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经济,这对于过去一年在港股上市的“科技独角兽”来说,是最恰当的形容。
20179月至20189月,港股恰好上市了十只“科技独角兽”。其中包括千亿市值的小米、美团;也有“三马”加持的众安保险;有腾讯重金投入的易鑫集团、阅文集团;也有一时风光无限的明星映客。
短短几年,他们从天而降,是一级市场热捧的明星。上市之时,IPO份额也是少则几十倍超额认购,多则几百倍,一股难求。然而,上市之后他们却一落千丈,好像大家幡然醒悟,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原来他们头上的角是假的!
这十只“科技独角兽”,截至20181224日,平均跌幅达46.2%跌幅最大的易鑫集团,竟然在12个月里狂泄76.2%,不知大股东腾讯作何感想,也不知当初超额认购560倍的群众如今过的如何。
看看当初IPO时的基石投资人,都是知名机构。但算算上面的年化跌幅,没有一个小于30%的。到底为啥会这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上市的估值太高了。就算是金子也不能卖1亿1盎司不是?更何况,这里有几个金子可真不好说。
不少PE管理人很赚钱,但人家可没告诉你,赚的是2%的管理费。至于LP赚不赚钱,那要看造化了。我们统计了以上十只“科技独角兽”最后一轮投资人的投资收益,这其中只有猎聘一家的年化回报超过了理财收益。也就是说以上十只“科技独角兽”的最后一轮投资人,竟然90%没有跑赢理财收益,其中有70%还是亏损的!要知道,这里面可全是知名机构。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我们这轮融完马上要去香港上市了”的时候,别忘了他们这个套路。
其实,美股独角兽也一样。比如搜狗,IPO价格13美元,现在5.26美元,下跌59.5%。还有我们分析过的朴新教育,IPO价格17美元,现在5.85美元,下跌65.6%。丝毫不比港股的独角兽毒性低。
千万别迷信知名机构。仔细观察了一下上面的列表,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算是最惨的。
  • 平安好医生基石投资,7个月亏损48.9%
  • 雷蛇基石投资,12个月亏损72.9%
  • 小米最后一轮融资,几个亿,4年没赚钱,年化IRR-3.6%
估计他们没有员工强制跟投,否则裤子要亏没了。
千万别迷信腾讯易鑫的第一大机构股东是腾讯,搜狗也是。这不并妨碍他们一个下跌76.2%,一个下跌59.5%
股东里有腾讯固然是好事,然而腾讯的投资也决不是灵丹妙药。打铁还需自身硬。腾讯的存在,往往只起到了让企业过分自信,以及过分拉高估值的作用。
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千万别迷信IPO路演时投行的忽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