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本文经授权转自历史洞察家(history-dx)
说到中国哪个省份的人最会吃,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广东人
在大家眼里,广东人的形象一直都是,
什么都敢吃,什么都会吃,什么都吃的别具一格。
据说他们甚至对“吃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比如......广东人和“胡建人”的爱恨情仇。
广东人不仅对邻省的福建人垂涎欲滴,
吃瘾上来的老餮还扬言要吃遍全国人民,
甚至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但凡涉及吃,
“生猛”这顶桂冠一定会扣在广东人身上。
可是中国近有八大菜系,远有五千年美食传承,
中华吃货的吃相更是千奇百怪,
但论及“生猛”,广东人却绝对独一家。
这是为啥?
众所周知,任何饮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承载它的载体,
而广东饮食文化的载体一定要其吃的“生猛”。
1
自由自在的文化老餮
从文化起源上来看,广东偏居一隅,属于古岭南区域,
其远离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中原本土,长期以来对于中原主流的意识形态难以产生文化共鸣,
仅仅是一个地域的代称,远离故土,无根无本。
正因如此,其自由的状态为岭南区域的百姓提供了自由生长的空间。
也为其离经叛道吃相提供了文化可能性。
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饮食文化上,对中原主流文化的接受,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
而是根植于民间的认同,注重实用,只有实践和生存才是最好的标准。
于是形成了广东人简练通俗的语言风格和大胆细致的“吃风”。
广东菜肴名称就尽显其“生猛本色”,
比如听起来让人寒毛一颤的“人头饭”、传说中连婴儿都吃的“煲仔饭”,
连鬼都不放过的“油炸鬼”、以及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的“食自己”。
其实这些只是广东式的语言特色。
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将食物的种类、做法、所用器具形象的表现出来。
而文化因素在“吃风”上的作用,
就使得广东饮食文化与中原主流饮食文化中儒雅的吃相背离,
它远离宫廷礼制,与岭南百越地方饮食文化相结合,
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就地取材、大胆细致的广式饮食文化。
  ▲炸水蜻蜓
并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将商、儒、食三者糅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细致讲究”的民情风俗,
吃喝玩乐“生猛”的同时又兼具“细致”。
比如蔑视广大商家消毒成果的“广式消毒法—烫碗筷”。
以至于网友笑称,
在广东饭前不用开水洗碗,这饭就没法吃了,
其实饭前烫碗,
在粤语中叫「lǒng」碗,是广东的一个饮食风俗。
除去消毒、温和口感的作用外,
“烫”更多的是精神上对财富的追求。
广东人以水为财,
而用热水、热茶走一遍餐具,
求的是一个“周身围财”的吉祥寓意。
而这种行为正是在广东“自由自在“的文化氛围催生的。
2
上山下海,丰衣足食
从生态环境上来看,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广东人对山珍野味的狂热不得不归功于广东的生态环境。
襟山带海,北倚五岭,南临南海,地形复杂多变,海岸线曲折绵长,
广东省耕地面积稀缺,人均占用耕地面积仅为0.37亩,仅相当于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广东省耕地面积示意图
这种窘迫的地理环境下,
种田是不可能了,一辈子是不可能了。南有米,北有面,而岭南地区只有各种飞禽走兽,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当地百姓总不能对不起自己的五脏庙。
所以广东人一开始吃野味,并不是因为追求美味,只是迫于生存条件的窘迫。
▲特色美食烧竹虫
那些类似鸟雀,水蛇,虫蚁这些其他地区的人不会作为食物的食材,
在缺少粮食供给的广东人看来,
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且是相当的肥美......
然后吃着吃着发现野味的味道是真的不错,于是……
看着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虫蛇蚁雀,
广东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食材的选择上变得野性生猛起来。
也在无虫不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并开发出各种兼具视觉冲击力的吃法。
除了地形因素外,气候也造就了广东的饮食文化。
湿热是广东的常态,广东人都是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行吟“湿人”。
每年冬季,广东都要历经高温的磨难,
才能艰难地跨入断崖式降温模式,
而这份凉爽也就持续短短数十日而已,
高温始终是广东的常态,
它的冬天总是那么短暂,又那么突然。
昨天穿着短袖,今天就......
至于下雪,那可以堪称是极其罕见的”天文现象“了。
 ▲广东极其少见的飘起小雪
高温多雨,土地肥沃的气候特征一方面决定了植物生长周期很短,
气候资源的优势更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别人家省份都有“食材空窗期”,
而在广东,食材一直是高频在线的,
而山岭、河流星罗棋布,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物体系。
加之岭南自古多瘴气,蛇虫鼠蚁众多,
岭南人又尚武好猎,
那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
最终丰富了广东老餮们的瓷盘子。
▲竹鼠不要扔,裹上鸡蛋液,粘上面包糠
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而常年高温湿热的气候条件,对饮食方式特别是频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种酣畅淋漓式吃法,
在广东是很难持续的。
宗师级别的吃货除外。
健康饮食成为广东人的饮食理念,
秉承着少食多餐的原则,
广东人将每天的用餐精确到5至6餐。
潮热的天气也对广东人的饮食观念产生了影响。
“精致”的广东人认为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
体内是非常容易产生热气的,
广东人急需这种降火的饮食方式,
而这就轮到广式餐饮的主角煲汤上场了!
