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腾讯研究院作为支持单位的“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与变革”2019新春论坛暨金融科技50人论坛第二届年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近30位金融科技青年学者获得表彰。来自金融管理部门、协会、科研院所以及金融科技实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7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
主持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  杨涛
会议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作为开场主持,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严金明,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CFT50学术顾问王忠民代表主办方致辞。
第一部分 主办方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 严金明
严金明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十九大以来金融科技迎来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在此背景下,聚焦“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与变革”,厘清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普惠金融实践。同时指出,金融业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效率为目标奋力开启新时代我国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CFT50学术顾问 王忠民
王忠民首先总结了当代新技术对金融前端场景中的冲击,重点从内部后端服务角度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风险、流程和信用的影响,其中对信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的每一个维度都更深层次影响了金融的底层逻辑。然后指出,科技对金融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未来金融科技会让信用成为一个人的有效资产,让负信用成为一个人最大的成本;其次,未来物理和制度形态的基础设施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边际应用和边际创新将蓬勃发展;最后,基于新价值应用的服务边际收益递增,生产要素边际收益可以持续成长,真正进入数字化创新应用时代。
第二部分 主旨演讲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IMI副所长 宋科
第二个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IMI副所长宋科主持。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中国银保监会创新监管部处长蒋则沈,腾讯副总裁江阳分别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 温信祥
温信祥司长以“支付科技(PayTech)的未来”为主题,探讨了科技发展对支付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和支付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认为,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金融,支付科技本质也是支付。狭义角度来说,就是技术演进带来的支付流程,模式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温信祥详细介绍了支付科技的历史演进,随后对现代支付科技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经验做出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支付科技的未来仍将以需求和科技双轮驱动模型演进,未来新支付应用场景将会更加丰富。从监管者的角度,温信祥最后指出,未来监管部门将会更加关注创新前沿动态,坚持穿透式监管和同质监管,以科技管理科技,提升监管科技水平。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范文仲
范文仲董事长关于科技与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相关观点,他认为,首先,科技革命变迁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核心经济资源,不变的是科技发展的目标,即增强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第二,金融业的核心要素和商业模式改变了,但服务目标和风险本质没有改变;第三,在未来趋势上,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将表现出数据元集中,处理能力设施规模化、社会化,个人家庭财富管理一体化,小微企业服务全周期一体化等整合的趋势;最后,金融创新要把握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企业要具有更加科学的科学伦理观和价值观。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监管部处长 蒋则沈
蒋则沈处长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金融科技的问题,他认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三个周期相互影响、叠加互动:科技周期、经济周期以及金融周期。同时,蒋处长指出,技术发展进步及其影响不可回避,金融业也概莫能外,需要关注和面对以下趋势,加强准备和应对:一是人口全面互联网化。二是技术积累了一定周期达到可应用阶段时,普及速度很快,有一定突发性。三是金融服务和具体互联网场景的融合是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和思考的命题。最后,在总体概念层面的讨论之余,金融科技未来将需要更多进一步细分领域的研究和讨论。
腾讯副总裁  江阳
江阳副总裁关于支付技术变革推动移动支付发展进行了相关阐述。首先,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经历了探索发展期、市场启动期和高速发展期,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跨界化这五类特征;其次,回顾了腾讯支付业务的发展历程,江阳认为经过14年的支付服务经验的积累,腾讯支付业务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最后,江阳将微信支付所取得的成功归因为三点:一是科技向善,坚持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二是同道共赢,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秉持致力于建立生态的业务理念;三是安全合规,注重金融发展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三部分:图书揭幕及奖仪式
 第三单元是《2018金融科技青年论文》图书揭幕以及2018金融科技优秀青年论文颁奖仪式。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金融评论》编辑部主任程炼对论文征集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当前的金融科技研究存在着“观点、建议多,证据、分析框架少”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应注重以下三点:首先应注重证据分析及验证过程的严谨性。第二,应拓展研究深度并用计量方法加以证明。最后,应当更多地阅读一线学术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金融评论》编辑部主任  程炼
本次论文征集优选出18篇文章,同期入选本年度的《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2018)》。近30位青年作者得到表彰,其中来自央行金研所的李建强、张淑翠、赵大伟,北京师范大学的赵鹞、马伟,西北大学的代杨龙的三篇论文获得一等奖。
《2018金融科技青年论文》图书揭幕仪式
一等奖作品颁奖仪式合影
第四部分:圆桌对话
会议的第四个单元由两个圆桌对话组成。主题一“新技术与普惠金融”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CFT50学术委员杨东主持。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研究部负责人肖翔,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昭莉,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包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刘鑫,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共同展开了圆桌讨论。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CFT50学术委员 杨东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 李健
