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学校搬出来自己住已经有五个月了。
最初是嫌弃宿舍的四人间总是充斥着腐朽一般的烟味和泡面味,还有协调不来的舍友的作息时间,一到大四我就借着实习的名义搬出来住。
我一直是自诩为可以享受孤独的人,大学四年我独自在图书馆待着的时间恐怕比在宿舍待着的时间还多。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海底捞,这些在别人看来绝对不会尝试的事情我都做过。在我眼里这些孤独都是在为我的独立而加冕,而我一直很享受这个过程。
但是就在刚刚,合租的室友过来敲门跟我说:“ 票票,这个月你带人回家是不是有点太频繁了?还是节制一点吧。”
他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我也跟着笑了笑。
苦笑的那种笑。
可乐是除了室友之外第一个察觉到我状态不对劲的人。
他是我在上个公司交到的朋友,现在还在上学,住在学校宿舍。
在第三次拒绝了今晚来我家陪我睡觉之后,他说:“老哥最近怎么回事,跟对象吵架了?”
事实上他也知道,我跟异地恋对象已经在一起了七年,彼此比电子宠物还忠诚,根本不可能吵架。
我翻了翻跟聊天记录,这个月我光叫他吃火锅就叫了九次,让他来我家陪我睡觉六次,大晚上让他陪我打王者荣耀十八次。
由于有在上一家公司一起吐槽老板的友谊在,我们关系的确很好,在我需要人陪的时候他永远是我的第一选择。
每次他加班加得太晚,或者跟朋友出去吃饭离学校太远回不去的时候,我都会开心的让他来我这里睡,我们可以躺在沙发上聊天聊到眼皮睁不开,然后睡到第二天中午一起点外卖。
在他眼里我可能是不好打交道的那种人,高冷、孤傲、做什么都雷厉风行。
他曾经跟我说,在跟我不熟的时候会觉得特别怕我,也不敢跟我走得特别近,因为总是感觉像我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朋友”。
但是当我搬出来自己住了之后,找他来陪我的需求直线上升。每次我都让他把那台switch带着,我们俩可以一起打游戏互相骂脏话。
有一天晚上他靠在我的身上,感叹着我们俩之间不可思议的友谊。
他说,怎么都没想到我们在几个月之内就发展成了可以靠在彼此身上睡觉的好朋友。
我说,还不是因为我需要你的SWITCH。
可乐转过头来说,不,是因为你需要我。
我说,好吧。算是默认了,心想这个小子怎么会比我还了解我自己。
后来我才知道,人在需要陪伴的时候,身边的所有人都会察觉到他的变化,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曾经的我不是这样的。
高三的时候,每天晚上十点晚自习结束后,校门口全是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
有端着宵夜的,有开着轿车的,有穿着睡衣骑着电动车的,总是会在狭小的学校门口乱成一团。
而我就会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过所有的黄色车灯,找一个没人的十字路口发呆。
小镇里的马路,一到晚上总是会特别安静。
我站在十字路口的正中间,周围除了路灯什么都没有。
把自行车扔在一旁,我就这么席地而坐。
那是我最自在的时候。
喜欢一个人待着的我并没有觉得多难受,反而当同龄人都忙着热闹的时候,我十分庆幸能得到并享受孤独。
上了大学之后,这种状态也一直陪着我。
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自习,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完成小组的课堂展示。
不抗拒社交,但大多时候独处的大学生活似乎也过得不错。不用考虑合群之后,我拥有了高度的自由和独立能力。
于是我能够说走就走,说做就做。
大二考期的时候,看着周围堆起来的课本和图书馆拥挤的空气,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去试试骑行吧。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查好了攻略,定好了车票。三天后最后一科考试刚结束我就出发,目的地是青海。
我在当地租了辆自行车,绕着青海湖骑了一圈,花了整整四天。
偶尔跟路上其他来骑行的人打个招呼,互相加个油,大多时候还是自己一个人,有一脚没一脚地蹬着踏板。
骑累了就把车扔到一边,坐在马路牙子上对着青海湖发呆。
四周无比安静,我觉得似乎回到了高中,一个人坐在十字路口中间。
最后一天我回到起点还车,看着运动软件里那个用了四天时间绕着青海湖画出来的圆,我发了个朋友圈。
配文是龙应台的话: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一直不习惯宿舍集体生活的我,到了大四终于如愿以偿,搬出来自己住了。
