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苦与乐,也就一念之间,你会把它当仇人,还是当爱人?
文/刘墉,选自刘墉新书《刘墉人生三部曲:成功只能靠自己》,近期上市,本文原标题:仇人变爱人。
我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她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因为每次都能抱回一摞英文故事书。
总见她在灯下捧着书看,读到紧张处,眼睛都不眨一下,甚至把脚缩起来,蹲在椅子上看。
有一天,我好奇地问:“你看得懂吗?书那么厚,你不觉得累吗?”
“当然看得懂。”她头也不抬地回答。
我凑过去,发现那书写得很深,便指着其中一个冷僻的字问她:“是什么字?”
“不知道!”
“不知道?”我惊讶地说,“不知道你怎么看?”
小丫头居然理直气壮:“猜呀!多看几次就懂了。”
课本可以是故事书
***
每次见她抱着“砖头书”看得津津有味,我便想起自己当年读英文的窘况。
初中,我拿起英文就头痛;高中,我的英文是补考过关;大学,我的英文重修;到美国上研究所,最苦的就是读书,即使后来用英语教课,我也从来没喜欢过英文。可是,我的小女儿,学英文不过四年,为什么已经能乐此不疲呢?
有一天,我看到她的英文课本放在桌上,便过去翻了翻。这下子,我懂了,原来她的英文课本写得非常生动,就像一本故事书。
“看!人家美国教育做得多好,课本编得多生动,怪不得孩子喜欢读。”我心想。
仇人变爱人
***
隔了不久,我回到中国台北,因为书愈来愈多,不得不重新筛选,把不重要的抛弃。
我坐在旧书堆里一本本地翻,看到一本封面上画得乱七八糟的书,打开,原来是害我重修的大一英文课本。
“恨死这本书了,”我咬着牙,“害我差点儿没能毕业。”
翻开第一页,是哈佛大学校长对新生的演讲词。读了读,使我忆起儿子进哈佛那年,我和太太陪他去新生训练的情景。
这讲词写得还真有意思。我继续翻,看到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写一个女人多么爱吃,又专挑贵的吃,差点儿让男朋友走不出餐厅,后来她终于变成一个大肥婆。
读到这儿,我大笑了起来,因为自己的写作风格居然跟毛姆有点儿像,搞不好当年是受到他的影响。
我一页页翻下去,明明好像走过以前坎坷的石子路,却发觉二十多年不见,那石子路已经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柏油大道。
艰苦的跋涉不见了,代之的是四周美丽的风景。
我突然发现,其实国内的课本编得也很生动、很好看。如果我今天在书店里见到,只怕还会买回家呢!多好啊!一本小小的书,收集了这么多深浅适中的名家精品。
昔日的仇人,竟然变得这么亲切、可爱了。
读书真痛苦
***
跟着我又应邀到一所高中演讲。
演讲后,我为大家签名。
有些学生没有我的书,便拿笔记本或课本请我签。
这时候,我常会停下来,好奇地翻翻他们的课本,看看编得好不好。
说实在话,编得跟我做学生时的差不多,也很丰富而生动。
可是,当我笑着问:“这课文好不好看?”他们多半想都不想,就一摇头:“不好看。”
也有个学生反问我:“你觉得好看吗?”
“现在觉得很好看。”我笑笑,“但是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觉得很不好看。”
短暂的兴奋
***
“是不是当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从来也不会觉得课本的内容很有意思?”我近来常想这个问题。
我发觉并不尽然,因为几乎每个学生,在学期才开始,刚拿到新课本时,嗅着新书的香味,看着漂亮的印刷,都会忙不迭地翻一翻。
除了艰深的数学、理化,因为没学过、看不懂,不会感兴趣之外,大概地理、历史、语文,都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蛮有意思。
是的!只有“一瞬间”,因为新鲜、好奇,而觉得兴奋。跟着想到这厚厚的一摞书,都将成为眼前的压力,那兴奋就消失了。
甘苦一念间
***
想起我在“成功岭”受训的时候,有一个侨生营,都是海外归来的侨生。他们原本不必入伍,而是志愿参加。
看他们总是很开心,我曾经好奇地问:“你们的训练是不是比较轻松?吃住是不是特别好?”
他们都笑了起来。记得有一位回答得很有道理,他说:“因为你们是非来不可,而我们是自己要来的,所以比较快乐。”
这世上许多事情不都如此吗?
有个笑话,说某人匆匆忙忙地跑进电梯,对电梯管理员说:“快!帮我按二楼,我赶着出去打球。”
那二楼,他走几步就到了,跑上去只怕比要开门关门的电梯还快。而且,他既要出去打球,爬楼梯不也是种运动吗?
他不把爬楼梯当成运动的道理很简单,因为那没有挑战,不新鲜、不好玩。
更简单地说,是因为他的“一念之间”。
读书的苦与乐,也就在那一念之间。
如果你生在一个不以成绩和名次挂帅,又没有升学压力的地方;如果你的程度很高,或从不拖延积压;如果你能不计得失,完全为自己喜欢而读书,那么,学校的课本都可以是生动、可爱的。
相反地,只要你心里有一点儿外来的压力,觉得是被逼着读书、为父母读书,而不是为自己,那一念之差,就成了“读书苦”。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很不欣赏这句话,觉得它给了学子错误的印象,仿佛读书就是“寒窗苦”。它也使读书人太功利,似乎读书就为了科举、当官、出名。
而且,如果一个人钻进书堆里十年,完全不关心周遭的事情,就算他得到博士学位,只怕也因为与社会脱节,而难有成就。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这两句话,我过去不太懂,甚至觉得他不求甚解的态度很不对。
但是,而今我懂了。他的不求甚解,是不急于见到立竿见影之效,也可以说不计得失,真正重要的是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每有会意”,“会”什么意?是以心来会意。只有当我们心领神会地读书,才能真有感触,也才能把“死的文字”读进“活的人生”。
“欣然忘食”,这又是何等“读书乐”啊!乐得连吃饭都忘了。
你为谁读书?
***
各位年轻朋友,你觉得读书乐,还是读书苦?
你觉得是为自己读书,还是为父母读书?
你是否能试试看——
从拿到新课本的那一刻,就想:这些都是有意思的书,是我自己要看的。
每次你把书打开之前,也都默想:“它不是课本,是好书;它不是爬楼梯,是运动;它不是征召入伍,是志愿从军;它是读书乐,不是读书苦。”
《成功只能靠自己》
成功不会主动来敲你的门,你只能靠自己去成功!
影响数代年轻人、华语世界千万畅销书作家刘墉全新精选集,
承载他数十年人生感悟,
用58篇成功箴言,点燃你的奋斗梦想!
本文选自《刘墉人生三部曲:成功只能靠自己》,磨铁图书(ID:motiebook)出品。
如需转载请保留本行及以上图书相关完整信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本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