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年的12月17日,美国国会正式宣布废除《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1943年至今,刚好整整75年过去了。
近期,美国当地一些华人议员和华裔社团相继举办公开活动纪念这一法案废止,呼吁铭记历史,反对歧视。更不是有不少组织提出将12月17日定为“排华废除法案”纪念日的议案。这一提议得到了不少响应和支持。 
旧金山市议员公开发言呼吁铭记历史
在美国近两年仇恨犯罪激增,以及仍然有华人支持排外政策的背景下,这样的号召显得非常及时。
《排华法案》的形成
从1848年开始,国人开始大批涌入美国,这一切主要源于“加州淘金热”。
当时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急需劳动力,一些美国商人随即跑到中国招工。1849年,就有325名中国人来到美国西部。仅两年后,到美国的中国劳工就在1851年增加到2716人。等到60年代,美国开始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又到中国大举招募华工。到1880年,美国境内的华人总数飙升到10万人。
可也是在华人急速增加的这30多年间,美国人对华人的态度很快就从热烈欢迎,转向排斥歧视。
比如在加州,随着淘金越来越困难。慢慢的就有不少白人矿工抱怨起来,他们认为是华工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财富。1849年,美国发生了历史记录中第一起有组织的排华事件——“图卢穆恩暴动”,60多名华工被白人矿工自发赶出营地。
此后多年,华人工人遭到袭击逐渐变多。1862年,有华侨组织向加州议会申诉,称有88名华侨在工作期间被杀害。等到19世纪60年代末太平洋铁路通车后,更大矛盾来了——因为修铁路抵达北美的华人工人们涌入了社会,他们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和白人工人、以及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一起竞争各类工作岗位。
特殊的历史和国家背景使得当时华人工人与美国工人产生了巨大差别——华人工人可以承受比一般美国工人更低的工资、更少的福利,同时大多数没有任何“权利意识”。
在经济上行,紧缺劳动力的时候,有这样的群体自然是好事。但当时的美国经济偏偏不是那么好。1857年、1866年、1873年等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爆发一次的经济危机,造成社会整体失业率上升。相对于其他族群来说,华人并不善于沟通,而且人数不少。于是,歧视和排斥就产生了。
华人劳工就成了当地人的“眼中钉”,很多白人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机会被华人抢了。
反映1880年代华人被美国驱逐的插画
这种情况下,从1852年到1882年之间,美国各地陆续开始出台排华规定。有点地方对华人额外征税,有的地方禁止华人拥有土地。随着矛盾不断激化,从1878年开始,美国西部和南部议员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排华议案,要求全面限制中国人入境美国。
最终,在美国民间的巨大诉求压力下,支持排华的议员在国会中占了上风,1882年国会终于以参议院20票对15票、众议院167票对66票的支持与反对比例,通过了《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法案规定:10年内禁止华人劳工进入美国(不包括商人、教师、学生、旅行者和外交人员),并禁止所有华人移民入籍美国。
同属北美地区的加拿大,也几乎在相同时段里开始了“排华运动”。
1907年数千白人打砸温哥华唐人街
1872年,加拿大BC省开始出现排华现象。1879年,BC省长要求众议院限制华人移民,提出华工薪资应该比当地白人低,而且提交报告不断促使联邦通过反华法案。还有种族主义者要求加拿大当局禁止华人妇女入境,以免华人人口超过白人。温哥华市政府在1886至1947年间,通过多项对华人不公义的法律条例,比如禁止华人企业主聘用白人员工等,以凸显白人“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
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后,全美很多地方对华人的敌意达到顶峰。1887年5月,加州圣何塞市针对华人的敌意升级至顶峰,当时有3000多华人创业、居住的市中心街区“市场大街中国城”(the Market Street Chinatown)被美国人纵火焚毁。
1887年5月4日,圣何塞市市场大街中国城被纵火焚毁(图源:History San Jose)
据统计,从1850年到1906年,美国全境爆发了近200次驱赶华人的事件,数不清的华人被逐出家园,被暴力驱赶,被塞上火车、轮船、木筏,被迫离开城镇,甚至被杀害。比如1885年在怀俄明州的石泉煤矿,150名白人矿工公然闯入唐人街开枪,杀害28名华人,这一案件当时震惊全美。
《排华法案》被废除
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记录,《排华法案》实施后,1884年仅有279名中国人入境美国。1885年骤降到22人,1887年仅10个中国人入境,到了1892年,整整一年,合法渠道中,没有一个中国人入境美国。1892年,美国国会立法把所有的排华法案都延长了十年,且新增了许多歧视华人的条款。1902年,国会再度立法延长所有排华法案十年。1904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将《排华法案》的有效期限无限期延长。没有人知道,北美抵制华人的“行为”会何时结束,似乎当时的大多数人也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对。毕竟,那个年代的人们并不理解平等与包容。