在自如上找了一套三环内的房子,两居室,地铁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公司,室友跟我有着相同的性取向和类似的作息,再也不用忍受宿舍四人间的吵闹和十一点就停的热水,简直完美。
按理说我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之后,应该会变得更自在,更享受生活。
但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搬出来的第一个月,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敷面膜、打游戏,关了灯就立刻能睡觉,无比自由。
但是第二个月,因为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的失眠也越来越严重,入睡时间从12点推迟到了凌晨6点。
每次深夜睡不着的时候,跟别人接触的渴望总是会越来越强烈。
希望有个人陪我说说话,甚至都不说话也行,让我感受到有人在我身边,别让我一个人看到天亮的曙光就好了。
于是我开始频繁地邀请朋友来家里玩,打游戏看电影聊八卦做什么都行。
我总是说,你想打游戏我就陪你打,你想写论文我就帮你找资料,你想做饭我就去买菜,随便你做什么,只要能来我家陪陪我就好了。
可能在我的朋友们眼里,每次都是来我家,让我陪他们玩。
但是在我眼里,是他们在陪我。
直到室友委婉提醒我带人回家陪伴的次数有些过多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孤独好像的确有点太不忠诚了。
曾经享受独自坐在无人路口,想要疯狂逃离人群的那个人,如今却被凌晨五点的曙光打败得彻彻底底。
真正打败我的是前几天。
我突然得了急性肠胃炎,疼到在跪在地上起不来。
大脑快速转动,我开始考虑现在应该怎么办:
直接去医院的话太贵了,在学校的医务室看病才能有80%的报销,到了学校之后还可以让医务室把我转诊到附近的大医院去挂点滴;
坐车肯定不行,一晃一晃的容易吐出来,而且当时是工作日晚高峰,万一堵车就麻烦了,还是挤一挤地铁吧;
到医院之后可能不收现金,我得带点现金和银行卡在身上,瓶装矿泉水和保温杯都得带上,学生证身份证也拿着以防万一……
考虑完这些之后,我开始准备动身去地铁站,然后才发现自己根本疼到动不了。
跟自己的身体僵持了一段时间,我还是拿起手机叫了一个朋友来帮我。他到了之后二话不说就扶我去了家最近的医院。
最后在医院打点滴的时候,他还点外卖给我买了碗粥。
小麦粥,里面混了点南瓜丝,比平时自己去喝的时候好喝一百倍。
从来都是独处的我还是不习惯被人照顾,固执地接过碗一定要自己喝。
我瞥了眼包装袋上的快递单,备注那栏里写着:有病人在打点滴,嘴里苦,粥里麻烦加点糖。
“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从高中起我就把叔本华的这句话奉为圭臬。
但现在我才开始思考,如果世界上只有“孤独”和“庸俗”的二元论,那我们应该追求的到底是孤独,还是不庸俗。
就像之前执着于孤独的我,享受的到底是一个人的感觉,或者只是满足于逃离人群的不庸俗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陪伴”这个词,是会伴随着很多羞耻感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寻求陪伴”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陪伴”本该是一个无比温暖的词,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一个人,愿意把他最宝贵的东西送给你——时间。
那碗粥让我突然明白,当你需要陪伴的时候,根本不必因为自己的羞耻感而去抗拒。
再享受孤独的人也可以有需要陪伴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所以最后,我打完点滴退烧后,在朋友的搀扶下回到我的出租屋。
我躺在床上,全身无力,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他照顾我到深夜,帮我盖好被子之后,我催他早点回家。
他犹豫了一下,带着试探的口吻对我说:“要不我还是留下照顾你吧,你需要我。”
推辞的话差点脱口而出,但我还是犹豫了会,然后对他说:
“好,那你再陪我会儿吧。”
自诩能够享受孤独的人终于还是选择了陪伴,但我并不觉得我输了。
相反,我觉得很甜。
跟那碗南瓜粥里多加了几勺糖一样那么甜。
往期推荐
(点击下图即可看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