优胜美地山谷没多远,干嘛不修条路贯通下?
    这点埋怨在我到达冰川点,俯看优胜美地山谷时土崩瓦解。这距离真是不远,如果有蹦极从这如刀削斧凿般陡峭的崖壁直降下去的话。峡谷多由水流冲刷形成“V”形,但优胜美地的山谷是由大块冰的下坡运动切割和雕刻而成的“U”形。两山之间有如此开阔的谷地,木屋、道路、营地隐约可见,真有世外桃源之意。
    此次出游仅有的全家合影,还是秀一下吧!
    赫然耸立于团子身后的巨形花岗岩峭壁就是优胜美地的标志性景观half dome(半圆丘),只有经过冰川的洗礼,才能成就如此独特的地貌。half dome是户外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团子爸爸很稀罕的户外品牌North face的logo就是以其为原型。要知道沿着坡度稍缓的东面登顶往返8~12个小时,尤其是最后一段需要拉着绳子沿着崖壁上凿出的石阶上行,…我们就只能远远的向它致敬了。
    团子这一路登高爬低,干劲十足。原因嘛,就是一根冰棒。从停车场一下车,团子就发现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举着冰棒的不少,我们推测此处必有卖冰棒的。团子那叫一个激动,拽着我往前,她爸爸上个卫生间回来往返找了我们两趟,简直不相信以我们俩的脚力这么会儿功夫就走出这么远。
    兴致上来了的小摄影师总算赏脸给她爸妈咔了几张合影。
看这水准,以后她爸妈合影可算是不用求人了。
    从glacier point 到crane flat 营地又花了一个多小时。返程路上,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林木,回想刚才登高鸟瞰的壮美,我颇有感触:在美国国家公园里,真是每一段路都不白走啊。团子爸爸深以为然。
第五天(上): 湖光春色
    来之前做功课时,看到一位驴友这样描述八月的优胜美地:八月末九月初是优胜美地最糟的时节。正值加州的旱季,冰雪无迹可寻,瀑布断流、花草凋敝,只有对大自然最挚爱的朝圣者,才能于此时在此园中寻觅到美景之所在。诚然,优胜美地观瀑的最佳时节应是四五月份。我们到达时正是七月末,想着就算瀑布水势减弱,希望图奥米草原的野花还在。带着这样的希冀,我们先走了最东面的图奥米草原这一线。车行了半小时,地图上标记了一条可以徒步的小径~~卢肯斯湖。看时间尚早,往返路程也就一两个迈,决定去走走。
    最初的一段小路穿行于一片杉树林间,有点坡度但不太陡。太阳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最后散落成一片光影,身着白裙的小人蹦蹦跳跳,仿若林间的精灵。
    我对团子做了个“嘘”的手势,示意她安静下来听听树林的声音。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偶有蝉鸣声从不远处传来。突然,一只带有羽冠的蓝背松鸦大声鸣叫着停在前方枝头。果然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很明显,静似娇花照水只是现象,动如疯兔出笼才是本质。
    就这么一路走走停停,跑跑闹闹,不期然的,一片浅浅的嫩嫩的绿闯进了眼帘,如同春日般生机盎然。
    如茵绿草后就是卢肯斯湖,松排湖面,千重翠影。
    大概是因为较高的海拔,又有湖水的滋养,此处的草地野花仍是一番春日风光,不带一丝夏日骄阳下的颓废与无力,灼灼生机,竞相绽放。
    提着裙子踮起脚尖,从湖边小径走过,小心不要踩到那黄的紫的蓝的粉的小野花。
    湖畔静坐,看潋滟水光映碧云天,且多待一刻吧。
第五天(下):抢镜的云
    不舍的告别了楚楚动人的卢肯斯湖,我们继续沿Tioga路朝图奥米草原进发。景色优美的Tioga路横越优胜美地的高地,在Tioga隘口,公路穿越内华达山脉的山脊,海拔3031米,是加州可通行车辆最高的隘口。沿途远眺,风光如画,高山峡谷间突然出现一大片碧蓝湖水~~tenaya湖到了。
    粗犷的花岗岩石映衬着微波荡漾的粼粼波光,有一种奇异的美感。湖水澄清透明,团子急不可耐的下湖戏水。我也试了试,就算不到刺骨也绝对是透心凉,真佩服那些身着泳衣在水里扑腾的美国人。
    图奥米草原是内华达山脉最大的亚高山草原。因海拔高,冬季冗长,夏季短暂,植物和动物们都尽可能的抓住暖和的日子生长繁衍,为即将到来的寒冬积蓄能量。
    优胜美地的第二大河图奥米河在草原上蜿蜒曲折,富养着这方水土。
    花岗岩穹丘和山峰给了这片草原独一无二的标记。
    白裙翩跹,难道它也想飞上蓝天化作一团云朵?
