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点关注,交个朋友
小土叨叨:老大学校放假,这几天带着他在外面玩,所以更新少一些。
今天这篇是之前就计划写的,本来只是想写《如果自己带应该怎么做》,没想到,大家关于选哪种模式的讨论很热烈,所以这篇分上下篇,上篇先讨论下产后带娃的4种模式的优劣。
缘起
先来个小投票,综合考虑下面这4种模式的难易程度、性价比,你最倾向于哪种?
我在微博发过类似的投票,是个多选还有其它选项,但大致看下来,选请月嫂和月子中心的人比较接近,余下的是自己带或者婆婆妈妈带。 
首先,不管怎么选,我们要自己有信心,不要慌,不要怕,产褥期不是废人,不是只能一直躺着,不是不能碰水,不能抱宝宝,只是特殊时期,需要比正常人多一些休息,不要太劳累就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这几种模式的优劣。
A 婆婆或妈妈带
这种模式其实细分一下是1 婆婆带 2 妈妈带 3 婆婆妈妈一起带。
第1种 婆婆带,其实是难度最高的,婆媳矛盾是千古难题,平时没有相互熟悉和了解,上来就在“月子”这种最复杂的局面下相逢,没有多少人能hold住的。 
第2种 妈妈带相对来说好一点,毕竟母女的矛盾处理起来比婆媳容易一些。
第3种  婆婆妈妈一起带会有个缓冲,不过家里人多,主意多,有时候也是会比较乱一点。
虽然婆婆妈妈可能有点经验,不过那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了,观念上会有不少冲突,加上老人家也都上了年纪,照顾新生儿可能力不从心。
综合下来,还是建议尽量规避这种情况,可以让老人帮忙料理家务,孩子的事情还是自己做主。
如果真的选择这种模式,妈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一定要提前做好老公的思想工作,争取老公多参与,全家要提前商量好,孩子问题上,谁的意见为主,如何分工。
B 请月嫂
月嫂是比较多人的选择,很多家庭对带孩子没有概念,通过月嫂来学习和缓冲,也缓解家庭矛盾,有个有经验的人在场,心理也会安稳点。
遇到好的月嫂,确实能够很有帮助,不少人说月嫂走的时候,感觉像失恋。
不过,月嫂市场也是良莠不齐,有的没培训几天就上岗了,还漫天要价,还有人月子里被月嫂气到抑郁......
好的月嫂是看机缘的,上次从评论里面整理了一下月嫂的大致费用。
选月嫂,不要太轻信中介的评级,试试通过具体提问来面试月嫂,看她具体会如何做。最好是从朋友的推荐里面找,别人用过,有真实口碑,不容易遇雷。
不少月嫂、月子中心的宣传亮点是“月子餐”,其实产妇的饭不需要变出花,注意营养搭配,稍微清淡点就好,这是一个比较优质的钟点工就能够胜任的事。
找个好月嫂,难度是很高的,就算是熟人推荐的,档期可能也没那么凑巧。
但如果目标是找一个好的钟点工就可以了,能做饭,能做家务,那难度一下子就低了。
C 去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是个被创造出来的需求,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是很多人所推崇的。
根据大家的评论,统计了一下月子中心的价格,大致是这样的:
吃喝不愁,不用干活,有人伺候,可以安心做女王,也没有家庭矛盾......
