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本文为北京时代华语出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书籍《迭代:让情商和见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读书笔记。笔记侠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在职场,她是前世界500强高管,曾在普惠、美赞臣、庄臣等知名外企就任高级管理职位。在自媒体领域,她是知名公众号“薇安说”创始人,和50万粉丝一起勇猛精进。在沟通领域,她是沟通领域专家,在行领先行家,她教人高效沟通和表达的秘籍,帮助向上求索者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少走弯路。
封图设计 & 责编 | 小树
第  2963  篇深度好文:7440 字 | 6 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思维方式
本文新鲜度:★★口感:哈根达斯
笔记君说:
人的一生,拥有归零心态,不断自我迭代和进阶,才能一直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
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自己长久的核心竞争力,这本书会告诉你个人能力进化和价值倍增的秘诀。
以下,尽情享用~
一、3个建议让你不惧寒冬
不怕被裁员
未来10年,50%的人将要失业。这句话是李开复说的。
而在2018年年底,关于裁员和停招的风声甚嚣尘上,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互联网裁员大潮开始了吗?”
在问出这个问题的同时,知乎已经开始裁员了。
时代不等人。
当众所周知的互联网红利封顶时刻终于到来时,对于这个浪潮中的所有个体而言,剩下的只有不进则退。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多年前,我曾经参加过几个老板组成的退休派对。老板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功成名就,以颇丰的财富开启幸福的退休生活。
而我们这代人恐怕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面对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科技也日新月异。
如果我们再抱有原有的思维,希望找一家靠谱公司,然后工作到退休,恐怕带给我们的只有失望。
当大环境发生危机的时候,多数人的反映都是难以适应。这很正常,在舒适圈呆久了的人,抗风雨能力自然就下降了。
人们总认为自己会在一个好企业待到退休。谁都不愿意相信,倒霉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但是环境是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结局往往事与愿违。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与其祈祷风调雨顺,不如好好想想到底如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何能够及早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呢?
接下来,分享3个建议给大家。
第一个建议:请你一定要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你不妨打开你的微信联系人,看看其中属于自己公司的同事比例有多少。
如果几乎全是公司同事,那么说明你的人脉圈子很窄。一旦公司发生变动将对你产生巨大的冲击。
等到你没有工作时再去找工作,那么你将面对被动的局面,你在谈判筹码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我的很多朋友在结束了上一份工作后,最长的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一份工作,可见这个过程有多么艰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同一个圈子,这些人脉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帮到你。
另外一种就是猎头了。
去猎头常去的地方,比如领英,在上面注册自己的账号,并更新简历。
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请大胆地走出去!别人不加你,你就加别人或关注别人。
如果你能找到猎头,又能对猎头进行关系维护,也许你的机会就来了。
一旦有这样的关系在身,你就再不会害怕任何环境和工作的变化。
你要想办法做到:不要让自己去找工作,而是让工作来找你。
还有一种是圈子以外的人。每个人的思维、眼界和知识面都是狭窄的。
你不妨多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社交、培训或者社群活动,结交一些同频的朋友。
这些圈子以外的人,他们也许很成功,但是人生经历和你完全不一样。
认识这些人,可能会打破你思维的局限,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和新机会。
第二个建议是:请你一定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听过一句话:埋于80岁,死于30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如果把这句话用来形容职场,我的理解是,当一个人从30岁开始不在学习,他就已经“死”去了。
很多人说,你看我多勤奋,每天准时来公司,从不懈怠任何工作,即便是每天做一样的工作,我也仍然很努力。
你的确很勤奋,但这只是体力的勤奋,并不是脑力的勤奋。
你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仅此而已。
一份工作从陌生到掌握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一旦成为熟练工,那么继续重复也就意味着停止学习了。
你可能重复工作了20年,但是你的经验,也许就只停留在开头的那三五年。
不妨问问自己:
  • 这份工作是不是和你三年前做的一模一样?
  • 这些技能是不是你三年前就已经掌握了?
  • 现在你的综合实力和三年前一样吗?
如果回答是“yes”,那么你或许已经放弃提高自己了。
这个时代真的超级酷,只要你想学,无数个平台朝你开放。比如在行、微课堂、付费课堂……简直太多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这个世界从没像现在一样,所有的知识如此触手可及。
  • 你对自己有要求吗?
  • 你了解现在社会的大趋势吗?