李健主任围绕新技术与普惠金融谈了三点看法:一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已把应对颠覆式创新的挑战和自身数字科技化转型升级两项任务结合起来,并形成二者的有机融合;二是从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从零售、对公和中间业务等几个主要业务方向布局,通过发展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智能化资产管理等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获得感,并达到降低信用风险溢价和小微企业信贷成本目的,为普惠金融做出相应的贡献;三是从新技术发展的角度,商业银行对新技术的应用选择标准要高于社会其他行业,更为审慎,未来高度关注开放银行概念的探索和创新,从大银行向中小银行开放相应科技赋能属性,到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中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开放相应金融服务属性,都是值得重视的创新发展趋势,也是打造生态化账户服务体系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研究部负责人  肖翔
肖翔主任认为,从促进商业可持续的角度看,数字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既有“能”的方面,也有"不能"的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不能只靠技术单兵突进,而需要政策、制度、技术共同推动。在谈到开放银行时,他认为开放银行不能简单“一放了之”,而应该在有规矩、有标准、有限制的前提下推动,特别要注重数据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工作。
 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 孟昭莉
孟昭莉院长首先介绍了京东数科名字的由来,然后分享了京东数科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两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养鸡和养猪,可以通过科技达到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的目的,从而应用于农业,达到普惠金融的目的,最后她希望数字科技提升普惠金融的效率。
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包银消费金融董事长 刘鑫
刘鑫董事长认为普惠金融的核心是“可得性”,科技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科技改变了客户的行为习惯和产业结构,客户需求的改变了推动银行生产方式的变革。金融科技公司的流量和数据是其优势,也金融机构与其开展深度合作的动力。同时,金融科技公司的开放也有助于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刘勇
刘勇院长首先回顾普惠金融的发展历史。然后分析过去普惠金融由于科技能力的有限,很难覆盖更多需要金融服务人群,现在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创新,能够将前沿科技运用于普惠金融领域,缔造出全新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最后他还介绍研究院编制的金融科技产业链图,并指出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方面,而是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
主题二围绕“新技术与金融安全”进行对话,由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主持。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腾讯云商务副总裁李文涛,海尔金控副总裁、乐赚金服创始人兼总裁王伟,深圳联合金控董事长程飞,同盾科技副总裁李伟东结合所在的领域进行了深度探讨。
主持人:中诚信征信总裁 闫文涛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吴震
吴震秘书长指出,金融科技作为大的趋势,2019年的金融科技势必向纵深发展,但短期内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制约,可能一些金融科技还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面对金融风险,一些技术模型在过去有效,未来可能未必有效,模型要随着形势发展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腾讯云商务副总裁 李文涛
李文涛副总裁指出,腾讯的安全体系与监管安全、业务安全、技术安全相辅相成。2019年大旋律是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扶持中小微,涉及普惠金融可能会更多。要从监管、机构和C端或中小微安全的角度考虑。在金融与科技结合越来越深的过程当中,希望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
海尔金控副总裁、乐赚金服创始人兼总裁  王伟
王伟总裁认为,2019年随着市场逐渐发展,征信系统将不断完善。同时我们应处理好数据运用和用户隐私的平衡。对于能实际出资产的企业而言,2019年不应只想着弯道超车;致力于合规发展的企业,应逐渐走上正规道路区运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深圳联合金控董事长 程飞
程飞董事长指出,“当前在技术迭代的快速冲击下,需高度重视如何提高金融行业效率、降低成本与控制风险。我国尚处于金融科技创新初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尚未达到全球前沿水平,风险管理领域正是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监管部门、金融行业主体、第三方服务商都高度关注新技术与风控的融合,但要避免‘单兵突进’,更需多方互补融合,共同建设兼具国际与本土特色的多层次智能风控体系。
同盾科技副总裁 李伟东
李伟东副总裁谈到,同盾过去五年中一直致力于帮助超过1万家客户解决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2019年,在强监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主旋律下,金融肯定会更加回归本原,更依托科技去提升竞争力。希望科技更加有温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普惠金融,更好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主办方介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系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端金融智库,遵循科学性、建设性、独立性和开放性原则,针对国内外金融发展、金融治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等广泛领域,展开高质量、专业性、系统化、前瞻性研究,为提高我国经济和金融综合研判能力、战略谋划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服务,为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服务,为各地区金融发展服务,为推动国内外金融学术交流和政策对话服务,为国内外科研组织、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2017年底,NIFD正式成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人大国发院于2013年正式成立,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聚焦于经济、政治、社会三大核心研究领域,近五年来,累计报送内参700多份,其中上百份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约三分之一的成果和建议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并直接转化为各级党和政府重大决策。人大国发院倡议成立了世界大学智库联盟并作为首任秘书处单位,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此外持续拓展地方合作网络,成立地方分院,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在全国布局“地方观测点”。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人大国发院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金融科技50人论坛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CFT50汇聚了国内金融科技一线的监管层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共同探究前沿课题、助力产业实践,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论坛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民间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编辑:孙巧铃
来源:金融科技研究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