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喜鹊的喜鹊
喜鹊谁都认识,至于灰喜鹊——乍一听这名儿好像是喜鹊的一种,其实不是。
在分类上,灰喜鹊和喜鹊同属雀形目鸦科(跟乌鸦是亲戚)。再细分,到“属”这个分类级别的时候,它俩就分开了:灰喜鹊归灰喜鹊属Cyanopica),而喜鹊则是喜鹊属Pica),二者并列,不存在谁属于谁的问题。
灰喜鹊的属名Cyanopica 很有意思,这词的后半截“pica”是个拟声词,在动物学名系统中特指喜鹊。而前半截“Cyano”是拉丁文“cyanos”的缩写,是青金石的意思,形容的是青金石那种漂亮的蓝色。
因此Cyanopica 翻译过来就是“蓝色的喜鹊”,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灰喜鹊的特征。
灰喜鹊亮出蓝蓝的翅膀丨朱雷摄
当然灰喜鹊的“喜鹊”也不是白叫的,它跟喜鹊的体型很像,但略小一些;它俩也都有长长的尾羽。不过从羽色上看没一点儿一样的:灰喜鹊全身蓝色和灰色为主;而喜鹊则是简单粗暴的黑白色。
灰喜鹊是蓝灰色的,而喜鹊则是黑白色的,二者体型相似,但羽色迥异丨灰喜鹊为深圳大鱼摄;喜鹊为朱雷摄
我是社会鸟,谁都不怕
灰喜鹊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特别是东北、华北和华中更为常见。有意思的是,很多地方的灰喜鹊是城区比郊区更多。比如在北京,走进路边或公园的林子很容易能听到灰喜鹊的叫声,被屎砸到什么的也是常有的事儿。
灰喜鹊的分布区,它们不迁徙,仅仅在本地的不同树林间做短距离的移动。常规分布区之外也偶尔也有来源不明的群体,比如昆明丨鹰之舞绘
灰喜鹊的习性很有意思,跟一般的鸦科鸟类并不太一样。一共有两大特点:
喜欢集群
特别是冬天,几十只、上百只的群体很常见。它们繁殖的时候虽然成对筑巢,但一片树林里通常有好几个到几十个巢,所以大家还是会保持在打个招呼隔壁就能听见的距离内,不会完全散开。
成群活动的灰喜鹊战斗力很强。比如你在初夏走进有灰喜鹊筑巢的树林,那么满林子的灰喜鹊都会开始报警,一旦你试图接近鸟巢,就会被成群结队的灰喜鹊不停地骚扰甚至直接攻击。
一群灰喜鹊丨混沌牛摄
灰喜鹊智商非常高(高到能通过人类的行为来判断她/他的情绪和对自身的威胁程度)。
因此,在夏季经过有灰喜鹊活动的树林时不要试图寻找或接触鸟巢(巢在树上你也够不到),以免被打;特别是不要接近那些不小心飞到地上但根本不需要救助的灰喜鹊宝宝。
灰喜鹊宝宝长这样,头不黑,尾羽也没长好,翅膀也是灰色而不是蓝色的丨Charles Lam, from goo.gl/F4ZHUX,CC BY-SA 2.0
特别喧闹
灰喜鹊能发出好几种叫声,但是简单粗暴地归类下就是长尾音的“嘎——”和短粗一些的“嘎 嘎 嘎”。不同节奏叫声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报警等等,一群灰喜鹊在一起活动的时候非常吵,因为大家会不停地叫来叫去以互相沟通。
灰喜鹊的叫声丨Anon Torimi, from goo.gl/wuVup2, CC BY-NC-SA 4.0
听完了是不是一拍大腿——“哎这叫声我在小区里听过!”
吃松毛虫是什么体验?
灰喜鹊特喜欢吃松毛虫
松毛虫是一种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所以它们长大了会变成扑棱蛾子。这东西是林业害虫,而且特喜欢成群活动,一旦爆发会在短时间内使针叶林惨不忍睹。光喷农药又贵又污染环境而且还没有持续性,所以机智的林业工作者就想到了灰喜鹊。
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约15000条松毛虫,工作效率极高。
所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山东、安徽等松毛虫重灾区都尝试过人工驯养一群灰喜鹊然后把它们带到不同的地方吃松毛虫,扫荡一波再把鸟带走(就跟放羊一样)。灰喜鹊超高的智商足以让它们跟人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这办法被证实了确实有效。
灰喜鹊特认真地在树上找虫子吃丨朱雷摄
有些地方懒得花时间训练灰喜鹊,于是干脆从别的地方运来成群的灰喜鹊,直接放飞到松毛虫灾区让它们自由发挥。当然灰喜鹊作为一种全国性分布的鸟,这么做倒是也没什么大问题。
像北京这边儿松毛虫的数量控制得很好,我觉得当地的三十多万只灰喜鹊功不可没(数据自北京林业局,2001)。
灰喜鹊当然不仅仅吃松毛虫,它们也会吃别的昆虫或者小个子的两栖爬行动物之类,冬天则主要吃植物性食物丨混沌牛摄
于是问题来了,松毛虫作为一种毛毛虫,灰喜鹊吃了不会感到扎么?
会。
所以,机智的灰喜鹊会叼着松毛虫不停地在地上、石头上或树上摔打,把毛磨掉,把虫子摔成几截,然后再吃,这样既不会被扎,也不会错过最好吃最有营养的内脏部分(请自行想象画面)。
感谢大家陪我一起想象这个如此恶心的情景!
作者:朱雷
编辑:鹰之舞
感谢混沌牛和深圳大鱼友情提供灰喜鹊的精彩照片
本文首发于:
鸟生(ID:birdslife)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建议你关注一下
给我点“好看”的人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