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瓜瓜
宫崎骏在1988年执导的动画电影《龙猫》明天就要重新上映了。
说起来中国人最熟悉的动画导演,除了近年来凭借《秒速5厘米》《你的名字》等等声名鹊起的新海诚,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那就是兢兢业业,隔段时间就宣布退休,但至今也没放下动画事业的宫崎骏老爷子。
1985年,宫崎骏与高畑勋共同创办了吉卜力工作室。在此之后,宫崎骏的名字,和吉卜力工作室牢牢地栓在了一起。
如果你知道吉卜力工作室,又恰巧看过他们的动画电影,不论是《千与千寻》还是《悬崖上的金鱼姬》,甚至更为早期的《风之谷》《天空之城》,伴随吉卜力工作室名称一起出现的,就是这只曾经风靡全球的龙猫。
《龙猫》在整个吉卜力作品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
没有通俗意义上的有始有终的故事,没有环环相扣的情节,甚至连它的主角,那只看起来就软绵绵毛茸茸的大龙猫,在电影中的露面也不过四次,首次出现还是在电影已经进行了20分钟的时候。这位非人类主角,没有台词,没有背景故事,甚至连性格都捉摸不定,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让世界记住了吉卜力。
《龙猫》是一个生活截面,它没有起因经过,也没有跌宕起伏是情节。因为妈妈生病住院,小月和小妹两个人跟随爸爸一起搬到了乡下生活,不同于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城市,这里的一切都让姐妹俩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老旧的宅子里有着会滚来滚去的黑团子,连接着森林的小花园就有惊奇不断的冒险。在这片纯净自然的土地上,她们大笑大叫,光着脚跑过水洼追来赶去,有风的时候,花园里的草叶摩擦出簌簌的声响。
这是曾久离童真的成年人的梵音。
也有一部分人诟病《龙猫》的故事性太差,人物性格不够突出,主角登场次数太少。
其实不同于好莱坞批量生产的工业动画电影,留白是《龙猫》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没有将故事渲染铺排成一部壮丽史诗,甚至都没有刻意走“治愈”路线,就像小学三年级的某个暑假,你回到乡下的奶奶家度假,在单纯的小孩子眼里,心情就在仲夏夜的萤火下随着虫鸣一起舒展,虽然还有着恼人的暑假作业,但此刻内心是无与伦比的轻盈愉悦,这也是《龙猫》能风靡全球的原因之一,在并不强烈的情节故事背后,我们都能找到一份记忆中的童年共鸣。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对于观众们来说,它能够常看常新,无论自己当属人生的哪个阶段,总能看出新的人生况味来。安徒生的《小美人鱼》是这样,《龙猫》也同样如此,在某次《龙猫》的点映采访中,大人们纷纷表示掀起了自己的回忆之匣,想起多年前与友人一起观看《龙猫》的时候,想起自己某个难以忘怀的暑假,想起过去某段心情辽阔的日子。
这样的情感追溯,要比故事情节更加深刻且迷人,像是一场安睡的梦乡,影院灯重新亮起的时刻就是梦醒,也许你早已不记得这场梦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人,只是觉得醒来的那一刻心情轻盈,似乎回到某个久违的时光。
这也是吉卜力的魅力,为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幻化出纯粹天真的乌托邦。在一度被欧美垄断的动画界,吉卜力工作室细致的制作分工,独特的运营模式,加上宫崎骏、高畑勋这样的天才导演监督加持,让好莱坞都对其礼让三分,这份来自东方的缱绻禅意,与西方直接轰轰烈烈的故事交相辉映,共同为全世界的孩子们(包括那些早已长大的孩子们)共同构筑的避风港。
如果成长是一场大病,从病床看向窗外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看得见那只蹲坐在树枝上毛茸茸的龙猫,记得曾经在某处不经意邂逅的神明。
我们曾与它淋过同一场夏季短暂的大雨,用高亢的声调,呼唤一片种子成长。
明天《龙猫》就上映看,它与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交相辉映,一个是成长,一个是回归。如果说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是让人骂不出声的灰色成长现实,那《龙猫》一定是一片明丽到让人情不自禁微笑的好天气。
不说“我们欠宫崎骏一张电影票”,天气这么冷,去电影院看看春天吧。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