    站在满是鹅卵石的河滩上眺望远方。
    从云端飞回妈妈怀抱的小天使。
    草原上还有个小小的矿物质喷泉(soda spring),泉眼不大,但确是咕嘟咕嘟的冒泡泡。想想八九年前去济南看趵突泉时那个早已干涸的泉眼,心里多少有点遗憾。团子小心翼翼的伸出肥肥短短的小指头试了试,告诉我:冰凉的!她还以为是黄石公园的那种热泉。
    泉眼不远处是个小型的游客中心,一幢很古老的石头垒建的小屋,拱门,斜坡顶,壁炉,非常漂亮。斜倚窗沿眺远方,自觉亦是画中人。
    在这样的蓝天白云下,似乎所有的欢乐都是无需遮挡的。在美国看见蓝天白云不是稀罕事,可今天,图奥米草原上的云美得如此夺人眼球,是来和女主角抢镜的吗?

    从图奥米草原归来,我们直奔优胜美地的腹地~~山谷地区,就是我们从冰川点俯瞰的那个U型峡谷中的世外桃源。原因很简单,那里有国家公园内唯一一个公共淋浴间。洗完澡后一身清爽,又顺路逛了逛山谷中的小草原。
    两侧是壁立千仞的花岗岩崖壁,中间是平坦宽阔的草原,真是特别的U型峡谷啊。
    临回营地前,还与一头小鹿不期而遇。
    哦,完美的一天。
第六天:峡谷溪流
    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景点除了最东边的图奥米草原,还有一个更离群索居人迹罕至的地方~~hetch hetchy水库。关于它,还有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为了给旧金山供水,人们倡议在优胜美地和hetch hetchy修建水坝,这一提议遭到以优胜美地公园建立的倡议者、著名的John Muir为首的环保人士的坚决反对,最后政府决定保留优胜美地峡谷,在hetch hetchy峡谷修建水库。这一决定让John Muir抱憾终生,直到如今,还有环保人士不断提出倡议,去掉水坝,还hetch hetchy峡谷原貌。人类为了生存和利益,总是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美国如是,中国如是,不知道大自然还愿不愿意给我们一个回头的机会呢?虽说不少摄影师认为hetch hetchy的景致更胜于优胜美地峡谷,但实在太远,我们还是选择了优胜美地峡谷来度过此次yosemite之行的最后一天。
    晨起,一头鹿造访了我们的营地。我们静静的看着它,欣赏着它最自然的状态。
    带着小拖油瓶,我们只能选择最休闲的徒步线路~~mirror lake(镜子湖)。
    小家伙一路晃晃悠悠,东摸摸西看看,捡个小松果也要秀一秀,因为~~这个是最美的!但很快,她就把“最美的”抛弃了,因为有了…
    …最大的!好家伙,都快有半个小团子高了!
