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启团,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团长说心理(ID:nlpteam)。
当你去改变一个人的时候,要让对方清楚:不是他现在不够好,而是他可以变得更好。
01
有个段子可能很多人听过:
一个人问神父:"神父,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神父皱眉答曰:"不行"。
另有一人问:"神父,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
神父温语道:"当然可以。"
这两个人说的明明是同一件事,为什么神父就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呢?这就是语言的玄秘之处。同样的几个字,不同的排列顺序,就给了听者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处理过的一个个案。案主是一对夫妻,来我这儿算是离婚前最后的尝试了。
一见到这两人,我就感受到了怨偶们的特殊气场:挣扎沉郁、黏糊不清,就像烂泥塘里挣扎的鱼。
坐下后,他们似乎在玩谁能更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游戏,都望着桌上的水杯,一声不吭。
"你们谁先说说情况啊?"我问道。
先生正了下坐姿,抬起眼皮瞥了一眼对面的太太,说道:"我来说吧。本来我不想来的,是她非要来。主要是我们两个人……我实在是没办法跟她过下去了,跟这样的人生活太辛苦了,真是太辛……"
先生话音未落,太太突然大喊道:"我还没跟你离婚呢,你……"
先生看向我,目光中满是无奈:"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怎么交流……"
太太立刻就要从沙发上跳起来了:"什么叫没法交流?你总是这样!"
我当然不能让他们两人上演全武行,只好安抚太太:"先喝口水,慢慢说。只有说清楚我才明白啊,才有可能帮到两位。"
太太坐回沙发,直直地盯着先生,说:"我们的婚姻走到今天,都是因为你。你摸着良心说,家里的事你管的有多少?孩子的家长会,你开过几次?上次卫生间漏水,都是我到处找人修。
我妈妈住院,你都不知道吧?你对这个家有什么贡献?你为我做过什么,你又为孩子做过什么?"
太太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激昂,先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看起来忍得很辛苦。显然,先生不太接受太太的指责。于是,我打断太太:"嗯,是,太太为这个家做了很多事情,那么先生有什么话说吗?"
"我怎么就没有为这个家做贡献?你吃的喝的用的,不是我挣的钱吗?"先生的声音高亢起来,听得出来,他真的很愤怒。
"哦,你以为给钱就行啊,那你找个保姆就可以啦!"太太毫不示弱,立马怼回去。这下,先生的怒气更盛了,手指着妻子,迭声说:"你,你,你就会无理取闹,你这是在无理取闹!"
"你做的事情还不让人说?!"妻子示威似地瞪了丈夫一眼,转头跟我说:"团长,听说你很有水平的。那个XX(我的一个学员)介绍我来的时候就说了,很多夫妻的婚姻都是你给挽救的。
我不想离婚,我觉得只要他改了,我们还能过下去。你一定要好好说说他,给他做通思想工作。"
我立刻摆手:"你误会了,夫妻辅导并不是做思想工作…… "
还没等我说完,太太打断了我的话:"团长,如果你连他都搞不定,那还算什么心理专家啊?"
我的天啊!我开始理解先生的感受了。
抚额长叹一声后,我还是为他们做了咨询个案。说句老实话,这个个案相当不容易。不过,看到他们由刚来时相互指责到最后的相拥而泣,我觉得再不容易也值得。至于我做了什么,我稍后再跟大家分享。
02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说常常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人一说话你就觉得贴心贴肺,而有的人呢,一张口你就恨不得给他三记老拳。
为什么有的人就这样让人讨厌呢?
一位谈判专家曾在自己的书里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在上班途中发现道路被堵住了。那是一条单行道,一辆出租车和一辆私家轿车互不相让,把路堵得严严实实。
于是,谈判专家下车,敲敲出租车的车窗,说:"师傅,我看你们两个司机里只有你是专业的,这么窄的一条路,没点水平可退不了。应该只有你能退,他肯定是退不了的。能麻烦你退一下好吗?"
出租车司机看了一眼谈判专家,点点头:"好吧,谁让我技术好呢。"马上打火发动把车倒了出去,道路再次通畅。
为什么谈判专家几句话就解决了交通拥堵呢?
