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花点时间来破除一个魔障。
是这样的,由于每一期课程中理论部分的内容量总是很大,因此,我相应地安排了大量的练习以供实践——这个时候,有些绘画经验不足的同学在进行创作尝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
对于画得好的同学来说,当然多画是容易的;但是如果绘画经验不足,完全没法儿进行创作,怎样做到“画得更多”呢?
很多人是下意识回避“创作”这件事儿的,但实际情况却是,你越是不敢进行创作,创作能力就越是不能提高。
那么,对于基础薄弱、绘画经验不足的人来说,进行创作是有可能的吗?
当然有可能。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客观分析,看看进行一个尝试性的创作需要哪些具体的必要条件,初学者又应该如何去满足这些必要条件。
进行一次创作的必要条件(此处以创作中几乎是最难的“兼具场景角色的故事性表现画面”为例)
  1. 画什么?
  2. 怎么画?
  3. 畏惧心理。
画什么,就是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或者是满足某种需求的故事载体;
怎么画,就是你具体如何去表现内容和主题。
畏惧心理,怎样克服即便知道画什么也知道怎么画后仍然不敢面对创作的消极情绪。
看着,我将用三期推送,逐一破掉你的借口,这一期首先解决“画什么”的问题。
画什么?
假如你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只是恰好没学过美术,“画什么”应该并不会成为问题。
有些人看过大量的科幻小说,有些人从小就喜欢昆虫,有些人是悬疑片的狂热爱好者,有些人则对历史特别感兴趣……
画画如同说话,大多数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表达欲望,这些表达欲望可以演变为创作主题和内容。
可是,如果我恰好从小就没培养出什么兴趣来,也缺乏知识积累,也可以搞定“画什么”这个问题吗?
是的,我这儿有一招特别管用,那就是:
“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世界观+扩展条件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小目标(步骤)来逐一达成。
步骤一:“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这里的“什么人在做什么事”可以是特别平凡的一个短句设定,例如:
  • 老师在教学生;
  • 厨子在做饭;
  • 一群人在开会;
  • ……
越简单越好,复杂反而会出问题,就一个短句就行,你可别跟我说这个你都搞不定。
当你定好了这个“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步骤一就完成了,记住,这是你接下去所有设定和操作的核心,定下来就再也不要更改了。
比如我们定下来——“老师在教学生”。
步骤二:“世界观”
别被这个看似专业的名词吓到。
所谓“世界观”,无非就是故事背景,故事背景提供了时代信息、文明状况以及矛盾冲突的原由,常见的世界观有:
科幻(其中包含诸多子分项,例如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废土朋克等等)、魔幻、玄幻、现代、修仙……
以科幻中的废土朋克为例,电影《疯狂的麦克斯》中的世界观即为典型的废土朋克,这个世界观提供的故事背景是:
大灾难(自然灾难或核战争)过后,文明世界的产物所剩无几,资源也变得无比匮乏,此时幸存者都更加暴露了人性中的兽性的一面,纷纷为求存而不择手段地争夺资源……
那么有些关键词就会特别适合于这种故事背景,比如:
  • 沙漠(体现荒芜,文明的衰败)
  • 奴役和暴力(不讲理的时代,暴力说了算)
  • 破破烂烂的改装车(物资匮乏,人们不得已只能靠拼凑来修复和组装车辆)
  • 恐怖的涂装和尖刺(高级别的威慑比如财富和法制不存在之后,强势特征会以一种浅薄的方式表露出来)
  • ……
世界观让你的东西与众不同,变得更有意思,世界观为你的创造提供了细节。
如同上期的推送,在不同的世界观下,一张桌子将不会只是普通的“四条腿支撑的一块木板”,它将充满细节——
在赛博朋克中,桌子可能具备更圆滑流线的外观;
在废土朋克中,桌子可能是一个废弃的卡车车头;
在魔幻故事里,桌子可能并没有四条腿,而是悬空的;
即便在现实世界里,也会由于世界观的不同,而形成洛可可那样的繁复,或者极简主义那样的简洁——总之,桌子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不再是普通的桌子,但它却还是桌子,区别在于我们得到了有趣和符合主题的细节。
有人要问了,假如我没有什么知识的话……如何创造一个世界观呢?
