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置顶林伯虎,有趣有料还靠谱
第340期  |  本期58词  |  累计15004词
怕太长你不听
▸ “原始雨林”的“原始”用哪个词?
▸ 这个小雪人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为什么嫦娥登月和发现雪人能获得全人类的一致点赞?
今日晨读
00:43起词汇讲解  |  05:15起只听点评  |  12:01起原文朗读
Icy World 4 Billion Miles Away Looks Like a Snowman in New NASA Images
Scientists say with confidence that Ultima Thule long ago was “two completely separate objects that are now joined together.”
If it is indeed a pristine planetesimal, a building block of the planets, studying it will offer clues to how Earth and its neighbors formed.
原文:
https://www.nytimes.com/2019/01/02/science/ultima-thule-pictures-new-horizons.html?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340期微词卡
icy
['aɪ.si]  adj. 冰雪的
pristine
['prɪstiːn]  adj. 原始的;未经开发的
offer clues to
为……提供线索;帮助发现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offer clues to
重点词造句练习:
这批化石为恐龙的进化提供了线索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In 2018, China’s scientists outnumbered those of any other country.
这两天,在全世界的太空探索史上,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一件事情大家都已耳闻:中国的嫦娥四号代表人类首次登临月球远端。
关于外媒对中国这一壮举的报道,各位可以关注我们今天的《每日外刊摘要》。
但毕竟要周末了,来说一个欢脱的太空头条:
一个40亿英里外的小雪人,也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的又一个新发现,看得我既兴奋又温馨。
1
地球和它邻近的星球,比如月亮,甚至可能包括火星,它们的发家史都能从这个小雪人身上看出端倪。
这两天刷屏全世界的,就是下面这张图:
其实在这个小雪人照片出来之前,这几天的英美头条就已经在关注它背后这次太空探索计划,叫做New Horizons,中文译成“新视野”或“新地平线”。
这是一个2006年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它要去到的地方非常远:冥王星——远到之前我们对它的情况太不熟悉,都将它列入九大行星,现在已经被降格为矮行星了。
除了造访这位曾经的九阿哥,这个“新地平线”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去到一个叫做“柯伊伯带” ( Kuiper Belt ) 的地方。
这是哪?
这是在海王星和冥王星之间,一个有很多小行星和微行星扎堆的地方。
而且说起“微行星”,这些行星小时候的样子真的是很……杀马特。总之,你很难相信,等它们“长大”了,居然会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地球、火星这种规规矩矩的样子:
但这就是我们拐大老远专门去这里逛逛的原因:就因为柯伊伯带这片的星空很原生态,处于很多天体还没有长成行星的样子。对这些奇形怪状的天体的认识,就能帮助我们搞清楚,像地球在内很多行星是怎么形成的
这当中,科学家们特别瞄上了今天占据头条的这个小雪人,或者我应该这么说:
直到昨天,全世界还都不知道这东西是个雪人,只觉得它长得有点怪,看不太清楚——毕竟离地球太远了,有40亿英里
此前,人类最早是在2014年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小不点。刚好,我们不是派了这个“新地平线”探测器要去那一片吗?于是,从地球上给这个探测器发了指令:
这个妹子家伙我有兴趣,你去到那附近的时候踩一脚刹车,给我拍张照片发回来……
2
就在前些天,“新地平线”号总算是飞到了这个小不点旁边。
为了见这一面,它经历了13年飞行,飞过了41亿英里。(我折算了一下,相当于66亿公里,够往返月球9000趟了……)
现在,它离它,只有2200英里。
其实即便是这个距离也很吓人,隔了还是有3500多公里;而且关键这个“微行星”真的够微小,长度只有33公里。
这相当于什么?我给你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你从哈尔滨要拿个照相机拍清楚三亚的海滩……
但就这么难拍的画面,人家还是拍到了。
关键的难点在于:这是40亿英里外的一次拍摄。
