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阿何有话说
作者 | 七天路过 来源 | 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 01你好,肿瘤君
《奇葩说》有一期的话题是:能看到别人的死亡时间,该告诉他们吗?”
邱晨在站起来辩论的时候,说了自己的故事,她说手机上有一个倒计时,219天前,她在上面写下5个字:你好,肿瘤君。
今年3月14日,邱晨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在接受治疗后,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很长的疤,别人问她怎么回事,她轻松地说,“换了个头”。但知道真相的人都笑不出来,她说连自己开玩笑,同事们都不笑了。
她在知道结果的一个小时内,做了自己想到的所有该做的事。
“我清晰的记得拿着医生的诊断书,从诊室的门口走我到医院门口,走到我上车的地方,从医院回家的一个多小时路程里我都干了什么样的事情。
我联系了做手术的医院,我查了手术前后应该注意什么事情,我跟家人朋友商量了手术安排,跟工作伙伴交接了所有的工作。我甚至没有忘记跟我的健身教练请假,说要暂停我的训练。一个多小时,满满当当全干了。
我记得我当天晚上回到家还做了两件事情。认真的跟我的团队写了一封信,交代了病情。第二天参加了公司读书分享比赛,做了十几页的PPT,还拿了第一。”
虽然现在在听她这段陈述的时候,感觉很有规划,但或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需要多坚强。
在与癌症擦肩的时候,第一感觉永远是惊慌和害怕,或许抱着“向死而生”的强大信念,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从容。
| 02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最可怕的并非死亡,而是因为知道了自己何时面对死亡,在倒计时的过程中消失了继续奋斗的决心,也没有了生活的质量。
然而邱晨不同,她常常自嘲“丧死了”,但活得格外认真。
患癌症后,邱晨说自己开始了入院治疗,出院恢复的全职病人生活,然后吃药,检查,两个月后,她恢复了工作,三个月后,她恢复了健身。四个月后开始《奇葩说》的培训,五个月后开始《奇葩说》的录制,直到现在。
我们一向以为自己得知患病的消息后会很惶恐,但它似乎不会吓人到无力承担,我们自带的顽强生命力会让我们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案。正如邱晨说的:因为生活本身有质量,时间本身有速度,它会带着我们迅速离开那个震惊的原点,继续往前走,只要你愿意面对这件事情。
邱晨在发言中说道:如何跟癌症相处这件事儿,我都才刚刚开始学习。
她说,“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死亡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对我们一视同仁,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放下内心的偏见和傲慢,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漫不经心……
我不会劝你们,别害怕,我会跟你们说,恰恰是因为害怕,所以说出它的名字、面对它的日期,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去拥有对抗它的可能性。”
她明白了直面死亡才能对抗死亡,而且不管我们如何逃避,死亡的阴影都与我们如影随形,跟疾病和死亡的对抗,是一场无比漫长的长跑,而且它迟早会行至人迹罕见的赛道。
| 03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2018是略显沉重的一年,霍金、盛中国、单田芳、金庸、斯坦·李、李咏,一位又一位大师的先后去世,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尤其是金庸离世,仿佛是一个武侠世界的落幕。
他的好友蔡澜几天后发了一封写给亦舒的信,详细记录了金庸先生过世的前后往事:“我把这几天的事写信给你,当成你也在查先生身边。”
他说给朋友的纪念册中有一句:“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信件娓娓道来,写葬礼的花牌拜祭,葬礼用的木头,只字不提悼念留恋。
在信中我读到了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
那并非只有难过和悲伤,肉身陨灭之后,我们仍在文字中重逢江湖侠者的思想与灵魂。
正如村上所言: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欢笑离场。向死而生的人,才能做到死而后生。
洋人朋友问蔡澜是否吃斋,蔡澜说丧礼后需持续吃肉,没有禁忌了。洋人问为什么,蔡澜说,什么叫世俗,人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就叫世俗。
比起蔡澜的淡定,我们普通人似乎更喜欢讳莫如深。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我记忆中最早一次面对死亡,是姥爷的去世,过了很久后我才知道患的是癌症,到现在为止,我对他的记忆几乎全部模糊了,在他去世前的半年左右,他被妈妈和舅舅拉着从一个医院换到另一个医院,几乎没有时间去他面前跟他多说几句话。
直到去世后的几年,我都小心翼翼不敢提起来这件事,唯有到清明节的时候,跟着妈妈去扫墓,她在墓前号啕大哭,我不知道她心中是否会有遗憾,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能给的也只是,没有结果的奔波治疗。
| 04比生命长度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
《最好的告别》一书作者阿图·葛文德在书中写他的一位病人,是一位市政府的行政官,他患的癌症到了晚期,严重压迫,即便是手术成功也只能增加几个月的存活时间,医生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缓和治疗,一个是动手术,但是即便动手术,也不能多活几个月。
当他同在病房的儿子质疑选择做手术是不是明智时,拉扎罗夫很不高兴。 “别放弃我,”他说,“只要我还有任何机会,你们一定要让我尝试。”他对于死亡这件事充满了惊慌,内心只有“活下去”这个信念。
他儿子跟出来后对医生说,他的母亲死在监护室里,死的时候全身插满了管子,戴着呼吸机。当时,他父亲曾经说过,他绝不想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他的身上。但是,时至今日,他却坚决要求采取“一切措施”。
可见,一个理智的人在死亡降临的时候还是无法舍弃求生的欲望。