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世界观是极度困难的,事实上如果你看过的电影和书足够多,甚至会发现你所想到的那些看似“前无古人”的创意,大多数都早就被写烂了……阳光下面没有新鲜的事物(所有写武侠小说的人都恨死金庸了,对不对?)
而且,即便你去看好莱坞那些大片,也会发现他们的世界观并不新鲜,他们只是借助类似的世界观来说一个故事而已,就像是“时空穿越”的梗,你可以举出100个相近的电影,这些电影的情节甚至都差不多。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非得创造一个完全新鲜的世界观,我们借助现有的世界观,搭配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故事(即上一个步骤中提到的“什么人在做什么事”,就可以组合出一个有趣的主题)
踏实地研究一个现有的世界观是必须的,你可以下载相关的电影,或者看一些影评以及世界观分析的文章(知乎上挺多的),从一些靠谱的文章和电影中你可以获得某个世界观应该需要具备那些特征的信息。
单纯的“什么人在做什么事”很无聊,“老师在教学生”——很无聊,很没有画面感,但加上世界观之后就不一样了。
想想吧:废土世界观中,老师在教学生。
废土朋克中的老师教学生,所要教的很可能是某种生存技能,这老师可能并不是自愿,而是被奴役的,是被迫的,学生也不一定是孩子,这些学生只是一些生存技能欠佳的混混,搞不好他们正威逼那个老师传授给他们某种技能呢。
是不是脑洞逐渐就打开了。
到这里,步骤二就完成了。
步骤三:“扩展条件”
这个真的是超级简单。
就像是在写作文: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事件。
“废土世界观中,老师在教学生”——虽然脑洞似乎打开了,内容也变得有趣,但并不具象,不具象是画不出画儿来的。
把上面这些因素想齐全,有助于具象化内容。
  • 时间:大中午,烈日下;
  • 地点:废弃车处理场;
  • 人物:主角(所谓的老师,某个被胁迫的中年男子,生存技能强大),混混头子,一些混混(学生);
  • 事件:混混头子需要(或学会组装)一辆组装车,混混们抓到了擅长此道的主角,主角在胁迫下工作。
我们把创作的具体元素给提炼出来了,基于这些具象的元素,我们可以开始搜集参考资料,比如:
  • 大中午的烈日是什么样的氛围?有哪些特征?
  • 废弃车处理场是啥样的,需要具备哪些东西?破车又是什么样儿的?生锈怎样表现?
  • 废土世界观下一个具备强生存能力的中年人应该是什么体格?被抓到的过程中是不是挣扎了?挣扎会不会让他的外观(比如穿着)发生变化,变脏了,或是染上了血迹?
  • 混混头子和混混在等级上的差异可能会是什么?怎样体现头子更牛逼一点?
  • 几个混混的穿着打扮和体格应该有什么区别?
  • ……
基于具体的元素去查资料,而不是基于甚至还未经思考的“想法”去查资料,你就有可能查到可用的,靠谱的资料。
这是产生想法的第三个步骤。
如上,先创造一个短句,结合短句选择一个世界观,开始开脑洞,然后确定几个扩展条件,来把短句进行具象的描述,到这里,一个主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主题是不是足够有创意不太重要,想法儿也是越变越好的,毫无疑问,至少经过这三个步骤,你将获得一个可供实践的创作载体——假如不是这样,可能性只有两个:
  1. 懒得思考;
  2. 好高骛远。
两条沾上任意一条的话,这画不画也罢,注定学不会的。
OK,这是你迈出创作的第一步,具体怎样画,下期推送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