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这个大时代下,希望你能领悟到“换”的真谛
文/治愈马,微信公众号:治愈马(ID:zhiyuma250)
01
这个字叫:“换”。
想象一下,你晚上接到加班的要求,赶一个项目,9点下班。加班的这几个小时中,你的女朋友已经微信了你几次。她现在要么歪在床榻上,穿着情趣内衣,精致的等你;要么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遥控器,准备了一堆牢骚。
你本来可以做地铁回家,不过这样就需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于是,你做了一个决定,打车回家。9点的街道上已经不堵车,司机踩两脚油门,2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
但是打车肯定比坐地铁贵了几十块钱。
好,这样的情景,你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是拿钱换到了时间
你通过打车多花钱,买到了坐地铁多花的时间。
再来一个场景,一个人感觉自己够胖,体检发现重度脂肪肝,医生建议瘦身。于是,在种种力量的驱动下,他去了健身房,花了一万多块请了私教,每周三次,每次2小时的健身。半年时间,瘦了30多斤。
这样的情景,同样也是一种资源交换。
是拿钱和时间换健康
再来一个更好玩的。很多人都玩过手游,有一类手游,我称之为:建设类。就是你借助游戏里给的钱、粮食、铁矿、石油等资源来建设你的小镇、城市、国家,然后你的小镇的设施、工厂、军队,又通过生产和打仗产生出新的钱粮等资源。然后,再拿这些资源升级你的小镇城市国家,这样往复迭代升级,逐渐,你在游戏里的王国越来越强大,你有一种超级爽的成就感。
这个游戏过程不也是资源的交换吗?拿游戏里的钱粮等资源换得了生产钱粮的能力。
同时,这类手游如何赚玩家的钱呢?这类游戏里的这设施、军队的生产,需要花时间来等待。如果你不想等待,就必须得用一种『钻石』来加速,而这种『钻石』是你用人民币氪金出来的。
这又是用钱来换时间,资源交换。
想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涉及资源交换。
你给老板打工,某种程度上是拿时间换钱;
你做销售跟客户拼酒,某种程度上是拿健康换钱;
你找我做咨询,是拿钱换时间(有效的职业咨询能让你少走几年弯路),或者拿钱换人脉(你认识了我,以后我们之间会有更多交互);
你找工作托了关系,是拿人脉换钱……
资源交换渗透在生活的各种细枝末节,侵入到我们的骨髓中,你会习焉不察,但是它早已存在。当资源产生了交换,资源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所以,有的人说:
钱只有花出去的才有价值。
这话听上去对,不过我改成了:
钱只有拿去换,才有价值。
因为,重要的不是花出去,重要的是拿钱交换来了其他资源。
02
但是,当你不懂得如何换时,资源反而会贬值、亏损,甚至枯竭。
有这样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大学里不少搞社团的同学,努力的积累各种人脉,但是最后到求职找工作时,发现,这些人脉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源误用。
很多大学生以及毕业生,以为此时的人脉资源最重要,于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搞人脉,希望用时间换人脉。但却几乎没换来什么。时间交换人脉并未达成。
还有这样的情形:小红大学毕业,家里为了稳定,托人找关系,花了不少钱帮孩子弄进了本地四五线城市的垄断国企,如银行、电信局、电力公司这类。小红自己图稳定的同时,也找了另一个理由『多陪父母』。
这看上去是拿刚毕业最好的时间资源,换取了亲密关系资源。但是,小红这样人的30岁往往比较悲催,她们会在这样的国企混那么个5-6年,混的再好,也就是一个科级的主管,收入的增长最多翻倍,而个人的能力却并未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也难以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最后就变成了『感觉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做着重复的事情,没有进步,不想在这个行业里干了,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此中原因恰恰是在毕业后的几年,没把资源置换这个游戏玩好。
03
那么该如何掌握好资源交换的通用规则呢?
我们需要对资源优先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的人生是按照70-80岁的寿命去生活的话,那人生的不同时期,资源的优先级不同。
如果你搞反了资源优先级,那往往面临的就是:有的资源被白耗费掉,而却换不来其他资源。
在此,我列出以下几个观点,是经过几百个咨询案例所总结出来的四个典型法则。他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工作头5-8年,金钱是高优先资源
曾经在知乎上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

『年轻时一味追求高收入是否有利?』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行业职业来说,在刚工作的头几年,以追求金钱资源为主要目标是理性的选择。
因为钱拥有时间价值:5年前的一块钱,跟现在的一块钱,面值一样。但5年前的更值钱。因为5年前的一块钱,可以投入到再投资上,这一块钱本身会产生新的收益。
更何况,近一百年,金本位体系被颠覆。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通胀趋势。
钱总体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意味着越早赚到的钱,除了带来时间价值之外,还带来通胀价值。
2006年曾经有一篇文章叫
『一辈子要赚到多少钱才够用?508万』
你现在还能在网络上搜到那篇文章。那篇文章给你算清了你所有的开支,从买房到买车,到餐饮、旅游、养老养小,然后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就是,如果你在一线城市赚够508万,你就一辈子自由了。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2017年。如果你在2006年赚够508万,然后你买了房,做了投资。确实,你可以差不多自由了。
各位,你们在2017年算一算,如果你现在在一线城市赚够508万,你是否能买房、养车、养老人,衣食无忧,还带每年旅游,这样过一辈子的。
这意味着什么,你越早拿到金钱资源,就意味着你拥有更大的购买力。
在这里,我顺便讨论一下另外两种非合理观点:
一个观点是:
职业初期的工作,以提升能力为核心,而不是要图赚更多的钱。
这个观点的逻辑错误是:把提升能力,跟追求金钱对立起来。
而事实上恰恰相反:你赚更多的钱,反而意味着你的能力足够强。
因为你不是管家里要钱,你是通过工作『挣』钱。公司老板不是冤大头,他们的算计能力比打工者只多不少。我创业时给员工发钱,疼的就跟割我自己的肉一样,满脑子想的是,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价值还得我给你付钱。因此,他能给你发更多的钱,本身就表明,你的能力值得这么多的钱。挣更多的钱,跟,提升能力,这二者在多数职业下,是并行不悖的。
另一个观点是:
职业初期的工作,不要看钱多,而要看有发展。
如果你再细细追问这个观点,什么叫『有发展』,就能明白这个观点的问题。
『有发展』依然指的是钱,只不过,它指的不是『现钱』,而是『期钱』,无非就是『两三年以后的钱』。因此,有发展跟赚钱,也并不对立,无非是时间颗粒度多大的问题。
因此我们把时间颗粒度放宽到职业初期的5-8年。我们关注的是未来5年的整体收入。有的工作,入职时给的稍微多一点,但是每年的增长很慢;而有的工作入职时给的少一点,但是一旦增长起来,其收益会倍增再倍增。
2. 30岁左右人脉资源变得重要
当一个人的职龄超过了8年,他准备跳槽或转行。他会去哪里求职?

