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
消息称,上述成果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伦理审查。据称,这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孪生女婴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基因均经过修改,但其中一个女婴的基因修改未能完成,修改目的是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个消息迅速掀起轩然大波,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质疑、谴责与愤怒迅速在舆论界蔓延并持续发酵。学术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律师们闻讯而起,对这项涉及违背医学伦理和人类社会伦理的研究集体声讨。
基因编辑的风险
贺建奎表示,团队在进行基因编辑时,采用的是在学术界已经广为普及的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但 CRISPR 虽然强力,但是很容易出现〝脱靶〞的情况——即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如果实验编辑的是农作物的基因,编辑完成之后的培养过程中发现〝脱靶〞了,还可以〝扔掉重来〞。但是在人类胚胎编辑里发生〝脱靶〞,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对于胚胎的基因编辑,研究者只有一个监测窗口——那就是胚胎早期。等到胚胎发育起来再发现问题那就晚了。而现在,据称两个婴儿已经出生,不论是否因为基因编辑造成了任何的缺陷问题,都无法随意的把两个活生生的生命“处理掉”。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此次基因编辑的是受精卵,也就是说,这两个婴儿未来的生殖细胞内的基因,也是经过编辑的基因。她们如果平安长大,结婚生子,她们编辑过的基因,包含可能存在的脱靶风险,将一同遗传给她们的子孙后代,并直接污染人类基因池。


各方甩锅
和美妇儿科医院否认相关项目在该院进行
首先,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爆出后,一份疑似由贺建奎申请、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签字同意的审查申请书在网络广泛流传,这家医院随即成为舆论质疑或声讨的对象。


很快就有该医院的有关人士出面声称,基因编辑婴儿项目并不在和美妇儿科医院进行,婴儿也不出生在该医院。至于医院是否参与了这个试验,参与形式和程度如何,目前尚在调查。


不过,有媒体表示,证据显示该项研究已经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注册,其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注册信息网页上的研究实施地点则明确写着:深圳和美妇儿医院。

南方科技大学称不知情
由于负责这个研究项目的贺建奎系南方科技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事件引爆舆论风暴后,南方科技大学也于26日晚间对此事发出了一份声明,指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是贺建奎在校外开展的项目,并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该校还在声明中谴责了贺建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的研究,并表态称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深圳科创委否认对该项目给予过经费支持
由于有媒体报导称,基因编辑婴儿研究的经费或物资来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深圳市科创委27日凌晨也发表声明回应称,该委从未立项资助〝CCR5基因编辑〞、〝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项目,亦未资助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


Rice University 展开调查
一名名叫Emily Mullin的认证为“前沿医学文章自由撰稿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写作老师”的网友发推称,她向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询问了该大学是否对迈克尔·迪恩(Michael Deem)参与发生在中国的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知情。莱斯大学回应称:“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基因编辑婴儿的案例,称莱斯大学的生物工程教授迈克尔·迪恩教授有参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科学、法律和伦理问题。
莱斯大学的声明如下:1、莱斯大学对此试验一无所知;2、就莱斯大学所知,没有任何相关的临床试验是在美国境内进行的;3、不管该试验是在哪里进行的,新闻报道中所述的行为都违反了科学行为准则,也与莱斯大学的伦理标准不符;4、 我们已经对迪恩博士涉嫌参与这项研究展开全面调查。”
“白桦林”不知情
有关〝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另一个质疑是,该研究的临床试验是否符合伦理,临床试验受试者又是否知情?


负责为这项基因编辑婴儿实验招募志愿者的北京艾滋病公益组织〝白桦林〞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3月前后,贺建奎主动联系该组织,希望通过〝白桦林〞招募临床志愿者时,自己也曾对该项试验能否通过伦理审查存有疑虑,并就此询问贺建奎,但〝他说这个没有问题,肯定能够通过。〞


据白桦林介绍,经过初筛,共有50多对夫妇符合要求。至于志愿者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的具体内容,〝白桦林〞方面并不知情。

潘多拉盒子是真的开了吗?
在2017年,曾经发生过一起“换头术”风波。一位意大利医生宣布与中国团队合作,“首次”成功移植了一具尸体的头颅,并在媒体上大肆曝光。
虽然这场热闹被学术界认定为毫无医学价值的伪科学闹剧,而此后的余波,对中国科学家的声誉却有着严重的影响。而这一次,同样还是牵涉到伦理问题,只是这次的影响,更大,更坏,后果也许更严重。
基因编辑技术被认为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有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这一技术不仅能修改胚胎、消除遗传病,理论上甚至能够改变人的外貌,让父母“设计婴儿”。
也正因如此,这一技术被很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是一个禁区,哪怕这个技术早已被各国的科学家所掌握,也决不进行人体试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曾声明说,美国联邦政府的资金不能支持在人类胚胎中利用任何基因编辑技术。
2015年,美国、中国等国家曾在华盛顿召开专门会议并达成共识,允许开展有关基础研究,但强调把该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首次为基因编辑研究划定了 “红线”。
2003年,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12条《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其中第六条规定,不得将“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于人或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指导原则第九条规定:“从事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单位应成立包括生物学、医学、法律或社会学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其职责是对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及科学性进行综合审查、咨询与监督。”而现在,不仅仅所有的伦理审查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合规做的,试验中经过基因修饰的胚胎还被放入了子宫,诞下了一对双胞胎。
发明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张峰(Feng Zhang)也发表声明,强烈要求〝停止做胚胎基因编辑〞。珍妮弗·杜德娜是发现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9”的两位美国女科学家之一。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谈到她在发现这一技术后做过的一个噩梦。在这一噩梦中,她有一天接到一个邀请,某位“重要人物”想和她谈谈这一技术。在欣然赴约时,她忽然发现,想要了解这项神奇技术的是阿道夫·希特勒。
在巨大的社会谴责声浪日益高涨的压力下,中共卫健委26日晚间向媒体表示,该部委已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对相关事件〝调查核实〞。
有人称这一次的事件,是打开了人类的“潘多拉盒子”。当各方调查积极开展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默默希望,这件事情和当年的“换头术”风波一样,只是一场伪科学的闹剧。如果是这样,那这个盒子依旧尚未打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