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bcdef
曾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欧洲企业如今陷入持续衰退,不能只怪经济的整体下滑。如何重振旗鼓?回顾锐意进取的八十年代,欧洲内部的积极整合、海外推进策略和向投资者负责的心态或许能给当下带来启示。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欢迎打开商论App试读
2016年八月刊《从雄师到败将》试听音频
英国脱欧令人忧心,但欧洲商业整体面临的问题比这更严重。历经十年的停滞后,欧洲企业的全球影响力急剧下降。它们在全球企业排名榜上的下滑惨不忍睹,而这在脱欧导致的市场重挫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全球最有价值的50家企业榜单上,欧洲在2006年时占据了17家,如今则只剩7家——不仅远落后于美国企业的31家,甚至已经被中国的8家超越。欧洲企业家、投资者和政府必须警醒了。(注:数据以文章发表时为准。)

欧洲和美国经济规模相近,但欧洲500强公司的总市值只有美国500强公司的一半,总利润只有其50%至65%。如今情况已经大为不同:前50名中仅存的七家欧洲企业有三家来自瑞士,百威英博啤酒集团(AB InBev)还是一家恰好选择了在比利时上市的巴西公司。多数传统的重量级领军企业现已沦落为中量级的专业公司,规模往往比大西洋彼岸的竞争对手小得多。情形原本不该如此。

欧洲企业有过黄金时代:世纪之交的欧洲公司和美国企业正面竞争并瓜分世界,部分是因为日本一度咄咄逼人的跨国公司当时正陷入全线溃退。后几年中,以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和市值衡量,欧洲的影响力比美国上升更多,并在金融危机前夕达到顶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出现了重振欧洲公司的新理念,行业私有化及公司向投资者负责的趋势兴起。当时欧洲有决心和动力创造出走向世界的“泛欧企业”,这在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有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一直到2000年,欧洲都还主导着移动技术,与硅谷并驾齐驱。
问题出在哪里?增长缓慢的欧洲经济和强势的美元显然带来了落差,但还有另外四个因素解释了欧洲企业的衰落。
【付费文章】完整阅读本文,请点击“阅读原文”或在下方海报扫码 - 下载App - 订阅商论 - 获取2016年八月刊《从雄师到败将》(From clout to rout)
有深度·更有厚度】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即可同步解锁商论2015年至今的1500余篇往期文章,包括300多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
现在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即享新年限量福利!
点此免费下载《经济学人·商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