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气时
父母的处理方式藏着孩子的未来
作者 | 清清茶
前几日,被微博上一条题为“初中生剃光头后坠亡”的消息吓呆了。
据红星新闻报道,11月2日,西安15岁初三男生毕升(化名)从小区32层高的楼顶纵身跃下,当场死亡。
10月23日,即理发后第2天,他曾在QQ空间中怒称,班主任林老师给自己剃了光头,因此,坚决不去上学,“让我去上学?除非姓林的拿命来见。”
而坠亡前12小时,毕升曾给好友连发多条短信,将自杀原因指向父亲,“转告他们,是我爸逼的。”“我跟这个世界观念不同,活不下去。”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扼腕叹息之余,更值得每个父母深思:为何我们的教育往往会将孩子逼上绝路?为何孩子总喜欢用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中说:
我认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是:当Ta在这个世界上独立时,能够拥有独自应对挑战、驾驭自己跌宕起伏的命运之舟的能力—也就是抗挫折能力(ReSilienCe)。
抗挫折能力主要包含有八种能力:身体健康,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尊自信,乐观现实),设立目标、解决问题,控制冲动,主动探求。
确实,孩子有着和成人一样丰富的情绪体验,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往往无法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更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明察秋毫,对孩子表现出的各种情绪了如指掌,并且了解孩子会产生此种情绪的原因,再帮助他们对症下药,从而帮助孩子学习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01
理解孩子发怒的三大缘由
诉求得不到满足
记得在《少年说》中,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子,鼓足所有的勇气站到台上,喊出的心里话竟是“我想吃肉!”当时的我忍不住想笑,听听理由却又忍不住想哭:我妈妈总是嫌我胖,我妈妈就在旁边说,你就知道吃,你看看胖得这副样子。
如此简单的诉求既得不到满足,还被妈妈如此嫌弃,不伤心、不愤怒貌似都不合乎情理了。
最初,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产生不满、焦躁、愤怒的情绪。随着年龄渐长,当他的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时,都可能使他产生愤怒的情绪,比如委屈不被理解、成绩不被肯定等,都是他们愤怒的缘由。
权益被侵犯
新闻中的毕升之所以走了如此极端的道路,最大的主因想必是权益被侵犯、诉求未果后一怒之下做出的选择。
他的父亲毕丹军称,儿子爱美,理发时,很在意,生怕给他理得太短,“他爱照镜子,爱摆弄头发。哪怕上课快迟到了,也会弄下。”毕升对发型有个“癖好”,他喜欢把额头前面的头发稍微留得长些。这与校方规定的“小平头”略有差别。
之后被林老师带出去理了稍短的“板寸”,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我的权益被侵犯了,而能给我提供保护的父母却站在了老师一方。所以他愤怒了、绝望了,悲剧也就发生了。
目的达不到
在很多时候,孩子发怒是为了使是父母或其他人妥协,从而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
比如,不允许他看电视时、不允许他买某种玩具时、不同意或强迫他做某件事时……孩子最本能的反应就是用发怒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认清孩子发怒的原因之后,父母就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孩子的性格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情绪发泄方式,不一味的压制和斥责,更不可以暴制暴。
02
读懂孩子发怒时常见的四种表现
语言攻击
很多孩子在生气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大吼大叫,将他心中的不满通过吼叫传递给他人。有时还会带上一些侮辱性的或是粗俗的语言来骂人。
我儿子上幼儿园小班时,只要诉求得不到满足或是目的不如他意时,就喜欢提高音量用“大笨蛋”“老坏蛋”来骂我们,以宣泄他心中的不满。
尽管他并不是真的理解这些词的含义,但他觉得只要他能够让大人和他一样不快,他就满意了。
对此,在他发泄的同时,我一般会嘻嘻哈哈的跟他“对骂”:“你是大笨蛋生的小笨蛋”“你是老坏蛋的儿子小坏蛋”……如此一来,很多情况下他生气的坏情绪都会被有效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知道通过吼叫来发泄不满是无用且无趣的,在不知不觉间就减少了生气的次数。
面对孩子生气时的语言攻击,父母可以采取“以柔克刚”“曲线救国”的战略。
比如,妈妈可以对发怒的孩子说:你那么凶干嘛,吓到我了!而爸爸则可以说:唉,我家的小男子汉真是长大了,声音比爸爸还洪亮呢!但还是小声一点好,别吓坏了妈妈哦!
