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生长”是孩子生存的基础,“发育”是孩子生存的能力。基础和能力是并行存在的,千万不要认为“先让孩子长好身体吧,发育的事不着急,反正迟早都能会的”。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孩子的发展才能平衡。
——崔玉涛医生
相信生长发育这个话题,是家长们从宝宝出生就一直在关注的:
宝宝老不长个?
体重增长缓慢?
不爱出门运动?
说话只会两三个词?
......
今天,小秘书就带着你们一起复习下崔玉涛医生在育学园APP王牌讲堂里讲过的《孩子到底长得好不好?》,在这场讲座中崔医生对“生长”与“发育”作出了系统的讲解,纠正了家长们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并告诉了大家如何客观判断宝宝的生长发育水平,快继续往下看吧~
01
生长和发育,是两回事?
“高矮胖瘦”属于“生长”,也就是各个器官、系统、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属于量的变化,可以测量到,相应的测量值也有一个正常范围可参考。
“三翻、六坐、八爬”这些能力则属于“发育”,指的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无法用数量指标来衡量。发育是一个综合指标,不仅包括我们最关心的大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还包括精细运动能力、个人与社交能力等。
可以说,“生长”是孩子生存的基础,“发育”是孩子生存的能力。基础和能力是并行存在的,千万不要认为“先让孩子长好身体吧,发育的事不着急,反正迟早都能会的”。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孩子的发展才能平衡。
02
如何关注生长?
在孩子的生命初期,家长们还是普遍比较关注孩子的生长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身高体重,所以小秘书先给大家总结一下崔医生在讲座中讲到的关于“生长”的部分。
其实,生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孩子不应该在家长的对比和纠结中生长。家长应该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为什么说是个性化呢?
因为每个孩子的生长都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哪怕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来作比较都是不客观的,更何况家长总是拿别人家不同龄的孩子比,更没有可比性了。这是很多家长经常犯的错误。
如何衡量孩子的生长情况呢?
定期正确、尽量精准地测量并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重点包括四项: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匀称度,学会绘制并使用生长曲线,通过生长曲线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
上图中,蓝色的曲线图适用于男宝宝,粉色的曲线图适用于女宝宝,横坐标代表宝宝的月龄(年龄),纵坐标代表宝宝的身长(身高)、体重或头围。5条颜色不同的线是监测了众多正常宝宝生长过程后描绘的参考曲线。
以97th这条线为例,它叫第97百分位,表示有3%的宝宝体重超过这个水平,如果你家孩子的曲线高于这条线,那么说明可能存在生长过速的问题;而3ed则说明有3%的宝宝低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50th代表的就是大众的平均值啦,不过,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按照平均值生长,所以,只要是15th到85th之间都代表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水平;
使用育学园APP中的记录功能,可以记录孩子的身长/身高、体重、头围,系统会自动形成匀称度,家长只要每月按时给孩子测量身长/身高、体重、头围并记录在APP中就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看孩子的生长情况正常不正常,并不能看某一次孩子的身高、体重等数值在生长曲线上的位置,而是要从出生开始看,孩子的生长趋势是不是符合生长曲线中的趋势。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孩子的生长速度变慢,曲线相对就会变得平缓,那么即使所在的位置仍然超过50%百分位,也需要查找一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03
生长:不要刻意追求超过平均值
因为每个孩子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头围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起点。所以,家长在评估孩子的生长情况时,应该以孩子的生长曲线起点和生长趋势为依据。
简单来讲,孩子出生的时候各项数据在什么百分位上,以后的生长趋势最理想的状态都应该在这个百分位附近。和自己比较,而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当然,我们说的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毕竟不是机器,也有食欲不好、心情不好或者生病的时候,可能上个月多长点儿,这个月就少长点儿。所以,只要孩子的状态一切正常,不是长期不增长或负增长,曲线呈现出轻微的波动,是不用很纠结的。
除此以外,家长们更不要过分纠结于所谓的“参考平均值”,之所以有处于第50百分位的“参考平均值”,就说明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半宝宝的发育指标高于它,而另一半宝宝低于它,为什么一定要求自己家宝宝在这条线之上呢?千万不要把生长曲线图上的50th参考线当做自己心中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
04
详解宝宝发育
宝宝的发育是一个过程,是机体“质”的变化,不能用具体的数量指标来衡量。那么发育的好坏如何评估呢?
婴幼儿的发育包含运动、语言、认知、社会、心理、行为这六大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如果宝宝其中任何一项出现短板,就有可能在成年步入社会后出现不适应。
运动发育
运动发育包含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其中大运动包含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精细运动包含手指抓握、传递和捏拿等动作。
在整个运动发育过程中,趴着是宝宝运动发育的起点。在趴的姿势下,宝宝可以抬头,锻炼头部控制和核心力量,解放双手来从事其他精细活动等等。家长常常会问,孩子多大了可以趴着?其实只要我们确保孩子趴的时候,不会有障碍物堵塞口鼻导致宝宝呼吸不畅或窒息,不需要过度担心趴会压迫宝宝内脏或导致不良后果。
语言发育
崔医生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宝宝不同发育阶段的语言能力发展:
1-2月:咿呀学语
2-6月:笑和尖叫
8-9月:发出类似“爸爸、妈妈”的发音
10-12月:会叫爸爸、妈妈
18-20月:理解陌生人50%以上语言
22-24月:50个以上的单字;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语言
30-36月:理解陌生人的全部语言
在宝宝语言发育的过程中,家长既要抓住敏感期,做好启蒙教育;又要适当引导,而不是当宝宝的“翻译家“。
很多时候,家长会问“为什么宝宝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说?”“为什么宝宝有一阵子咿咿呀呀说很多话,却突然沉默?”其实宝宝的个人—社会、心理、行为能力的发育,都与家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那么在陪伴宝宝的时候,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做到真正的陪伴,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关于这些问题,崔医生在讲座中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除此之外,对于:
  • 具体怎样测量身高/身长、体重、头围?
  • 孩子的发育是怎么回事?都包括什么?
  • 如何引导孩子的能力发育?
  • 家长容易犯的十大错误行为是什么?该怎么注意?
崔医生在讲座中也做了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崔玉涛育学园VIP,领取7天免费会员体验,就可以收听全部讲座啦!
👇心动了?赶快戳下方“阅读原文”,了解会员权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