如果他选择在那些招聘网站投简历求职,这会是一个好方法吗?
在此,我先讲一个论文:
1974年,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发表了一篇题为《找到一份工作》(Getting a Job)的研究论文。在访谈过数百名职业人士过后,他发现其中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找到工作的,其他20%是通过自己申请求职找到工作的,约18.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丝毫不让人意外,而意外的是这些人利用的个人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疏远的 “微弱关系”。而且,通过朋友介绍通常都找不到工作,一般都是靠仅有一两面之交的人找到了工作。
当你作为招聘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个30多岁的简历时,即便他的简历很不错,你心里也会犯嘀咕,这哥们是真的靠谱,这么牛的履历,还放到招聘网站上?而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从古就有的举孝廉、九品中正制,已经形成了一种刻在心里的文化。一个朋友的推荐,好过一份好的简历。
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30岁,人脉资源才会凸显?
其实当然不是30岁拉,如果你18岁就已经能建立自己的社会人际网络,那当然更好。资源这种东西显然是ASAP(as soon as possible,越早越好)了。但你得知道人脉资源是怎么获得的?人脉资源是通过价值交换获得的。
你帮了对方一个忙,你给对方带来了价值,就跟他建立了初步信任。而你能给对方带来价值,意味着你拥有某些在职场上成熟的能力,或者其他资源,比如:有钱。显然,对于多数毕业生而言,这种能力和资源,还显得不够;往往需要积累小10年,才能凸显。换句话说,当你30岁左右,你才有得资源可以换。
所以,当你的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有了点钱,有了点职场纵横捭阖的能力,一定要注意扩展自己的人脉。
3. 35岁之后,时间和健康资源凸显
著名的『悔创阿里杰克马』提过:最幸福的人其实是月入2-3万的人。

关于幸福感跟金钱的关系,有过很成熟的研究。简单说就是,在钱少时,幸福跟钱是正相关,越有钱越幸福;而当钱多到某个程度是,幸福跟钱就是不相关了,钱多点钱少点,都很难触动幸福。而幸福这种感觉,是得拿时间享受的。
在金钱资源达到某个程度之后,某些其他资源的重要性凸显。
而到了35岁之后,典型的职场人会面临新的瓶颈。他当了丈夫/妻子,当了父亲/母亲,他的健康开始有报警,彼时,他想要的是,更多的时间。
有这么句话:『年轻时拿肝换钱,老了拿钱换肝。』此言不虚。
此时的资源瓶颈,变成了:时间,和健康。
所以,此时的很重要策略就是:
拿钱换时间和健康。
所以会经常打车,雇小时工打扫卫生,去游乐场会买VIP票不排队,花钱买正版游戏、软件而不是去花时间找什么破解版,健身会请私教,每年做一次贵点的体检,……这一切都是在拿钱去换时间和健康。
4. 成家庭后亲密关系资源变得重要
刚看到一个段子:

『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写作业』
尽管大家都在讲述陪孩子写作业的种种烦恼,但你其实能看出来,这种烦恼的背后,是一种选择:
父母选择了陪孩子写作业。
而这种选择的背后,则是一种价值取向。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因为你认为亲子关系很重要。
当一个人结婚之后,亲密关系就一下子上升到重要位置,原来任何选择可以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就变成了需要综合全家的需求来考虑。而当有了孩子,亲密关系会变得更复杂,夫妻两个人的关系仅仅是一条线,而加上孩子的三个人关系则一下变成了三条线,如果此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进入到这个关系中,则就是7-8条线。这是东方文化的典型生活方式。你没法用西方的个人主义来掩盖。
正是这种文化的浸润,导致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必须要在成家后维护好亲密关系资源。
我在创业时曾经跟一些投资人接触,他们提过,如果要投团队,一定要了解创始人的家庭。有的投资人还会邀请创始人全家吃饭,其目的才不是简单吃饭,其目的就是看创始人的亲密关系资源是否靠谱。这也可以算是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
因此,当一个父亲和母亲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转型时,我会请他一定要关注亲密关系的资源。家庭的支持能带来极大的隐性助力。
祝你在重要的时间阶段,拿到重要的资源,这样,你在未来的『换』中,能越换越喜,而不是越换越丧。

作者:治愈马
 微信公众号:治愈马(ID:zhiyuma250)
一个多年帮人捋清职业发展的『职场老中医』。
出版黑天鹅图书《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
主要分享职业发展经验、方法、故事,酸辣治愈系文章。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