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段子手李铁根在微博上贴出了《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里的一则内容,并调侃,“李阿姨你怎么了李阿姨!!!”
书本中的反面角色李阿姨对小男孩说,“小军,你又长高了,你脱下裤子让李阿姨看一下,你的阴茎是不是也长大了。”
这条“开车”微博因为李阿姨对性器官的直白称呼迅速传播开来,无数网友点赞转发,评论中到处都是不堪入目的调侃戏谑。
结果呢,不堪舆论压力的轰炸,学校决定回收课本。
其实,这本让家长畏之如虎的书并不是什么“黄色书籍”,而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的专业儿童性教育书籍,全名叫做《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无良段子手为了流量断章取义,打开原书一看,这个片段的本意其实是在教育孩子,拒绝让熟人触碰隐私部位。
国内对儿童的性教育一直遮遮掩掩,教材上好不容易有点进步,却被保守的舆论和家长一夜打回解放前。
而美国对儿童的性教育开始得非常早——
哪儿用等到孩子会认字啊,只要能握住笔乱涂乱画,就有专业且有趣的教材给他们使用了。
最近,我偶然发现一本非常有趣的涂色书,让孩子边涂色边掌握性教育知识。
这是由美国东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布罗迪医学院(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Brody School of Medicine)出版的,供儿童和家长共同完成的性教育画册&读本:My Body is MINE.
△涂色本封面
布罗迪医学院是美国家庭医学的领导者,根据2017年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报告,布罗迪在北卡罗来纳州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第二。
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这本填涂画册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带着孩子一起边玩边学吧!
下面分享下,我如何给孩子使用这本画册。
首先,画册给孩子建立起“身体”的概念。让孩子在涂色的过程中慢慢领悟:
“你有自己身体,动物们也有各自的身体,大家的身体各不相同。”
孩子们明白身体是什么之后,又逐渐引入“隐私部位”以及“隐私部位不可让人触碰”的概念。
“你的身体由许多部位构成,每个部位都独一无二,有些呢,属于隐私部位……隐私部位有一条规则——不可让人触摸。”
小孩子都很认真,我周围就有性教育开始得比较早且比较成功的案例——小姑娘把粑粑拉裤子里了,她爸着急给她换,结果被她呼了一巴掌,“妈妈说小裤子遮住的地方不可以给人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画册里面贴心地给小孩子讲解了例外的情况:
“小时候,我们需要大人帮忙洗澡、上厕所,这样才不会把自己变得臭臭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例外哦。”
“身体不舒服以及体检时,医生和护士可能需要触碰我们的隐私部位,这种情况也没问题。”
为了避免有人以照顾和检查身体为名,侵犯孩子,画册还告诉他们,“这都不是秘密,都可以对别人讲的哦。”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他人有肢体接触,画册教孩子们区分good touch(好的触摸)和bad touch(坏的触摸)
“有些触摸是好的,就像我们去抚摸小狗、跟朋友们击掌;有的触摸是坏的,比如打人。坏的触摸让你觉得难过、生气、害怕以及困惑。”
学会区分好的触摸和坏的触摸后,画册进一步鼓励孩子,要对坏的触摸勇敢说不。
“如果有人触摸你的隐私部位,或者抚摸你、让你觉得不舒服,你应该告诉他们,让他们住手。”
“就算摸你的人个头比你大,甚至是你认识的人,或者是大人,哪怕他们看上去很友好,也不可以。”
不得不说,这本画册真的超级棒——它还试着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遭遇“坏的触摸”后的情绪问题。
“假如有人触摸你的隐私部位,弄伤了你,或者抚摸你,让你觉得不舒服,那种感觉可能不好受——你会觉得生气、难过、害怕、不知所措。你有过这样的时刻吗?”
△表情启蒙包
“不过,就算遭遇坏的触摸也不必难过——我们要做一个有安全意识的孩子,被触摸不是秘密,勇敢告诉你信赖的大人!”
而什么是“安全意识”,谁又是“值得信赖的大人”呢?画册讲得很详细。
“有安全意识的孩子,在被别人触摸隐私部位后,会告诉家长或者其他值得信赖的大人。”
“值得信赖的大人就是可以保护你的成年人,妈妈、爸爸、阿姨、叔叔、爷爷奶奶,还有老师、邻居、朋友的爸爸妈妈等,都是可以信赖的人。
接下来,画册将“值得信赖的大人”从书本上引入现实,“画出你家的位置,想想你家周围哪里可以找到值得信赖的大人?”
画册的末尾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小细节:
“我的名字叫××,这是我的安全意识手册,这本书是××送给我的。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跟ta讲,ta会保护我,是值得我信赖的人。”
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这句极具仪式感、宣誓一般的小句子,得以加深。他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被爱着、被保护着的。
这本出自名校的儿童性教育填涂画册,除了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色彩搭配能力,对审美的锻炼也是杠杠的。
这本填涂画册,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性教育”就可以免费下载哦!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好好保护自己,快乐无忧地成长!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