    前往镜湖的小径一路有淙淙溪水相伴,安抚着我们唯恐镜湖干涸只能瞻仰一堆沙砾的忐忑。
    所幸,镜子还在,镜中的半圆丘还在。
    一旁清清浅浅的小湖滩上,有人在戏水,有人在抓小鱼,爱水的小团子当然不甘示弱。这一路行来,美国最让我羡慕嫉妒恨的就是:哪哪的水都清澈干净,哪怕只是荒郊野外的一条小溪;多清澈干净的水都允许人亲近,你可以戏水、游泳、划艇,只要你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在镜湖短暂停留后,我们又踏上了邻近的一条徒步小径happy isle。顺着这条路可以依次爬上vernal fall和Nevada fall,最终登上half dome。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只是沿着溪水走走玩玩,沿途看见不少美国小孩骑着自行车。是啊,暑假里在优胜美地山谷里露营个几晚,每天挑个不同的线路徒步,这样的假期自在又充实。
    走累了,就在溪水边歇歇。脱掉鞋袜,享受下鹅卵石的脚底按摩;放下背包,吃点零食补充下能量;顺便欣赏下咫尺之遥的小水洼里那只长长腿的水蜘蛛。
在happy isle旁的小博物馆里,团子变身一头驼鹿。
    最后一站去游客中心交作业。这次的护林员更认真,在仔细检查了团子的任务手册后,颁发徽章之前,居然还要宣誓!护林员与团子面对面站定,护林员举起右手领誓,可怜我们团子至今还分不太清左右手,犹犹豫豫的举起了左手的小拳头,护林员说一句,她跟着说一句:as a junior ranger, I promise…(作为一名小小护林员,我宣誓…)。如果这时旁边有个摄像头记录下这一幕,一定会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面部表情:一脸懵懂无知的小团子,和一脸心潮澎湃的团子她妈。
    就这样,我们告别了优胜美地,如果有机会再来,但愿是四五月的融雪时节,去看看初春的峡谷飞瀑。
第七天:避暑胜地
    这一路的国家公园的暑期之旅,除了早晚在营地略凉需要披件外套,我们准备的厚衣服基本没怎么用到。本想着再往下走一号公路紧邻加州最南线,就算有海风习习,也该是夏日炎炎,谁知~~又错了。
    昨日横穿中央山谷,傍晚行至蒙特雷,突感前方白雾茫茫,气温骤降。晚上给爸妈打电话,我妈说武汉连日高温,家里要不开空调就跟翻烙饼似的;我扯了扯身上的羽绒服,十分无语。
    今天的第一站是蒙特雷水族馆。一进馆,就有工作人员拿着个密封的玻璃瓶给我们展示,原来是水母宝宝,米粒大小,但大体轮廓已经很像她妈妈了。
蒙特雷水族馆是全美最大世界最好的水族馆之一。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蒙特雷湾附近有个陌生而神秘的深海峡谷,由于水族馆的位置与太平洋相联,太平洋的部分水域就成了水族馆的一部分。所以,准确的说,我们现在隔窗相望的就是真正的海洋。这样的海藻森林真的和李奥尼笔下的《小黑鱼》中描绘得一模一样。
    这是水族馆大厅的一侧,大型的锅炉和管道很象某个工厂的车间。没错,蒙特雷水族馆正是由废弃的罐头工厂改建的。蒙特雷湾盛产沙丁鱼,鼎盛时期这里曾有二十多家罐头工厂,一海网一海网的沙丁鱼被捕捞起来后直接送到生产线上,拦腰一斩填入罐头,然后高温蒸熟、加调料,再高温一次就可以包装出厂。纪录片中那填罐头的美丽姑娘手脚麻利得象机器人。大量的沙丁鱼罐头被送到了二战的战场上为美国大兵补充蛋白质,直到有一天,曾经难以计数的沙丁鱼踪影全无,罐头厂相继倒闭,蒙特雷逐渐萧条…幸好,这个悲情故事因为城市转型而有了美好结局。

    在水族馆我们惊叹着造物主的神奇和想象力,恋恋不舍直到下午四点才出来奔赴17miles。大名鼎鼎的17miles实际就是蒙特雷临海的一条环形公路,由于沿途景点众多,还有全美排名第一的高尔夫球场,沿海边驱车前行时,左拥绿地千倾,右望碧海无边…当然这是别人的见闻,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在蒙特雷市区还是阳光普照,一进17mile就仿佛扎进了雾中,左右都是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雾。
    圆石滩。虽然没有阳光为伴,但细腻的白沙和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这片沙滩不一样的美。
    看着沙滩上有人堆叠的圆石,妈妈一时技痒,在团子的帮助下也搭了一个,还蛮有成就感的!
