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松
人大国发院首席研究员、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9年1月1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到通州团参加审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做审议发言。以下为发言主要内容:
我想结合如何贯彻落实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谈一点体会,提三条建议。
一条体会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真正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十九大刚刚闭幕时,蔡奇书记在北京市委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时首次提出“四性”要求,后来概括为“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这“五性”的概括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深入人心。我在履行人大代表职务、在参政议政时,常常把“五性”作为衡量标准。“七有”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紧扣“七有”和“五性”,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
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控规》,我希望《控规》的贯彻落实,能够在推动“七有”的落实,能够体现“五性”,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有了获得感,老百姓就会自发地去学习《控规》、自觉地去遵守《控规》、坚定地维护《控规》,《控规》的贯彻实施就会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形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那么,在《控规》的贯彻实施中,如何充分体现“七有”和“五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以“七有”中的“老有所养”来举例,提三条建议:
第一,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贯穿到各专项规划中。
《控规》第五条明确规定,到2035年承接中心城区40万-50万常住人口疏解,要形成与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主导功能相适应的人口布局与结构,让城市副中心成为“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内涵十分丰富。我没有通州区近30年的人口数据,但从北京市来讲,我做过分析:
199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1089.1万,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110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0.1%,标志着北京市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04年末,制定04版总体规划时,全市常住人口1 492.7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比例为12.59%。这一个15年,老年人口增加了78万,占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
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万,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358.2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6.5%;比制定04版总规时,老年人口总量增加了170万,几乎翻了1倍,比例提高了4个百分点。从2004年到2020年,又是一个15年。如果与1990年时比,也就是在这30年内,常住人口翻了1翻,但老年人口是1990年3.25倍,比例提高了6.5个百分点。
来看未来发展趋势,从2020-2035年是第1个15年,从2035到2050年是第2个15年,合起来是30年。我们的预测是到2050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900万,规模将达到现有水平的近3倍,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40%。
所以,希望在落实《控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做出预判,未来的副中心不仅是没有城市病的城市,也是没有老年病的城市。老年病都是慢性病,都是年轻时落下的根子,必须未病先治。
第二,深化对国际一流老年友好和谐宜居环境的研究,完善相关清单、设计规范和导则。
《控规》在总则中明确了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那么,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这个示范区应该是“老年友好的和谐宜居之都”。我国在适老宜居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公共建筑、养老设施、医疗设施等特定功能区域的适老化改造方面、在单体住宅建筑和室内适老化改造方面,有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但应该说,副中心控规对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这个“宜居”,在理念、提法、目标、要求、指标体系上是超前的,是超前于现行的一些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技术规范的,体现的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比如,《控规》对宜居的内涵有: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等。这些理念在贯彻落实上,就对现有的规范、标准、指标提出了挑战。
所以,我的具体建议是:基于国际经验和首都特点,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规划、居住区和居住小区规划等不同层次,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公共交通系统、绿化系统、河湖水系等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等各个层次的适老化环境建设的内涵、技术规范等进行研究,包括构成要素、清单、标准、规范等。
第三,处理好现有政策与《控规》及各专项规划的衔接,保持《控规》的约束性和完整性。
比如,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全市的要求是构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每一个区设一个养老指导中心,每个街道设一个养老照料中心,在社区设立养老驿站,依托社区驿站延伸到居家,到2020年前全市要建1000家社区养老驿站。
那么,对于公共服务体系,副中心控规是怎么规定的?第四章第39条规定:坚持宜居便利、均衡发展,建立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5-15-30分钟生活圈。
这就涉及到全市政策的普适性与副中心控规的高标准、超前性、特殊性的衔接问题。副中心的控规是一个体现全面开放、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控规,很多方面甚至要对现行的政策进行引领,倒逼现有的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不仅是规划、建设,在社会治理上也是。比如,蔡奇书记提出,要打造升级版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要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为群众吹哨,向群众报到。要把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治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规划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就要考虑治理问题。
编辑:孙巧铃
来源:光明网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