可是手术成功后也依旧引发了系统感染和并发症,病情每天都在恶化,最终在第十四天的时候,他被摘掉了呼吸机,心跳逐渐消失。
阿图在回忆起这个病人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其实经手的每位医生,病人的每位家属,都清晰地知道这些痛苦又煎熬的治疗根本救不了他的命,可是他们并没有讨论过,什么才是他生命最后阶段最重要的。
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写的同样是一个摔落楼梯后的主人公从活泼开朗变得忧心忡忡,因为他身边的朋友家人一再鼓励他,但是昂贵却没有效果的治疗和朋友的纷纷回避让他意识到死亡这个问题,只能由他自己面对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他承担。
我们的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在帮助病人如何面对死亡面前,我们一直犹犹豫豫,不肯诚实地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本应获得的安宁缓和医疗与许多人擦肩而过,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
人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
| 05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亡灵节”为主题,为观影者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课:传说这一天,是去世先祖们从另外一个世界来到人类世界,与自己的子孙后代“团聚”的一天。因为亲人间的“记忆”,这天并不像其他国家过“鬼节”一样悲伤,反而因为连接和温情显得更加欢乐。
诺贝尔奖得主墨西哥作家帕斯说,“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也是他们坚定不移的爱。”
电影中这样来描述死亡: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你悄然离去;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了。
关于死亡这一课,既然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不如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始: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阿图·葛文德的父亲在接受了手术与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之后,最终接受了善终服务。他不愿意在生命中最后的时间里,躺在病床上随时插满各种输液针管,他希望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间。
他和家人们一起吃着日常的美食,对未来的事情做出一些指示,最终,他含着满足的笑睡着了,再也没有醒过来……
阿图医生按照父亲的医院将他的骨灰撒到了雅典、出生的村庄和恒河之中,并在梵学家的吟唱中喝下了三小杯恒河水···
“世界的其他地方在庆祝新生,与他们类似,我们在庆祝死亡。”对于印度人来说,死亡象征的意义是积极的。
印度教徒一生夙愿便是死后葬于恒河,而恒河最好的地段是瓦拉纳西的恒河边,这里的恒河被称为“天堂的入口”。
在印度,死后能够被恒河水沐浴,并且火化在这里是所有信徒的期望,将骨灰撒入恒河,可以让死者免受生死轮回,而永远生活在天堂。
无论是印度的恒河烧尸还是墨西哥的亡灵节,都以一种更加轻盈和乐观的态度接受了“死亡”这件事,死,并不一定是糟糕的事。
| 06与其追问什么是死亡,不如想想怎样才是活着
前两年有一部纪录片叫《人间世》,它讲述了在生存死亡这件大事面前,人们的理智与情感,脆弱与坚忍,极度想要挽留的渴望以及失去之后超越人性的无私。
它把手术的失败,赤裸的死亡袒露在大家面前,许多人第一次发现:死亡是不可预料的,残酷是生命的底色,而往往,我们没有做好准备。
一个世纪以前,特鲁多铭言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如今成为了广大医学生的第一课,——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死是必然经历的旅程,一旦明白这个之后,或许你会对日常的生活多一份珍惜。
《人间世》中怀孕的癌症病人张丽君拼命生下来孩子小笼包,然后接受了手术,在离别之际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追问什么是死亡,倒不如先想想怎样才算是活着。”
李银河老师说:我倾向于认为,死的确是每一个人人生的目的地,但是人生还可以设立许多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肉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这个就可以成为人生的目的。
虽然我们最终会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个目的地,但是在走到那个目的地之前,我们可以为自己设立许许多多的目的,其中我最看重的是快乐。每日的快乐,终身的快乐。未免浅薄,但是我真的想不出人生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的目的是值得追求的。
在邱晨讲完了之后,黄执中走过去拥抱了她:你的电影时长不重要,你的电影里有多精彩才重要,有多少人爱你这个数字才重要,这个数字中有我才重要。
如果你开始直面死亡,那么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不妨揣测一下:
你会开始尝试早睡早起,
你会开始关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你会懂得如何用好自己的时间,
你会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事,
当你懂得死亡是必然会到来的事情时,
你会开始更加从容地列好“遗愿清单”。
《人间世》的片尾曲有句歌词,“天亮之前,我会等待”。
“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
而真正地生活,它叫“向死而生”
*作者:七天路过,专栏作者,多本畅销书营销策划人,理智谈成长,诗意聊人生,用读书与写作,加上自己的好奇心,书写一切可能。微信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陪你变成更好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