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魔王
旅居新西兰,自由撰稿人
新西兰“华商政治献金风波”后,当地华人论坛中出现一个投票帖,问“新西兰华人该抵制统战渗透吗?”,结果如下:
较多网友倾向于“抵制统战”,而选择“爱国”的网友较少,看起来好像大多数新西兰华人决定反华了。但熟悉民调小把戏的我一眼就看穿了,这个投票贴的选项设计有问题,它霸道地将“统战”与“威胁新西兰利益”画上了等号,并将“排华”的过错赖在了“中国统战”上,以此把网友向第一个选项引导。
于是我针对性地在同一个论坛创建了另一个投票帖,问“华人应如何向洋人证明自己不是‘中国渗透势力’”,并用同样的技巧在选项中输出了自己的观点。投票结果戏剧性地与上一个投票帖截然相反,反华的网友明显少了很多。
两个投票都是被设计过的,不能准确反映实情,但它们提出的问题却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统战”有那么可怕吗?
“政治献金门”之后,纽约时报等外国媒体也对此事做了相关评论,不过内容依然是老八股式的“警惕中国统战”,借用新西兰总理讽刺希拉里的话说:“毫无新意”。
其实,“统战”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为了吞并你而打你”;它的全称是“统一战线”,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比如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欧洲的欧盟或是当今的新西兰联合政府,都可以理解为“统一战线”。
习近平说过:“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简单说,“统战”其实就是交朋友。它并不会威胁到被统战者的利益,它只会威胁到双方的共同敌人的利益。
站在新西兰的立场上看,中国国力强大并充满合作机遇,且是自己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样的国家是主动跟它交朋友好,还是跟它敌对好?答案是显然的。朋友多了路好走,而吃饱没事干主动树敌是自寻死路,对于小国而言尤其如此。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新西兰对华友好也是在“统战”中国,是非常聪明的小国生存之道。
既然要交朋友,势必要敞开大门与朋友分享生活,那么朋友之间串门、送礼、参观寒舍是非常正常的了,然而这并不能叫“渗透”。如果好朋友来你家里做客,室友却说是“渗透”并拿出枪逼你赶他走,明显挑事者是室友而不是客人。
所以新西兰人谁“排华”,谁就是华人的敌人,而不是华人回头怪中国。大家应当理清这点基本逻辑。
华人如何证明自己不是“渗透势力”?
华人在新西兰生活得很快乐,原本是不需要向洋人证明什么的,然而发起第一个投票帖的这类人却非常担心“排华洋人”,所以我发起投票试着帮他们解答这个问题,假如他们哪天遇到了“排华洋人”也好有个对策。
前段时间一个姓Yu的反华分子向新西兰国会提交了一份“调查中国渗透”的请求,一些华人媒体也跟风诋毁中国移民“渗透”,他们显然是在积极地反华以求让洋人看到,奴性不言而喻。
在洋人眼中,他们会是信得过的人吗?他们真是低估了洋人的智商。洋人和中国人想法是一样的:一个连对自己出生长大的祖国都不忠诚的人,更不可能对居住国真心忠诚。对于“反华洋人”来说,爱中国的中国人不值得信任,反华的中国人也不值得信任,只要你是亚洲脸就不值得信任,不过依然值得利用,用完了就可以扔了。
就像美国遣返上万要求“政治庇护”的华人一样,这些华人都曾为了向“反华洋人”献忠诚而编造了大量自己被祖国迫害的谎言,用以申请难民绿卡和福利,对中国及海外华人形象造成了难以消除的破坏,结果却被始乱终弃。所以如果有华人认为“出国就应该反华,否则就应该回国”的,其实是一种难民思维,而不是移民思维。
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移民同时爱两个国家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美国犹太人就同时热爱美国和以色列两个国家,非洲黑人可以同时热爱美国和自己在非洲的祖国两个国家,在新西兰的印度移民、澳大利亚或英国移民,也几乎不大可能反祖国。他们可以同时爱两个国家,为什么我们华人就必须在“爱新西兰”和“爱中国”之间二选一?这是不是种族歧视?在全球化时代非要把新西兰和中国两个友好国家对立起来,这是不是冷战思维?
注:美国脱口秀主持人Trevor Noah在回应法国大使的来信时质疑,法国足球国家队黑人球星为何不能同时是非洲人和法国人?
海外华人是模范少数民族,大多数好好学习、辛勤工作,没给新西兰治安添乱,极少偷懒吃福利,并积极利用在中国的人脉关系为新西兰商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只是因为参政议政少了点,就被一些“反华洋人”和“反华华人”指着鼻子骂“渗透势力”。政治献金属于参政权的一部分,和投票权一样,是新西兰华人坦荡荡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人权。任何对其妖魔化的言行,华人都可以且应当坚决对其说不。
此外,跟中国交个朋友,国家就能“被中国的意识形态颠覆了”吗?显然有此担忧的人,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没有足够的制度自信啊。
- 完 -

喜欢文章,给个赞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