  • 你会带着好奇心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吗?
  • 你舍得花钱去培训吗?
  • 你有每周坚持看书学习吗?
不要成为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的人,而是要用心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三个建议是:请想办法开发自己的“斜杠能力”。
“斜杠”这个词近几年非常流行。
这个词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远生活的人。
简而言之就是除了干好正职工作,获得正常收入以外,你还可以开发其他才能,打造个人品牌价值,从而拓展出另外的收入渠道。
我提倡的“斜杠力”打造有两个要点:
先积累经验,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果你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一团糟,这时你又去做“斜杠青年”,很有可能出现两边不到岸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是把工作做好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培养职场外的多重竞争力。找到自己大优势和定位,致力于建立个人品牌价值。
也就是说,你本人具有价值,即使没有组织背书,你的能力也能够被外界认可。
你说你没有专长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去找!
想一想你做什么事最带劲?
你做什么事别人对你很认可?
你最羡慕什么样的人?
别人拥有的怎么样的能力,让你很崇拜?
从这些地方着手。
一旦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点,则通过大量的阅读,市场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慢慢地让这个能力成为你的特殊标签。
你喜欢健身,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往健身教练方向发展?
你在穿衣上特别有品位,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从事形象设计?
你养“多肉”很有经验,别人都像你请教,想一想是否可以去在行申请做行家,或者开“多肉”社群?
你的PPT做得很好,是不是可以去做线上PPT培训?
……
总之,努力发掘自己某个领域的爱好,并不断打磨,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人物。
即使不考虑变现能力,从培养终身的爱好和专长方面考虑,也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而一旦培养你的“斜杠身份”,你就不会再害怕公司发生的任何变化。
二、找到争取的精进道路
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在提升综合能力方面最值得掌握的技能,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演讲力。
罗振宇说:如果你是在找不到一个领域去跨界,那就去学演讲,因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学会演讲,就是能让你用最小成本快速获得成功的途径。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也是演讲的推崇者。
他不止一次谈及,年轻时他不擅长公众演讲,于是他报名参加一个演讲课程,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这让他终身受用。
不会公众表达,你就无法引起别人的关注,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不能影响别人做出你认为正确的决定。
你们如何才能做一场高效的演讲呢?
1.克服紧张恐惧最好的方法:100定律
想要提高演讲能力,除了反复练习,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反复练习是克服紧张和恐惧,让自己的演讲变得炉火纯青的重要手段。
我从以前学员里统计了大家做演讲练习的时间,一个一分钟的演讲,从起稿开始到反复练习,直到上台演讲大概要花接近100分钟时间。
一个两分钟的演讲,大概要花200分钟时间。
你不会一拿到演讲题目,就能立即张嘴将。你得思考,搭框架,然后开始不停练习,直到最后感觉到完全满意了,才走上舞台。
所以,如果你害怕公众演讲,最管用的方法就是100分钟定律。
在走上舞台前,用100倍的演讲时间来练习。
准备得越充分,你就越能享受舞台的感觉。
2.你的演讲内容要和观众相关
演讲最大的错误就是讲一些自己认为和观众相关,但其实无关的事情。
试想一下,每次你要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你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呢?还是只一味地将你想讲的东西?
举个例子,你要想公司同事做业务回顾,在准备这份演讲时,该如何着手呢?
一般的做法是将自己部门的业务从头到尾回复一次,然后再讲部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对不对?
你在准备过程中考虑过对方想听什么吗?他们为什么要对你部分的业务感兴趣呢?你的内容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
所以,一定要记住站在观众的角度出来演讲。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 为什么观众应当关注我的讲话?
  • 我分享的内容对他们有什么价值?
  • 我有足够好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吗?
  • 我在既定时间里能讲清楚这个话题吗?
一定要记住,提供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是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
想办法与观众建立连接,通过眼神交流、提问和互动技巧,让他们成为你演讲的一部分,也让你的演讲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3.演讲的开头和结尾都需要精心设计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哪一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一样重要吗?