此外,我们还以用手机偷偷录下孩子生气发怒时的场景,待他的怒火平息后,再和他一起看看视频,让他自己说说他发怒的样子好不好看,从而慢慢帮助他学会冷静的表达不满。
行为攻击
假如孩子的语言攻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就极有可能上升到行为攻击的层面上来。
面对亲人、比他弱小的人或是力量相当的人,他极有可能拳打脚踢、撕扯咬人等。倘若对方比他强大或是令他敬畏的,他就会将愤怒的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例如玩具、小动物、比他弱小的孩子等。
记得我儿子在2岁多时,只要发脾气就喜欢咬人。有一次因为他的玩具摔坏了,气急败坏的他胡乱的冲我发脾气,还没等我开导他,他扯着我的手就咬了一口,疼得我恼怒极了。
但我仍然强压着怒火,对他说“看来,我家的小狗狗会咬人了啊!我也来学一学。”说完就学着他的样子,拉过他的小手半用力的咬了他一口,瞬间他就泪眼汪汪的捂着他的手,怯怯的看着我。
我再牵过他来,问他疼不疼,他点点头,我再把我被他咬的手伸给他看,问他那你觉得妈妈们疼不疼,他再次点点头,我顺势利导告诉他玩具坏了可以修,不能修了只好重买,所以自己要爱惜,不可以咬人……他很快接受,并且再不敢随意咬人了。
面对孩子生气时的行为攻击,家长引导要适度,放纵不管可能导致其暴力倾向的形成,倘若力度过大,则可能导致其关键时刻不懂自保。
打滚耍赖
在地上打滚是低龄孩子表达愤怒情绪的最直接方式,尤其是公众场合,很多孩子抓住父母“好脸面”的弱点,利用在地上打滚耍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主持人金星分享过这样一件趣事:
她的一个德国朋友家,有两个四五岁的左右双胞胎女儿。她买了一条白裙子和一条花裙子作为礼物去看望她们。
没想到两个小女孩都喜欢白裙子,抢得打起来。妈妈迅速把她们分开,建议她们石头剪刀布,谁赢了,白裙子就归谁。
两个小女孩刚开始都答应了,可妹妹输了白裙子后却耍起了赖皮,哭哭啼啼地去抢姐姐的白裙子。
妈妈并没有马上安慰妹妹,反而对她说:“如果你很伤心的话可以哭一会。”
于是妹妹钻到桌子底下打滚、耍赖、大哭,妈妈依旧纹丝不动。妹妹继而调整对策,对着爷爷奶奶哭,依旧没人理她。
后来,她爬出来扯着爸爸的裤腿哭,爸爸亲亲她又把她放回桌底下。终于,妹妹自己爬出来说我不哭了。
妈妈看她冷静下来了,才抱着她说:
“我知道你很喜欢那条白裙子,但抢是不对的。后来是你自己同意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结果出来了你却不接受,这也是不对的。”
“以后你在决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产生的所有后果。”
面对孩子无理的打滚耍赖,家长要沉得住气,这其实是一场考验定力的拉锯战。如果家长妥协了,孩子会变本加厉的以此来帮助自己达成目的的。反之,让他知道父母的原则和底线,也让他学到了更合适的发泄方法。
冷暴力
年龄大些的孩子,很可能和大人一样,会生闷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是不理睬任何人等。家长要注意观察他的动向,并适时的给予他关心。新闻中的毕升,拒绝上学、离家出走,就是在用冷暴力的方式做最后的反抗。
当然,家长要正视孩子的错误行为,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家长还是需要配以适当的惩罚,以帮助他不因小错而酿大错。
03
给足关爱,陪孩子学习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父母以身作则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话不假,孩子身上的毛病基本也是父母身上的毛病。
想要孩子品性温良、不暴躁,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尊长爱幼、夫妻恩爱,遇到问题切忌通过暴力、自残等手段来解决。因为在暴力的家庭中生活,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也只会想到用暴力来解决。
其次,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他用于足够多的安全感,并教他学会正确的表达爱。
杨澜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情绪平和、稳定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与孩子共情,给予更多的理解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当孩子生气发怒时,要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让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感受的,只是不同意他的做法。切不可以暴制暴,一开口就指责孩子,而是要对他的愤怒表现出同理心。
如新闻中毕升的父亲毕丹军回到家,看到毕升躺在卧室内,并说,不去上学。因为头发太短,没法见人,等长长了再去时,毕丹军回,“初三了,学习紧张。怎么能不去。”
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说法:
“你喜欢的发型被剪了,所以你很生气,对不对?”
“是啊,换做我我也会很生气的,但我们的头发还会长长的,下次我跟老师沟通,再让理自己喜欢的发型好不好?”
既对他的生气表示理解,又给出解决的方法,并且让他知道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有比生气更好的解决方法。
告诉孩子:
生气可以发泄,但不可伤害自己或他人
在孩子愤怒过后,父母当心平气和的告诉他:生气很正常,我们发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跑步、逛街、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等,但切忌伤害自己或是伤害他人。
作家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婴儿降临在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倘若家中住满健康的爱的花粉,他就吮吸着它用爱的字样构建着自己的听觉嗅觉知觉,渐渐地酿成心中小小的蜜饯。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而纯真的,当他们试图用愤怒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是想借此达成自己的目的时,请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关爱吧!
当他的每一次发泄都得到回应,当他的每一个坏情绪都得到引导,未来的他将会是一个温暖、有爱的人!
互动
石头碰石头,只会碰的头破血流~
你要让孩子的石头打到棉花上
柔软呵护,正确引导才是最佳方案!
- End -
作者简介:清清茶,心理咨询师,俩娃妈,自由撰稿人。代表作《被聚会毁掉的中国家庭》《孩子的样子,就是父母婚姻的样子》等。微信公众号:浅浅清清(chafan2017)
推荐阅读

优妈有话说
有些妈妈因为时间原因,不一定能及时看到我们的推送,为了能让喜欢优妈的粉丝们第一时间看到优妈推送的文章,恳请各位小伙伴们动动纤纤玉指,为优妈设上星标(如下图的操作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