幸好,时代的进步带来了改变。尽管,这种进步的代价很惨痛。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地种族主义的“时髦”风潮终于渐渐落幕。直到1943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终于签订了后来被称为“排华废除法案”的《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正式宣布废除《排华法案》。
在废除法案之前,美国政府曾多次修改移民政策,但每一次修改只是在继续强化对华人,甚至整个亚裔群体的歧视。比如,根据1921年的《移民法》,美国每年的移民限额为35.8万人,其中约20万人分给西北欧国家,15.5万人给东南欧国家,只有剩下的数千个名额,才能分配给没有规定禁止入境美国的非洲和亚洲国家。
总结起来,美国在1943年废除排华法案,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种族主义”带来的危害。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到处宣扬和实践的“高贵的纯种雅利安人”政策,让“种族主义”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美国的《排华法案》失去了最关键的“理论基础”。
第二,结束战争的客观需求。在惨烈的二战中,中国是美国、加拿大的盟友,也是战争中重要的参与者。自从美国与日本交恶之后,美国国会就开始有议员利用“对美国作战有利”等理由,开始渐渐游说国会废除《排华法案》,从而“纠正历史的错误”。
1943年《麦诺森法案》实行后,华人虽然得以移民美国,但是仍然有严格的数额限制,当时每年只有105个入境名额,随后又花了很多年才慢慢放宽。而且法案也不承认华人在美国的财产所有权。
在加拿大这边,将华人移民纳入加国多元文化体系也经历了很久。1962年,“优等民族制度”被加拿大联邦政府取消,代之移民平等的教育与技术培训。1967年出台《加拿大移民法》,从法律上取消种族歧视。1971年,联邦政府宣布加拿大为“双语暨多元文化国家”。1988年,《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案》(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面世,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法案不仅承认各族裔的合法性,也帮助推进了加拿大少数族裔平权的进程。
排挤和歧视的阴影犹在
《排华法案》废止后,受迫害多年的华人依旧心有余悸。1948年之前,加利福尼亚州仍然有法律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而且加州禁止政府与公司雇用华人的条款,到1952年才废除。直到1965年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案》,才陆续有大量中国移民入境美国。
可以这么说,“排华”的阴影,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消除。
尽管《排华法案》的重要部分已经是75年的老黄历了,但《美国法典》第8号的第7章仍旧以“排华”(Exclusion of Chinese)字样开头,整部法典的15个章节中,第7章是惟一一个完全“针对”某个特定国籍或族群的章节。
还有一点值得深思,201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对《排华法案》做出一致决议,但并非媒体解读的“道歉”。美国媒体的新闻标题和正文中,都引用了国会对外声明的regret(遗憾)而不是apology(道歉)。据说这是为了让决议通过两党的一致认同,而做出的妥协。而遗憾和道歉之间的态度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CNN当时的新闻报道
相比起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上任后,已经向各类群体正式道歉5次,真正把多元、包容的加拿大价值观落到了实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合法的歧视华人也仅仅只结束了75年。如今,所以说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移民政策,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群众基础”。只是让人吃惊的,是不少华人支持特朗普这类排外的限制令。
他们当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特朗普竞选开始就由华人发起成立的“华裔北美特朗普助选团”(CAFT, Chinese American For Trump)了。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这个群体有8000多人,甚至得到特朗普的“盖章认证”。
2016年6月,特朗普和CAFT团队合影
在美国华人群体特别关注几个议题中,包括教育、移民等,支持特朗普的华人都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更符合华人的利益。