    海滩婚礼。虽然海风寒意逼人,但在这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边宣誓携手一生,似乎真有一种天长地久的美好。
    China rock究竟是哪块石头已不得而知,重要的是这个名字背后留存的故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了,厉害的老祖宗啊。
    海边的礁岩上常有成群的海鸟停驻,用远焦镜头去捕捉可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儿。
    也可以尝试用投币的望远镜去近观海豹岛。对团子而言,投币和远望的乐趣同等重要。
    海豹岛上密密匝匝或躺或坐的海豹,隔着一弯海峡都能听到海豹“嗷嗷”的叫声。
    最后用这张照片定格我心中永远的17miles吧~~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八天(上):小镇风情
    卡梅尔小镇(Camel-By-The-Sea),座落于距蒙特雷三英里的白色沙滩旁,最早来此处居住的是一群艺术家,他们塑造与奠定了小镇浓郁的艺术气息。作为美国最宜居的小镇,卡梅尔一直和现代社会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比如小镇不设路灯和停车码表,不设大型连锁超市;小镇不编门牌号,只靠道路名字来定位;小镇不准张贴广告和开快餐店…...看到这样的介绍,不禁勾起了我对于这个站在文化的高阶上却对现代文明的快节奏说不的小镇充满好奇。
    九点多到卡梅尔,雾霭似乎还未完全散去,小镇的街道行人不多,十分安静。团子坐在花坛的石阶上极认真的用凤仙花瓣染指甲。虽然只是浅浅淡淡的粉色,已经把小姑娘美得不行。
    小镇面积不大,一平方英里左右,步行可以到达一切要去的地方。每幢小屋造型都十分独特,象足了团子梦想中的童话小屋。
    每幢小屋的房前屋后、墙角旮旯都精心装饰。谁叫这里既有加州的灿烂阳光,又有太平洋的湿润水气,在植物世界的版图里,这儿也是个宜居之地吧。
    小镇沿街多是商铺、餐馆和小旅店。明明是个人流集聚的旅游点,却不象国内那些古城古镇般满满都是商业气息。难道仅仅是因为细节处体现的艺术氛围?
    小镇上没什么小孩玩乐的地方,但团子还是很快寻找到她的兴趣点~~Dr.Seuss的艺术工作室。最开始给团子讲Dr.Seuss的书,团子并不太喜欢,他笔下的人物不象我们通常设想的童书主角那么可爱萌宠,长得都有点怪怪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很出乎意料。我也记不清是从哪一本开始,也许是Dr.Seuss's ABC,那一本我至少讲了二三十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艺术工作室里看着一张张草稿图中逐渐成型的那些熟悉的角色,再度向Dr.Seuss丰富得不同一般的想象力致敬。
    站在廊下对橱窗里那些晶莹剔透的项链吊坠垂涎三尺的小团子。
    一家中东风格灯具店,老板是土耳其人,我们一进门就被各种璀璨夺目五彩斑斓的玻璃灯晃花了眼,难怪小团子爱不释手。
    一家手工肥皂店。团子在里面捏肥皂泥、玩泡泡,忙得不亦乐乎。最后还是她爸花银子买了一套彩虹肥皂泥才舍得挪步。
    可爱的糖果小屋,里面琳琅满目几百种糖果。咦,小团子呢?当然是一头扎了进去挑花了眼。
    美丽的童话小镇,再见喽!
第八天(下):海上仙山
    离开卡梅尔,我们进入了Big Sur~~一号公路最险峻最壮丽的一段。“在这个传奇中的海岸线,红树林直插天空,Santa Lucia山脉直冲入海,海浪被岩石撕得粉碎。这是现实一个自然力量战胜人类的地方。”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人看了就感觉热血沸腾?
    沿着Big Sur长达90英里的海岸线,分布着数个州立公园及数不胜数的观景点。我本来一直在发愁,带着这么个小胖团,怎么能在半天时间内走完半个Big Sur赶到营地呢?出发后看到路边指示牌高悬:因为加州山火,沿途州立公园关闭。虽然有三分遗憾,但更多的是释然:这样更好,沿路走走停停拍拍照,多看几眼壮阔的太平洋。
    看,蘑菇云,这是烧了多大一片林子啊。话说加州真的是太旱了,我们来了四五个月了,就下了一次雨。加州的农民伯伯真可怜。我的感慨被团子爸爸鄙视的眼神打断:人家现代化农业早就不靠天吃饭了好吧?也是,人家就是种朵花也是先埋水管的。在团子上学的小路上我们不止一次的蹲下来研究水是如何渗出地面的。
    所幸,Big Sur的海岸线没有让我们失望。虽然海上云雾未散,不是一片碧蓝延伸至天际,但缭绕的云雾仿佛给无垠的海水戴上了面纱,若隐若现中流转生姿。
    天低海阔水连天。
    Bixby大桥,单跨混凝土拱桥,一号公路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从大桥任意一端的观景台拍摄都无法将桥体与海景融为一体,只能把团子融进去弥补遗憾。
    天蓝与海蓝间是一片云雾,让人不禁生出绮思:莫非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海太美。”爸爸说。
    “人更美。”妈妈说。
    这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不一样,没办法,求同存异喽。
    这么一路悠哉游哉的,五点不到,就到了Pfeiffer的riverside营地。能觅到这个营地,还真要托加州山火的福。早在我们出发之前,Big Sur的三个营地就全线客满了,且这一路基本没什么旅馆。谁知山火一起,所有营地因面临关闭可能,取消预订,改为先到先得。哈哈,也算因祸得福。
    这个营地最棒的地方就是有一条深不过小腿却水流颇欢快的小河滩。溪水清澈,不少孩子自带小艇顺水漂流。团子也试了一把。可惜从小坡下冲时没控制好进了点水,团子吓得吱哇乱叫。这小丫头,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水溅脸上,去水上乐园只要水会飞溅的项目都不尝试。(难道是一岁时在婴儿游泳池里我没扣好游泳圈,她整个浸没在水中,虽然我眼疾手快一把捞起,但从此留下心理阴影?)
