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习惯是起床后便开窗通风,进入冬天,因为怕冷索性不开窗,但您知道吗?何时开窗、开不开窗关乎你的健康与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每年因此致命的约430万人。研究显示,室内密闭空间里污染物的浓度是室外大气污染物浓度的7~20倍,必须引起重视并尽量规避风险。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高出室外污染5~10倍。另有相关资料报道,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要比全年的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以呼吸道疾病居多。
在冬季,人们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时间久了,室内空气就会受到严重污染,使人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适当地开窗通风也是很必要的。
冬季开窗的好处
1.消灭致病因子
温暖、光照差、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很适于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人体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美国一家医院研究证实,居室内通风差、湿度低,最利于甲型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因子的传播。
通过开窗换气,一方面可以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单位空间内的致病因子浓度,减弱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力。
2.获得较多的空气维生素
空气中的负离子能够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被誉为空气维生素。
这种负离子在山林、海滨地区含量较多,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大约含2500个。就同样单位体积的空气而言,农村田野中负离子含量约1000个,城镇户外约600个,现代化建筑物内约300个,而密闭的室内只有几十个。通过开窗换气,能够把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引到屋里来,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冬季开窗五大误区
冬天每天都需要开窗,但冬季开窗通风有五大误区,看看你开窗开对了吗?
错误一:嫌冷不开窗
正确做法:再冷也要开
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要呼出22升二氧化碳,如果通风不良,这些二氧化碳就会集聚在室内。开窗通风可以使人获得较多的"空气维生素",也就是负离子,增加人的寿命。
开窗次数并非越多越好,一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基本就能够维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了。
错误二:一早一晚开窗
正确做法: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开
很多人习惯早晨上班前开窗和晚上回来开窗。然而,据研究测试,城市里空气污染高峰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此时最不适宜开窗。而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则是空气相对清洁的时段,建议大家在此时间段多开窗。
错误三:炒菜时才开窗
正确做法:只要用炉灶就要开
有些朋友只在炒菜时使用油烟机或者开窗,在烧水炖汤时却不用会这样做。然而,即使只是烧水,燃气的废气也很容易在厨房聚集并扩散到室内其他地方。因此在使用燃气时,无论烹饪什么都要开窗或用油烟机。
错误四:睡觉不开窗
正确做法:可适当开条缝
冬天睡觉时,很多人总喜欢关门闭窗,以免受寒着凉。实际上,冬季睡觉时窗户要尽量开条缝,但要避免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生病或遇到大风、大雨时则不宜开窗。
错误五:开窗时间一样
正确做法:根据天气来决定开窗时间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通风的选择也有不同。雨雪天污染物得到清洗,刮风时污染物易散发,这种雨雪天气下的空气质量较高,可以适当多开窗。但在阴天里,由地面返上来的逆温长时间不消,污染物也就难以消散,甚至发生光化学烟雾,这时就不宜再开窗和到室外活动。
改善空气质量,还应这样做
面对冬季室内污染物的多样化和严重性,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建议:
五个方法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1.家里可摆放一些清除甲醛等化学物质的花草,如吊兰和虎尾兰等
2.室内干燥会加重扬尘,可以洒水或用加湿器调节
3.蒙上过滤网再开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冬天常关闭门窗不利于室内空气净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窗户蒙上一层专用滤网(可根据室外环境确定过滤网的孔隙大小),阻挡室外大部分污染物,然后开窗通风。
4.厨房和厕所必须及时排风
5.室内放一些绿色植物
1
客厅一般是室内最大的地方,可选择比较大的植物放在墙边,像龟背竹、虎皮兰、发财树、君子兰、仙客来、富贵竹都可以放大厅。
2
餐厅一般选择富贵竹等小型观叶植物,不宜选松柏,它散发出的香味对肠胃有刺激性,会影响食欲。
3
卧室可以放有助于睡眠的植物,一至两盆即可,君子兰、黄金葛、文竹等可以帮助人体放松,兰花和百合太香,会让人兴奋而不易入睡。
专家提醒,在城市里,日出前后与傍晚是两个污染高峰,此时不宜开窗,否则影响健康。
看完转发给朋友们,冬天再冷也要记得开窗透透气哦~
广告微信NYC550
小编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谢谢!微信或QQ;120088192
美国纽约信息平台
北美最火 微信号:NYC886

点击上图扫一扫轻松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