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哈佛歧视亚裔案”中,很多华人反对“平权法案”(AA, Affirmative Action)。平权法案也被成为扶持行动,它采取的一些政策让各族裔能享有更公平的教育资源,比如大学入学时规定各种族配额及性别配额。但华人确认为,AA法案的实施,让亚裔成了最大受害者。因为亚洲人一直都有会考试的美名,AA法案规定的各族裔学生配额,让亚裔族群要以远高于其他族裔的分数才能进入顶尖大学。
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最后却成了反对一项帮助少数族裔群体的法案的主力。关键是,这项法案就是为了保障华人最珍视的教育、就业公平。
而且一直以来民主党都支持平权法案,这就又把部分华人推向支持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了。
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废除了一项鼓励大学招生时需要把种族纳入考虑的方针,立即得到包括华人在内的不少亚裔群体的支持和响应。
对于移民问题,不少特朗普华人支持者认为,大量的无证移民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对特朗普政府“小政府、低税收、低福利”的财政哲学简直是深感认同。就有华人称,“从经济承受力来讲,这么无限度去容纳移民的话,现在美国来讲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一般情况下,无证的移民并没有资格享受美国的社会福利,包括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粮食券等。不过假如无证移民在美国生下第二代,这些孩子将会成为美国公民,就有资格享用社会福利。
似乎可以这么理解,那些支持“限制移民”的华人更多的是在为“优质的”资源和福利被“消耗”而担忧,这也可以说是将近一百年的“排华史”遗留下来的阴影。
新一代亚裔的平权之路
西方有一句谚语:25岁你不是自由派的话,那你这个人没有心;35岁你不是保守派的话,那你这个人没有脑子。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特朗普支持者的年龄范围,他们大概在35-65岁之间,特别年轻的,和特别年老的都不太多。比如支持废除AA法案、支持特朗普限制移民政策的华人,大多数是已经为人父母的第一代移民。
典型的特朗普华裔支持者
虽然这些中生代发出的呼声很响,也很容易被关注,但并不代表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大多支持特朗普。美国大选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带头进行了一项多种族的政治民意调查(Collaborative Multi-racial Post-election Survey)。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大约25%的美籍华人支持特朗普。
调查还显示,虽然特朗普支持者并不是华人的大多数,甚至也不占中国移民的大多数,但他们非常有组织。他们有网页、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所以他们能见度较高。他们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大选期间的华裔北美川普助选团(CAFT)。
由于不少华裔在学业及事业上都取得成功,华裔在美国一直享有“模范少数族裔”之称。华裔移民相信美国梦,他们大部人非常看重和认同在经济上成功,能送孩子到好学校等朴素的价值。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认同“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一套,对社会福利的看法与较保守的共和党会比较接近。
在美国出生和成长的新一代亚裔,已经从父辈们“争夺资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在“哈佛亚裔歧视案”中,不少年轻的亚裔支持平权法案,并且在抗议现场和父辈们“对峙”。他们维护大学录取的族裔多元化,并支持哈佛维持多元化的招生政策。他们有许多人不愿意被不公平地用作废除“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棋子,一些年轻亚裔还举着“华裔美国人不是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工具”的标语。
而且最终的调查也显示,至少有64%的华人仍然支持平权法案。也就是说,大多数华人其实很清楚,平权法案的实施,起码能够制衡极端的种族主义,呼吁多元文化的融合,取消这一法案反而会助长“白人至上”的风气。 
虽然亚裔美国人的数量从2000年到2015年增加了72%,并且还在继续增加,并且有望在2055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但一百多年的“排外历史”带来的影响,很难在这么短时间里完全消除。
庆幸的是,新一代的亚裔已经看到了父辈们不断追求成为“模范少数族裔”的狭隘。在美国移民政策风向不断转换的这些年里,任何一个外来的“少数族群”都可能遭到排挤。不管怎么抗争,支持排外肯定都是最坏的选择。


线索爆料:[email protected]
我们安省移民留学交流群已经开启
入群方式:
转发我们公号文章,并将朋友圈截图发送给我们小编个人微信
加拿大必读小编个人微信(ID:yiqijianada
通过人工验证后,即可加入我们的交流群哦~
你还可以关注这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