一个平淡无奇的开头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一个逻辑混乱的中间会让你如坐针毡;一个草草收场的结尾会让你对整部电影打差评。
除了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以外,你需要从一开始就引发观众的兴趣,用情感打动观众,并和他们达成共识。
许多人在演讲的时候,喜欢讲一大堆和内容无关的话,结果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要知道,现在和我们争夺注意力的是手机。如果你的开场不能吸引别人,他就回去看手机或者电脑。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
一开始就提出观众感兴趣的问题。只要演讲者发问,观众就会自发地想参与进来。
另外,人们对数字都比较敏感,一看到关键数字,就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所以你也可以在开头运用一些数字。
讲故事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因为人类生来就爱听故事,故事能激发人的兴趣,引发共鸣,引起人们对主题的关注。
观众可能及布置一连串的数字,但是他们一定会记住一个将此案的故事,因为这符合大脑的运转方式。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同样需要精心设计。
如果你在演讲过程中已经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不要用平淡无奇的结尾将其毁掉。
不妨回忆一下,你看过的电影中,有多少是因为结尾设计得巧妙,从而让你对整部电影出好感的?对于记忆而言,最后的体验非常重要。
结尾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高度总结,另一个是感情运用。
结尾是让观众会议你的演讲内容的最好时机。结尾部分可以很好地帮助你总结要点,再次强化记忆,提出请求,所以总结应当是清晰、准确、简短的。
一个成功的演讲者现需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进行,而结尾就是帮助你实现目标,利用感情促使观众行动的最好办法。
4.充满激情地去演讲
一个出色的演讲者,首先要有镇住全场的气势。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只要演讲者拥有激情,那就有机会点燃现场的气氛,气氛一旦被点燃,他就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人们总是很容易被精力旺盛的演讲者所吸引,喜欢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话。
有激情的人天生就有号召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那我们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点燃自己的热情和激情,从而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熟悉并喜欢自己索亚将的内容。
如果你对自己演讲的内容都提不起兴趣的话,你讲起来就不带劲,别人也就不会喜欢你的演讲。
如果你对自己的演讲内容研究透彻,你对内容很熟悉,你就会变得很自信,你会特别希望自己的内容可以给别人带来更多价值,影响到更多的人。
很多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容,缺乏激情,演讲的时候放不开,这里需要向大家传递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亚娜经的本质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我们和朋友或者和爸爸妈妈之间那种非常自然放松的闲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演讲是一种表演,你在台上看到那些人表现得那么自然,实际上是他们通过不断的联系展示出来的。
优秀的演讲大师没有性格之分,不关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性格,你都可能成为演讲大师。
一旦你理解了演讲是艺术这个概念,你就不应该再为自己设限。
为什么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最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去实践。
光看不练是没有用的。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成为台上那颗星,就乣放过锻炼的机会。从最小的演讲场合开始,利用学到的技巧不断地去练习吧。
你要知道,在所有核心技能里,最应该也最容易掌握的,就是表达能力。
三、警惕你开始变老
与此相对的,一个人真正老了的标志是什么呢?
1.不再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和兴趣
他会认为这些东西和他的工作生活无关。网购?大都是假货。在线教育?全是骗人的。
当人们缺乏对新兴事物的兴趣时,新世界的大门也就对他们关闭了。
2.停止了自我成长
你看周围的人,有多少在坚持看书学习?
他们都在干什么?白天上班,下班后享受生活。
我不觉得享受生活有什么错,但是一边抱怨社会不公,一边担心自己被淘汰,一边靠娱乐打发时间,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停止努力,放弃自我成长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你可能逐渐失去对人生的掌控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3.批判年轻人
毛姆说过:“年长者最大的修养就在于,控制住批判年轻人的欲望。”
我认为这不仅是修养,更是心态问题。
吴晓波曾在一个论坛上说过一句话:那些6070后以及不久以后的80,都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个世界已经和你无关。
我当时就坐在他不远的地方,对他这一观点,我既认可又不认可。
我承认他说得有代表性。当你认为这个世界的变化和你无关的时候,你就主动选择退出。
但是这种区隔不应该以年龄为唯一标准。
年龄只是一串没有意义的数字。真正取决定性作用的是心态。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无限可能。但是不要指望有人会主动邀请你,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踢你出局。
只要你不离开,你就永远在舞台上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桃皇后一语道破天机:“你必须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四、告别拖延症,行动改变未来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行动再行动,可是,我们总是在deadline面前手忙脚乱,失了分寸。
以下场景你会不会很熟?