广东人到底有多崇尚煲汤呢?
鲁迅曾说只要有一口锅在,
就没有饿得死的广东人。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
这些大自然的馈赠,
都可以用来煲汤!
煲尽天下美味,
是每一个吃瘾晚期广东人的毕生追求,
以至于广东妹子找男朋友的标准是这样的:
会做川式火锅+0(我们只吃清汤锅底)
会炒青菜+99 (一顿饭可以没肉,但一定要有青菜,而且是有绿叶子的菜)
会陪女朋友喝凉茶+520(上火?爆痘?来一瓶广东人的救命水)
煲得一手好汤+10086(如果还会扫地洗碗疼女朋友的话......跟你走!)
在这种酷热的天气下,
每个广东人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职业的煲汤医师。
体内有热气?煲汤!
体弱多病?煲汤!
身体不舒服?上火了,煲汤!
感情不和、工作不顺?更要煲汤!
在广东没有什么顽疾是煲汤解决不了的。
同时潮热的气候,影响到了的烹调方法,
这就是为何绝大部分广东人喜清蒸、爱生食,崇尚现宰现烹、原汁原味的原因。
这种独特的饮食特性,
也是被逼的!
这种天气下食物真的很容易变质!
广东人有着灵活务实的区域性格特征,
这片区域之湿热,举国无双,
晒不干的衣服,
关不掉的制冷空调,
以及不离脚的拖鞋......
而且近年来这种湿热还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
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如果不想去做腐食动物,不怕食物中毒的话,
只能在吃法上下功夫,
于是聪明的广东人,
“迫不得已”产生了那些生猛的吃法,求鲜求活的即时式吃法成了广东人的主流,
广东人相信,吃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清蒸。
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持,
食物的原味和营养,
清蒸海鲜、清蒸猪牛羊鸭鱼,
清蒸豆角、清蒸娃娃菜......
从肉到菜再到你绝对想不到的食材,
在广东,似乎没有不能清蒸的,
而且广东人吃饭必须要有青菜,有绿叶子的青菜!
▲生菜寓意生财是广东常见的青菜之一
对于一个吃货广东人来说,一顿可以没肉
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青菜!
 ▲在炎热的夏天鳄鱼肉哪比的了青菜
3
商业大贾,也是食天下的吃货
从人文环境来看,富于创新的广东人将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发挥到了餐饮上,
吃在广州,爱吃才会赢,吃”成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标签。
广东地区自汉唐始商贸走向繁荣,
此区域历来重商,海商、牙商们走南闯北,涉猎颇多,
加之广东开放包容的区域性格特点,
不仅促进了广东饮食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还将各类只有官老爷、大富商才能吃的菜品,加以“山寨”后带到寻常百姓家,
极大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平民化、社会化。
▲热闹的广州夜市
广东地区人口流动极大,华侨、外来商旅交流频繁,
我国华侨有近半数原籍于此,广东素来有华侨之乡的美称,
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华侨以及国际商旅带来了种类繁多的“舶来”食材以及饮食文化,
极大的丰富了广东的食材种类和烹饪方法。
而这其中不乏生猛兼具异域特色烹调方法。
各类独特新奇的饮食方式自广东发源进而涌向全国。
广东人生猛的吃相也由此传开。
▲引入广东的作物
任何饮食文化的产生离不开载体,频繁的人口迁移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而民族的多样以及人口迁移的时发,催生了不同于任何区域的独特条件。
先有强秦一统岭南,将“谪徙民”发配广东区域,“与越杂处”打破了百越先民的分布格局,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广府人及粤语的前身,
后有南宋败亡,广大流民汇入广东,这是广东有史以来吸纳移民最多的一次,
中原的饮食文化由此传入广东。
同时为了适应此地的气候与风土,中原饮食及土著居民的饮食习惯相结合,
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变迁,
发展为广府、福佬、客家三个民系。
在同质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形成了广东饮食文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人口流动更加活跃,大量的人口迁入,
迁移者将当地的饮食文化引入广东,促进了广东饮食文化的多元性。
多样、多元重口难调,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异类吃法。
加上互联网信息通讯的发达,
广东人生猛的饮食风格进一步深化。
4
生而为赢,食而为鲜的广东人
广东人具有开放、兼容、享受、开阔、灵活的特质。
而这些特质作用于饮食文化上就表现为“无所不吃”,
在台风“山竹”来临期间,一广州市民成功救起一乌龟,
结果刚报完平安,第二天......
虽然事后当事人说是玩笑并没有真的炖汤,
可对于广东老餮来说,不排除养肥一点再炖的可能。
家养禽兽、水泽虾蟹,无所不用,蛇虫鼠蚁、螺鳖鱼鸟,无所不吃,
必欲将其油煎火炒,汤蒸水煮、调味烹食而后快,
这种海纳百川的饮食心理是广东饮食文化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明镜非台,吃亦非吃, 秉着饮食有度、烹饪有方、获取有制的初心,
把葱碧豆绿的日常饮食,点缀成生活的乐趣,
广东老餮们在餐桌上举箸联欢,不失为其人生之大快,大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