他没有评断对错,直接让出租车让步,而司机竟然就同意了。这是因为谈判专家的话里面有一个假设的前提:水平高的人才能让步。那个愿意改变的人,愿意采取行动的人,正是一个更有水平的人。
出租司机听到了这个前提,他让步了,因为他的技术更好。
语言就像太极一样,虽然在说同一件事情,但如果表达方式不同,带给人的感受、达成的结果,却可以黑白相反。
就像前面故事里,关于祈祷和抽烟是否可以同时进行的疑问。
当问题是:"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动机就是"要抽烟";
而一旦重新排序为"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那祈祷就成了动机,就处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也因此,这两种排序下的问句,神父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因为他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感受。
03
那怎样才能避免让人讨厌呢?我们先来了解语言的两种表达方式:指责式和负责式。
什么叫指责式?指责式就是假设对方是错的,把对方放在错的位置,把事情不如意的责任都推给对方。比如我个案里的那对夫妻。
在他们两人的互动中,太太的应对姿态,明显就是"指责式"。她的话永远以"你"开始,所有的问题都是对方的,责任都在对方。
他们的婚姻不幸福,是因为先生"没有为这个家庭做贡献",是因为先生"不顾家";甚至作为咨询师的我也未能幸免,必须要为她可能的婚姻失败负责。
且不论先生如何气恼,老实说,我听了她对我的指责,也颇有几分不自在。
为什么她的表达方式会让人不舒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那一方。
当你一味把过错推给对方,必然会引发对方的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先生说跟太太过不下去的原因,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另外一个人面前是一无是处,毫无尊严的。
什么叫负责式呢?负责式是负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或者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把对方摆在对的位置,假设对方是一个有水平的人,请求对方在对的方向上行动。
这样,对方就会愿意按照我们所说的去做,因为他这样做了就证明自己是对的了。
比如那个谈判专家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谈判专家指责出租车司机:
"你作为专业司机,一点交规都不懂吗?怎么为一点小事就把路堵上啦?你赶快倒出去。"
可以预想,司机的回答肯定是:"为什么我倒他不倒?"然后道路拥堵依旧。
谈判专家他之所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愿意用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他没有指责对方的错,他只是问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我可以做什么?"于是,他把对方放在对的位置,给对方一个变得更好的建议。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人们总是愿意往更好的方向走。当你能够给对方一条成为更好的人的路时,大多数人都愿往这条路上走,因为这样更有成就感,会充满力量。
而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能这样做的时候,身边的人,那些跟他相处久的人,他们的人生真的会越来越好。
比如个案中的那对夫妻,我做的其实很简单,我只是改变了一下太太说话的模式。将"指责式"的表达替换为"负责式"的表达。
例如:"你从来没有为这个家庭做出贡献!""你从来没有为孩子做过什么"等,很明显就是指责式的表达。
我让她换一种方式跟先生说:"当你在外面忙事业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家里感到非常孤单,我感觉很无助,你又没有在身边。家里的所有事情,我一个人做的时候,我真的好孤单。"
这是负责任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诚实描述自己的感受,可能与你有关,也可能与你无关。然后肯定对方:"我知道你也不容易,你一个人在外面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
最后提出要求:"只是当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事业上,没有放在家庭上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孤单,我也感到很无力。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把部分的时间放到家庭上来。这样,我们母子才能够感觉到有依靠,我们的未来的日子才能够更有力量往前走。"
当太太这样说的时候,就把先生假定成一个有力量的人,因为"我孤单我需要力量,你是有力量的人,所以我需要你"。
他们是相识于微末的夫妻,是一起经历过风雨的,那么多年累计下的感情不可能一下子消散。
太太的话真的触动了先生的内心,过往的那些年,他确实忙于事业,很少照顾家,他感谢太太给他创造的安稳的家庭生活,但也逐渐把太太的这些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他没想到原来这么多年太太会脆弱,会孤单,会无助。愧疚感一下子充盈了他的内心,他含泪把太太抱在了怀里。
其实太太一直试图向先生表达自己的这些感受,但是先生听不到。因为太太指责式的表达把先生放在了错的位置上。先生当然不接受,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夫妻必然发生争吵。而这样的争吵当然会让夫妻俩的距离越来越远。
而我做的,只是让太太用另外一种语调、另外一种方式述说原来的内容。放下指责,负起自己的责任。
04
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可以尝试从如下两点做起:
◐注意用词:
赞美别人时候,用"你"开头。你真棒,你真好,你真漂亮,你真帅。需要一个人去改变的时候,则用"我"开头,我感觉不舒服,我感到孤单,我感到很有压力……
当表达"我"的感受时,"我"就负起了责任。那些不好的感受,也许与你有关,但不一定是你的错。
那些令人讨厌的人,在批评的时候总喜欢用"你"开头:你不够好,这都是你造成的,都是你害我的……先假设对方是错的,把对方摆在一个错的位置。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所有的沟通最终都变成了争吵。
◐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
就算暂时还看不到对方有什么优点,也要假设对方有,给对方创造一条可以成为更好的人的路。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某个广场曾经组织过一次民间集会。当时政府命令部队清理集会人群,并允许使用真枪实弹。
部队总指挥不愿意让枪口对上手无寸铁的国民,于是他对集会人群喊道:
"在座各位:本人奉命要向广场里的暴徒开枪,可是我放眼望去没有看到一个暴徒,我看到的都是善良的人。所以,各位善良的人能够退下去吗?好让我向那些暴徒开枪。"
他几番重复喊话后,集会人群开始陆续离开广场,广场很快清空。
为什么?没人会承认自己是暴徒,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善良的。
当我们给人一个假设的时候,大多情况下他就会往这个假设的方向走。
争吵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对方假设成一个坏人,"你怎么那么蠢,这点小事你都跟我争吵","你是个猪啊"……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
而当类似的话说出口的时候,你就赋予了对方一个"愚蠢"的身份了,对方在跟你的互动中就会越来越蠢。
当你假设对方一个好的身份呢?"你这样的人,一看涵养就很好,像你这么有涵养的人,一定不会跟我计较这种小事。"你会发现,当你赋予对方一个"有涵养"的身份,对方真的以有涵养的方式与你相处。
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意见。一个受欢迎的人,并非要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他可以有自己的主见,甚至可以去改变其他人。
重要的是,当你去改变一个人的时候,要让对方清楚:不是他现在不够好,而是他可以变得更好。
事实上,那些愿意去改变的人,才是水平更高的人。
亲爱的朋友们,下一次,当你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妨当那个退让、改变的人吧,谁让你的水平比一般人更高呢。
作者|黄启团,专注于应用心理 学领域20年,是一位集导师与投资人于一身的心理学专家,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领域。投资创立中国最大的心理学平台壹心理,中国NLP学院、睿智人生、大成心理学校、武汉心斋等心理机构。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团长说心理,ID:nlpteam。
· 如需转载/互推/商务合作
请发送“合作”至后台 ·
欢迎来稿自荐和推荐精彩的文章至
点击报名niwo成长学院更多精彩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