这样的日子确实舒服,如果是几万花下去眼睛不带眨的土豪,自然不用纠结。
但如果条件不足,还在纠结,我希望下面这段能给你一些参考。
调查显示,月子中心的费用甚至超过了不少人3个月甚至半年的工资
出现新的服务形式固然是好事情,但是极速涨价的背后,其实少不了营销发挥的作用,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月子很重要,花多少钱都值得”,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却可能夸大了月子的重要性,低估了后期带孩子的难度。
我不是宣扬要省钱,产后不是省钱的时候,相比于情绪、家庭的和睦、身体的恢复,钱是不值得省的。
我想说的是,资源有限的妈妈,不必急于月子里就“把牌打光”。
养娃是持久战,不是说养一个月就结束的,月子里的小孩毕竟睡眠时间长,出了月子,白天开始要玩、要人陪、要抱了,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大部分人的感受是出了月子更比月子里更难带。
尝试从一年的角度去做规划,考虑到产假结束之后的安排,花钱均衡一点,可能经济上会更宽裕,整体状态更好。
打个比方说,如果花了六七万住了月子中心,后面不好意思再花大钱了,家务什么都得自己来,或者依赖老人。从被当成女王一下子变成女仆,落差太大。那不如用这一个月的钱,拿来请半年住家阿姨,做饭,洗衣,家务都有人负责,还可以添置些好用的电器。
我们平常买东西可能为了400还是200纠结,但是对于8万还是7万8可能反而不那么敏感。
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如果真的投入去月子中心的费用,或者这个费用等量的工作时间,去做学习和准备,带孩子不会很难。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评论,大家可以看着玩:

这就像买包,丰俭由人,奢侈品和必需品是不同的,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当然好,但没有也不需要那么遗憾。 
D 自己和老公带(配钟点工)
我那天在微博写可以靠自己的时候,就被怼了。
说实话看到这个评论,还是挺震惊的,感觉下笔很艰难啊 。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还能自己带,估计也是被这种传统观念给吓到了,以为月子里面都是废人。
当然我因为有公婆帮忙做饭,照顾老大,算不上完全自己带,但本身追求连家务也要自己干,没有必要,也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
我想说的是,产后修复肯定需要时间,但也不至于要那么草木皆兵,我们得对自己有信心。
这是我产后10天时候拍的:
如果是剖腹产,恢复期更长一些,安排上可能也有不同。
我生老二的时候,最初2天是在医院,老公请假陪着。
第三天到家后,就下地了,平常公婆帮忙做饭,搭把手,白天是我来照顾宝宝,宝宝睡觉,我就跟着休息,醒来时候,喂奶、换尿片、抱娃玩,哄睡什么的也基本都是自己来。晚上就是老公帮手。
说实话,活动量、工作量,都比生老大的时候大,但恢复得却更好,我想这和几方面因素有关系:
A 生产过程:二胎时候无痛上得比较早,整个产程比较舒适,身心没有受重创。
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写的: 
两次生产的流水账
B 撕裂情况:头胎是侧切,二胎是自然撕裂,头胎的时候坐着就像是上刑,到了满月的时候都还痛感明显,二胎出院之后就基本没有太明显感觉了。这点其实挺关键,因为一天要坐着喂奶的时间不少,如果每次都很痛苦,会很有压力。
C 产后生活规划:适当的活动,没有卧床,照常洗头,时常出门。
D 心态的变化:带娃比较有经验,心理比较有安全感,不觉得自己那么虚弱,不像头胎那么焦虑。
E 家庭氛围:家人经过了磨合,相互配合比较好,也比较有经验了,氛围比较轻松。
国外的家庭大部分也是这样的,如果是这种模式,请别过于担忧,要有信心。 
小结
综合下来,我觉得:
如果家人不太给力,缺乏经验,可以考虑一个好的月嫂。
如果预算充裕,可以考虑月子中心。
如果有经验,预算有限,可以自己和老公作为主力,提前储备知识,发挥好老公的的作用,准备好各种常用的物品,然后找阿姨帮忙做饭,做家务,是比较经济实惠的方式。
下篇,会具体写一些自己带做法上的细节,比如: 
孕期准备: 储备育儿知识,孕期记得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物品储备:准备好待产包,关注帮助自己节省体力的工具。
知识储备:了解基本概念,比如黄疸,生长曲线,睡眠知识,拍嗝,含乳技巧,换尿不湿,做抚触等等。
心理准备:搜一下产后抑郁量表,如果情绪不好,及时自查自救,找心理咨询师或者就医。和有过孩子的闺蜜联系好,让她多来看看你。产后情绪会波动比较大,有朋友聊聊会好很多。
......
今天就讨论到这里了,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情况。
2018也就剩2天了,2019你有什么样的心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