想完成一件事,却总是拖延,不到最后一分钟都没有决心开始行动。
下班后想学习,但是手捧着书,却总是看不进去,时间过去30分钟,一页纸没有翻过。
上班时觉得忙碌,但是一天下来却沮丧地发现,重要的事一件也没做。
面对复杂的项目,总是望而却步,不知道怎样开始才好。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这种病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懒癌(晚期)”。
犯病的原因可能来自几个方面:
  • 完美主义者。总希望能找到一个完整的时间来好好做这件事。
  • 害怕麻烦,觉得做这件事难度很高。与其这样不如暂时放一边,先把别的事做好。
  • 感觉不太重要。如果潜意识认为不重要,那我不拖到最后一分钟,就不会去做。
  • 失去兴趣。没兴趣做的事,肯定放最后。
  • 偶尔吃喝玩乐的放纵心态占上风。时间在娱乐中总是流逝得飞快。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为自己的拖延症找各种借口。那让我来告诉你,如何能够既拖延得心安理得,又仍然能够戴上“高效能人士”的帽子。
我们必须掌握一个宗旨,那就是,搞清楚现阶段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只要确保这些事不拖延就可以了。
和大家分享一些对付拖延症的技巧。
1.将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
通常我们拖延的一个原因,就是明知这件事很重要,但是我们被它难倒了。
看着这个任务,感觉有心无力,只想逃避。
前段时间我被上司安排去做一个运营化项目。我的团队成员们看到这个彻底整改的行动计划,全部欲哭无泪,感觉无从着手。
眼看着一天天过去,项目还在大家的焦虑清单中没有进展。
于是我召集大家开了一下午的会,将一个个问题逐一讨论,逐一突破。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十点,直到我们将大项目拆解为10个子项目,事情看起来总算清晰多了,也容易多了。
所以,对于那些很重要但看起来很复杂的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拆解成很多简单易操作的小人物。
事情看起来越简单,就越容易行动。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我的一个打帮手。
当我工作堆积如山,想当逃兵时,我经常会对自己说,别想那么多,先来个25分钟
于是我就设定25分钟的闹钟,强迫自己开始行动。
我经常安慰自己,不就是25分钟嘛,没什么大不了的25分钟后再做打算
这样我就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开始工作了。
但往往过了25分钟后,我发现,咦,效率不错。休息几分钟,要不再来个25分钟
就这样,一个个“25分钟”不断进行下去,很多任务顺其自然地完成了。
用这种小技巧,让自己开始了就停不下来。
3.每完成一个任务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让自己不拖延还有一个方法是,推迟满足感。
前段时间,我家的书房实在乱得让人难以忍受,于是我想了一个行动的方法,我对自己说,你是特别想吃日本料理吗?收拾好书房,就可以奖励自己吃一顿。
在日料的激励下,我当谈就完成了任务,实现了小心愿。
学会将任务和奖励人为挂钩,叮咚就有了动力。
4.让大家监督你
如果你将自己的目标广而告之,那无疑就有很多双眼睛督促你行动。如果说了不做,难免有些丢脸。
我一直有每周跑步的习惯。几个月前,我想将每周跑步次数提高到四次,但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现。
直到有一天我发了狠,在朋友圈发文说,我要开始执行每周跑步16次的计划,从今天开始打卡,你来监督我哦。
因为每次都要发朋友圈打卡,是在不敢偷懒,就这样慢慢坚持下来。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治疗拖延的毛病,在众人面前放狠话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5.尝试远离手机
之前看过一则笑话,现代人和清朝人躺在床上的姿势很像,只不过那时的人躺在床上抽鸦片,现代人则是看手机。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看手机时,时间过得特别快。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
这是想行动也没有时间了。
不想看手机是不可能的。不过,当我需要大块时间写文章或者处理公务时,我会要求自己这段时间不看手机。
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这样一看来,注意力得到提高,也找不到为自己拖延的借口了。
想提升效率,远离手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无非告诉大家,拖延症人人都有,不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焦虑。
关键是,我们要懂得抓重点,采取一些小技巧,让一个个人物在乐趣中得以完成。
有时候拖延症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大块行动有可能会缺乏周全的考虑,事后难免要返工。
而且被逼到deadline的时候,常常会灵感爆发,结果反而超出预期。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
罗伯特海因里希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回味自己找合理借口的动物。
所以你看,人本来就是各种矛盾体的结合。做到要事第一就行了,至于其他的事,偶尔拖延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情商和见识!”
“迭代就是,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通过反复做,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实现一次比一次更优化。”
笔记侠好文推荐:


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