为了专注于拍摄,这个探测器首先要关闭与地球上的一切通讯(这种失联的状态很磨人,你想想你男朋友电话一晚上打不通的时候);
然后,在拍摄数小时过后,探测器还要自主地将天线对准地球;
随后,它终于发出了一段15分钟的信号向地球报平安……
而且为了各位今天看到的这么小张照片,光是传回数据就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这倒真不怨网速慢(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速度是光速),主要还是因为距离远(41亿英里嘛)。
然后,地球人一开始拿到的图像质量,可以说非常非常烂,就像这样:
但即便是这种画质,还是足够第一时间登上《纽约时报》的头版。
当时这家报纸根据它的轮廓,说它长得像一个“保龄球瓶”。
新年第一天,就为了这拍照水平糊到实力单身的照片,NASA居然还开香槟庆祝。
他家还面向公众,从34000多条建议中给这个“保龄球瓶”征集到一个名字:
Ultima Thule
这是一个词典上都查不到的拉丁语,据说是源于中世纪地理书,表示“越过已知世界边界的无人之地”。
3
结果现在有意思了。
很模糊的照片是在12月31号收到的;然后分辨率更高、能看出是小雪人的照片是在1月1号完成的。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那位NASA科学家还幽了一默。
项目负责人Stern博士先给大家看模糊照片,说这是2018年我们能够看到的画面,就是这水平:
然后,给大家放出其实仅隔了一天时间的清晰图像,并表示,这是我们2019年的水平:
你看上面记者给这段新闻画面取的标题就够亮,叫“一天就能有这么大变化”。
是啊,昨天还说人家是保龄球,今天就摇身成了雪人。
这段视频也很乐呵,现在被人放到了网上:
4
现在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个“小雪人”其实就是一大一小两个球拼起来的——当然用更专业的说法叫做lobe,天文学上把它翻译叫做“瓣”——毕竟它们不是那么规则的圆。
而且既然之前给这小雪人取名叫 Ultima Thule,而且刚好有两“瓣”,于是科学家们说,干脆大的那一瓣叫做Ultima,小的那一就叫Thule。
而且现在从这张高清版的小雪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也还仅仅是冰山一角。目前,已经卖力奔跑了13年的“新地平线”号依然在源源不断地向地球发回数据,所有“写真”数据传回来,大概需要20个月。
而且这个回传过程也将一波三折。因为接下来很快太阳会运动到地球与探测器之间,所以之后两头间的通讯会被阻断,直到1月中旬才能恢复。
即便如此,这个探测器带给我们的更多惊喜依然值得期待:从2月开始,更高像素的图像将会传回地球,相信这个小雪人身上,还有更多冰雪奇缘值得期待
5
对了,最后要说说我们的探月。
这两天全球媒体关注的科技头条,除了美国人新发现的这个“小雪人”,其实还密切关心着中国的“嫦娥四号”,因为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留下自己的迹。
对于这一太空壮举,我看广大外媒不仅关注,而且点赞一片,甚至对我这种外媒阅读的老司机,看多了“逢中必反”的话题后,这位“嫦娥”简直就是其中的一股清流
所以我想,不管是中国的“嫦娥”,还是这里的“新地平线”,之所以它们能获得全人类无差别的点赞,关键还在于:这种空间探测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科学研究本身的价值,更不仅仅是国家利益,而是一种超越国界,能够代表全人类的视野和格局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探索月球有国家长远战略利益的考虑(比如以后为了能建基地、挖矿……),但是它更多体现的是人类向未知进发的勇气,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向茫茫宇宙展现的敬意
其实想想看,国家的概念存在了也不过几百年,而人类文明已经绵延数千年。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主要面向的不再是这个星球上的彼此,而是地球与其它星球间的关系时,今天所谓的民族关系、国家冲突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你的眼光只在一个岛上,那你看到的就只有本省人和外省人;
如果你的眼光只盯着一种文明,那你往往只会高估本族,轻贱异族;
如果你能面朝宇宙,回望地球,那你会觉得生在这个水汪汪的蓝色星球上,无论是哪,都是家园。
这篇新闻给我的启示就在于:
你抬头能看到的星空有多高远,你心中拥有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
我突然想问:你有没有跑很远,只为见见谁
欢迎留言
推荐阅读 | 霍金到底是不是伟大的科学家?
编辑 | wenyu   校对 | 校校   排版 | 丽莉剪辑 | Pzj
 - END - 
2019虎课新品 | 每日外刊摘要
365元(原价498元)/年
扫码立即订阅
每天从顶尖报刊选取5条国内未见的价值长文,编译提炼文章干货。一天一元钱,看遍天下事。
在下林伯虎
长按扫码加关注
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好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