安全起见,还是来堆我们的石头城堡吧。
第九天:云海古堡
    在心灵的极度享受和身体的深度疲惫中我们迎来了此行的最后一天。我们放弃了莫罗贝那块可能很上镜的巨大火山石,圣巴巴拉和丹麦小城也划入到下次行程中,今天我们只到圣西蒙就返回洛杉矶。
    途经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的故居,柴扉半开迎客来。
    以我极浅薄的世界文学常识,对这位应该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没有任何印象。如果没有团子,我可能都不会进去;但既然带了团子,哪怕只是在满是书香的小木屋里坐坐,哪怕只是感觉下文化与历史的厚重积淀,也是值得的。
    今天的Big Sur美得叫人叹息,云海千层不掩碧波万顷。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能见到这样层次分明又色彩斑斓的海水,我还能说什么呢?
    至此,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海!
    看到那些好象摊大饼似的大家伙了吗?全是懒懒晒太阳的海象。我和团子都是第一次看到海象,原来真的有象牙哎!在海里打架还会嗷嗷叫!晒太阳时还时不时用前鳍扬起沙子盖在身上!就算那股腥臭味我们忽略不计,可这肥硕又软皮皮的形象也未免太掉价了,这得攒多少皮下脂肪才能抵御太平洋冰冷刺骨的海水啊。
    赫氏古堡,由报业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所建,伫立于San simeon滨海的一座小山上,是我们此次加州之行的最后一站。因为古堡太大,精美无价的艺术品太多,只能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沿预定线路游览。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大厅宴会厅的tour;第二条是酒窖厨房的tour;第三条线路就是二楼以上的关于起居生活的tour。我们想看看起居室书房,现场问询得知正好有两个空位马上出发(这种情况下团子一般都不算个人,哈哈)。晃晃悠悠一圈下来也花了两个多小时,感触如下:首先,选址。原本我想象中的海边别墅自然是离海越近越好,最好是从阳台上一甩鱼竿就有条海鱼上钩的那种。可人家不,从海边往上只能远远看见建筑的尖顶,换乘大巴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到山顶,居然还要开十几分钟。而且据说这条路也是设计师专门设计的,力求每拐上几个弯才让古堡若隐若现的露个小脸,看来犹抱琵琶才是展示美的至高境界。其次,就像出名要趁早一样,盖房子也得赶早呀。 赫氏古堡建于1919~1957年,足足建了快四十年。游客中心的影院中循环放映着纪录片“梦开始的地方”,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从一砖一瓦一条小路到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那确实是造梦之地;可对悲催的赫斯特同志呢,到死都没住上不说,死后其后代子孙交不起巨额的遗产税只好作价一美元卖给政府了事…哎,心疼啊。
    我们从一侧塔楼沿着蜿蜒的楼梯向上,主要参观了书房起居室卧室,果真是极尽繁复奢华。若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大概得象童话中那样,需要撒着面包碎屑作好标记才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卧室。
     古罗马风格的室内游泳池,由钴蓝色和金色的玻璃瓷砖镶嵌而成,低头如见深蓝大海,抬首仿若满天繁星。

    下山时候经过古堡的私人动物园,如今当然是笼舍空空,可当初据说还专门饲养过北极熊~~在加州的大太阳下养北极熊?!真是脑洞大开。
    近五点才从赫氏古堡所在的圣西蒙返程,一路未停,但也九点过才终于抵达洛杉矶家中。谨以Big Sur的壮美景色为此次历时九天的加州之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不是没有遗憾的,加州的山火,蒙特雷的大雾,优胜美地不当胜季的瀑布…;但唯有遗憾才会吸引我们再出发。会再来的!
 “骑在爸爸肩上看美国” 下一站:西雅图
成长于美国授权发布|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Parenting Is a Journey
Not a Competitio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